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初中生物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堂论文,策略论文,组织论文,初中生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初中生物学是学生进入中学后接触到的第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理科课程,而研究增强学生学习效果的教学策略,能帮助学生深层次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思维方法、学习方法等,对学生正确认识生物学,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有着积极的实际意义。
一、教学策略应为提升学生能力服务
笔者在与高中优秀生物教师的访谈中发现:重视在教学中展现学科魅力,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科学事实,并能以不同形式呈现;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图文转化能力等是生物学科需要特别强化的学习能力;能快速捕捉学习要点的能力,即提取关键信息而非枝节信息的能力等,应在教学中特别重视。
可见,相对于知识,学习能力和学习体验对学生高中课程的可持续学习尤为重要。因此,组织学习活动并使学生参与其中,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特征,主要包括确定学习任务、制订实施计划,选择学习方法,以及效果反馈与评价等环节。教师需要运用教学策略来优化这些教学环节,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在活动实施过程中,使学生清楚教学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帮助学生了解、熟悉和运用相应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优化学习活动的组织策略
(一)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
就教学而言,首先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制约教学内容的选择,确定了目标和内容,才能进一步考虑有效的教学方式和策略,这是必然的逻辑顺序。而不少教师在备课时优先考虑的是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的钻研甚少,一堂课的方法、手段让人眼花缭乱,学生像是“提线木偶”,不知道教师下一步“出什么招”,思维无法连贯,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因此,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是教师设计具体教学环节前必不可少的一步,然后才是设计教学内容呈现的时机和方法,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处理对策。
案例1 “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一课,教材中用较多篇幅介绍了草履虫的形态结构,所以,很多教师只注重讲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忽视了课程标准的要求,显然达不到课程标准上“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的教学目的。
教师首先要明确课标要求,明确教学内容应该涵盖的“点”(草履虫)和“面”(单细胞动物),明确要达到教学目标,就必须理解单细胞生物如何完成生命活动,单细胞生物有哪些适应独立生活的特点,它们与多细胞生物的细胞有何异同,等等。在此基础上再分配教学时间、选择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就很好地引导课堂教学的方向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上,教师有必要向学生展示目标内容与方式方法的逻辑关系,并在每一次学生活动中,首先引导学生明确活动目标和内容,逐步培养学生准确把握目标内容的能力,这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
(二)组织最佳的有序积累过程,有步骤地提高所呈现的知识和经验的结构化程度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切忌把学生亲历学习过程等同于教师“放羊式”的袖手旁观。组织最佳的有序积累过程,就是要把握好各个环节教学内容的最佳结构,以及各结构之间的最佳序列,使课堂教学结构严谨,学生学习循序渐进,帮助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构建完整的认识。
生物学是理科课程,没有精心准备、逻辑合理的预设,课堂学习活动必然是低效的,学生的体验是混乱的。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不仅要把握核心概念的呈现时机和呈现方式,还应重视学生从“扶着走”到“自己走”每个环节的设计,也就是要把教师的介入指导逐渐转化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同时应设计应用概念、分析概念之间关联的新情境,考查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并把学生的学习体验推向高潮。如果课堂反馈中仅仅强调事实的传递和记忆,学生对科学概念的构建和深层理解就会受到影响,因为表层学习只能给学生留下孤立事实,而没有与学生头脑中已具备的知识经验紧密相连,无法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案例2 循序渐进——“细胞的生长”。
1.播放细胞生长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细胞为什么可以生长?
引导学生归纳:细胞不断生长的结果是细胞体积的增大。
2.设疑,开展小组讨论:细胞能无限长大吗?
提示:(1)细胞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主要取决于细胞的哪个结构?
(2)是不是细胞膜表面积越大越能满足细胞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呢?
