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论文_陈华云

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论文_陈华云

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中医院 四川德阳 618000

摘要:目前,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攻关的老年三大疾病之一,对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通过针灸疗法治疗该症,在临床中已得到初步肯定,且方法简便,价廉效著,无副作用,其研究前景广阔。现将近年来针灸治疗本病的相关文献从多角度做一综合报道,以供大家研究参考。

关键词:针灸;骨质疏松;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一、中医的理论对骨质疏松症(OP)病因病机的认识

历代中医文献记载中“骨痿”、“骨枯”、“骨折”、“骨蚀”、“骨痹”、“骨缩病”等的描述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极其相似。以整体观察和辨证论治为特点的中医理论认为,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主要与肾亏、脾虚、血瘀三个因素有关。

1.1 肾虚是本病的根本

中医理论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主骨生髓”、“其充在骨”。骨的生长、发育、强劲、衰弱与肾精盛衰关系密切,肾精充足则髓生化有源,骨骼得以滋养而强健有力;肾精亏虚则骨髓生化无源,骨骼失养而痿弱无力。《灵枢·经脉篇》指出:“足少阴气绝,则骨枯……骨不濡则肉不能善也,骨肉不相亲则肉软却……发无泽者骨先死。”从根本上认识到了肾精亏虚是引起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

此外,肾气主持着人体的生长发育,决定着人体的生长壮老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内经》中描述到“女子二七”、“天癸至,故能有子”,其时骨骼发育处于活跃阶段;至女子“七七,天癸竭,而形坏”,骨骼形体的“坏”表明了肾虚衰的严重程度,“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身体重,行步不正”这与骨质疏松症的现代描述极为相似。天癸乃人体生殖之精,《素问·上古通天论》中关于男八女七为基数递增的增领性变化的描述,明确说明了生长发育及衰老与肾气虚损直接相关,而且增龄与肾虚症状的加重呈正相关系。可见天癸的衰竭,即肾气虚损也是引起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

1.2 脾虚是本病的重要病机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骨与脾肾两脏关系密切。肾所藏之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肾后天之精依赖脾精的滋养才源源不断地得以补充,若脾不运化,脾精不足,肾精气匮乏,骨骼失养,则骨骼脆弱无力,正如李杲所言:“脾病,则十二经元气皆不足也……故筋、骨、皮、肉、血脉皆弱。”终致骨质疏松症。因此,脾虚是本病发病的重要因素。

1.3 血瘀是本病的促进因素

瘀血是人体的病理产物,同时阻滞人体正常气机的运行。国内学者在对衰老机制的研究中,充分认识到血瘀在衰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肾虚是衰老的主要机理,而血瘀加速了这一过程。对中老年人流行病学调查证明,除了具有虚损的见症外,尚兼有血瘀的表现。老年人临床脉诊多见弦细脉,这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亦为常见。这与《灵枢》在论述不尽天年的原因时,除指出“五脏不坚”等虚的一面外,又指出“脉不能”亦是重要原因的观点基本一致。清唐容川亦云:“瘀血在经络脏腑之间,则周身作痛,以其堵气之往来,故滞碍而痛,所谓痛则不通也。”因此,血瘀可导致肾虚的产生及进一步衰竭,肾虚又因气化不及,气血失调而引起血瘀,从而促进了骨质疏松症的进一步产生。

二、针灸治疗OP临床研究

国内学者多按照传统的中医理论辨证施治,主要是基于中医“‘肾主骨”理论,认为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原因是肾精亏虚,骨髓生化乏源,骨髓失养,骨矿物质含量下降所致,治从补肾着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临床多选用足太阳膀胱经之背俞穴、足少阴肾经、以及任、督两脉之腧穴。常用穴位有肾俞、命门、关元、委中、太溪、脾俞、腰阳关、阳陵泉、足三里、悬钟等穴。

2.1 针灸治疗方法研究

刘炎[3]应用针刺治疗51例患者,经3个月的治疗后缓解了骨质疏松造成的腰背痛和骨痛(P< 0.01);张氏[1]用隔药灸以温肾壮骨法治疗30例患者,自制补肾药饼,应用艾灶灸,取大椎、大杼、足三里、脾俞、肾俞、命门、神阙、中脘和关元,治疗45天可以缓解骨质疏松造成的骨痛,治疗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Maras I[6]用电针治疗1例自发性骨质疏松症,取合谷、大杆、膈俞、肾俞、至阴、关元、人迎、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和行间,并选用耳穴肝、肺、内分泌和甲状腺,治疗9次后,患者感好转,疼痛完全消失;坂井友实[5]应用针刺治疗了由骨质疏松症造成的慢性腰背痛18例,全部有效。刘广霞[7]用针刺督脉为主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28例,显效10例,占35.7%;好转12例,占42.9%;无效六例(其中两例中断治疗),占21.4%;有效率达78.6%。现代康复中有报道[8]通过在百会穴长时间留针配合速刺背腧穴治疗OP性骨痛101例有效。杨氏[9]认为”针刺艾灸施于皮肤,腧穴可达病所”,临床通过温针灸为主治疗OP性腰脊痛43例。痊愈占25例,占58.14%;显效17例,占39.53%;无效1例,占2.33%;总有效率为97.67%。熊芳丽[10]等通过耳针治疗中老年性妇女OP60例,有明显疗效。范宏伟[11]等治疗OP性腰脊痛48例深有体会。熊晓艳[12]用电针加水针治疗神经根性颈椎病40例,临床症状消失,三个月内未复发为痊愈,共34例;症状明显好转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偶尔有肩部酸痛,或三个月内有复发为显效,共4例;好转的有2例;临床显效率达95%。王氏[13]用针药并治,治疗更年期骨质疏松腰背痛40例,治愈25例,占62.5%;好转9例,占22.5%;无效6例,占15%;总有效率达85%。

