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亮[1]2012年在《论毛泽东的领导艺术及其当代价值》文中认为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面临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但是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不断发展,党的干部队伍构成发生很大变化,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素质、能力出现了许多新情况,不少年轻干部缺少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和重大政治风浪考验,干部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对此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四种全会及时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强各级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建设。各级领导干部能力的高低关系着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和地位,关系着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毛泽东领导艺术是将马克思主义领导思想同中国具体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领导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毛泽东的领导艺术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工作经验的结晶,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的领导艺术既是对中国传统领导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又是对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的丰富和创新。毛泽东的领导艺术内容丰富,涉及众多领域。本文试图从领导科学的角度和政治学的角度对毛泽东领导艺术进行宏观的,整体的研究。研究他的领导艺术对于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重要作用,同时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和领导水平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文章分为导论、正文和结束语叁个部分。导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依据和选题意义,以及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对毛泽东领导艺术包含内容以及当代价值的研究现状,指出了本文所具有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以及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不足之处。正文部分共分叁章:第一章分析了毛泽东领导艺术的形成条件和主要特征。本文认为毛泽东领导艺术来源于科学的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和具有深厚底蕴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于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新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发展背景,得益于他个人积极探索,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的实践活动。这使得毛泽东的领导艺术具有了实践性、辩证性、人本性、预见性和创新性的特征。第二章探讨了毛泽东领导艺术的主要内容。毛泽东的领导艺术具有丰富的内涵,本文结合毛泽东对于领导干部内涵的总结主要从叁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分别是他求真务实的调查研究艺术、科学预见的决策艺术以及知人善任的用人艺术。并详细论述了各个总成部分的内涵。第叁章主要阐述了毛泽东领导艺术的当代价值。毛泽东的领导艺术对于我国现在以及未来的发展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本文从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一方面,毛泽东领导艺术是对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当代领导科学重要的理论来源。另一方面,毛泽东的领导艺术有助于当前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助于党政人才干部队伍建设,有助于领导干部领导素质的提高,有助于有助于各级领导干部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徐华东[2]2017年在《毛泽东新闻思想研究》文中提出新闻事业是党的众多事业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事关党的旗帜和道路、事关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毛泽东同志十分重视党的新闻事业发展,格外注重发挥新闻舆论工作的积极作用。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毛泽东不仅直接领导党的新闻事业,而且亲自参与了党的新闻事业的具体工作,对党的新闻事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观点,形成了毛泽东新闻思想。毛泽东新闻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重要体现。毛泽东新闻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毛泽东政治思想、党建思想、宣传教育思想、文化思想等诸多内容都渗透于其中,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深入研究毛泽东新闻思想不仅有利于在思想上重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而且对于进一步推进党的新闻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术界不同学者虽对毛泽东新闻思想有一定的研究,但目前的研究成果存在碎片化、缺乏系统性等问题,本文力求系统、全面地分析毛泽东新闻思想,使这一思想得以完整呈现。本文主要分析了毛泽东新闻思想的基本内容、发展演进历程、基本特征以及当代价值,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毛泽东新闻思想研究的背景与意义,以及学术界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第二章,毛泽东新闻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与发展历程。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与本研究相关的叁个核心概念的深刻内涵,包括新闻、新闻思想、毛泽东新闻思想,同时分析了毛泽东新闻思想的理论来源,主要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思想、列宁的新闻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新闻思想等。最后梳理了毛泽东新闻思想的发展历程,包括萌芽时期、初步形成时期、深入发展时期、成熟时期、进一步完善时期等发展阶段。第叁章,毛泽东新闻思想的主要内容。这一章从七个方面概括了毛泽东新闻思想的内容,包括新闻本体论,即报纸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报纸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报纸是一切工作的武器;新闻功能论,即新闻具有教育、组织和指导的作用,新闻批评与舆论监督的作用,救国利民与服务革命的作用;新闻工作原则论,即要坚持政治家办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坚持为工农代言的立场、坚持武装斗争与新闻宣传并重的原则;党报理论,包括坚持全党办报、党报要无条件地宣传中央的路线和政策、党报要自觉地信仰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新闻宣传工作要突出党性原则、坚持党委对党报的领导;新闻风格论,反对党八股、倡导新文风,提倡鲜明、尖锐、泼辣的战斗风格,文字表达力求通俗浅白,掌握简短消息的写法;新闻业务论,要倡导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重视对典型人物、事迹的报道,要讲究宣传策略和宣传艺术,建设又红又专的新闻队伍,主张地方报纸要办出地方特色;新闻工作的群众观,依靠群众与坚持群众办报、新闻报道要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报纸要帮助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新闻工作人员要向群众学习经验等。