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供销社走出困境的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供销社论文,试论论文,困境论文,对策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我国供销社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供销社并入国营商业,其人员、资金、物资等经营要素全靠国家指令性计划调拨,干部也由政府组织部门委派或任命。供销社实际成了政府的一个部门,没有独立经营自主权,盈亏都是国家的或大集体的,一切都是上级主管部门说了算。在国家指令性计划下,供销社实行统购统销,统购包销,凭票供应的办法,形成了长期的卖方市场,根本没有市场竞争的概念。独家经营产生了严重的官商作风和服务态度恶劣的现象。供销社经营管理混乱,经济效益低下,有的长期负债运行,出现空壳社,资不抵债,已经滑到了崩溃的边缘,形势非常严峻。
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后,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供销社成了经济意义上的企业,并获得了经济法人的地位,拥有完全的经营自主权,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变化最显著的就是供销社自己要面对市场,获取经营要素,如劳动力、资金、物质、设备、技术、商品和信息等,组织商品经营。由于国家指令性计划取消了,供销社的购、销、运、存和售后服务等都得靠自己面向市场。供销社的经营与管理问题变得十分突出。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供销社如果再不适应迅速变化的市场,就会在竞争中失败。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供销社应该甩掉包袱,轻装上阵,本着“自愿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实行“内接外联”,开展广泛的经营联合,联合对象可以多种多样,不受所有制、部门、地区、行业的限制,如工商联合、农商联合、商商联合、农工商联合等形式,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增强自己的经济实力,发挥竞争优势,增强供销社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供销社要以商品经营为主要职能,以农民为主要服务对象,加强对企业内部的管理,开拓新市场,提高经营效益。供销社再不能过多地承担社会保障、生活服务和其它社会职能,除为农民、农村、农业服务的商品经营外的一切其它职能都要逐步转移到供销社的外部,转由市场、社会和政府承担。供销社在经营机构设置上要尽可能减少行政和后勤服务机构,增加商品经营决策、市场信息处理、商品质量检验、商品售后维修安装服务、纪律监察等机构,以保证供销社高效率地运行。
供销社要进一步转换经营机制,对企业实行企业制度改革,提高企业活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后,供销社的发展不可能由国家投资,其经营发展所需资金必须通过市场渠道来加以解决。供销社应根据其自身的特点,与广大农民实行股金合作,吸收农民的资金入股,作为供销社的经营资金。同时也可发展集资,以解决其企业专项经营问题,比如农药、化肥和种子问题。
供销社在内部管理方面,也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第一,要废除供销社企业干部终身制,要搬掉“铁交椅”,实行干部选举制或聘任制,不称职的干部就地免职,不能搞“常败将军常挂帅”。第二,要彻底打破“大锅饭”和“铁饭碗”,对供销社职工实行合同制与聘用制。要加强和改进对劳动力和分配的管理,借助于劳动力的流动和竞争等机制,切实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有重要贡献和特殊贡献者实行重奖的政策。对工作失职和造成损失的职工要进行严肃处理。第三,对企业经营实行监督管理。供销社企业的监督机构应随时对经营者的行为和企业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出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供销社企业健康正常地运行。
供销社要注意重塑自己的企业形象,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三农”服务的思想,要讲信誉,买卖公平,货真价实,服务热情,要做好售后服务工作,严格防止害农、坑农的恶性事故发生,杜绝伪劣农资商品进入流通领域,真正把供销社办成深受农民群众欢迎的农民自己的经济组织。
供销社要注意发展规模和长远利益,加强市场的开拓和新商品的开发工作,要追求经营规模的扩大,不断扩充高质量的新商品和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占领更大的市场。
二、我国供销社走出困境的对策
