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装配式施工技术在高层住宅建筑中的应用论文_任小平

建筑装配式施工技术在高层住宅建筑中的应用论文_任小平

东莞市碧桂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523000

摘要:装配式住宅无论从建筑性能本身,还是工程质量和绿色环保等方面都具备传统建筑结构体系不可比拟的优势,弥补了传统住宅建筑中存在的一些缺陷,提高住宅建筑的安全性、舒适性。因此,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装配式住宅技术的研究和政策支持,鼓励装配式住宅的建设生产;相关建设设计方,应该顺应当今绿色环保的建筑理念,与时俱进,从技术上配合建设生产。本文首先分析装配式住宅的优势,然后对装配式住宅的设计、施工等环节进行了论述,希望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层住宅建筑;装配式住宅;应用

构建全面的技术保证体系是高层住宅建筑装配式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前提,其要求实施国家标准化施工技术管理的技术方法,唯有确保高层住宅建筑装配式施工技术管理的良好实施,才能实现对整个高层住宅建筑工程项目的严格把控。

1.建筑装配式施工技术应用现状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科技发展迅速,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也逐渐增加,同时对高层住宅建筑装配式施工技术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高层住宅建筑工程是基础设施建设,而建筑装配式施工技术措施又是建设高层住宅建筑工程的基础工作,所以,高层住宅建筑工程项目的成败直接取决于建筑装配式施工技术措施落实的好坏。在实施高层住宅建筑工程建设时,人财物是其所必须的大量投入,还是建筑装配式施工技术过程中的关键要素,有助广泛普及整个高层住宅建筑装配式施工技术管理,决定了整个高层住宅建筑工程项目品质是否能提高。

2.装配式住宅在高层建筑中的优势

装配式建筑的优点:采用装配式建筑首先在建筑理念上便达到了绿色建筑的要求,完全符合现阶段广大群众对节能环保的要求。其次装配式建筑可以有效的解决墙体裂缝、渗漏等质量问题,提高了建筑整体的安全性及耐用性。装配式建筑的缺点:装配式建筑在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中,同样存在一定的弊端。这种弊端大致是因为建筑单位提前预制的建筑构件,其生产厂家未能按照预定的生产周期完成,导致建筑施工的延误。其次,建筑构件在施工之前按照规定时间说完成,但是任何事情都存在着一定的浮动性,如果施工现场因为一些技术或者质量因素的原因,需要对预制构件进行修改,这样便导致建筑构件整体修改纠正,浪费建筑的施工进度。此外,在实际的安装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装、漏装以及施工人员的疏忽等问题的发生,导致在施工过过程中反复出现问题。相对于传统住宅来说,装配式住宅具有以下优势:

2.1绿色施工,环保节能

之所以说装配式住宅建造具有绿色施工、环保节能的优势,主要是装配式住宅的各个部分都是在工厂内统一加工而成的,将其运输到施工现场,直接进行装配安装,即可完成。整个装配式住宅的建造,不需要泵送混凝土,那么在施工现场将不会出现大型施工设备运用,相应的施工现场将不会出现噪音;装配式住宅建造,不需要夜间施工,如此可以大大减少夜间照明,降低了光污染对周围居民的影响;装配式住宅建造的过程中因住宅的各个部分是在工厂内有由于专业工作人员按照相关要求,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出来的,如此可以保证装配式住宅长表面平整。

2.2生产效率高,建造工期短

装配式住宅的建造,住宅的各个部分是在工厂内同步进行生产的,就犹如在流水线上生产零部件一样,如此可以大大提高住宅建造效率,缩短装配式住宅建造工期。

3.建筑装配式施工技术在高层住宅建筑质量方面的管理应用

3.1建设高层住宅建筑的重大民生工程,社会各界应当对

其质量安全给予高度重视。现阶段,高层住宅建筑中常见的问题如下。

3.1.1传统建造模式的高层住宅建筑质量分析

现阶段,国内通常选择人工现场式建造,使用现浇绑扎钢筋作为主体结构,结合柱、梁,在此基础上,建造钢筋混凝土结构承重体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换言之,即为利用现浇混凝土梁、柱构建整体框架结构,对竖向与水平两个方向建立固定和活荷载。这种建造模式是传统的方式,以cm作为长度单位,因此,建筑可能会产生误差,在实用过程中常常出现屋面渗漏、裂缝等问题,难以保证其质量。