第四章,毛泽东新闻思想的基本特点及其历史意义。毛泽东新闻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主要包括鲜明的阶级性、广泛的群众性、正确的导向性、内容的真实性、视野的开放性等特征。毛泽东新闻思想的历史意义主要包括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开展新闻工作的理论基础、确保了革命战争年代新闻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新闻事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的发展。第五章,毛泽东新闻思想的当代价值。这一章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阐释,即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从理论价值上看,毛泽东新闻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的内容、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的理论基础;从实践价值上看,毛泽东新闻思想指明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政治方向、明确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原则、规划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办报路线、确立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方法。
沈淑兰[3]2002年在《论毛泽东领导思想》文中指出毛泽东领导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领导原理与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领导实践相结合的硕果,是无产阶级领导观点和领导方法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领导工作中的运用和发挥,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领导思想具有十分丰富的理论内容和深远的现实指导作用。本文试从毛泽东领导思想的理论来源,主要内容、艺术特色及其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的继承和发展四个方面来探讨这一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 第一部分 毛泽东领导思想的理论来源 首先,马克思主义领导原理是毛泽东领导思想最直接、最主要的理论来源。第一,在使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中国化的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的许多观点作了新的概括。第二,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客观实际,对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的许多观点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和发挥。第叁,系统总结和概括了中国共产党人丰富的领导经验。 其次,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统是毛泽东领导思想又一重要理论来源。第一,对中国古代哲学中朴素唯物论和认识论思想的改造与吸收。第二,对中国古代哲学中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改造和吸收。第叁,对中国古代优秀的治国安邦之道的改造与吸收。第四,对中国古代文化典藉中言简意赅而又富有哲理的警句名言、成语典故的改造与吸收。 第二部分 毛泽东领导思想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领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实践中的运用和体现。它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领导观点和领导方法的统一,是领导理论和领导实践的统一,其基本功能和任务在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毛泽东领导思想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毛泽东倡导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集中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活动的本质,是其领导思想的根本宗旨和根本领导观点。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叁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领导思想的核心内容,这叁个基本领导观点和方法论原则,集中地、科学地分析和概括了领导活动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实事求是,正确地分析和回答了主观指导与客观实际的矛盾问题:群众路线,正确地分析和回答了领导和被领导的矛盾问题;独立自主,正确地分析和回答了领导过程的内力和外力的矛盾问题。由此形成了毛泽东领导思想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展开而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第叁部分 毛泽东领导思想的艺术特色 毛泽东领导思想熔历史性和理论性为一炉,集科学性和艺术性为一体,它不仅具有系统的领导工作理论和科学的领导方法,处处闪烁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辉,孕含着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原则,而且还善于创造性地、姻熟地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灵活机动地解决领导活动中遇到的种种矛盾。它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艺术的集中体现。在毛泽东看来,领导艺术是基本领导方法的实际运用和实践,是因时、因地、因人、因事对领导方法的随机运用,并在实践中得到好的效果的本领。 毛泽东领导思想的艺术特色主要有:审时度势、随机决断:原则坚定、策略灵活;战略藐视、战术重视;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等等。 第四部分 毛泽东领导思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的继承和发展。,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领导思想。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了群众路线的工作路线;坚持了独立自主的根本原则和立足点。提出了“从中国国情出发,按中国的实际办事”,“解放思想、开动脑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领导原则和领导方法。提出了必须正 2 确处理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目前的现实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对人民群众 负责和对领导机关负责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党员个人利益和群众利益的关系:树 立“领导就是服务”的领导观;坚持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和各种贪污腐败现 象;要高度重视领导制度的建设;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善于发现、团结、使用 人才;鼓实颈、干实事、重突效、抓落实等一系列领导思想。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叁代领导集体,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在正确分析当前 国际国内新形势的基础上,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 在实现我国“第叁步走”战略目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提出了 “叁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并阐明了一系列新的领导观点,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领 导思想。 — —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 —一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发?
