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农村空心化不精准扶贫的困境及破解路径论文

简述农村空心化不精准扶贫的困境及破解路径论文

简述农村空心化不精准扶贫的困境及破解路径

刘卓兵 甘肃省秦安县委党校

摘要: 所谓精准扶贫发展战略,其实是对我国以往制定扶贫战略的进一步改善,与此同时,也是对其的创新。从实际情况来看,精准扶贫并不是摒弃以往制定的扶贫政策,而是在具体现状的基础上对其进一步确定。不过,在我国农村领域发展期间,还存在着乡村聚集空心化等不良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严重阻碍了精准扶贫战略的有效实施。基于此,就需要从不同的贫困区域、人员情况等方面入手,使用最佳的方式来促使精准扶贫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在本篇文章中,详细探究了农村空心化不精准扶贫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农村空心化;精准扶贫;困境;解决对策

空心化现象是指在城乡转型期间,因为农村劳动力转移而引发的农村人口空心化、土地空心化现象,其中主要涉及到农村产业空心化和基础设施空心化,其表现为农村地域经济社会功能的退化,本身属于整体性的改变。当对精准扶贫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空心化是被看成一项社会背景而探究的,它的表现形式是农村劳动力流失,人口老龄化现象比较的严重等。

一、农村空心化不精准扶贫和帮扶的困境

对于精准识别环节来讲,主要是指从农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入手,对其进行准确的识别,在现有的运行过程中可以看出,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期间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伴随着目前空心化现象明显并且老龄化现象加剧的农村领域来讲,外流人口的进入增加了家庭收入的复杂性,再加上留守人员不具备扶贫工作的能力,所以,采取合理性的方式来准确的识别贫困人口是有一定难度的。

1.家庭状况具备的困难性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识别的复杂程度

当前,随着农村青年劳动力的流失,诸多的老年人和儿童被留守在乡村,在此种现状下要想有效对农户进行精准的识别,面临的难度是非常大的。通过相关的探究得出,打工群体的收入是留守老人和妇女等家庭生活的主要来源,因为外出人口一般是从事体力劳动,工作远远低于城市的收入,因此,乡村青壮年劳动力不断流程而产生了一定的不确定性,使得工作失去稳定,进而对家庭收入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再加上留守在农村的人员一般是老人和孩子,此项人员不具备挣钱的能力,使得贫困家庭面临着较大的困难,上述现象均导致贫困农户识别期间有着诸多的问题。

2.扶贫项目实行主体较弱

一般来讲,农村贫困区域一般是采取劳动力朝着城市转移的方式来提升收入,不过,这一现象也有着一定的弊端,会使得乡村存在着明显的空心化以及劳动力缺失等问题,此种情况成为了我国关注的重点问题。当前,精准扶贫属于开发式扶贫机制的一种,其通常是按照项目情况展开操作的,劳动人口是产业开发的一项主体,但是,农村劳动力的缺乏使得扶贫项目缺少充足的动力。更为明显的一方面是,项目落实之后获取的收益有着明显的周期性特征,其根本无法吸引乘务人员,所以,空心村劳动力的缺乏和现有项目开展期间的人力资本有着明显的矛盾性。

3)影响矿化床长期运行的主要影响因素有进水水质、环境温度、床层及渗沥液的复氧能力、矿化垃圾反应床的表面管理等,并根据实际运行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3.农民自身掌握的知识、技能较少,理念滞后

首先,在思想中需要明确了解到扶贫工作开展的难度。通过比较精准扶贫和扶贫策略可以看出,其最为明显的一种特征便是精准,因此就需要准确的实施帮扶和瞄准工作。在瞄准期间,是以贫困家庭和个人入手,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关的政策,以此彻底解决贫困现象,不过,在扶贫模式实际开展期间可以看出,消耗的人力以及物力都是非常多的,同时扶贫效果在短时间内是无法有效呈现出来的。精准扶贫的性质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扶贫工作自身的难度,产生贫困的原因有很多种,因此,要想脱贫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扶贫工作实施期间,需要保持合适的速度,禁止发生一刀切等不良问题,不要因为扶贫期间的难度而产生退缩心理,从贫困区域实际现状入手,针对于每家每户制定出与之相符的方案。此外,需要增强政策自身的严肃性和自主性,在精准扶贫期间,增强政策的自主性是达到扶贫目的的关键,从一方面来讲,精准扶贫期间的扶贫流程较为单一,使得扶贫工作人员自身的积极性受到了影响,基于此,相关部门需要落实相关的扶贫政策,将其效果体现出来。另外一方面,扶贫政策的灵活性有待提升,因为和区域实际情况相分离,所以无法产生良好的效果。所以,在精准扶贫期间,务必将政策的自主性和保护地方的自主性相互联系到一起,根据周围条件适当的进行调整,以此将扶贫效果体现出来。

