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与对策研究——兼论保险服务贸易

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与对策研究——兼论保险服务贸易

龚丽[1]2001年在《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与对策研究——兼论保险服务贸易》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作为背景,研究我国服务贸易在世界经济框架下寻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总体的解决对策,将保险业作为特定服务部门,详细阐述其发展问题。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服务贸易理论的历史沿革作了简要回顾,界定了服务贸易理论的叁个基本概念,介绍了国内外服务经济思想的沿革,总结了适用于传统货物贸易理论的比较优势原则对于服务贸易的适用性的探讨。 第二部分研究了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包括二战以来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特征及原因,同时对21世纪服务贸易的发展作了初步的预测。 第叁部分详细论述了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总体现状、存在问题,包括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服务业的发展状况,当前我国服务贸易开放的态势,以及试点城市——上海的开放情况。 在第叁部分分析的基础上,第四部分提出了发展我国服务贸易的总体对策,包括开放的基础、体制、策略。 第五部分选择特定服务部门——保险,作为全面研究的对象,分析了其开放以来存在的问题、开放的经验总结,以及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要作出的开放承诺。在此基础上,针对将要面临的保险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趋势,提出了发展我国保险服务贸易的对策。

刘洁[2]2014年在《OECD广义基础设施对服务贸易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关系到一国企业发展、居民生活和社会福利等重大问题。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已得到诸多文献的证实。基础设施的完善使得服务产品可贸易性大大增强,国内服务贸易行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快速扩张,服务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加大、地位也日趋重要。但另一方面我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非常弱,服务贸易发展仍处于产业链末端。现代服务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占比很小,服务贸易结构还不健全。研究基础设施对服务贸易结构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一国现代服务贸易部门的发展与该国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和层次紧密相关。研究广义基础设施如何影响服务贸易结构,理顺基础设施从哪些路径来影响服务贸易结构变动,进而从如何安排各项基础设施投入来改善我国服务贸易结构、增强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得到几点合理化启示。本文研究思路是:首先明确研究背景,界定本文的研究对象,即广义基础设施对服务贸易结构的影响;其次结合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累积效应来分析广义基础设施影响服务贸易动态比较优势的传导路径,从而引起服务贸易结构产生动态变化,结合计量分析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然后分析了我国广义基础设施、服务贸易结构的现状,通过与OECD样本国家的比较分析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最后得出基本结论,提出合理化启示。研究方法主要是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先分析广义基础设施如何影响服务贸易结构,奠定理论基础;再构建面板数据回归分析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本文的研究数据来自于世界银行公开数据(World Bank Open Data)、WTO国际贸易统计数据库(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Database)、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数据库(UNCTAD Stat)、中国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网站、1997—2012年的《中国统计年鉴》。本文选取的广义基础设施、服务贸易结构等指标所用数据均是笔者从各大国际组织统计数据库和中国各年的《国家统计年鉴》中收集得来,并对数据单位与币种进行了统一处理,对于数据库中无法直接获取的数据则从每个国家官方统计网站查找。由于样本国家较多,数据收集、处理过程难度很大。故综合考虑下删除了一些无法获取数据的国家,采用OECD国家和中国的数据进行研究。本文的研究框架为:第一章为导论,通过对研究背景及意义的分析确定了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整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了总结梳理。然后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以及结构框架,也发现了在研究中存在的创新与不足。第二章是广义基础设施对服务贸易结构影响的理论分析。首先界定了本文研究对象,即广义基础设施对服务贸易结构的影响。通过分析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累积效应,总结出广义基础设施影响服务贸易结构的传导途径,为后文构建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奠定理论基础。第叁章对OECD国家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实证结果,对经济性基础设施、社会性基础设施对服务贸易结构的影响存在显着差异的原因给出了合理的解释。第四章分析了我国广义基础设施与服务贸易结构发展现状,同时通过对我国服务贸易结构进行了国别比较分析和测度指出了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差距。第五章得出基本结论,并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了具体的有利于改善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的几点启示。本文可能有的创新之处为:第一,研究视角。前人多从基础设施如交通、电信等部门角度研究其对服务贸易结构的影响,而本文选取代表性指标从广义基础设施角度而非从某一种基础设施来研究,能较为全面地分析基础设施建设能在多大程度上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结构的改善,也能够看出基础设施结构变动将如何影响服务贸易结构。第二,本文采用最新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考虑到高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服务贸易结构一般比较合理、竞争优势明显,更具有学习和借鉴价值,在对样本国家的选取时以OECD34国为参照标准,以便在分析时能够发现差距,找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不足之处在于:因数据获取困难,对广义基础设施和反映服务贸易结构指标的选取不够全面,而且关于衡量广义基础设施时选用7种主要指标、衡量服务贸易结构时所使用的服务贸易相对指数能否反映现实状况还须进一步讨论;由于本人研究水平有限,在广义基础设施对服务贸易结构影响的传导路径分析中,尚无法说明单种要素累积将如何导致服务贸易动态比较优势发生变化,这些都需要做进一步地研究。

