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仁和医院 湖南湘潭 411100
【摘 要】目的:分析评估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将85例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未设立护理风险警示标识,观察组设置护理风险警示标识,评估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意外跌倒、坠床、管道脱落、药物过敏、窒息、自行调节药物滴速等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更低,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率为9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P<0.05)。结论:设置护理风险警示标识有助于提高儿科护理安全管理水平,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关键词】儿科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安全管理
护理工作质量是衡量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减少护理风险成为临床护理工作者关注的重要课题。儿科患者病情急骤,依从性差,对临床诊疗与护理工作效率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护理人员在超负荷工作状态下容易出现疏漏,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易酿成护患纠纷[1]。因此,儿科临床护理中应设置风险警示标识,强化护理人员识别护理风险的能力,做好护理环节风险监控以及预见性护理。本研究就此分析评估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纳入2017年2月我院儿科设置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前后的85例患儿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患儿40例,女性患儿45例,年龄1~9岁,平均年龄5.6岁。按照是否设置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将其均分为对照组(43例,未设置护理风险警示标识)与观察组(42例,设置护理风险警示标识),两组年龄、性别等基线特征近似,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根据临床病区分布以及病种差异制订相应的护理警示标识,确保标识的专科性和针对性。护士长带领护理人员从疾病发展、伴随症状、治疗用药、遵医行为、环境因素以及特殊护理方面分析具体病种的潜在不安全因素[2]。结合分析结果设计风险警示标识,以作应对和改进,标识分为防跌倒、防意外坠床、防窒息、防药物过敏、请勿调节滴速、防脱管等多项内容,可通过腕带、卡片、贴图等形式予以呈现,所有标识制作与悬挂均应醒目。
1.3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3]
统计两组意外跌倒、坠床、管道脱落、药物过敏、窒息、自行调节药物滴速等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采用百分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其中得分80~100分提示为比较满意,60~89分提示为一般满意,低于60分提示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收集的数据均通过SPSS18.0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检验分别为t、x2,P<0.05时提示样本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误意外跌倒、坠床、管道脱落、药物过敏、自行调节药物滴速等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更低,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就儿科护理安全管理而言,设置护理风险警示标识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患儿在诊治期间出现病理、生理、心理乃至社会环境等多因素、多方面的护理风险问题,或旨在预防一些难以预料的意外风险事件。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具有很强的目的性以及针对性,将其应用于儿科护理安全管理有充分的合理性和积极的临床意义,尤其是在NICU以及PICU等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设置此类风险警示标识后,护理人员风险感知以及风险识别能力大大提升,其护理行为更具有预见性和针对性,护理风险事件随之降低[4]。
从目前医院护理人力资源角度来看,随着医院规模持续扩大以及业务的不断拓展,很多医院都存在护理人力资源紧缺的表现。加上现阶段临床护理教育对临床理论知识过于偏重,对护理人员技能实训和法律观念的培养仍然较为薄弱,相当多的护理实习生在临床实践锻炼期间存在法律意识淡薄、风险识别能力偏低的问题。有的低年资护士护理风险防范意识不强,责任心不足,也同样存在风险识别能力不足的问题,这很容易出现护理安全隐患,导致护理风险事件[5]。同时,儿科护理人员服务对象较为特殊,工作压力较大,护理安全管理各环节中的护理风险因素更多,所以要采取前瞻性护理管理模式,保证患儿身心健康安全,切实提升护理工作质量。本次研究在观察组护理过程中总结分析、归纳儿科患者的护理风险要素,设置富有针对性的护理风险警示标识,根据患儿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相关警示标识,为患儿提供更全面、更合理的照护,加快病情康复。从表1、2数据分析来看,观察组患儿意外跌倒、坠床、管道脱落、药物过敏、窒息、自行调节药物滴速等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更低,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率为97.6%,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利用腕带、卡片、贴图等方式设置护理风险警示标识有助于减少儿科护理风险因素,提高儿科护理安全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设置护理风险警示标识有助于提高儿科护理安全管理水平,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向凤玲,郝洁.儿科护理中存在的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7):69-70.
[2]王楠,陈龙,李霞等.人性化管理在儿科护理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3,(33):4102-4102,4104.
[3]赵海玲,王春立.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原因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6):61-63.
[4]邓娟,范玲,邢琳琳等.7所三级甲等医院儿科护理岗位设置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4):291-294.
[5]李观芝.新生儿科护理技术操作培训细则在轮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108-109.
论文作者:马玉香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4
标签:风险论文; 儿科论文; 标识论文; 患儿论文; 发生率论文; 事件论文; 药物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