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肿瘤内科 江苏南京 211100)
【摘要】随着肿瘤发病率的逐年攀升,关于其危险因素的研究深入开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肥胖已经被证实为肿瘤发生、发展的独立风险因素,积极控制体重将有助于临床诊疗及肿瘤防治工作的开展。本文将从肥胖与消化道肿瘤关联性、体重管理开展的具体措施两方面加以分析,旨在为基于医务人员视角为消化道肿瘤临床预防工作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肥胖;消化道肿瘤;防治
【中图分类号】R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0-0329-02
1.前言
步入现代社会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改善,饮食种类日益丰富。然而,受不良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影响,我国肥胖人群数量呈现出明显激增态势。我国现有超过3亿人属于超重以及肥胖人群,并且这一数字仍然处于上升态势[1]。肥胖是一种以体内脂肪细胞体积增大、数量增加所致的体脂占体重比例异常增高且某些局部位置如腹部、腰部、臀部、腿部等脂肪过多沉积为主诉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与上个世纪末证实将其列入到疾病目录之中[2]。此外,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和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发布的《食物、营养、身体活动和癌症预防》专家报告进一步明确了肥胖与癌症之间的关系,继而将其作为了癌症发生、发展的一种独立风险因素[3]。因此,合理饮食、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控制体重过快增长成为预防肿瘤发生的重要途径。
2.肥胖与消化道肿瘤关联性
目前我国最为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包括以下几种:食管癌、胃癌、大肠癌等。而肥胖与各肿瘤的关联性内容如下:
2.1 肥胖与食管癌
世界食道癌症研究基金会依据最新研究成果指出肥胖对于食管癌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尤以体内多余脂肪导致激素动态平衡被打破为最[4]。例如脂肪细胞是人体内将形成的脂质进行分解,继而产生热量以供应生命代谢所需的能量,维持脂质维持在一个动态平衡的比例。但是当个体出现肥胖后脂肪细胞的数量将会进一步增加,打破青春期数量达到巅峰期后不再增长的定律,而随着脂肪细胞数量的增加,大量白色脂肪细胞以及褐色脂肪细胞不断向外界分泌着蛋白激素,使得脂联素在血浆总蛋白的占比超过0.01%的临界值,从而激活肝组织以及骨骼肌细胞中的受体,促使机体对于糖分的吸收效率大幅提高[5]。在开展的医学研究中指出,身体质量指数>28kg/m2为食管癌的高危因素以及临界数值。如果该指数每增加1kg/m2,那么食管癌发生率随之增加1.15倍以及1.29倍[6]。
2.2 肥胖与胃癌
胃癌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胃癌的发病率不仅出于上升态势且有年轻化趋势。关于胃癌的病因以及致病机理不明。既往开展的研究证实,BMI≥25kg/m2时胃癌风险随之增加。
关于二者关联性的更进一步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其一,肥胖患者脂联素表达水平较低是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众所周知脂联素是催生脂肪组织产生的重要细胞因子,在机体内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炎症反应、胰岛素曾敏等作用。并且脂联素可以通过激活多种信号通路来发挥出抑制肿瘤细胞分裂增殖、诱导癌细胞凋亡的功能[7]。通常情况下机体内的胃癌细胞为野生型细胞突变所形成的肿瘤细胞,与野生型细胞在数量处于一种动态平衡态势。但是,随着体重的不断增加、脂肪的大量蓄积,肥胖之下导致脂联素的生成效率随之降低,而脂联素表达水平与抑制野生型细胞突变、诱导癌细胞凋亡密切相关。当野生型细胞与胃癌细胞之间的比例无法维持正常比例关系而出现失衡,胃癌细胞凋亡数量大幅减少之下机体将会因癌细胞数量的增加而呈现出相应临床表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其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HP是目前人类已知的唯一一种能够生存与胃部中的微生物。HP感染的不良预后即为胃癌,而HP感染的好发人群则是以肥胖患者为主。其原因在于肥胖下体内糖代谢异常,导致大量糖原被释放至机体的各个角落。而糖原则是机体各种功能器官、细胞分裂增殖的重要能量供给。HP在大量的糖原供给下吸收的能量将会大幅增加,给其过度活跃、分裂增殖提供充足的能量供给。而HP数量在超过临界值之后将会进一步对正常的细胞组织进行侵袭,破坏并抑制其生长。此外,HP在肥胖患者体内长期破坏、寄生、繁殖之下势必会导致胃部内的菌群数量失调,而菌群数量失调是引发胃癌症状的重要诱因[8]。临床研究证明肥胖患者罹患胃癌的患者占比亦高于后者。
2.3 肥胖与大肠癌
大肠癌同样是目前我国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其诱发因素除了遗传、大肠腺瘤外,肥胖同样不容忽视。之所以肥胖患者罹患大肠癌几率较高,其原因与膳食纤维的本质性改变有关联性。膳食纤维是一种多糖,虽然不能其够被胃肠道消化吸收,也无法产生能量,但是随着营养学的快速发展,其涵盖作用能抑制肿瘤细胞并预防癌症(肠癌)、解毒、预防及治疗肠道憩室病、降低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含量、控制体重等得到证实。现与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与水并列成为人体必需七类营养素。
