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NA2论文_ 路素丽

EBNA2论文_ 路素丽

[摘要] 目的:通过检测EBNA2在EBV转化的淋巴母细胞的表达分析,为研究EBV相关淋巴瘤的发生发展提供相应科研数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BNA2基因在EBV转化淋巴母细胞的细胞蜡块和正常人淋巴细胞的细胞蜡块中的阳性结果。结果:EBNA-2在转化淋巴母细胞的细胞蜡块中呈现棕褐色颗粒的阳性表达,而在正常淋巴细胞细胞蜡块中不表达。结论:EBNA2在EBV转化的永生化淋巴细胞的细胞蜡块中表达,我们推断EBNA2在EB病毒相关恶性淋巴瘤的形成过程中可能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关键词:EB病毒(EBV);EB病毒核抗原-2(EBNA2);淋巴瘤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是一种嗜人类淋巴细胞的双链γ-DNA疱疹病毒[1],研究发现大部分的成年人均感染过EB病毒,多表现为B淋巴细胞终身携带无症状感染。EB病毒潜伏感染状态通常表达为三个潜伏膜蛋白和六个核蛋白[2],其中EBNA-2是EB病毒在感染宿主细胞后最早表达的病毒基因产物之一,本实验在体外培养建立EBV转化的淋巴细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EBNA2在EB病毒转化淋巴母细胞的细胞蜡块和正常淋巴细胞以中的阳性表达情况,来推测和研究分析EBNA2在EB病毒相关淋巴瘤中的作用以及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 1 获取转化淋巴细胞 采取饥饿法将B95-8细胞放置7天至9天,然后收集培养液,1000转/分钟速度离心后弃掉上清,从而得到EB病毒的悬浮液。再进行分离全血淋巴细胞,取EB病毒重悬淋巴细胞,在培养箱培育。获得细胞聚集成团生长的EB病毒转化淋巴母细胞,镜下观察转化的淋巴母细胞体积比正常淋巴细胞体积明显增大[2]。

1. 2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EBNA2的阳性表达情况

收集大量培养的细胞,转移至离心管,以2000/分钟的离心速度离心5-6分钟,并且重复离心三次。弃上清,将沉淀物转移至载玻片,将细胞集中在载玻片中央区域。将载玻片轻轻放入95%酒精快速固定30秒,再将载玻片浸入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固定1-2小时。收集载玻片上的沉积物放入包埋盒包埋,浸入缓冲福尔马林中固定3-5小时,常规脱水制片。常规微波抗原修复,PBS清洗,封闭,滴加一抗于4℃孵育并过夜,滴加二抗,PBS清洗3次,再DAB显色复染,封片后显微镜观察。

1.3 结果

EBNA-2阳性颗粒为棕褐色,定位于细胞浆或细胞核。EBNA-2在转化细胞的细胞蜡块中表达阳性棕黄色颗粒,而在正常淋巴细胞细胞蜡块中不显色。

3.讨论

淋巴瘤的发生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因此淋巴瘤是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肿瘤,一般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3]。霍奇金淋巴瘤为瘤组织内含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以及特征性的里-斯细胞,霍奇金淋巴瘤可以分为经典型和结节性富含淋巴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在病理学研究发现有异常增生的的淋巴细胞和网状细胞等多种细胞[4]。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根据不同的淋巴细胞,还可以将淋巴瘤分为NK细胞、T细胞和B细胞淋巴瘤[5]。目前淋巴瘤的发生发展机制尚不明确,本实验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BNA2基因在EBV转化淋巴母细胞和正常人淋巴细胞和中的阳性结果,以探讨EBNA2在EB病毒相关淋巴瘤中的作用以及影响。

EB病毒是一种疱疹病毒,有研究表明EB病毒参与淋巴瘤的发生和进展, EBV其实作为外源性感染因子,可以逃避宿主细胞的免疫监视,在宿主细胞内长期生存,EBV的感染状态是以表达一系列EBV潜伏感染蛋白[2],其中EBNA-2作为EBV 感染宿主最先表达的病毒蛋白之一,参与EBV游离基因的复制从而调控EB病毒的转录[4],导致淋巴细胞持续增生。EBNA2在淋巴细胞永生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解除了对反应启动子转录的某些抑制,从而激活相关信号通路来反式激活下游的病毒靶基因。但EBNA-2在淋巴细胞到恶性淋巴瘤的转化过程的具体作用仍不清楚,因此本实验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BNA2基因在EBV转化淋巴母细胞和正常人淋巴细胞和中的阳性结果,以求提供EBNA2基因在EBV转化淋巴母细胞以及淋巴瘤的实验数据和依据。

EBNA2与细胞因子结合后,能够激活病毒的其它潜伏期基因,促进有利细胞不典型增殖的基因阳性表达,从而显著提高B细胞活化标志物的表达,同时还能激活原癌基因c-myc和c-fgr可能促进了细胞的恶性转化[7],EBNA-2在转化淋巴母细胞的细胞蜡块中呈现棕褐色颗粒的阳性表达,而在正常淋巴细胞细胞蜡块中不显色与该观点相一致。

国外学者实验结果发现EBNA-2也可激活某些信号通路,来促使和增加淋巴细胞的的不典型增生[9],本实验EBNA-2在转化淋巴母细胞的细胞蜡块中呈现棕褐色颗粒的阳性表达,而在正常淋巴细胞细胞蜡块中不显色,与该观点相符。因此表明EBNA-2可能在淋巴细胞到恶性淋巴瘤的转化过程起到了某些促进作用。

结论:本实验EBNA-2在转化淋巴母细胞的细胞蜡块中呈现棕褐色颗粒的阳性表达,而在正常淋巴细胞细胞蜡块中不显色,因此我们大胆推测EBNA-2可能在淋巴细胞到恶性淋巴瘤的转化过程起到了某些促进作用,可能是EB病毒相关淋巴瘤的致病因素之一,但EBNA-2在淋巴细胞到恶性淋巴瘤的转化过程的具体作用仍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王露,刘卓然.EB病毒感染相关外泌体的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18,46(04):63-68.

[2]罗春艳,谢晓利,张杨,王湘屏,贺荣芳,唐运莲,甘润良.EB病毒转化淋巴母细胞LMP-1,LMP-2A及LMP-2B的表达[J].免疫学杂志,2011,27(08):734-736.

[3]苏鹏飞.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原发性胸腺淋巴瘤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5,23(01):123-126.

[4]刘艳辉,庄恒国,林汉良,吴秋良,罗东兰,骆新兰.富于T细胞/组织细胞的B细胞淋巴瘤病理形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5(12):771-775.

[5]陈燕,袁凯锋,李晓明,邢宏运,吴鹏强,马涛.妊娠合并ALK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J].重庆医学,2017,46(07):1005-1006.

论文作者: 路素丽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20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7

标签:;  ;  ;  ;  ;  ;  ;  ;  

EBNA2论文_ 路素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