何爱梅[4]2017年在《从“叁人团”到五大书记》文中提出从“叁人团”到五大书记,中国共产党在不断奋斗中成长、成熟,逐渐确立了党的集体领导体制。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仿照俄共(布),建立委员会制,虽然在之后的领导工作中体现出集体领导的趋向,但是并没有正式形成集体领导制度。从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再到党内连续出现的叁次“左”倾错误,党的领导出现了偏差,革命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最高“叁人团”盲目指挥导致土地革命陷入被动,盲从共产国际指示、照搬照抄苏联经验无法适应中国现实国情,再加上战争频繁,环境恶劣,急需中共中央提高团结党内集体的力量,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同时,中共中央领导体制转型取得成功的也具有历史必然性。经过第一次国内大革命的失败以及与党内错误思想路线的斗争,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积累了一定领导经验,长征为中共中央独立领导中国革命提供契机,国民党的反动独裁提供鉴戒,中共在磨练中不断成长,逐渐成熟。民主革命时期中共中央领导体制经历了一个逐渐演进过程。长征开始前,党中央决定成立最高“叁人团”,处理党内一切事务。由于以博古、李德为中心的最高“叁人团”推行“左”的路线方针,不听取采纳党内正确意见,在党内搞独断专行,使中共的力量遭受重创。长征过程中,领导出现问题,导致红军与中国革命出现困难,最高“叁人团”开始出现分化,“中央队叁人团”与党内的错误领导路线进行斗争,经过通道、黎平、猴场会议,最高“叁人团”的权力日渐削弱,博古、李德等的错误领导基本上被排除,为开好遵义会议做好了准备。遵义会议,党内充分发扬民主,对错误的军事路线加以纠正;取消了最高“叁人团”,毛泽东被选为政治局常委,进入党中央核心领导层;遵义会议之后,常委进行重新分工,张闻天接替博古在党内负总责,同时,根据形势不断变化的需要,成立了叁人军事小组;长征途中,在沙窝会议换帅,毛泽东正式负责军事,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逐渐得以确立。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中央书记处和常委会混用的现象结束,中央书记处开始取代常委会行使职权;战争形势不断变化,抗日战争由防御阶段转入相持阶段,为了更好地应对来自国内外的挑战,强化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中共中央调整组织机构,形成“一元化”的领导;中共六届七中全会至中共七大,中央书记处停止行使职权,由毛泽东、朱德、刘少奇、任弼时、周恩来组成主席团负责处理党的日常事务。中共七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五大书记成为党内领导机关,一直延续到中共八大。从“叁人团”到五大书记,中共中央面临很多困境和挫折,如党内民主不健全;张国焘分裂党中央,破坏党的团结统一;党内两种错误思想并存,“左”“右”夹击;以及党内出现山头主义、主观主义、宗派主义等非无产阶级思想,这都给党中央的领导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当然,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方面的,又有客观方面的;既有国内方面的,又有国外方面的;既有思想层面的,又有体制方面的等等,要综合全面地加以分析以便更好地总结经验教训,提高中共中央的领导水平,完善领导制度。中国共产党历经千辛万苦,经过实践的考验,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中共中央在领导过程中,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科学把握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形成稳定成熟的领导集体,实行强有力的集体领导;严守党的纪律,维护党内团结统一;统一党内思想,用中国化的马列主义指导党的工作。从“叁人团”到五大书记,中共中央领导体制不断完善,集体领导体制逐渐形成。我们要以史为鉴,立足现实社会,继往开来。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是提高党中央集体领导水平的基础;独立自主是贯彻党中央集体领导机制的重要原则;制度建设是落实党中央集体领导决策的有力保障;能力建设是提高党中央集体领导效能的关键抓手;巩固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是坚持集体领导制度的核心。
仇光淑[5]2007年在《论毛泽东领导思想的理论风格》文中提出毛泽东领导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实践中的运用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和建设领导实践中形成的独特性经验的科学总结。它科学地揭示了东方大国中领导活动的基本规律,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领导、如何领导、怎样做一个好的领导者的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何波[6]2013年在《毛泽东行政监察实践及其思想研究》文中指出毛泽东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行政监察理论和扬弃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思想和孙中山行政监察思想的基础上,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产生了深具毛泽东特点的毛泽东行政监察思想。毛泽东行政监察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毛泽东行政监察思想分散地体现在毛泽东行政监察实践及他的着作中,本文的任务就在于对毛泽东行政监察思想进行理论加工与总结。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历史研究法将本文分为五章来试图对毛泽东的行政监察思想进行梳理。第一章为导论部分,是全文的基础部分,主要描写本项研究的缘起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写作框架及可能的创新之处;第二章至第五章为本文的主体部分。第二章试图对毛泽东行政监察思想产生的条件进行论述,主要从理论条件、现实需求两方面进行。第叁章则描写了毛泽东行政监察实践的过程。第四章是对第二章和第叁章的深化,对毛泽东行政监察思想理论化进行了尝试,主要从毛泽东行政监察思想的形势判断、方针原则、工作思路和组织领导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五章则在第四章的基础上阐述毛泽东行政监察思想的指导价值。本文认为,毛泽东行政监察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行政监察思想不是无源之水,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行政监察理论、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思想、孙中山行政监察思想是其产生的理论条件,革命和建设的任务要求成为行政监察的现实需求,在以上两个基础上,毛泽东在革命和建设的行政监察实践中产生了深具毛泽东特点的行政监察思想。在革命和建设的行政监察实践中,毛泽东行政监察思想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毛泽东行政监察思想内容的四个组成部分是一个有机理论体系,密不可分。同时,毛泽东行政监察思想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监察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对当代中国的行政监察实践仍然具有深广的指导意义。