3.1.2采用装配式建造的质量分析

相比传统模式,全部构件都是通过工厂使用专业磨具制作完成,配备了一套健全、合理的制作、养护与质量规范,因此,构件能达到合理的精度。接着配送至工程现场,通过吊装等完成组件,并获得实际需要的构件,进而浇筑各个节点,最终形成完整的框架。如此一来,能有效防止人工失误产生的质量问题。比如,屋面板全面防水工程可以给全部工序准备充足的时间间隔;构建整体墙面可避免产生开裂、渗漏等现象。此外,制作构件过程中,严格按照模数协调和规格技术两种体系,以mm作为长度单位,能减少尺寸上的错误,强化建筑结构,在平时生活中,不会再出现门窗变形、尺寸误差等现象,充分保证了建筑质量。因此,将装配式住宅的生产方式应用到建设高层住宅建筑当中,能有效解决其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而提高房屋的质量,确保房屋使用的安全性。

3.2建筑设计

预制装配式住宅在建筑设计上要根据实际情况配合结构设计进行。设计要保证结构设计的外立面美观统一,尽可能的将结构设计中存在的PC构件产生的不匀称性消除掉,遵循原则如下:

(1)保证平面功能,采用线条进行划分、颜色上的对比、凹凸韵律的变化、纹理细节上的弥补等手段对PC构件进行划分,塑造出富有一定变化韵律的立面效果。

(2)满足立面变化的同时要保证PC构件的使用性能、成本可控、施工技术可行。

(3)线条要布置合理,最好层层布置,防止因布置不合理产生PC构件种类多变,增加工作难度。

4.未来发展和重点研究方向

4.1基于BIM的一体化项目实施(IPD)应用研究

IPD模式贯穿项目建设的全部阶段,包括规划设计阶段和施工建造阶段,施工单位、建设单位、设计院等各方高度协调合作,保证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IPD模式适用于大规模项目,有利于项目成本的节约。因此,尽管当前建设项目的交付模式种类繁多,IPD却已经在行业内得到大力推广。当前国外实践IPD与BIM协同管理的项目越来越多。利用BIM软件建立的建筑模型可视性强,交互性高,数字化程度高,同时具备开放的数据标准,有利于信息及数据的共享。在IPD模式下的项目,BIM的应用主要集中于设计协同、可视化、估价、施工重难点模拟、碰撞检测、设备管理、场地分析等方面。目前由于受国内建筑发展模式的制约,建筑业在IPD模式下缺乏相关法律体系及合同范本,应用环境也还处于培养期,BIM技术全面推广还有待政府和企业的努力。

4.2预制构件的模数化及标准化研究

模数化及标准化研究包含两个方向:第一要对全产业链资源进行整合,全产业内推行模数协调;第二要实现统一价值导向,建立技术标准。住宅模数协调准则是建设者、施工方、设计者在装配式建筑的建设中共同遵循的统一准则,是建筑标准化的依据,因此要大力推行住宅模数协调准则研究,要加强构配件尺寸与建筑的配合、协调、定位。目前我国已制定GBT50100-2001《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同时要进一步加强部品模数与建筑协调体系的完善,加强预制构件尺寸统一协调,开展构件通用性及接口技术研究。目前,装配式建筑标准化研究已有了重要进展,中国第一个“装配式建筑标准化部件库”已由上海城建集团初步完成建设。第一批标准化预制构件数据库共90余个,目前已应用于万科、保利等项目。为全面覆盖市场现有房屋类型,今后应加强标准化部件多样化组合的研究。

4.3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以下优势:1)建筑构件和构件安装位置可以直接在图像上标示,而无需再进行纸上记录;可以直接得到扫描结果与设计模型的偏差,而无需先测量、后对照图纸、最后确认偏差。提高了对现场施工成果检测的工作效率,降低了现场工作人员的工作量。2)只需在现场进行扫描工作,数据处理和对比偏差可在室内完成,降低了劳动强度。3)方便相关人员在现场的测量工作,可利用像素测量、点云测量技术,完成一些费力、高危险部位的测量。4)利用高精度的激光扫描获得毫米级的原始数据,保证了后期的安装精度。计算机精确计算结果替代传统依靠人工目视判别准确度,提高施工安装的工作效率。

结论

装配式住宅设计美观,注重品质,施工过程环保节能,高效优质,是当代住宅产业化和建筑工业化形势下的创新产物,发展预制装配式住宅是大势所趋。结合实际情况将预制混凝土住宅从设计到施工全方位优化,形成产业化的纵深化发展,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常洁琼,赵光满.浅谈装配式住宅的发展对住宅产业工业化的推进[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0).

[2]张娟.浅谈装配式住宅的发展对住宅产业工业化的推进[J].房地产导刊,2013(30).

[3]王轶欣.保障房建设中装配式住宅的发展与思考[J].建筑技术,2015,46(3).

论文作者:任小平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1

标签:;  ;  ;  ;  ;  ;  ;  ;  

建筑装配式施工技术在高层住宅建筑中的应用论文_任小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