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CT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临床诊断价值评价论文_邱海燕

永州市中心医院北院 湖南永州 425000

摘要:目的:对腹部CT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分析评价。方法:将90例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随机分为腹部CT检查组和剖腹探查组,各组分别对应相应的检查方式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进行诊断,每组患者例数皆为45例,检查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具体诊断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腹部CT检查组诊断准确率低于剖腹探查组诊断准确率,差异显著(P<0.05),腹部CT检查组患者的出血量情况、医疗费用耗费情况以及检查耗时情况均要优于剖腹探查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采用腹部CT进行诊断,虽然患者的疾病最终确诊率低于剖腹探查诊断方式,但是在检查耗时、治疗费用等方面具有剖腹探查诊断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

关键词:腹部CT;剖腹探查;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临床诊断价值

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是指由于心脏等部位的栓子进入到任意肠系膜上血管,而导致血管出现阻塞的一种急症疾病。发生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之后,由于患者的肠系膜血管发生了堵塞,会致使相应部位的功血量大大减少,功血减少又会导致肠壁处功能出现障碍,久而久之导致其因为缺血而出现坏死症[1]。由于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发病急,进展快,因此对疾病的及时诊断,为患者节省抢救时间是提高患者治疗效率的关键。本文对腹部CT检查和剖腹探查这两种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诊断方法的诊断价值进行了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这一年间在我院接受诊断治疗的数名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中选取出其中的90例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在取得患者同意的前提下,对患者随机分为腹部CT检查组和剖腹探查组,每组患者例数皆为45例。其中,腹部CT检查组中男性为24例,女性为21例,年龄分布为20岁~78岁,平均年龄为(51.23±1.47)岁,最短病程为1天,最长病程为6天,平均病程为(3.41±0.18)天;剖腹探查中男性为22例,女性为23例,年龄分布为23岁~80岁,平均年龄为(54.23±1.72)岁,最短病程为1天,最长病程为7天,平均病程为(3.56±0.82)天。本组研究中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可比性良好。

1.2 诊断方法

腹部CT检查组:45例患者采用腹部CT检查方法进行诊断。检查步骤为:患者保持仰卧位,使用腹部CT扫描仪对患者腹腔部位进行扫查。扫查步骤分为平扫和增强扫查。扫查结束后,通过机器的函数成像,对患者的病例从冠状面、矢状面以及多平面进行全方位的血管成像重建,来为之后的疾病诊断奠定基础[2]。

剖腹探查组:45例患者采用剖腹探查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进行诊断。患者同样保持平卧位,与患者的具体病灶部位行切口,借助探头进入患者已行切口进行详细检查[3]。

1.3 观察指标

1.3.1诊断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情况,计算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

1.3.2临床诊断基本情况:对两组患者疾病诊断期间的出血量情况、医疗费用耗费情况以及检查耗时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4]。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Epidata3.0软件录入所有的数据,采用SPSS20.0的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其中包括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平均数n,%表示,检验,两组间的数据具有明显的差异,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腹部CT检查组和剖腹探查组的诊断准确性情况比较

经检查,45例腹部CT检查组患者中被最终确诊的患者例数为39例,诊断准确率为%,而45例剖腹探查组患者中45例患者均被最终确诊为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诊断准确率为100%,(为6.4286,P为0.0112),腹部CT检查组诊断准确率低于剖腹探查组诊断准确率,差异显著(P<0.05)。

2.2腹部CT检查组和剖腹探查组的临床诊断基本情况比较

腹部CT检查组患者的出血量情况、医疗费用耗费情况以及检查耗时情况均要优于剖腹探查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1。

表1 腹部CT检查组和剖腹探查组的临床诊断基本情况比较()

3讨论

一般而言,临床上出现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疾病的概率较低,虽然疾病发病率相对较低,但是由于疾病发病较急,且病情进展迅速,治疗不及时会导致患者出现剧烈疼痛或者是休克等症,为了降低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的病死率,必须要提高对疾病的准确诊断率,从而为患者救治争取珍贵的时间[5]。腹部CT检查以及剖腹探查检查方法都是临床上常用的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疾病的诊断方法。本文就利用这两种不同的检查方法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进行了诊断,并对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进行了进一步评价。

剖腹探查检查诊断方法是传统的检查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在患者病灶部位行切口的方式,设置探头,借助其对患者腹腔内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对疾病进行诊断。这种诊断方法由于能够直接对患者患病部位进行直观观察和判断,因此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也相对较高。但是,此外这种方法也有诊断耗时较长,患者在诊断时由于行诊断切口的原因,可能会出现出血较多的情况,因此也就容易加长患者的治疗时间,从而增加患者的治疗负担[6]。而腹部CT检查诊断方式是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疾病诊断技术。这种诊断方法通过CT技术成像的方式,可以直接通过对患者腹腔部位的扫描,根据系统反馈的血液成像图像,来对疾病类型进行确诊。且腹部CT检查技术属于一种无创检查技术,无需向患者腹腔部位行切口,机器诊断效率高,因此耗时短,也就为患者及时救治奠定了基础[7]。虽然腹部CT检查诊断技术的诊断准确率低于剖腹探查技术,但是腹部CT检查在出血量情况、医疗费用耗费情况以及检查耗时情况等方面均要优于剖腹探查,因此其综合效果要优于剖腹探查。

综上所述,在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诊断中,使用腹部CT检查的综合效果要优于剖腹探查检查技术,具有更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魏晓洁,王锡明,孙丛,等.急性肠缺血的双源CT诊断价值探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5(2):218-220.

[2]李中民,柳玉芳.双源CT在肠缺血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2,6(9):126.

[3]郭丽丽.急诊腹部CT诊断结合中西医治疗应用于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128例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7,8(35):98-100.

[4]刘永刚.腹部CT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临床诊断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2(8):144-145.

[5]许寒翎,曹辉,董春风.腹部CT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2017,3(6):92-93.

[6]温中炎.分析急诊腹部CT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诊断作用[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7,7(1):58-60.

[7]王良根.急诊腹部CT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5(20):156-156,161.

论文作者:邱海燕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6

标签:;  ;  ;  ;  ;  ;  ;  ;  

腹部CT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临床诊断价值评价论文_邱海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