张爱民[7]2011年在《毛泽东战略决策思想研究》文中指出毛泽东战略决策思想是在批判地借鉴和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的战略战术思想和决策思想精华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这一先进的方法论武器为指导,并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所领导中国革命斗争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逐步产生、丰富、发展,并走向成熟,从管理哲学这个理论高度阐释了战略决策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同时带有比较明显的毛泽东伟人气质烙印的战略决策方法论体系。毛泽东的战略决策思想成功突破了西方战略管理理论发展过程中“丛林”困境,超越了战争和企业战略决策的局限性,具有西方战略管理诸学派所无法比拟的科学性和普适性特质,成为指导人们从事各领域的战略管理和战略决策活动的重要思想和理论武器。认真梳理毛泽东战略决策思想,对于加深人们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和理解,丰富我国战略管理和战略决策思想的理论宝库,指导我国当前和今后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战略实践,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在研究方法方面,这篇论文充分发挥我在历史学方面的良好素养这个优势,采用历史的方法,以史为据、以时为序、以论为主、以史实为证,并以西方现代管理学和决策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力图揭示出毛泽东战略决策思想所赖以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理论渊源,深刻总结毛泽东战略决策思想的基本内涵和实践指导意义。在写作的过程中,我力图避免重蹈某些研究者的覆辙——将毛泽东决策思想描述为贴着某些决策概念标签的毛泽东思想史或中国革命史,而是努力从毛泽东的决策思想和实践中抽象出一些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战略决策理论原则,用以指导现实实践。这篇论文从毛泽东战略决策基本原则出发,大致按着战略决策的通行逻辑顺序,即调查研究并科学分析战略环境——确定战略目标和任务——制定战略方案——组织实施战略方案并根据战略环境变化及时对之进行调整直至完全变更——战略目标的实现,来安排各章的顺序。当然,在战略过程的不同阶段,关注的内容会有所侧重。具体是:第一章为导言,主要从战略、战略决策的基本含义,国内外对毛泽东战略决策思想的研究状况,以及这篇文章的研究思路,主要创新之处进行了阐述。第二章从毛泽东少年时代的家庭环境、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中国革命实践活动和毛泽东独特的伟人气质五个方面探讨了毛泽东战略决策思想的理论渊源。对其战略决策思想来源的透彻认识是正确把握其具体的战略决策思想与原则的基础。第叁章论述了调查研究之于战略决策的重要意义。确保战略决策正确性和有效性的前提是所进行的战略决策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及事物的发展规律。因此,任何战略指导者进行决策前都必须充分了解其所处的战略环境,并对战略环境的发展态势做出尽可能正确的预判,以便为确定战略决策的众多内容提供基本的依据。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和决策实践中摸索出一套简单却行之有效的理论和方法,他将之称为“调查研究”。从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战略内容,并将主观战略指导同客观实际情形紧密结合起来,这是保证战略决策活动得以有序进行的根本要求。第四章考察的是群众路线问题。在毛泽东的战略决策思想体系中,人的因素占有核心的地位。这是因为,在毛泽东看来,人民群众决策实践活动中扮演着两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角色。首先,人民群众是战略决策活动全过程的重要参与者,甚至是最基本的参与者。其次,人民群众还是战略过程的主体,是将战略决策落实为战略行动的基本力量。毛泽东提出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着名论断,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则是毛泽东战略决策的群众观的最集中体现。第五章集中讨论了毛泽东战略决策的全局性原则。全局性是战略决策的最基本特质之一。战略决策就是要求战略指导者对全局性重大问题做出决定。衡量一项战略决策是否得当,首先就是要看其对全局关照得好或不好。战略决策者必须站在战略高度,总揽全局,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进行科学分析和对照,将当前和长远利益统统纳入战略思考的视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重要关节,掌控全局的重心和枢纽,从而做出有利于推动全局发展的正确决策。全局观是战略决策的着眼点。第六章概要地阐述了毛泽东进行战略决策的策略思想和策略艺术。强调战略决策的策略性是毛泽东战略决策思想的重要特质之一。通俗地讲,策略即是计策、谋略的意思。战略决策的策略性主要是指战略指导者要对关乎决策的各种矛盾,各种因素做深入细致的分析,权衡利害,多方比较,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出多套决策或应变方案,并从全局发展的基本态势出发把握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间的联系与规律,据此作出最终的判断,选定策略方案,实现战略目标。战略上蔑视,战术上重视以及坚持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的有机统一等,都是毛泽东对于马克思主义策略武器宝库的重要贡献。第七章从战略指导者应具备的基本素养角度,从独立思考、战略预见和创新意识与能力几个方面对毛泽东在这方面的论述进行了认真整理。