【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口服避孕药与放置宫内节育器的避孕效果对比。方法:在2017年2月到2018年1月之间,在我院选取60例进行避孕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口服避孕药避孕,观察组患者放置官内节育器避孕,分析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意外怀孕、宫外孕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出现1例停用,对照组出现4例停服,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需要避孕的妇女放置宫内节育器,避孕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宫内节育器;避孕药;避孕效果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4-0069-02
避孕是指用科学的手段让妇女暂时不受孕,常见的避孕手法有避孕套、口服避孕药、宫内节育器以及手术避孕等。男性避孕以避孕套效果最佳,女性避孕一般选择口服、注射药物避孕和宫内节育器应用较多。本次研究分析口服避孕药与放置宫内节育器的避孕效果对比,具体探究结果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7年2月到2018年1月之间,在我院选取60例进行避孕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年龄分布在23~41岁,平均(31.4±2.3)岁,孕次1~4次,平均(2.1±0.3)次,产次0~2次,平均(1.2±0.3)次;观察组患者年龄分布在22~43岁,平均(30.9±2.6)岁,孕次1~4次,平均(2.2±0.2)次,产次0~3次,平均(1.1±0.4)次。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研究价值。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避孕药避孕,复方炔诺酮片(国药准字:H31021921,生产厂家:上海信谊康捷药业有限公司),口服,从月经周期第5日开始用药,1片/d,连服22天,不能间断,服完等月经来后第5天继续服药。
观察组患者放置宫内节育器避孕,放置时见为月经后无房事3~7d,在放置前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做好系统妇科检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根据患者的子宫大小、宫深对应选择。首次放置副作用小的宫内节育器,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和阴道,进一步明确子宫大小、位置,窥器暴露宫颈,再次消毒宫颈穹隆,宫颈钳夹前唇,用无菌棉签消毒颈管,探针探查宫腔深度。根据宫颈口松紧、宫腔大小选择合适的宫内节育器。缓缓牵拉宫颈,将选好的节育器按照探针深度沿着宫腔方向防止宫底。手术后一周不做体力劳动,两周内禁止性交和坐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判定标准
记录两组患者意外怀孕、宫外孕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中途停用/服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结果录入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及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意外怀孕、宫外孕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结果见表,观察组患者的意外怀孕、宫外孕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 两组患者意外怀孕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组别n意外怀孕宫外孕下腹痛胃肠道反应不规则阴道流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301(3.3)01016.6
对照组304(13.3)2(6.6)17130.0
χ22.455.535.12
P<0.05<0.05<0.05
2.2 两组患者中途停用/服情况对比
观察组出现1例停用,对照组出现4例停服,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控制生殖的过程包括三个环节,抑制精子与卵子的产生,组织精子与卵子结合,使子宫环境不利于精子生存、或受精卵着床、发育。宫内节育器能够一次放入宫腔,避孕多年。是一种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可逆性节育方法[1]。药物避孕是女性口服避孕药,抑制排卵,改变宫颈粘液性状,不利于精子穿透,或改变子宫内膜的形态和功能,影响受精卵着床。也可改变输卵管的蠕动速度,使受精卵与内膜发育不同步。但是雌激素或刺激胃黏膜产生类早孕反应,药物也会刺激丘脑、垂体轴抑制过度,导致闭经[2]。
口服避孕药是控制生育的有效手段,避孕药的主要成分为雌激素与孕激素,可维持内膜放置突破性出血。孕激素协同雌激素对HPO轴抑制,进而抑制排卵。可抑制子宫内膜增殖,但是长时间使用孕激素会导致内膜变薄,间质致密,表现为闭经或不规则出血。孕激素和雌激素共同作用,会影响输卵管功能[3]。宫内节育器是一种放置在宫腔的避孕器具,宫内节育器的效果显著,第一年妊娠发生率低于1%,且能够连续使用5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宫内节育器局部作用,对全身代谢无影响[4]。节育器取出后对妇女的生育能力无影响,可较快恢复。宫内节育器一次放置,长期有效,便于检查。本次进行避孕的两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意外怀孕、宫外孕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出现1例停用,对照组出现4例停服,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放置宫内节育器的避孕效果由于口服避孕药,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钟沛文,关宝星,董霞.放置节育器与口服避孕药对人工流产术后避孕效果的对照研究[J].中国性科学,2017,22(7):27-29.
[2]方可娟,周维谨,丁永刚,等.我国常用口服避孕药和宫内节育器系统评估方法概述[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5,13(1):17-20.
[3]方可娟,周维谨,车焱,等.我国常用口服避孕药和宫内节育器系统评估的结论和建议[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5,13(6):352-355.
[4]贾登红,刘早宁.人工流产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及口服短效避孕药的避孕探讨[J].当代医学,2018,23(1):32-33.
论文作者:王雪芹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2
标签:宫内论文; 患者论文; 节育器论文; 统计学论文; 口服避孕药论文; 对照组论文; 宫外孕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