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皇伊凡四世与明嘉靖帝专制统治对比论文_周小宁

沙皇伊凡四世与明嘉靖帝专制统治对比论文_周小宁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8)

摘要:1547年,伊凡四世横扫周边诸小汗国,创建了雄踞东南欧的强权国家——沙皇俄国,从此走上了以“特辖制”为核心的君主独裁统治道路。与此同时,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嘉靖帝朱厚熜已经即位26年,虽明末势衰,但是嘉靖帝在位前20多年还是有所作为,开创了“嘉靖中兴”,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不仅取得了大礼仪之争的胜利,还成功抗击了日本的入侵,巩固了君主专制统治,延续了明朝的国祚。东西方君主专制政体是各自文明的核心,笔者意欲对同一时期的两国的君主专制进行比较分析,更透彻的了解君主专制体制的实质。

关键词:伊凡四世;嘉靖帝;君主专制

一、沙皇伊凡四世的独裁统治

16世纪新航路开辟的大时代,在大西洋繁荣巨变的另一边,漠北的金帐汗国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莫斯科罗斯专制君主制出现了雏形。从伊凡一世到伊凡四世加冕,不仅灭掉了周边的小汗国,而且建立起了自己的王朝——沙皇俄国,成为东南欧的地域强国。

继位后的伊凡四世,努力挣脱封建领主的掣肘,颁布新法典直接废除了封建领主制度,打击消灭地方的割据政权,统一俄罗斯,以自身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后盾,展开了对外侵略扩张,粉碎了克里木汗国,结束了沙皇俄国受奥斯曼土耳其统治的历史。伊凡利用其新制定的“特辖制”以残酷的暴力手段改变了旧有的国家机器,极大的扩大了大公的权利,沙皇获得了专制独裁的特权,形成了带有东方独裁色彩的君主专制制度的雏形。

时值英国开拓波罗的海的北方航路,伊凡四世也不甘示弱,向西欧海陆开拓,双方为首发动了长达25年的沃尼亚战争,虽然沙皇俄国以战败告终,但是长期的战争投入向周边国家显示了其强大的军事实力。

伊凡四世的统治集合了俄国最具矛盾性的政治局面,一方面,他主动完善地方自治改革,进行地方缙绅会议解决国家内外事务,具有开明专制的特性。另一方面,在沃尼亚战败后他创立的“特辖制”将国家分为两大统治区域,将领土完全分为“特辖区”和“领主辖区”。这种暴力统治理念的执行,无疑成为独裁统治的一把利刃。“特辖区”的成立高度加强了中央集权,而这种中央管理制度的改革,为沙皇在国务活动的独裁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缙绅会议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开明决策,而是为沙皇服务的新的国家中央管理机构。但是也不能否认相对于“独裁”而言,贵族服役阶层和工商居民等社会阶层积极参加国家事务具有开明民主的政治效果。在限制地方权利方面,进行了司法改革,继续“固巴改革”将地方涉及刑事案件的审判权转移到固巴长老手中,成为服从于中央衙门的地方机构。此外,地方财政上的税捐本来应该是交给地方长官的,直接纳入沙皇国库,将地方财权收归中央政府,控制了地方的财政支出。对于地方的反叛,进行恐怖镇压,此皆种种,极大强化了伊凡个人的独裁统治。

沙皇伊凡四世的改革在当时强化了个人的独裁权力,但是也为未来沙皇权力受到制约带来可能。如果国家发展能够沿着扩大等级权利的道路发展,创建限制中央权力的全国性等级代表机构,俄罗斯就会走上与其西方邻国相似的发展道路;但也可能沿着进一步加强国家机器的道路前行,这样国家就会严密控制正在形成的各社会等级。

二、明嘉靖帝的专制统治

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嘉靖帝朱厚熜在位45年,虽明末势衰,但是嘉靖帝在位前20多年还是有所作为,开创了“嘉靖中兴”,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不仅取得了大礼仪之争的胜利,还成功抗击了日本的入侵,巩固了君主专制统治,延续了明朝的国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虽然后20多年,嘉靖帝怠朝不上,但也未出现大权旁落的危机,实在是明中后期一位运筹帷幄,众览全局的君王。

