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县中医医院 甘肃 张掖 734100)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方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应用于腹股沟疝气临床治疗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86例腹股沟疝气患者,给予分组治疗,对照组43例通过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实施临床治疗,研究组43例借助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开展治疗。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为48±10分钟,与对照组的51±9分钟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腹股沟疝气患者,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以及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均能够发挥良好疗效。
【关键词】 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股沟疝气;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6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7-0188-01
1.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本院86例腹股沟疝气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对象,按每组43例进行组别划分,设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男33例,女10例,本组研究对象年龄下限38岁,年龄上限65岁,对照组包含35例斜疝以及8例直疝;研究组男患35例,其余8例为女患,患者年龄均处于37至66岁范围内,研究组中属于斜疝的有38例,属于直疝的有5例.研究组及对照组在年龄范围、性别比例以及临床症状等基础资料的比较上没有显著差异,具备研究对比价值。
1.2 方法
研究组及对照组患者均接受连续硬膜外腔阻滞麻醉,部分患者接受临床局部麻醉。麻醉完成后,沿着患者腹部外斜肌纤维对患者肌肤做切开处理,沿精索上端对患者疝囊进行游离,直至患者腹膜外脂肪为止,之后沿精索下端方向继续实施游离操作,直至患者耻骨节外2厘米位置。分别针对对照组及研究实施手术治疗[1]。
研究组选择高位结扎方式,针对患者提睾肌开展缝合处理,将平片科学置于患者精索中,在此过程中应保证补片上端开口顺利穿过患者精索。之后,针对位于补片下端的圆角实施缝合,同时对其进行有效固定,使其稳于腱膜上方,缝合过程中所用针数不小于2针,选择患者耻骨面上与耻骨边缘距离1.5厘米至2厘米的位置作为缝合位置。针对患者腹外斜肌键上叶位置进行牵开处理,针对补片上侧叶缘以及腹内肌腱膜开展间断缝合处理,针对完成对补片上端开口的有效缝合,缝合过程中所用针数在1针至2针范围内。最后,对患者开展皮肤缝合,针对患者皮下组织进行科学缝合[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对照组选择与疝囊相距5厘米的部位,针对患者疝囊实施缝扎处理,之后给予离断,选择伞状填充物,将其和成型,给予疝囊1针缝合,通过环口置入填充物,在此过程中应保证环口边缘以及底部区域处于平滑整齐状态,之后给予4针至8针的缝合,完成固定操作,置入平片,方法同研究组[3]。
1.3 临床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针对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耗时进行观察和统计记录,给予两组患者为期1年的术后随访,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术后并发症状况。
1.4 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选择SPSS23.0数据软件包针对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等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通过均数和标准差代表研究中的计量数据,实施t检验,通过例数和%代表相关计数资料,给予χ2检验,如果检验结果显示P<0.05,则说明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手术时间等临床资料的比较上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研究组和对照组住院时间
研究组经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其手术时间为48±10分钟,与对照组的51±9分钟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详情如表所示。
表 研究组和对照组住院时间
组别 例数手术时间(分钟)
对照组43 51±9
研究组43 48±10*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 研究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研究组术后出现阴囊积液的有1例,存在切口感染的有1例,出现术后并发症的有2例;对照组手术后阴囊积液、切口感染以及局部硬结异物感分别有1例,并发症发生总人数为3例,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情况上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腹股沟病属于临床多发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现阶段,针对腹股沟疝气的临床治疗以无张力疝修补术为主要方式,其中平片无张力以及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均属于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手术途径,两种手术选择人工复合材料进行补片,具备良好的抗菌作用,能够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4]。
本次研究发现,研究组经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其手术时间为48±10分钟,与对照组的51±9分钟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情况上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结果与王益强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5]。这意味,针对腹股沟疝气患者,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以及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均具备良好应用效果,操作简便且不会引发严重手术并发症。总之,在实际治疗工作中,应综合分析患者病情,选择针对性的手术方式以及修补材料,改善疗效。
【参考文献】
[1] 余建伟,滕安宝,孙春磊等.局部麻醉下免缝合自固定疝补片的临床应用体会[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5,14(03):551-552.
[2] 王缭.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疗效探讨[J]. 中外医疗,2015,23(11):232-233.
[3] 高志军.两种不同术式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外医疗,2015,19(12):98-99.
[4] 周鹏,高雪梅,惠庆桃.腹股沟疝的X线平片和螺旋CT临床诊断价值[J].齐鲁医学杂志, 2015,17(03):174-175.
[5] 王益强.56例腹外疝患者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临床研究[J]. 中外医疗,2015,19(17):99-100.
论文作者:张雪伟,张雄,张亮,张靖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6
标签:患者论文; 腹股沟论文; 对照组论文; 疝气论文; 修补术论文; 并发症论文; 手术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