(一)解决供销社政策性亏损的对策
1.国家造成的损失由国家统一解决。原内贸部1993年对供销社系统历年政策性亏损进行全面核查的统计结果,核定政策性亏损金额为46.7亿元,地方政策性亏损金额为130.83亿元。供销社系统中央政策性亏损,除1993年棉花贴息贷款外,在未清收、核销完之前,利息处理的方法有:(1)农民历年累计欠供销社的预购定金3.1亿元,可继续挂帐停息;(2)1984年、1986年赊销纯棉布、絮棉损失11.89亿元,由挂帐计息、不收息,改为挂帐停息;(3)1981—1984年部分商品统一降价损失14.68亿元,继续挂帐停息;(4)1991年一次性商品削价损失4.84亿元,1996—1997年继续挂帐停息两年。1984—1986年赊销纯棉布、絮棉损失11.89亿元,1981—1984年部分商品统一降价14.68亿元,这两笔金额比较大,挂帐的时间也比较长,对资本金问题的处理,仍由八部委发出联合通知,要求对供销社的中央政策性亏损问题的处理逐一落实。
2.地方政府部门造成的损失由地方政府解决。供销社发生的地方政策性亏损,由地方各级政府研究解决。比如,经营农资化肥,进销价格倒挂造成的损失,应由县财政给予解决;乡镇各级政府无偿拆迁基层供销社网点造成的损失应由乡镇政府负责补偿。实行“拆一还一,谁拆谁还”的原则。作者认为,地方政府应给供销社一定的扶持政策,比如对供销社代管的集体商业暂缓征收部分税金,对其退休人员实行全社会统筹。凡是地方收取的各种费用、基金和捐款,供销社特困企业应一律免交。纠正平调供销社资产的行为。
政府要规范市场行为,建立完整的市场经济体系,完善市场法规。当前,农村市场管理不配套不规范。突出表现在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和农副产品的采购上,有些问题,不是哪一个县、市自己能够解决的,受大气候的影响,许多区域内不应该有的现象却依然存在。比如,供销社经营农药、化肥、农用塑料薄膜是天经地义的,是主渠道,可是隔三差五就有人去找毛病,不是这毛病就是那毛病。个体户和其它有些部门明明是非法经营,却无人管无人问。供销社应协助有关部门维护市场秩序,把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农副产品市场管理好,提高其经营效益。
(二)解决供销社经营性亏损的对策
1.调整领导班子,明确为“农”服务,毛泽东同志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说明了领导班子的重要性。领导班子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命运。俗话说,兵熊一个,将熊一窝。一个英明的领导可以救活一个企业,造福一方人民;一个昏庸的领导,可以搞垮一个企业,祸害一方人民。对整体素质不高的领导班子要及时加以调整。对那些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的人坚决不用,在组织上拉帮结派的人坚决不用,在业务上一窍不通的人坚决不用,在工作上不思进取的人坚决不用,在经济上以权谋私的人坚决不用,只讲官场不讲市场的人坚决不用。特别是极少数违法乱纪的人更不能用,不仅不能用,而且还要坚决查处。对那些“常败将军”要就地免职,追查责任,不能易地作官。实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唯才是举,要把那些政治能力强、业务能力精、作风踏实、敢于开拓、有创新精神、善于协调关系的中青年骨干,大胆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把基层社的领导班子建设成为能团结奋斗的坚强堡垒。必须强化供销社的综合服务职能,把一家一户办不了或办不好的事情办起来,把千家万户的农民和千变万化的市场紧密地联系起来,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这就是供销社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供销社工作的路子,供销社振兴和发展的希望也就在这里。要明确这一服务方向,围绕“农”字做文章。在服务于“农”的过程中发展自己,壮大自己。供销社是联系党和政府与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供销社服务数量的多少,服务质量的好坏,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在农民群众心中的形象。这就要求广大供销社干部职工必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宗旨观念,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为农民提供各种优质服务。一定要讲职业道德,绝不能搞坑、蒙、拐、骗,损害农民的利益;要讲职业纪律,杜绝赊、挪、短、欠和贪污、受贿等现象发生。要厉行节约,不搞铺张浪费,不允许有“进门一张条子,出门一把票子”,“富了方丈,苦了和尚,穷了庙”的现象发生。要在为“三农”服务的工作中努力树立供销社良好的企业形象。
