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整个路桥项目整体结构中,是由桥墩与桥台作为支撑路桥整体的衔接构造物,发挥了承载工程载荷的重要作用。一般,桥台部分会设置在桥的两侧,桥墩一般在工程的中间区域部分,即桥台与路堤接连。当然,整个项目的基础施工质量决定了整个结构的整体结构安全性与投产以后的可用寿命期限。因此,为了确保路桥项目基础平稳,发挥基础深埋于地基中的重要支撑作用,确保项目达到质量控制要求,就应当对路桥项目的基础部分施工技术要点予以重点关注。
关键词:公路桥梁;基础施工;技术
交通运行情况以及运输能量会直接反映出社会经济的发展,桥梁是交通的基础设施,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深基坑放坡施工工艺,对于我国桥梁事业的发展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本文根据传统的施工经验并且以当前实际案例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深基坑施工工艺的方案以及流程,希望可以更好地促进我国的桥梁交通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1我国公路桥梁基础施工技术应用面临的问题
1.1承台混凝土腐蚀现象比较严重
公路桥梁中的承台混凝土很容易出现腐蚀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使用了等级比较低的普通混凝土,加上承台体积庞大而且处于水位变化区域,从而造成腐蚀现象。腐蚀现象降低了混凝土的耐久性以及稳固性,严重影响了工程结构质量。针对这种现象,在施工的过程中,可以将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增加或者是使用高性能混凝土,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1.2桥梁孔斜事故
公路桥梁工程也很容易出现孔斜事故,主要是因为:在钻孔的过程中碰到了硬度比较高或者体积比较大的探头石;钻孔比较大时,钻头偏向一边也会导致孔斜事故的发生;钻孔过程中,钻杆很容易被磨损或者间隙逐渐变大,在受到压力的情况下使钻具弯曲,从而导致孔斜事故;在岩石的倾斜位置或者是软硬底层进行钻孔时,钻头受力不均匀就很容易出现孔斜事故;如果钻机的安装不合格或者钻机运转振动过大也会产生这种现象。
1.3断桩事故
在一些大型的公路桥梁桩基施工中,钻孔的施工要保持在28m以上,施工中可能会因为施工机械设备发生故障耽误了拔管的时间,或者导管被混凝土凝固拔不出来就会造成断桩事故。
2公路桥梁基础施工技术
某桥梁工程设计总里程为401.23m。桥梁的支撑桥墩有一部分使用的是圆柱形混凝土结构以及预应力桥梁的设计方案。在设计中,有些桥梁则主要是以沉井为基础形式,为了能够更好地保证工程效率,在规定时间完成,将这些桥梁的工程工艺改为明挖扩大基础。经过再次设计的桥墩基础底部,与原设计地面有8.5~10.2m间距,符合深基坑施工的标准。
2.1准备工作
2.1.1 对施工现场的清理
将施工区域内的杂质以及碎石等部分清理干净,同时还要设置必要的通信线路,通过各方的沟通之后,确定了线路的布置和架设。
2.1.2 进行工程开挖的准备
制订有关的图表:其中包含了平面设计图、开挖施工图;确定基坑主要位置以及标高,开挖标高,设计排水设施,并且合理放置工程从中的土石方;明确基线、中轴、水准线等,并且通过确认,施工清理干净之后要布置网桩,并且进行高程测量,在开挖之后要合理地进行土方的预计,操作放线,同时在施工范围内设置一条宽5m、深5m的截水沟,有效防止雨水进入到施工区域,所有工作完成之后施工单位应该报请监理单位进行确认审核,将其作为主要的施工依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3 生活区的搭建
根据工程施工人员来搭建工程的管理工作区域以及施工人员的休息场所,并且提供生活所必备的水、电、网络以及必要的通信设施,同时还应该合理的布置工程材料与设备的存放仓储,保证运输车辆可以顺利通行,不能有影响运输的障碍物,以保证工程可以顺利进行。
2.2 开挖施工
2.2.1 基坑开挖施工技术