根据学生回答,进一步提示:细胞越大,细胞膜表面积就越大,但细胞的体积也越大。
3.展示两个大小不同的正方体,将之比喻成两个大小不同的细胞,引导学生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得出结论: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4.进一步通过演示实验,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相同时间里,体积越大,吸收的营养物质相对越少,越不能满足细胞的需求,因此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案例3 有步骤地提高所呈现的知识和经验的结构化程度——“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人体”,在细胞到人体的过程中加入一个“魔盒”,逐步揭示其中组织、器官、系统的概念、特点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图1)。并且在每一个层次的学习活动中,采用教师先示范,学生再尝试解释同类问题,最后归纳形成完整认识的方法。
“结构化”相对于“零散”,就是要使所学知识按照一定线索相互关联,体现其内在的逻辑关系。知识结构化至少具有这样几项功能:首先,它以概念和原理作支撑,因此重点突出,体系简约,易于领会;其次,结构化的知识是记忆的支柱,可以抗拒遗忘;最后,结构化的知识便于联想,具有迁移、应用的活力。当然,结构化的知识一定要适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否则过于严谨、刻板反而会成为学生学习的障碍。在这一点上,优秀教师与一般教师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优秀教师的教学十分注重以旧引新(在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间建立合理的、实质的联系),设置练习题讲究分步设置认知冲突(或称之为变式递进)。
(三)及时了解及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利用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
系统论认为,任何系统只有通过信息反馈,才可能实现有效控制,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
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如果只关注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进度,而不关注学生的学习进程,对学生的学习结果没有做出及时、必要的反馈调整,就很难推动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向预期的教学目标发展,预设的教学目标就很难真正落实。
教师需要通过及时提问、阶段性的练习、必要的巡视等手段,关注学生课堂学习进程。课堂反馈应建立在教师对学生学习进程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当然,对学生的学习反馈,还包括对学生作业的及时批改、阶段性测试等,特别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深入分析,了解成绩背后隐藏的问题,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采取补救措施。事实证明,提供反馈信息是促进学生学习的较为重要的外部条件,只有当学生的学习结果得到反馈时,其学习结果才能对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案例4 反馈——“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
本例是学生建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概念的课堂学习过程,具体分为五个片段。片段之间的衔接,教师需要通过及时的提问、阶段性的练习、必要的巡视等手段,关注学生课堂学习的进程,利用前一阶段学习结果的反馈,调整教学,逐步引导学生建构概念。
观察现象:播放观看短片“动物的行为”,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将短片中动物的行为分为两类,引出核心名词“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初识概念: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短片中的实例,尝试提炼关键词,把概念表述完整。
辨析概念: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运用已总结的概念区分教材中“资料分析”中5则资料所描述的行为,并尝试用概念说明判断依据,反馈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程度。
应用概念:应用概念分析实例,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深化概念:观看视频案例,分析总结“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不同,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同种动物的学习能力不同”,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反馈作为一种适应的技巧,不仅能调整学生学习的行为,也能调整教师施教的行为。在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后,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节奏,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务必给予充分的重视并及时解决。
(四)强化教学评价的作用,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调整
教学评价对实现有效教学至关重要。其关键是准确、恰当、符合实际,且要建立在对学生心理和学习状况真实了解的基础上。恰当的评价方法,往往是课堂进程的有效驱动力,它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如学生自评、学生之间的互评和教师的评价。教学评价需要把握时机,突出“具体”“有用”,评价可以是鼓励与提醒,也可以是批评与警示,但必须具备积极的教育价值。
案例5 教学评价——“显微镜的操作”。
在全体学生独立完成显微镜操作练习后,采用同桌互评的方式反馈练习效果。
具体做法是:设定评分标准,同桌的两位学生互换当裁判,判定对方的操作得分,统计全班操作得分情况,总结主要错误,强化正确操作。最后用流程图表达规范的操作步骤。
在课堂的反馈调节过程中,学生自我评价的介入,能帮助学生领悟自我进步的程度,总结自己的收获,以便获取经验和教训,提高其元认知能力。教师要确立指导学生自我评价的观念,一方面在学期整体教学评价方案设计中,特别设计学生自我评价的做法;另一方面,在课堂中有意识地创造学生自我提问与反思、相互提问、做出评价等机会,去比照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体验,引导学生关注选择、关注思维、关注方法等元认知,使其通过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其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这样,逐步强化学生元认知的意识,丰富其元认知经验,帮助学生逐步形成个性化的学习策略。
案例6 自我评价和调整——合作学习小组过程评价表。
课题:________
班级:
时间:
年 月
日
评价标准:与人合作,勇于承担任务。能集思广益,有较强的团队竞争意识。
态度认真,积极参与讨论,针对讨论的话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发表有见解的言论。
遵守课堂纪律,不喧哗,不干扰他人,不讲题外话。
充分尊重老师和同学,虚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
积极发言,能用自己的语言规范且流利地发表见解。
A等:能认真完成以上各项,效果好。
B等:能认真完成其中3~4项,效果较好。
C等:能认真完成其中2项,效果一般。
总之,元认知学习策略是培养学生学习策略的关键。学生元认知水平高则其学习的相关能力就强。要在教学中逐渐培养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做好学习准备等一系列的能力;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行为进行自我观察、自我调节的习惯;引导学生养成在学习活动之后,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的意识。
三、在反思中实现策略优化
在研究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策略时,必须通过对课堂实践的反思,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出发,比照策略的预设和效果,才能实现服务于实践的策略优化。反思的视角主要包括教学目标的有效性(符合课标和学情实际,且明确、具体、能检测)、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教学内容及其深广度、适切性等与有效教学密切相关)、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学资源的有效性(用好教材,精心选择和整合资源)、教学媒体的有效性(选择符合学科特点的媒体)、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发展性评价,包括针对具体的学生、学生具体的表现)等。
在反思的基础上,至少有以下要素有利于进一步优化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课堂上积极的学习气氛、有节奏的学习进程;更多体验性、引导性、操作性学习平台;精心选择主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学习研究方法,体会科学精神;引导学生深刻地思维,而非简单地附和、应答;培养学生对待学习的责任感,帮助他们完成设定目标、制订计划、自我评价和调整;为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让他们自主决定学习中的一些因素,如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和顺序、同伴等;关注学困生,课堂上给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有效帮助;恰当发挥激励性评价的作用等。
总之,在初中生物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其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能力水平密切相关。教师应有意识地运用教学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激发和维持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帮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学习能力,并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为高中学习打下可持续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