这篇论文充分肯定了毛泽东战略决策思想在中国乃至世界战略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认为毛泽东的战略决策思想深深植根于中国古代战略文化这片沃土,近乎“贪婪地”汲取着其中的丰富养分,并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紧密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毛泽东的战略决策思想带有鲜明的中国烙印和诸多中国元素与符号,是中国传统战略决策思想在现代的表现形式和全面发展,是中国乃至东方战略管理思想宝库当中的一支当之无愧的理论奇葩。国内外的战略理论和决策理论研究者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毛泽东决策思想的重要理论价值和科学性。另一方面,文章认为,在基本素质方面,毛泽东所揭示的战略决策原则对所有从事领导工作的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切实提高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因为这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毛泽东关于战略决策的思想恰恰为领导干部战略思维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强大的,具有很强针对性和操作性的理论武器。这篇论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下面叁个方面:1,中国毛泽东思想研究界普遍认为,毛泽东思想主要有叁个理论来源,分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革命实践。因此,有些学者据此推定,毛泽东战略决策思想也无外乎这叁方面来源。但我在文章中指出,除了这叁个基本理论来源外,毛泽东少年时代的生活环境和毛泽东独特的伟人气质在毛泽东战略决策思想形成的过程中均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前者是潜移默化的,而后者则是毛泽东所独有的禀赋。2,这篇论文从“战略”的视角对毛泽东的决策思想进行了细致梳理,这在当前尚不多见。当代西方管理学的研究指出,管理者与领导者具有不同的工作职能,普通领导者与战略领导者的管理职能也存在差异。毛泽东作为战略思想家和卓越的战略实践家和领导者,其提出的关于决策的思想原则普遍具有长远性、全局性和前瞻性特征,是当代战略决策思想宝库的重要内容,值得认真加以系统总结。3,全局观是战略思维与战略决策的最重要特质之一。但文献显示,无论是中国管理学界还是管理思想史学界,除了零星关注到毛泽东的统筹兼顾思想外,对毛泽东的全局观几乎予以足够的重视,甚至连一篇像样的文章都难以寻觅。这篇论文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毛泽东全局观的基本内涵,包括毛泽东全局观,全局与局部关系等战略决策思想,以及这些思想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王姣, 彭湘容[8]2013年在《2012年国内毛泽东生平思想研究综述》文中认为2012年,学术界对于毛泽东生平思想的研究内容非常丰富,研究时限涵盖了毛泽东整个生平的各个时期,研究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艺术、文学等毛泽东生平思想事业的各个领域。一、2012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概述(一)关于早期毛泽东及其本人特质的研究1.关于早期毛泽东的研究。毛泽东是新中国的伟大领袖,但是他并不是从一开
李燕[9]2011年在《毛泽东的发展思想研究(1956年-1966年)》文中研究说明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的发展思想,是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初步构想与规划。为改革开放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初步框架和理论基础。这一主题研究,不仅有利于毛泽东思想本身的进一步研究,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提供了某些思想借鉴,能让我们清晰了解党的历史上有关发展问题的来龙去脉。同时,毛泽东的发展思想研究对化解当今中国社会危机,指引中国走向科学发展之路具有一定启示。早在革命时期,毛泽东就为中国树立了“实现独立和富强”的伟大发展目标。新中国成立后,尤其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发展目标日渐清晰。凭借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底和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建设经验教训的娴熟掌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借鉴吸收苏联及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经验教训,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进行初步探索。其一,在实现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上,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为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推进社会主义发展,又具体提出:改革与调整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科学技术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核心动力,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推动力,阶级斗争是又一动力等思想。全面系统解决了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其二,提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方针。中国的发展主要靠自己,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早已明确的发展方针。而独立自主必然意味着要依靠自身获得发展。既不能搞殖民主义,又没有好的历史基础,靠自己就必须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这必然意味着需要人民做出长久的牺牲和奉献。而要让民众具有自我牺牲和奉献精神,长久保持建设热情利积极性,必须时刻加强对人民群众士气的鼓舞。因此,“思想、政治是统帅”的方针自然会被毛泽东提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政治思想是统帅”,_叁大发展方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成为毛泽东指引中国发展的基本方针。