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对脑出血病人预后的影响论文_王君业1,刘志敏2,赵会丽2(通讯作者)

院前急救对脑出血病人预后的影响论文_王君业1,刘志敏2,赵会丽2(通讯作者)

1.青岛市急救中心 山东青岛 266000;2.青岛市市立医院重症医学科 山东青岛 266000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的合理有效的院前急救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像。方法:对比分析75例接受院前急救和75例未行院前急救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其死亡率、后遗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而该组患者治愈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对脑出血的患者进行院前急救能够明显增加治愈率、减少死亡率和后遗症,,对改善脑出血患者的近期预后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脑出血;院前急救;预后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 in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way of pre-hospital emergency on image.Methods:analysis of 75 cases and 75 cases of pre-hospital emergency accept before HangYuan first aid of the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 and prognosis.Results:the treatment group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the incidence of mortality and sequelae,significantly decreased(P < 0.05),while the group cure rat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P < 0.05).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for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n obviously increase the cure rate and reduce mortality and complications,and to improve the recent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key words】cerebral hemorrhage;Pre-hospital first aid;The prognosis;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杀手。而急性脑出血发病急骤、来势凶猛、病情进展快、致残率高、预后差,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可迅速危及患者的生命。据报道,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病死率达15%~40%[1]。本研究选取我院急诊科于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15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对比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0例脑出血患者,均于发病后24 h内就诊,平均就诊时间(152±35)min,且均未在外院就诊治疗,入院后均行颅脑CT或MRI检查确诊为急性脑出血;其中男79例,女71例,年龄35~82岁,平均63.2岁;75例经院前急救来院就诊(救治组),其余75例发病后由家属送至我院急诊科(对照组)。救治组中有高血压病史者48例,发病后出现昏迷38例,嗜睡24例,烦躁抽搐15例,失语25例,平均出血量(36.21±8.92)ml;对照组中有高血压病史者31例,发病后出现昏迷24例,嗜睡13例,烦躁抽搐2例,失语5例,平均出血量(36.91±9.07)ml;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所有患者治疗6个月后均进行电话回访。

1.2 临床表现及诊断 患者多于疲劳、情绪激动等状态下发病,可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偏瘫、昏迷和大小便失禁等。现场由于情况紧急,一般根据患者的既往病史、起病情况、临床表现及体检多可以做出诊断。但同时需与中毒、肝性脑病、肺性脑病、心脏病、醉酒、颅脑外伤等加以鉴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主要院前急救措施

(1)准确及时的电话指导:接到求诊电话后向家属简单了解病情后,如初步判断为脑出血,指导家属采取一些必要的处理措施:如保持患者平卧,避免过度搬到等。(2)派遣有经验的救护人员在3 min内出车(急救箱内背冰块),尽快赶赴现场实施急救,到达现场时间(26±6)min。(3)采取的急救措施为:急救人员快速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体格检查作出初步诊断,立即进行急救。①保存呼吸道通畅,吸氧2~4 L/min;②有时现场难以与脑梗死鉴别,可采用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注射液125 ml,速尿20~40 mg,并用冰块行头部局部降温;③呕吐或昏迷者给予头偏向一侧、清理呕吐物、吸痰、放置口咽通气管、气管插管等措施,以保持呼吸道通畅;④如有血压高(220~240/110~130 mm Hg),给利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150/90 mm Hg左右;⑤监测控制血糖;⑥烦躁、无缺氧征、血压高者,适当给予安定注射液5~10 mg肌内注射;⑦必要时可行窗旁心电图检查;⑧发现呼吸、心跳骤停者,迅速实施心肺复苏,待生命体征稳定再行转运;⑨行平稳搬运:病情稳定后,以多人双手插入患者头、背、臀、下肢下,平托搬至单架上,杜绝用手直接提拿或搂抱患者,以免增加刺激引起呕吐,下楼保持头高脚低,长途转运注意防震。(4)到院后给予绿色通道及时行头颅CT或MRI检查,明确诊断及病变情况,再依据病情安排神经内科或外科进一步治疗。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a=0.05为显著性检验水准。

2 结果

治疗6个月后随访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救治组患者死亡率和后遗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而患者治愈率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75例,死亡18例,占24%,后遗症16例,占21.3%;救治租75例,死亡14例,占18.6%,后遗症11例,占14.7%。

3 讨论

重症脑出血是院前急救中的常见病,病死率极高。临床上高血压脑出血多见于50岁以上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患者,男多于女,且多于过度活动、劳累、并发其他疾病、情绪激动等诱发,有颅内压增高或眩晕表现,其中大多数患者出现血压增高,部分患者短时间内出现昏迷并出现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而非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动静脉畸形最多,年龄40岁以前,一般占非高血压性脑出血的85%;出血性烟雾病则多见于青少年,年龄20~39岁[2];本组病例中患者发病情况与此基本相符。

急性脑出血院前急救应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本文中有2例患者在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时已发现呼吸心跳停止,经过就地及时抢救,待生命体征稳定后顺利转入医院治疗(抢救时间达20 min以上),6个月后随访患者康复良好;对于伴有昏迷或者颅内压升高导致严重呕吐的患者,应注意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对那些现场无法明确鉴别脑出血还是脑梗死的患者可及早选用中性治疗方法,应用甘露醇、速尿及头颅局部降温等治疗,防止脑疝发生,而脑水肿、脑疝,压迫脑干是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这与本组死亡原因也基本相符;另外,还要严密监测患者血压,避免其过高导致出血量加大,以将其控制在150/90 mm Hg左右为宜;对过度烦躁的患者可在严密监护的情况下适当的应用镇静药物,避免引血压过度波动,诱发出血加重,同时还要防止药物过量掩盖病情。

对那些由患者家属自行送入医院的患者,由于其家属缺乏必要的医疗常识及有效的医疗措施,是直接导致患者死亡率增加的因素;另外对脑出血患者不恰当地搬运也是增加死亡率的重要因素,因为它可诱发患者发生呕吐、窒息,还可引起脑内出血量加大,发生脑疝,甚至导致血肿破入脑室,引起患者死亡,这与文献报道相符。

另外经过院前急救的患者也可以通过我院为急诊患者开辟的绿色通道,第一时间接受院内CT、MRI检查,第一时间接受院内专家会诊,第一时间住院接受药物及手术治疗,这为患者救治赢得了宝贵时间。目前认为,脑内出血量一般在30 ml以上,采用超早期手术或脑内穿刺抽吸等方法[3],即发病后6~24 h内,可以明显降低患者死亡率、致残率,能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生活治疗,提高治愈率。这与我们实验结果完全一致。因此,良好的院前急救是保证患者安全顺利康复、改善其预后的有效手段,应加大对广大患者地宣传教育。

参考文献:

[1]陈晓峰,徐晶雪.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影响因素与防治[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4,17(02):341-344.

[2]郑增强.院前急救中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内科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02):111-112.

[3]张赛,陈旭义.重型颅脑创伤的救治经验与思考[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5,31(02):112-124.

论文作者:王君业1,刘志敏2,赵会丽2(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9

标签:;  ;  ;  ;  ;  ;  ;  ;  

院前急救对脑出血病人预后的影响论文_王君业1,刘志敏2,赵会丽2(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