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新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唯物史观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新发展论文,思想论文,代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全面、深刻地论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他在总结我 们党80年光辉历程和基本经验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我 们党的性质作出了新概括,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处处闪耀着唯物史观的光辉。可以说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哲学基础和思想基石,而“三个代表” 的重要论述也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1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新运用
在“七一”讲话中,江泽民同志首先明确提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 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 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1]
依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生产 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对基本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 定上层建筑,从一般意义来讲,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从而就有什么样 的上层建筑。因此,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十分重 视生产力发展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指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以后,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2]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也反复强调,创造 优于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提高劳动生产力是苏维埃的“根本任务”。毛泽东同志早在新民 主主 义革命时期就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 小,归根到底,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3]邓小平同志把发展生产力 放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首要任务”、“第一任务”、“主要任务”、“根本任务”,把解放 和发展生产力提到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
在“七一”讲话中,江泽民同志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发展的理论,提出了一 系列富有时代意义和时代特征的新观点、新认识。第一,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 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的观点;第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 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的观点;第三,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的观点。江泽 民同志还进一步深刻指出,敏锐地把握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不断促进先进生 产力的发展,是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的根本要求。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 必须履行的第一要务,就是要充分发挥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劳动 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就 是要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的跨越。在这些重要论述中,江泽民同 志把 党的性质和党的建设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联系起来,把能否代表中国的先进生产力、促进 生产力发展,作为我们党是否具有先进性和先进性程度的根本标志,把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 建设与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内在地联系在一起,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内在地联系 在一起。这表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我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对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建 设的内在规律的认识有了一个新的高度,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人类社会历史发 展的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无产阶级政党从其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把党的命运与全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共产党的 最高纲领是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达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然而,共产党的最高纲领又 是同各个社会历史阶段中党的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联系在一起的。在革命的年代,共 产党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他的革命性、战斗性、彻底性方面。体现在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中 冲锋 在前、牺牲在前,组织和带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顽强斗争,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方面。 在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后,共产党由于一度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 主义建设规律认识上的失误,在执政党的建设问题上,也一度脱离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 展,片面地、孤立地强调党的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从而导致了党的建设空泛化,使执政的 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先进性不能得到充分体现。
江泽民同志关于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论述,既从先进生产力发展 要求的高度概括了党的先进性,提出了党的建设的根本要求,是把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 理论在无产阶级政党建设中的新运用,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理论和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2 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新发展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 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 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 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1]这是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论述中的 又一重要思想。
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一定社会形态总是一定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经济 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唯物史观的基础范畴,一般说来,经济基础决定上 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是反过来,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 又有巨大的反作用。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通常包括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两个部 分。文化、社会意识都属于同一系列的范畴,都是反映思想、精神的范畴。马克思主义创始 人在强调经济基础、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的同时,又非常重视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精神文 化的反作用。认为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既需要有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同时又离不开精 神、文化的发展,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但决不是唯一的因素。
无产阶级政党从他创立的第一天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始终以先进的 文化意识指导自己的行动。我们党也历来十分重视文化领域的工作,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 期 ,就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文化。 然而,时代发展到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到来,国际上文 化的交流和传播越来越成为各国相互关系的重要内容,文化的矛盾与冲突越来越成为国际冲 突的一个方面,国际社会综合国力的竞争也越来越集中体现为意识形态、文化领域的竞争。 国内,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向小康迈进,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在新的时代 、新的形势面前,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如何在意识形态、文化领域体现其先进性,这是马克思 、恩格斯等前人没有也不可能论述的。众所周知,马克思、恩格斯的时代,他们的主要任务 是把生产资料交到全社会手中。列宁、毛泽东的时代,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尽快恢复经济、发 展生产力。只有在当今时代,文化问题才突显出来,从而摆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 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1]我们在推进 物质文明的同时,必须努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从而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 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就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社会意识文化与 物质经济的辩证关系,阐明了社会主义文化在整个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江泽民 同志还提出了“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进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 上的一面旗帜”[1]的观点,深刻指出,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同样是 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这些重要的理论创新成果既 丰富了无产阶级政党先进性的内涵,对新时代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突 出了新的时代精神文化在整个社会全面发展全面进步中的重要地位,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理 论和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创造性发展。
3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新境界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 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 化利益。”[1]这是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的落脚点,也是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党的建设要 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群众史观还是英雄史观,这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根本对立的焦点之一。唯物史观的 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代表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 益,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 中 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2]中国 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我们 党的根本宗旨。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就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路 线的基本思想。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邓小平同志则进一步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 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党制定各项方针政 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新的世纪、新的时代,江泽民同志谆谆告诫全党,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 求,这始终关系党的执政的全局,关系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全局,关系全国各族人民的 团结和社会安定的全局。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江泽民同志还 深刻指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 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必须始终把体 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把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作为我们推进事业的根本工作路线。”[1]“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 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 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1]在这些重要论述中,江泽民同志把坚 持群众史观,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与崇高的共产主义 事业、与我们党在现阶段的各项工作联系了起来,阐述了坚持群众史观,始终代表最广大人 民的利益,是我们做好现阶段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保证,是我们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的最终目的,也是“三个代表”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 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 底是为了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江泽民同志的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更加加深了我 们对党的先进性性质和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深刻理解,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在执政党建 设中的创造性运用,也把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