其叁,提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方式和方法。即在党的领导下,通过统筹兼顾、全面协凋,充分调动发挥亿万民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以跃进式、群众运动式和计划式发展方式实现社会主义发展。其四,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要求上,提出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人的发展的全面内容。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人的发展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具体思路。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比较完整系统的阐述了社会主义发展目标、方针和政策内容等。不仅对当时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带来过重大影响;对当今中国社会矛盾和问题的解决,引导中国走向科学发展之路,也有借鉴和启示作用。总之,毛泽东的发展思想体现着本质的科学性和群众性,但也存在着失误性、理想性、经验性等问题。是一个本质科学性、群众性基础上的错综复杂体系。
周连顺[10]2006年在《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渐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从此之后,中国社会面临着两大历史课题:一是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为了解答这两大历史课题,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兴起了向西方学习的热潮,力图使中国走向资本主义的富强之路,但是这些努力先后都遭到了失败。历史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为了解答中国社会面临的历史课题,必须寻找新的理论武器。正当中国的先进分子在为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而苦恼和徘徊的时候,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给解答中国社会历史课题提供了新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给解答中国历史课题提供了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但是由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之后要求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毛泽东在总结中国革命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思想,并对它的内涵作了比较系统地论述。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积极推动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提高;二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来解答中国社会历史课题;叁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来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丰富的实践经验;四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结合。这些都成为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途径。毛泽东之所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代表,中国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他自身的个体条件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毛泽东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个体条件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坚持以科学的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中深入了解中国国情;在长年的勤奋好学中积累渊博的学识;重视实践并善于在实践中增长自己的才干。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毛泽东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以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来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坚持不懈地与各种错误思想倾向进行斗争。虽然毛泽东晚年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严重的失误,但是对于这些失误,我们应该采取正确的态度,结合当时复杂的历史背景进行科学的分析。
参考文献:
[1]. 论毛泽东的领导艺术及其当代价值[D]. 李庆亮. 山东大学. 2012
[2]. 毛泽东新闻思想研究[D]. 徐华东. 大连海事大学. 2017
[3]. 论毛泽东领导思想[D]. 沈淑兰. 西南师范大学. 2002
[4]. 从“叁人团”到五大书记[D]. 何爱梅. 山东师范大学. 2017
[5]. 论毛泽东领导思想的理论风格[J]. 仇光淑.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7
[6]. 毛泽东行政监察实践及其思想研究[D]. 何波. 华中师范大学. 2013
[7]. 毛泽东战略决策思想研究[D]. 张爱民. 东北财经大学. 2011
[8]. 2012年国内毛泽东生平思想研究综述[C]. 王姣, 彭湘容. 毛泽东研究2013年卷. 2013
[9]. 毛泽东的发展思想研究(1956年-1966年)[D]. 李燕. 武汉大学. 2011
[10].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D]. 周连顺. 北京大学. 2006
标签:领导学与决策学论文; 领导艺术论文; 战略决策论文; 毛泽东论文; 领导理论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战略分析论文; 中国近代史论文; 行政监察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中国共产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