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为谷物以及蔬菜水果,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食物精细化程度随之提高,动物性食物摄入量明显增加,膳食脂肪产热比激增至目前的10%~45%,膳食纤维摄入量严重降低。而膳食纤维则能够与胆汁酸相结合,形成肿瘤保护因子。同时还可以稀释机体内致癌物质的浓度,缓冲致癌物质浓度提高下对于肠道粘膜造成的损伤。尤其是膳食纤维在促进胃肠蠕动方面具有着明显的优势,促进排便,使得有害物质被机体排出,降低了长期滞留于肠道所带来的冲击。此外,膳食纤维酵解产物—短链脂肪酸嫩巩固抑制细胞bcl-2、Bax基因的过度表达,正向调节细胞凋亡,从而发挥出抑制肿瘤细胞分裂增殖的目的。由于肥胖患者偏好于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质的食物而忽视了对膳食纤维的摄取,导致其所具有的正常功能被长期持续性的抑制,继而影响到抑制作用的发挥,使得肠癌细胞数量大幅增加,诱发大肠癌。
3.控制体重具体措施
在我国肥胖患者数量激增以及消化道肿瘤发生率明显上升的大背景下,合理的体重管理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3.1 保持乐观的心态
肥胖患者要想合理控制体重就需要调整饮食结构,日常中喜欢的高热量、高糖分、高脂肪的食物摄入量势必将得到严格控制。而对于喜好食物无法进食将会不可避免的影响其心情。所以,针对肥胖患者想要控制体重应首先从心理干预着手。将肥胖与消化道肿瘤之间的关联性详细而明确告知,反复强调长期处于肥胖状态罹患消化道肿瘤的风险将大幅增加。促使肥胖患者从主观思想上形成一种重视意识,积极配合医务人员,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每一天都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
3.2 饮食调整
体重管理并非让肥胖患者放弃自己喜爱的食物,而是促使其懂得如何加以控制。例如肥胖患者往往喜好肉食,那么在日常饮食管理工作中就应该结合患者个人喜好制定针对性的食谱,肉食的摄入量可以分次减少,并非每周进食4次,每次200g,而是每次100g,天天进食,如此一来既满足了肥胖患者肉食摄取需求,又能够起到控制肉食摄取量的作用。如此一来肥胖患者就可以减少1200千卡热量的摄入,在长期坚持之下约7个月时间就可以感觉到自己体重明显减轻。另外,要想控制体重不必少吃东西,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以新鲜的蔬菜、水果、富含纤维谷物来替代高脂肪的食物。尤其是在强烈想要吃的欲望下采用此种替代方法每天将会减少20g~40g脂肪的摄入量,在未来的两个月时间内体重将会减轻5kg以上。此外,膳食结构中可以增加1餐~2餐的流食。每一天中保证有一餐的流食将会起到明显的体重控制效果。一般情况下8个月内可减轻5kg以上。如果每天流食增加至两餐,则在5个星期内将可以实现减轻5kg体重的效果。但是,该方案实施的要点在于流食要多元化,保证充足的营养素以及蛋白质的摄入量,并且必须保证一日三餐。
3.3 适度运动锻炼
运动是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的重要举措,消化道肿瘤细胞的侵袭往往是在机体免疫能力下降的情况下发生。肥胖患者可每天慢跑、散步,以提高肺活量以及全身血氧饱和度,促使身心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得到全面释放。
3.4 开展家属健康宣教工作
由于医务人员无法全天陪伴患者,所以日常生活中的督导工作就落在了家属的身上。通过向肥胖患者家属强调控制体重对于防治消化道肿瘤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患者家属的重视程度,继而自觉承担起监督者及引导者的角色,督促肥胖患者控制体重,对肥胖患者形成全方面的督导。
4.小结
肥胖与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所以控制体重增长,实施行之有效的体重管理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总结了肥胖与食管癌、胃癌、大肠癌等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之间的关联性后提出了保持乐观的心态、饮食调整、适度运动锻炼、开展家属健康宣教工作等建议,在临床中具备较高的可操作性及可行性,应引起临床的重点关注。
【参考文献】
[1]吕心阳,肖娓珠.老年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症状体验调查[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6,10(05):85-86.
[2]凃桂红.老年晚期消化道肿瘤的临床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2,14(06):1336.
[3]高铭云,梁桂花,韦燕萍,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营养干预及效果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2,11(09):60-63.
[4]李苏宜.肿瘤厌食诊断治疗路径[J].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2015,25(02):15-18.
[5]张小田.营养支持在胃肠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定位与发展[J].内科理论与实践,2015,10(05):330-333.
[6]江美玲,陈灼燕,吴美华,等.肠内营养延续护理在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间歇期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11(09):92-95.
[7]陈博,徐阿曼,胡孔旺,等.围手术期消化道肿瘤患者营养风险与营养支持情况分析[J].安徽医药,2016,25(02):271-274.
[8]马玲.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营养风险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10(05):1949-1952.
论文作者:陈燕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8
标签:肥胖论文; 肿瘤论文; 消化道论文; 患者论文; 细胞论文; 胃癌论文; 体重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