开挖施工应该连续进行,根据工程的设计要求,可以分成两个阶段部分进行施工,首先要使用一台开挖设计在地表位置上进行施工,待深度达到了5m之后,应该将开挖部分所产生的土石方运输到堆放的位置上。然后再使用另一台施工机械对深度5m的位置上再次进行开挖施工,此时可以直接挖掘到工程中要求的深度上,在该过程中所开挖的土方应该防止在地表位置上,由其他的设备运输到制定位置上。
开挖施工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开挖工程都是使用机械来完成的,其主要是进行主体结构的开挖施工,两侧距离设计宽度为25cm位置上,通过人工的方式进行开挖以及边坡的修理,并且保证开挖深度不能超过设计的数据,基础边缘部分更加稳定和安全。同时还应该制定专业人员进行边坡治理的检测和测量,保证其各项尺寸都符合设计的要求。
开挖过程所产生的土石方以实际施工为基准进行区分,同时要进行分类,确定是要舍弃还是要进行回填,堆放位置至少应该距离边坡有4~5m的距离,保证其不会出现回落的情况,提升了安全性与稳定性。对于开挖完成的位置,应该制定专业人员进行检测,将其宽度位置上填充素灰土,同时还要进行夯实处理,对于不平整的位置应该及时进行找平,值得注意的是,在施工中应该尽量避免该部分结构出现二次损坏,尽量缩短与上一施工过程的间隔时间。如果施工中因为外在原因而导致无法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此时应该事先留出一定的厚度,待下一层施工时再清理干净。在该过程中应该加强对于基坑的防护。
2.3 基坑施工中的降排水处理
雨季施工中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基坑内存在大量的水分,此时非常容易造成基坑发生滑坡或者塌陷的情况存在,应该根据工程的要求适当放入钢筋保护网,并且在该位置上铺设一层混凝土材料,作为排水设施使用。对于正在施工的基坑结构部分,由于施工中会损坏含水层,也容易造成地下水的渗出,此时要根据工程的要求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放置损坏地下水,并且更好地保证基坑内部的干燥。
基坑排水的设施需要根据工程的要求进行确定,比如集水井、排水通道等方式作为常见。根据工程的实际要求,本工程使用的是集水井法,这样可以满足工程的实际要求,经济效益也比较高,具体的处理过程如下:首先在底部的50cm位置上应该开挖出一个尺寸为50cm×50cm的排水通道,并在对角位置上设置100cm×100cm的集水井,这样可以将地下水的渗出以及自然降水通过水泵的方式排出。要想满足排水要求,可以选择使用电动水泵、真空水泵等等,选择的依据就是排水能力要高于实际需求的1倍以上。比如渗出水量为20m 3 /h,可以使用潜水泵。水泵的选择使用要能够满足各项参数的要求,虽然隔膜泵的排水量比较小,但是可以应用在含水泥沙的水中,并且不被泥沙所损坏。结合本次工程的实际情况,由于其水位非常高且涌水程度比较大,所以选择使用二部离心泵来进行集水井排水,并且是共同作业的方式,此时的排水效果能够满足工程的需要,使得基坑内水分控制在要求之下,提高了工程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保证工程质量。
结论
路桥工程的建设中基础结构的施工质量对整个工程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基础结构施工技术的管理。结合施工中常见问题,确定施工技术管理要点,对各施工环节进行有效管理,争取不断提高工程施工质量,保证路桥工程建设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长凤.高速公路桥梁高墩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视界,2015,06:168-170+109.
[2]黄秀铭.公路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6,06:224.
[3]王培贞.公路桥梁基础施工技术探讨[J].现代装饰(理论),2016,08:126.
论文作者:赵玉环1,张成富2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6
标签:工程论文; 桥梁论文; 基坑论文; 位置论文; 基础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混凝土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