2.深化改革,增强供销社活力。深化改革,改进服务方式,增强供销社经济活力是供销社扭亏为盈的主要对策。稳定和完善以“集体经营为主,多种形式并存”的经营责任制,实行“抓大放小”的政策,加大兼并力度,组建企业集团,形成规模优势;对边、小、微、亏的专营生活资料和从事饮食服务、劳动服务的门店实行五自一包,也可实行租凭承包,放开经营。承包必须保证社有资产的增值,不能使社有资产流失。对实行“公有私营”、“社有个营”的门店要进行整顿,除放开经营的对象外,一律收归集体承包经营。对供销社经营模式的改革,作者有如下设想:
工业品联购分销网络框架模式设想。联购分销网络框架模式可分为三层:(1)以全国供销总社为龙头,以入网的省供销社中心商场和中心站(工业品公司)为主体,通过中心商场和中心站将商品向全国县乡零售企业辐射(供货)。(2)以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供销社为龙头,以本地区内的供销社中心商场和中心站为依托,将商品向入网企业所在区域零售商场辐射。(3)以地(市)供销社为龙头组织适宜本地区需要的工业品,对周围市(县)入网企业辐射,也可以确定自己的中心商场、中心站,再向基层社辐射。县供销社主要组织基层供销社开展连锁直销。全国各省市供销社工业品联购分销应以省市供销社为主体形成网络,全国总社只负责部分全国名、特、优、新商品的供应工作。为提高联购分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程度和信誉,入网单位要有明确的标志,入网的商品也要印上供销社的标志。重塑供销社形象。
农副产品销售代理制设想。基层供销社地处广大农村,是农村商品流通的主渠道。对于农民生产的鲜活农副产品,易腐烂变质又不易久贮,可实行代理制经营。方法是供销社以最低保护价格向农民收购农产品,并为农民代销农产品,所获实际利润再返还一部分给农民,这样既为农民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而供销社因此也获取了一定的利润。
供销社集团经营设想。在农业生产资料方面,可实行“连锁销售式”集团经营。由县供销社牵头,成立县农业生产资料总公司,实行总经理负责制,同时设立管理委员会,负责农资商品经营的重大决策,实施宏观管理。总公司以县农资公司为龙头,以基层社为社会依托,各基层社设置农资商品经营站,自上而下连结成农资经营一条线,按照“统一领导、集团经营、分级核算、双重管理”的原则运作。对县内所需农资商品,实行统一计划、统一购销、统一作价、统一调运,在利益分配上县基(层)兼顾,让利于基层,调拨时分配经营差率,年终决算后分配规模经营产生的效益。为确保“连锁销售式”集团经营健康发展,总公司规定不准成员企业或基层社擅自进货,不准抵制总公司按计划调拨的农资商品,不准拒绝农资商品管理委员会的检查,不准外出采购人员徇情进货私得回扣,不准挪用农资商品货款影响经营规模。有违纪者,将从重处罚。
在工业品的销售上,可采用连锁经营和“双卡”“联户”服务活动。供销社的大商场、大公司及基层社与其他商店,可由县联社组织,统一从优质名牌生产厂家进货,这样环节少、价格低、质量好,可以有效地防止假冒伪劣商品进入供销社流通系统,这种经营方式具有很强的带动辐射能力。基层供销社可广泛开展“双卡”(农民购货卡与交售卡)“联户”服务,农民需要买什么或需要卖什么,由联系农户的基层供销社职工登记在服务“双卡”上。基层供销社要继续发挥“扁担”、“背篓”精神,实行预约定货、下乡收购、送货上门、保质保量、薄利多销。可以把开展农业生产资料、大件工业品(电视机、洗衣机、自行车……)、民用建材、婚丧用品的送货上门活动与送科技服务上门结合起来,促进商品销售,增加企业效益。在农副产品收购与推销方面,可实行“分购联销式”集团经营。县供销社联合社可指定一个某一大宗农副产品购销具有区位、网点、经济实力、销售渠道等经营优势的企业牵头,大宗进,大宗出,以销定购,薄利多销,追求规模效益。县联社为防止各下属企业在农副产品收购中盲目竞争,扰乱市场,根据市场预测在收购前统一时间,统一经营管理办法,规定价格及等级标准,统一收购,统一推销。
供销社系统历史形成的大系统小企业、机制僵化、经营粗放、规模效益差的不良局面导致本系统企业亏损大、债务重,市场环境日趋萎缩,竞争优势逐步丧失。实行集团经营,可以减少核算单位,强化企业监控,完善灵敏的市场信息网络得到高效利用,提高竞争决策的科学性,减少业务交叉,避免购销环节的跑冒滴漏现象。由于统一了购销渠道,扩大了购销规模,降低了运输成本,故集团经营可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把供销社逐步办成农村经济综合服务中心的设想。发展农村商品生产,必须要有资金保证。供销社要运用自己的生产扶持资金和国家通过供销社向农民提供的预购定金等优惠贷款,采取无息贷款、低息贷款、贴息贷款、担保贷款或发放定金,实行赊销等形式,向农民提供资金服务。并同时提供资金管理服务,帮助农民管好用好资金。供销社应建立信息中心和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向农民传递市场信息,包括某种产品的社会需求数量、质量、时间、销售市场和市场价格等,使农民了解市场供求变化情况,指导农民按市场需求进行生产,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农副产品加工是一个非常广阔的领域,也是农村的一大产业。供销社可以自办或联办加工企业,也可以扶持农民办加工企业。通过农副产品加工可以充分利用农产品资源,增加优质产品,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使农副产品增值,提高经济效益。农副产品一般是鲜活产品,不易贮藏保管,要为农民提供贮藏服务。供销合作社要在城镇或产地集中或集散地建立冷藏库、通风库、气调贮藏库,也可与农民进行各种形式的贮藏联营。