2.2其他疗法研究

根据现有的报道,目前治疗多以针刺为主,也有的配合电针、艾灸、推拿等多种治疗方法相结合。张氏[1]用当归、熟地、蛇床子等补肾温阳通络中药制成药饼覆穴位,饼上置艾烃隔药灸。熊氏[2]除针刺外,尚配合推拿拔罐等综合疗法。刘炎[3]随咳进出针,进针缓慢而快速出针,留针时施以提插捻转等手法,并择于上午10时治疗。熊氏[2]施以毫针补法,强刺激。水出靖氏[4]和坂井友实[5]则施以普通针留针或雀啄法或电针低频。Maras I[6]运用电针及耳针。熊晓艳[12]运用电针加水针法。

2.3 疗效标准评价研究

大多数未设对照组以症状和/或生化指标、骨密度(BMD)为评判标准,以临床症状做疗效指标。熊氏[2]将显效定为症状消失,恢复正常工作。好转为症状基本消失,劳累后腰背稍有轻度不适。无效为未达到好转标准。结果显效65%,好转20%,无效11%。王氏[13]将标准定为,痊愈腰背痛消失,棘突无扣击痛,骨密度增加,活动自如,能从事原来的工作或家务活动,随访1a不复发;好转:腰背痛明显好转,活动基本好转,随访1a内能从事劳动,但症状会反复发作;无效:骨密度如故,腰背痛无明显改善。杨氏[9]疗效标准为,痊愈:腰背痛症状完全消失,恢复正常工作生活,遇劳累或天气变化无明显反应,一年后随访无复发;显效:腰背痛症状基本消失,劳累及天气变化仍会偶发,但较以前轻;无效:腰背痛症状无好转。将刘广霞[7] 将标准定为,显效:关节疼痛、肿胀消失,功能活动恢复正常,各项实验室检查正常;好转:关节疼痛、肿胀减轻,功能活动好转,实验室检查较前好转;无效:关节疼痛及肿胀治疗前后无变化。

三、结论

针灸治疗OP有一定疗效,可以缓解有该病导致的腰背痛,全身骨骼乏力,由肾虚带来的衰老等临床症状,并且无西药治疗所带来的副作用,此外,针灸又具有简便廉效的特点,痛苦少,属于绿色疗法。但也存在不足。关于OP的治疗也缺乏统一的疗效标准,这是今后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另外研究单位索取的成果比较散在零乱,希望能建立一种相互间团结,协作的研究规模,以便挖掘整理出针灸方面确实有效的方案,从中对症治疗,更好地发挥针灸治病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张丽;隔药灸调节老年骨密度的研究中医函授通讯;1997,16(1):35

[2]熊周清;推拿配合针罐疗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按摩与导引;1996,(4)18-19

[3]刘炎;针刺补肾健脾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针灸临床杂志;1996,12(7,8):24

[4]水出靖;针刺治疗类固醇性骨质疏松症引起的腰背痛1例;国外医学中医分册;1996,18(4):59

[5]坂井友实;针刺治疗退行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日本东洋医学杂志;1994,44(5):127

[6]Maras I;电针治疗自发性骨质疏松症;国外医学中医分册;1996,18(2):51

[7]刘广霞;针灸督脉为主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28例临床报道;中国针灸;2000,20(g);529-530

[8]百会穴长时间留针配合速刺背腧穴治疗骨质疏松性骨痛101例疗效观察;现代康复;2001,12

[9]杨莉;温针灸为主治疗骨质疏松性腰脊痛43例;实用中医药杂志;2005,1

[10]熊芳丽,肖亚平;耳针治疗中老年性妇女骨质疏松60例临床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报;2000,22(2):33-34

[11]范宏伟,郭根成,阎战泽;骨质疏松症腰背痛48例治疗体会;中医正骨;2001,6(5):56

[12]熊晓艳;电针加水针治疗神经根性颈椎病40例;上海针灸杂志;2001,01

[13]王宁敖学艳针药并治骨质疏松腰背痛40例临床观察职业与健康2002,09

论文作者:陈华云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30

标签:;  ;  ;  ;  ;  ;  ;  ;  

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论文_陈华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