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球运动心理训练文献综述论文_蔡春先

手球运动心理训练文献综述论文_蔡春先

蔡春先(天津体育学院 天津 300381)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对手球运动员的心理特征、认知过程、自我完善、心理健康等进行系统分析,全面认识手球运动员的心理的特点,为科学训练提供依据。

关键词:手球运动员;心理训练;心理特征。

中图分类号:G65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26(2018)04-0155-01

前言

现代手球运动(7人制)以其激烈的对抗性和大强度、高密度的攻防节奏及丰富多彩的战术变化配合的集体意识,与篮球、排球、足球并列为“四大球”运动[1]。手球项目开展的历史较短,但发展却很迅速[2]。由于相关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在竞技体育研究上面的运用,手球运动变得越来越激烈。随着项目激烈程度的增加,要求运动员拥有更加高超的竞技能力,而竞技能力与心理技能有着较高的相关性,较高竞技能力的形成源于训练中良好的心理准备和全面的训练。再加上,心理技能训练能提高个体高水平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因此,心理训练在竞技能力形成及在比赛中的发挥作用越来越大。作为从事竞技体育的教练员和运动员都必须重视心理训练这一重要环节。通过对手球运动员的心理特征、认知过程、自我完善、心理健康等进行系统分析,促进运动员心理过程的不断完善,形成专项心理素质,为发挥最佳竞技状态、取得优异运动成绩奠定基础。

1.有关心理训练定义的研究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可知,对于运动心理训练的概念,从总体上讲都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次进行定义。首先,运动心理训练是竞技运动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广义上理解,它是指通过影响运动员或项目爱好者的心理状态,使其以最适宜的程度进行体育活动、教学、训练、竞赛,以提高运动技能、获取优异运动成绩或增强身体健康的需要。从狭义上讲,它是指结合运动项目特点,在对运动员或项目爱好者心理评定的基础上,通过采用具体的心理训练方法,对运动员心理状态施加有意识的影响,使其以最适宜的程度进行训练、比赛,以满足提高运动技能、创造优异运动成绩的需要。

2.手球运动员的心理特征

有关手球运动员智力和人格特质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但这些方面的研究能够为运动选材提供依据。手球运动作为集体的项目,重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这就意味着手球运动员要求较高的人际智能。运用C A T T E L L十六种性格因素测验量表可以测量运动员的个性特征,通过了解运动员的个性特征可以更加科学地进行运动训练。关于手球运动员心理技能的研究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心理技能对竞技能力的影响以及不同类型运动员心理竞技能力的比较上。此外,手球运动作为广阔-外部注意类型的项目,注意力对其心理技能形成有较大的影响。

3.手球运动员的自我完善

手球运动员的自我完善主要包括心理技能训练和比赛的心理准备和心理调节两个方面[4]。心理技能训练主要是采用特殊手段使训练者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并进而调节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过程[4]。运动心理技能的训练也应遵循一般技能训练的规律,必须坚持长期地、系统地训练才能获得显著效果。运动心理训练不是魔术,那些指望采取心理训练的方法,一学就会、一会就用、一用就灵、立竿见影等急于求成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也是不科学的。任何一项运动心理调控的技术,必须通过反复系统的训练才能增强,才能在比赛的关键时刻发挥其效力[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心理技能的训练贯穿运动员学习、训练、比赛的整个过程,并且不同的阶段所采用的训练方法也会有区别。

在训练期间要注意总结历史经验,重视教练员在提高业务水平,提高运动员的文化素养,训练方法主要是培养运动员各种优秀品质。手球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要引导运动员树立正确的心理导定向,区别对待、调整好运动员个体的赛前的心理状态。针对赛前心理训练的方法有针对性训练、模拟训练、念动训练法、意志练习。在赛中阶段教练员应做好运动员的思想工作,使运动员摆正位置,解除思想顾虑和精神压力。针对赛中心理训练的方法有自我暗示法、积极鼓励的方法以及放松训练的方法。赛后心理训练主要是教练员要善于捕捉和消除隐患,引导和忠告运动员调节、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情绪。

4.手球运动员的心理健康

临床医学实践以及运动医学研究表明,运动损伤是由多因素造成的,其中心理因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心理因素不仅可能造成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也可能影响到选手的整个运动表现以及后期的运动康复。[6邱卓钢[7]通过运用运动损伤调查、心理测量和数理统计的方法随机抽取样本各30例,系统女子手球运动员损伤情况及心理因素对造成运动损伤的影响。他发现,女子手球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的主要部位是膝关节、踝关节,以膝关节损伤程度为最严重。女子手球运动员在发生运动损伤时的状态焦虑水平较高,运动损伤的主要应激源为裁判不公、气候不适场地器材糟糕致使身心失误等。优秀手球运动员临场主要应对方式为强化比赛信心、迅速忘记不快经历和经历应激后采取更小心谨慎的方式。可以看出,关于运动员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不多,但通过分析运动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对运动员比赛中的运动表现以及预防心理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5.结论

(1)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定义,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

(2)运动员的智能和人格特质是手球运动员重要的选材指标。

(3)我国青年女子手球队在性格特征上有许多相似性,

(4)就心理技能而言,不同位置、不同级别、不同训练年限的运动员在某种程度上都会存在差异。

(5)不同的训练阶段对心理训练方法的运用有所不同。

(6)女子手球运动员在发生运动损伤时的状态焦虑水平较高,优秀手球运动员临场主要应对方式为强化比赛信心、迅速忘记不快经历和经历应激后采取更小心谨慎的方式。

参考文献

[1]尹树来.我国手球运动科学研究现状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 2015(15).

[2]马文忠.少儿手球运动员的选材[M].中国手球,1992.

[3]黄希庭.运动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0.

[4]徐万斌.运动心理训练现状与发展动向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3(143):54-57.

[5]M.B.,安德森,等.紧张与运动损伤相关模式[J].山东体育科技,1991,3.64.

[6]邱卓钢.我国优秀体操和女子手球运动员某些运动损伤特征及其心理应激研究[J].体育科学,2001.7(4):69-74.

论文作者:蔡春先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4月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8

标签:;  ;  ;  ;  ;  ;  ;  ;  

手球运动心理训练文献综述论文_蔡春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