供销社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运输力量形成运输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货运与客运服务,同时大力支持农民自办运输。农村经济要走现代化的道路,科学技术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供销社要联合或协同科技部门,把传授、推广和运用科学技术作为完善农村商品生产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并利用自身的教育机构以及同专业院校、科技部门配合,组织举办各种科技培训班,印发各种科技资料,为商品生产发展培训各种人才。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实行科技承包,全程服务。同时,也要搞好其它服务。根据各地情况不同,从实际出发,为当地农民努力办好服务业、饮食业、修理业、文化娱乐以及旅游观光等服务工作。
3.推行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在供销社企业中全面推行质量管理活动,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是搞好供销社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商品购进过程的质量管理,主要是根据采购计划,明确采购渠道、方式、品种、质量标准,认真做好采购中的质量检验工作,严把进货关,防止伪劣商品进入流通领域。商品运输质量管理,主要是要求把商品及时、准确、安全、经济地运送到目的地,确保商品质量在途安全。商品贮存质量管理,是根据商品性质进行不同包装,严格控制和调节库房的温湿度,确保商品在库安全。商品销售过程质量管理,要求备售商品质量优良,售货人员礼貌服务、诚恳待人,使顾客满意。商品售后服务质量管理,是指为顾客使用商品提供各种服务,处理售出商品后的一系列问题。如送发货服务、退换货服务、保修服务和商品应用技术服务等。
4.严格用工制度,坚持勤俭办社。要严格执行上级下发的劳动用工管理计划,一律不准接受计划外强行安插的人员,计划内进人也要严格把好政治、业务、身体关,不符合要求的坚决不进。在内部要实行定员定额管理,增人与增效益挂钩、亏损单位在摘掉亏损帽子之前一律不许进人。对现在计划外用工,要立即组织清退。要采取多种措施安排富余人员,如可以搞离岗培训、个人承包经营,也可以搞让一些人拿折扣工资养起来。发扬勤俭建社的优良传统,坚持勤俭办社。生产性费用支出要尽量节约,非生产性费用支出要大大压缩。杜绝乱开口子和各种损失浪费现象。要完善工效挂钩的办法,凡是亏损的企业一律不得再搞浮动工资,不得乱发奖金。要优选承包经营者,对承包者个人发了财、企业垮了台的人,要立即解聘,并依法追回经济损失。
5.狠抓治理整顿,深入开展“三清二查一整”活动。要在亏损基层社干部中广泛开展“三清二查一整”活动,即清商品、清资金、清财产;查经营管理上的漏洞和经济上违法乱纪案件;整顿基础管理制度。对清查出来的问题,配合有关部门依据法律政策,严肃查处,不得姑息。
6.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供销社干部职工队伍。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赢得人才,谁就赢得竞争。供销社经营的综合性和对农民服务的多面性以及劳动的艰苦性,需要选拔一批会经营管理,对农业发展有高度责任心,对农民有深厚感情,能开拓进取,有奉献精神的人才;要特别注意在农民中选拔优秀人才充当基层干部;要抓好领导班子成员中的廉洁、团结等问题,形成敢管、会管的领导核心。要努力提高供销社干部职工的科学文化水平,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是实现供销社经营管理现代化的当务之急。我国供销社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的最根本的原因是职工的科学文化水平低,业务素质差,特别是未经培训上岗的新职工,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按照供销社现代经营管理的要求,对干部职工按专业和岗位进行系统的培训教育,提高整个供销社干部和职工的文化素质和业务技术素质。要求每个干部职工既懂得科学技术和业务知识,又懂得科学管理企业。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能吃苦耐劳、有奉献精神的干部和职工队伍是保证供销社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保证措施。只有这样,供销社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定可以再创历史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