首先在承继正统的礼议问题上,展开了积极地变革。嘉靖帝本是藩王出生,因明孝宗无子嗣,根据太祖朱元璋的祖训,“兄终弟及”,嘉靖帝继承皇位后,本应追封自己父亲为先帝,但却遭到内阁大臣的反对,大礼仪之争的延续,并没有消磨了嘉靖帝的耐心,盛怒之下,嘉靖帝大杀朝臣,很大程度上折损了明朝的政治元气。这场表面上的“大礼议”之争,实际成为权臣互相诋毁和党同伐异的政治斗争,而胜利者是专制皇权的统治者。从嘉靖帝个人而言,塑造正统帝系,为自己藩王入主大统“伦序当立”的合法性作礼义上的论证,这是嘉靖帝在即位后巩固专制皇权的有力举措。

嘉靖帝为防止藩王割据,加强宗世管理,颁布实施了《宗藩条制》,明初的藩王广布四方,开始还有拱卫中央的政治效应,但是后期的藩王成为了割据一方,世袭皇家待遇,无所事事,成为明朝社会的蛀虫,加重了明朝后期国家负担,激化了官民之间的矛盾。《宗藩条例》的颁布实施,抑制了藩王势力的膨胀发展,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明朝末年国家财政上的负担,强化了中央集权,实际上也加强了皇权独尊。

嘉靖帝对言官的态度的变化直接反映出明朝专制皇权的加强,为适应皇权专制的需要,历代皇帝都对担任纠察和谏言的言官予以重视,明世宗也是如此。嘉靖帝即位之初,就鼓励官员直言极谏,不要有所隐晦。而在大礼议之争中,也表现出了言官的作用,言官们从维护明朝统治和国家安定的目的出发,对于世宗崇道与怠政,也多有谏阻。世宗崇信道教,长期懈怠政务,此为嘉靖一朝与明代各朝大不同之处。

宦官专权一直是明朝永乐年间以来存在的政治问题,明武宗时期,宦官势力达到明朝全盛,这就为嘉靖帝在宦官问题上的改革带来了巨大阻力,一度动摇了君主专制政体的发展。嘉靖帝大肆打压宦官,虽自身远离宦官,但是却没有从根本上革除明朝宦官专权的途径。嘉靖年间宦官势力一度低迷,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外戚阁臣之间的党争预留了一定的政治空间。最著名的就是阁臣张璁成为内阁首辅,与前阁臣杨廷和的辞官,以及严党、徐党之间的斗争。党争的激烈动摇了明朝的内政,但是党争是在嘉靖帝的控制之下的,对于独裁的嘉靖帝而言,坐看党争,而收渔翁之利。

综上,笔者认为明嘉靖帝统治时期,明朝的君主专制统治仍处于纵深发展的态势之下,嘉靖帝虽未因“大礼议”之争,搁置国政,却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其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政体。

三、结语

选择伊凡四世在位时期与明朝嘉靖年间的君主专制进行对比,是因为沙皇俄国从历史脉络上而言是元帝国金帐汗国的承袭者,受蒙古帝国统治200余年的政治文化影响,带有明显的东方君主专制的色彩,当时正值地理大发现后新航路开辟,世界局势发生巨变,海洋文明的东来,为传统的陆地文明注入新鲜血液,伊凡四世的专制统治为后期彼得大帝改革奠定了基础,使沙皇独裁专制统治政体最终确立。沙皇俄国独特的地理位置是其专制政体本身具有东方的独裁特色和西方的有限的等级上的君主专制的特点,明朝末年嘉靖帝严格意义上而言,是一位意欲有所作为的君主。嘉靖帝在位前期的政策改革营造了“中兴”之势,更加巩固了君主专制统治。而自古以来,中国古代的君主制实质都是世袭的无限的君主专制。这是东西方政治文明发展中的最大不同。东西方君主专制政体是各自文明的核心,笔者意欲对同一时期的两国的君主专制进行比较分析,更透彻的了解君主专制体制的实质。

参考文献

[1](俄)清张廷玉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768.

[2](明)徐学聚.国朝典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682.

[3](俄)瓦·奥·克柳切夫斯基著,左少兴等译.俄国史教程(第三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389-412.

[4](俄)戈·瓦·普列汉诺夫著,孙静工译.俄国社会思想史(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587-632

论文作者:周小宁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7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  ;  ;  ;  ;  ;  ;  ;  

沙皇伊凡四世与明嘉靖帝专制统治对比论文_周小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