二、农村空心化不精准扶贫的解决途径

1.明确精准扶贫的设计理念

当前,贫困区域伴随着社会流动而增长,和远离农村区域的青壮年劳动力来讲,留守人员无论是受教育程度、知识掌握能力还是自身的思想理念,都是不足的,在精准识别和精准帮扶期间,不具备积极参与到农村事务的能力。首先,从经济方面来看,空心区域的贫困家庭存在着劳动力不足的情况,年龄段比较大,自身无良好的生产能力。在知识层面中,贫困家庭的受教育程度不高,知识掌握较少。而在思想理念上来看,贫困人口自身的理念较为滞后,因为受到以往传统理念的影响,因此接受信息的途径较为单一,从中可以看,只是从提供扶贫资源和产业项目支持而没有从思想理念以及知识能力中来激发人员动力的话,那么是无法改变贫困存户现有的生活条件的。

2.对减贫方式加以创新,落实精准化的扶贫工作

(1)对精准扶贫方式加以创新和改进,制定完善的收入增长体系;不管是实现减贫目标和劳动力就业,还是促使区域经济稳定发展,均少不了产业的辅助性作用,这就要求明确了解到在扶贫开发期间产业扶贫产生的效果,紧紧接合政府主导、群众参与以及企业进入的多元化主体模式,有效的改进产业扶贫方式。在具体发展期间,需要在满足要求的基础上实施,不可以一昧的进行模仿。然后还需要做好产业的规划工作,将产业的影响力发挥到最大。

(2)因地制宜的落实扶贫方式;以贫困区域实际运行情况为主,结合生态扶贫、金融扶贫以及教育扶贫等多种方式实施工作。从空心化贫困区域来讲,留守儿童和老人比较多,其缺少劳动的能力,这就需要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加深扶贫开发和社会保障之间的联系性,在确保贫困户生产的基础上开发贫困项目,提升经济收入。另外,还需要把扶贫项目和区域特色产业相互联系在一起,将技术落实于贫困区域中,从而达到整个区域稳定发展的目的,这样一来,就能够解决农村区域存在的空心化现象。

(1) 支撑架设不及时。每道钢支撑架设都存在滞后情况,扩大端内支撑未及时封闭成环,未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及时预加轴力或预加轴力过小。

卡尔曼滤波是一种递推最优估计理论,它通过对当前状态的观测值,上一状态的预测值及其预测误差的计算得到当前状态的最优预测值,从而对下一状态进行预测[11-12]。由于在测量方差已知的情况下能够从噪声背景下估计出动态系统的状态且利于编程实现,被广泛应用于信号处理与处理控制领域[13]。卡尔曼滤波的状态预测方程及观测方程表达式为:

3.以发展特色为主实施精准扶贫工作

目前,在培育农村精准扶贫实践主体的过程中,还需要借助农村的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以此为扶贫工作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帮助。第一,对于政府部门来讲,需要为农村发展特色产业提供一定的帮助,政府部门除了给予资金和财政优惠等帮助之外,还必须加大对农村发展以及精准扶贫人才的支持力度,通过多方面的协调来完善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条件,在这一现状下,务必将政府部门自身的主导作用体现出来。第二,农村组织需要从实际开展情况入手,掌握农村特色产业的要点,鼓励农民积极的参与进来。第三,将互联网引进农业中去,加深农村各个产业之间的联系性,为农村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总而言之,借助农村资源来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是有效实行农村精准扶贫工作的关键。

三、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空心化现象是实施精准扶贫工作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此,就需要大力培养精准扶贫人员,合理的对扶贫资源进行优化,在创新扶贫方式的基础上发展特色产业。

参考文献:

[1]江童.农村空心化背景下广西精准扶贫政策执行的困境及路径分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8,39(4):48-52.

[2]沈菊.农村空心化背景下精准扶贫对象主体意识培育研究[J].农业经济,2018(3):64-66.

[3]王文彬,张军.农村空心化下精准扶贫的困境与破解路径[J].地方财政研究,2018(2):88-92+112.

中图分类号: F323.7

文献识别码: A

文章编号: 1001-828X(2019)024-0011-02

标签:;  ;  ;  ;  ;  

简述农村空心化不精准扶贫的困境及破解路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