张燕[3]2005年在《人力资本与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当今世界经济中,服务贸易在一国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大多数国家都把发展服务贸易作为实现本国经济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对于服务贸易这种新兴的贸易方式,理论界的研究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但服务贸易的飞速发展又需要理论的指导。西方经济学家对于服务贸易的研究主要还是借助于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特别是比较优势理论。以希尔、迪尔多夫、塔克等代表的大多数学者认为,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一样存在比较优势,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在一定条件可以用来解释服务贸易。但是由于服务与商品之间、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之间存在很多差异,因此不能简单的用传统货物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来解释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 在传统的货物贸易中,同批量的商品之间是完全可替代的,因此不同国家的货物贸易的比较优势可以通过降低成本来实现。但这在服务贸易中却是行不通的。一方面因为服务产品差异性比较大,无法进行批量生产,服务的标准会因时、因地而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服务产品的成本计算。另一方面由于服务的生产与消费是在同一时空内同步完成的,因而服务产品是不能被运输和不能被储存的。我们在研究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时,应该结合服务与服务贸易的特征,对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作适当的修正。 西方学者认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已不单单取决于传统比较优势理论中的自然资源、技术差异等因素的影响,而更多的是要依靠人力资本因素。西方学者引入人力资本要素来分析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拓展了服务贸易理论研究的视角。 但他们的理论更多地是建立在“作为人力资本载体的个人都是同质的”的前提假设上的,他们认为,作为人力资本载体的个人在能力和智力水平上是完全一样的,效用也是一样的,本文认为这个假设是有失偏颇的,它忽视了个体的差异性,忽视了人力资本的微观个体之间差异性与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关系。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引入异质型人力资本的概念,并且尝试从异质型人力资本的角度,宋研究人力资本与服务贸易比较优势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人力资本对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促进机制,进而论证人力资本是决定服务贸易比较优势形成与转换的关键因素。 首先从供给的角度来看,异质型人力资本区别于传统生产要素的最主要特点就在于其边际报酬递增性。这种边际报酬递增性表现为,在其他生产要素投入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异质型人力资本,因推动技术创新或制度创新而产生的经济报酬是递增的。异质型人力资本是服务产品差异化形成的重要源泉,异质型人力资本是服务行业技术应用与创新、服务产品技术扩散的基础。技术创新过程将会随着异质型人力资本积累而持续下去。这无疑从服务供给的角度有利于一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构筑。 从需求的角度看,异质型人力资本不仅是差异化服务的提供者,更是差异化服务的需求

吴智编[4]2015年在《服务贸易结构优化的路径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和世界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全球经济重心逐渐由工业向服务业转移,服务贸易得以蓬勃发展,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外贸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对我国而言,加快发展服务贸易,优化服务贸易结构,将有助于我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从工业主导走向服务业主导,是我国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抉择。2014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仅比2013年增长2.3%,而服务贸易却比上年增长12.6%。2015年1--2月我国服务进出口额就已达到1005亿美元,保持两位数增长,服务贸易成为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外贸新的增长点和亮点。但服务贸易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却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服务贸易结构的不平衡,这阻碍了我国服务贸易强国新格局的形成。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这是我国服务贸易大发展的战略性机遇,为了避免重蹈货物贸易发展的覆辙,必须对服务贸易结构进行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决定外贸结构,服务贸易结构的不合理,归根结底是因为服务业结构不合理。因此,要促进服务贸易结构的优化应当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以产业结构的升级带动服务贸易结构的优化。鉴于此,本文基于产业结构升级的视角,运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如何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推动服务贸易结构的优化。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关于服务贸易结构的研究现状,并对服务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的相关理论进行概述,具体包括服务贸易结构理论、产业结构升级理论、新经济增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等,这为后续章节的研究奠定基础。其次,本文介绍了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并分析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再次,本文通过构建服务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评价指标,运用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实证分析了服务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关联性,结果表明产业结构的升级会促进服务贸易结构的优化。最后,在借鉴国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为加快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参考。

