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层集中部署年报审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年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集中部署:监管层重拳挥向年报审计
2009年12月30日,财政部发布《关于执行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企业做好2009年年报工作的通知》,就各地各类企业执行会计准则和2009年年报工作做出统一部署。通知要求,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结合对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重点关注中央企业、上市公司和金融企业执行会计准则情况。
与此同时,证监会也发布《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09年年度报告及相关工作的公告》,要求上市公司进一步提高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证监会警告,将对那些因滥用会计政策导致财务报告虚假陈述、重大错报的上市公司从严处罚。
早在2009年12月初,中注协便下发了《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09年度财务报表审计工作的通知》,就上市公司2009年度财务报表审计工作的有关事项做出具体要求,指出了注册会计师事务所需要充分关注的上市公司面临的七大重大风险领域。
而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也在1月2日分别发布《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09年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凡在2009年12月31日之前上市的公司,应于今年4月30日前完成2009年年度报告的编制、报送和披露工作。在今年1月1日至4月30日期间新上市的公司,如在上市公告书中未披露经审计的2009年年度财务会计资料的,也应当于今年4月30日前披露2009年年度报告。
专家表示,年报审计相关工作部署的密集出台,揭开了2009年公司年报审计的大幕。今年是上市公司执行新会计准则的第三年,新会计准则的实施领域也在非上市公司之间不断扩大。面对新的审计风险,会有不同的审计要求,相关工作的部署是公司年报审计的需要,这为做好年报审计作出了有效的指导,以发挥审计作用,切实提高监督检查力度,防止各类风险的发生。从影响方面来看,集中部署年报审计客观上会加大舆论的集中报道度,更大程度上引起业内人士的重视。
具体布防:剑指各类风险问题
财政部在通知中明确,同一交易或事项在A股和H股的财务报告中,应当采用相同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专家表示,内地与香港会计准则已基本实现趋同等效,但是在实际执行中,内地与香港处理仍存在不一致。随着内地事务所参与H股审计的不断发展,这种差异将逐步得到改观。
证监会则首次对于敏感期自查提出明确的制度性规定。为进一步杜绝内幕交易,证监会要求公司应对董、监、高人员及其他内幕信息知情人在定期报告公告前30日内、业绩预告和业绩快报公告前10日内以及其他重大事项披露期间等敏感期内买卖公司股票的情况进行自查,坚决杜绝相关人员利用内幕信息从事内幕交易。
深沪交易所对2009年上市公司年报增加了两个专项审计:一个是上市公司股东、交易对手方置入资产的业绩承诺,另一个是大股东占款。
鹏城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张光禄表示,应该说,增加的专项审计将很好地杜绝财务漏洞,大大提升业绩的真实性。媒体援引某会计打假人士观点指出,两个交易所的规定,可以更好地杜绝资金占用违规行为,特别是杜绝以经营性资金占用掩盖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的行为。
创业板上市公司首批年报也将陆续亮相。证监会公告指出,创业板公司年度报告工作将遵循创业板年报信息披露规则,除需披露公司核心竞争力、研发支出、无形资产等的重要变化及其影响外,还须充分揭示风险,强化退市风险警示,并对其持有的金融资产以及超募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详细披露。证监会还另行发布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资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30号——创业板上市公司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要求强化对公司投资及募集资金使用的披露要求。
深交所则在通报中表示,不能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年报的创业板公司将面临临时停牌及“退市风险警示”等处罚。专家表示,基于创业板的高风险,监管层需要对此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以防患于未然。
市场影响:“高送转”再成焦点
在每年的年报披露前后和半年报披露前后,都会发生高送转行情。所谓“高送转”一般是指大比例送红股或大比例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比如每10股送6股,或每10股转增8股等。2005年股改启动以来,几乎每年的12月份起到次年4月年报披露结束前,市场都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年报行情,而“高送转”概念则是行情中的领涨概念。
国泰君安研究报告指出,高送转行情需要投资者提前布局。从高送转股的市场历史走势情况看,高送转方案公布前市场走势最为强劲,而方案公布后和具体实施时市场热情通常会降低,市场表现难以如意,甚至可能出现“见光死”。
分析师提醒投资者,高送转只不过是概念而已,对业绩并没有太大的影响,投资者去刻意确定哪家可以送转多少的意义也不大,切忌防止过热炒作,以防出现无高送转兑现的利空。此外,有不少具备高送转概念的个股,近期已经涨幅不小,投资者需要注意介入的时机。
此外,市场人士秦洪特别指出,由于去年股市整体大幅上扬,很多抛售了股票资产的公司将迎来业绩的超预期增长,2009年上市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将有惊喜。
导致2008年业绩整体下降主因之一的资产减值准备,在2009年将退出舞台。2008年,深沪上市公司共确认资产减值损失3676亿,较上年激增2210亿。随着去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的重新上涨、房地产市场的火爆,对部分上市公司业绩造成重创的存货,将不再成为吞噬业绩的负面因素。业内人士预计,去年受这方面影响最深的钢铁、有色金属类上市公司业绩或超预期。
在创业板方面,会计专业人士孙进山提醒投资者,对于创新的商业模式投资者要非常关注,这关系到企业能否持续经营以及企业未来的成长性。张光禄则认为,对于新的商业模式的会计确认,也是有章可循的。会计师事务所将会参照一般制造业、借鉴国际惯例以及企业经营的一贯性原则来执行。此外,由于目前创业板公司IPO全部大规模超募,因而超募资金的使用情况也值得关注。
事务所:政策落实的关键角色
会计师事务所的年报审计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事务所目前最关注的问题就是相关政策的落实和年报审计工作。我们从11月份就已经开始着手2009年的年报预审工作、进驻到被审计企业,一些层级较多的大型企业因为牵涉到合并报表问题,它们都希望在3月份前完成审计,所以我们感觉时间紧,任务重。”中审亚太会计师事务所总审计师贾建彪此前表示。
评论人士认为,上市公司的年报审计工作,尤其是年报审计监管工作要达到最佳效果,必须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的作用,他们是政策落实的关键角色。
事实上,可能存在事务所与客户(上市公司)博弈的隐忧。业内人士表示,年报审计工作不是客户自发的业务需求,而是应监管部门的要求,这种审计报告是客户为了应付监管部门而不得不购买的一种服务,客户自身对上述报告并无需求,因此,客户会以价格最低、程序最简化,同时监管部门能够认可作为对报告的最终要求。年报审计市场本来就竞争相当激烈,再加上监管部门要求集中审计,事务所在重压下,难免会出现报表有瑕疵现象。而一旦有事务所肯于降低价格,客户自然会选择离开原有事务所,因此这个市场的客户未必是事务所的忠诚客户。
中注协此前发布的通知明确指出,年报审计要严格质量控制,保证执业质量,防范执业风险,并要求加强对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监控。通知还特别强调,密切关注在上市公司年报审计中出现的“炒鱿鱼、接下家”行为,对于恶意“接下家”行为实行重点监控。
评论人士指出,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的作用,可以有效延伸监管手臂,达到从上市公司年报制作、披露的源头上把关的目的,可以更有效地向市场和投资者提供更准确和真实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
标签:上市公司监管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股票论文; 审计目的论文; 审计准则论文; 创业板论文; 会计师事务所论文; 投资论文; 财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