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大型商业企业陷入困境的成因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因论文,困境论文,对策论文,商业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分类号:F717.1文献标识码:A
长期以来,国有大型商业企业以其独特的人才、资金、设施和信誉等优势,创造了辉煌的经营业绩。在商品流通中发挥着其它商品组织难以比拟的主渠道作用,在促进生产、引导消费、繁荣市场等方面发挥了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然而,进入90年代以来,国有大型商业企业的发展又面临销售、效益滑坡的困境。1996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大型百货商场倒闭现象。为此,探索国有大型商业企业陷入困境原因及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有大型商业企业陷入困境的原因
(一)国有大型商业企业的内部原因
1.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在过去卖方市场条件下,由于商业利润的高回报率,各地都存在着不顾当地居民收入水平和购买能力的限制,盲目大建商厦,热衷于豪华装修。而且从大型商厦布局看,大部分是建在城市中心商业区。大型商业企业盲目重复建设,超过社会需求量,由此直接带来了三个后果,首先是企业基建投资过大,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企业收益的大部分需用支付巨额利息,使商业利润锐减。其次造成流动资金短缺,影响企业正常运营。第三,引发无序竞争,商场为争夺有限的客源,只得采取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价格大战,自相残杀,导致盈利水平下降。
2.市场定位不准确,经营无特色。国有大型商业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市场定位的重要性,缺乏对市场深入调研,经营无特色。表现在:第一,服务对象不明确。在经营之初,环境上讲气魄,上档次,品种上讲高档、上精品只瞄准少数高收入者,忽视了大多数工薪阶层的日常生活需求。待欲转向工薪阶层时,又由于豪华的装饰成本,昂贵的地租和巨额银行贷款本息,在商品价格竞争上无法与其它简朴、便捷的超市、连锁店和各类个体、私营商业相抗衡,从而陷入欲罢不能的尴尬局面。第二,经营方式与内容雷同,“千店一面”。第三,促销手段如出一辙。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相当一部分大型百货商场都采取降价销售、有奖销售、打折、优惠等低价竞争手段来占领市场份额。实质上这是一种低级的初等竞争方式,是一种短期经营行为。一方面导致众多商场在保本边缘上经营,无法发展;另一方面会给消费者造成一种错觉,以为降价商场利润过高,进而影响正常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买涨不买落。
3.硬件服务重大轻小,软件服务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第一,服务形式多,方便实用少。如今大型百货商场外墙富丽,彩灯高悬,金字招牌分外耀眼,营业厅内更是金壁辉煌,可谓环境优美,设施齐全。但需要的没有设置,不需要的却占据很多营业空间。如:有的商场电梯只有上没有下,且时开时停;有的商场试前间仅是一个简单的布帘;有的商场没有公共厕所,或者有却实行收费入厕。第二,服务承诺多,实际兑现难。
4.产权结构单一,内部管理松散。我国大型商业企业,绝大部分是国有或国家控股商业。多年改革对这种产权关系的触动不大,导致经营机制难以根本改变,人员关系难以根本理顺,企业内部的监督制约无法真正凑效。在内部管理上,管理中人为的因素,感情的因素太多,管理的组织化程度又低,加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约束监督机制实施不力;机构臃肿,人浮人事,营私舞弊等,使得大型商场的管理效益很难有效地发挥出来。
5.品牌意识不强,竞争缺乏实力。品牌竞争与价格、规模、装璜等竞争相比是一种软性手段,依靠创建自己的名牌、优质的服务、卓越的形象取得竞争的主动权是一大趋势,也是一大潮流。国际上许多名望的大型商业企业都使用自己的品牌,而我国大型商业企业在这方面有所建树的不多。
(二)外部因素
1.不同业态商业的迅速发展,以各自不同的特色,吸引了消费者,打破国有商业企业一统天下的局面。改革开放以来,私营、个体、合资商业企业以其灵活的经营方式和经营手段,获得较大的市场。特别是国外大型商业企业集团抢滩中国,凭借其雄厚地经济实力和成熟的营销方式,成功地打入我国市场,多方竞争的加剧使得国有商业企业一枝独秀的辉煌不再。
2.居民近期消费向资产积累和储备待购型转化。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原来由国家统包的一系列福利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教育、医疗住房、养老金等项改革措施的陆续出台,使家庭预期消费的不确定因素增加。
3.城市消费断层现象的出现。由于居民家庭主要消费耐用品的拥有量趋于饱和,收入差距的拉大,大多数家庭购买价值含量更高的商品房、轿车等还要有一个积累过程。
二、大型商业企业走出困境的对策
(一)依法治商,宏观调控。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国家必然制定法律、法规来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国家的利益,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大型商业企业必须做知法用法的模范。对于宏观调控政府应做的事很多。目前,主要应做的是:第一,提高进入壁垒,强化新建大型商业企业的审批制度,对大型商业企业实行数量控制。第二,加强对大型商业企业的整体布局和合理规划,实行大型商业企业空间结构合理化。第三,降低退出壁垒,鼓励大型商场间的兼并、联合和部分大型商场的退出。
(二)找准市场定位,调整商品结构,从“千店一面”向显示个性、特色转变。市场定位是指企业设计出自己的产品和形象,并在消费者心目中占据与众不同的有价值的地方,使其将企业或品牌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以占据部分市场。找准市场定位,是大型商业企业走出困境的一条重要途径,目前应突出经营特色上,首先是以商品经营内容与范围为主体,在品种、花色、规格等方面调整结构,突出特色;其次是以经营技术管理特色为主体,在特色技术、特色服务、规范化管理、降低成本等方面突出特色;第三是以经营方式为主体,包括目标市场、特定服务对象、特种价格方式、分期付款方式、自选和电脑购物、送货上门等方面突出特色。
(三)深化改革,强化管理。 这是解决大型商业企业深层次矛盾的根本措施。我国大型商业企业国有及国家控股占绝对优势的现象,导致政企难以彻底分开,经营者的竞争压力和动力不足。对国有企业“三改一加强”政策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大型商业企业一定要按这一政策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改制方面要变单一的国家所有为股份所的,国家控股向法人持股方向转化。在改组方面,既要积极推进外延式改组,又要做好内涵式改组。在改造方面,要在增加商业的科技含量上下功夫。在加强管理方面,应以分配、人事、财务为突破口,努力使分配公平合理,用人科学得当,理财精打细算,有效的约束监督机制尽快地建立起来,真正实现严格管理。
(四)参与国际竞争,走向国际市场。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大型商业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国际接轨将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这不仅是同外商集团竞争的重要内容,也是拓展国际市场的需要。大型商业企业应尽快着手解决:第一,学习、领会ISO9000族标准, 掀起贯标取证的热潮。第二,发挥电子计算机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而不能仅仅停留在销售财务管理中。第三,积极推行总经销、总代理制以及买断经营权这些国际通行的经营方式。
(五)强化品牌意识,提高竞争力。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良好的品牌是打开消费者这座“金矿山”之门的金钥匙。大型商业企业应尽快树立品牌意识,发展品牌战略。第一,针对消费心理,大力发展名优品牌经营。第二,向工业渗透,大力发展属于自己的销售品牌。
收稿日期:200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