杨红[5]2015年在《美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纵观当代经济,以服务业、服务贸易为主要内容的服务经济迅速崛起,成为世界范围内经济发展的显着特征。能否拥有富有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已经成为一个国家能否在世界舞台上竞争成为胜利者的决定因素之一。中国服务业的发展起步较晚,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总体较低,传统运输、旅游等服务贸易虽具一些规模,但体现国家竞争优势的现代服务贸易却发展极为落后。因此,借鉴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发展的先进经验、发挥我国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后发优势是我国服务业及服务贸易实现快速发展的捷径。二战以后,美国意识到服务业的发展将超越制造业成为国内最大的产业,并大力推进服务贸易。1994年在美国的极力安排下,《服务贸易总协定》得以通过,迅速地打开了美国服务出口的世界市场之门,有力地保障了美国服务业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在美国政府的积极推动和鼓励下,美国已成为当今世界服务贸易最发达的国家,这对于填补货物贸易产生的巨额逆差、促进国内经济的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根据迈克尔波特的竞争力模型的理论框架出发,把美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作为研究切入点,对影响美国服务贸易的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产业、企业战略和组织结构、机遇和政府因素这六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探究美国培育服务业、服务贸易竞争优势的方法途径,借鉴成熟有效的做法,以期对优化我国产业结构,促进服务贸易出口,提升我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及国际分工的地位,发挥我国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后发优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共分为九章,具体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导论。导论部分包括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相关文献综述;论文的主要内容及采用的研究方法;论文的创新和不足。第二章服务贸易概述及相关理论基础。本章首先对服务贸易的内涵做了界定,对服务贸易的分类进行了介绍和选择,对服务贸易的两套统计体系BOPS和GATS做出了比较。其次,梳理和归纳了包括比较优势理论、新贸易理论、对外投资理论、新要素理论及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在内的,服务贸易竞争力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发展脉络。第叁章美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与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本章首先从跨境服务贸易总体及分行业规模、在国际收支中的角色以及服务贸易结构叁个角度分析了美国服务贸易的现状,显示出美国的服务贸易在世界服务经济舞台上的突出地位,及对美国国际收支的重要作用。其次,再对美国服务贸易总体及分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予以评价。除了采用常用的MOR、RCA和TC指标对跨境服务出口评价外,本文还采用了近年来衡量产品“质量”或者说“技术含量”的一个指标—出口复杂度,从服务产品“质量”角度评价美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及其变化。第四章生产要素对美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分析。服务贸易的生产要素在本章被界定为科学与技术要素和人力资本要素。美国在科学技术上的投入是美国拥有强大竞争实力的源泉,是专利与版权服务出口巨大顺差的直接反映。而人力资本对服务创新的贡献最大,服务产品的创新、服务理念的创新、服务流程等所有的创新流程都依赖于人力资本的贡献。美国凭借丰富的人力资本,在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领域拥有较大的优势。第五章需求条件对美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分析。本章从服务总需求的叁个方面—消费者服务需求、生产者服务需求和政府服务需求,来分析服务需求对美国服务业发展所起到的重要拉动作用。其中,消费者服务需求集中于教育、医疗、旅游、文娱、保险等;生产者服务需求集中于金融、专利技术、运输、建筑等;政府服务需求更加集中于国防、教育、保险等。根据对美国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相关性指数的测算,服务贸易增长速度围绕服务业增长速度波动,并略高于服务业增长速度,表明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拉动了美国服务贸易的同步增长。第六章相关支撑对美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分析。首先,本章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对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相关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美国服务贸易的顺差与货物贸易的逆差有明显的相关性。其次,信息和通信技术不断向传统产业渗透,改变了服务竞争的方式,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使后者形成新的服务方式和服务能力,以崭新的面貌迅速发展。可以说,美国出口贸易的盈余要归功于服务贸易,而服务贸易的盈余要归功于基于信息和通信技术的服务贸易。本章还对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动因和进程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服务贸易自由化打开了一部分国家的服务业市场,为美国服务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最后,由于服务产品的无形性和不可运输性,服务业FDI是美国服务出口的重要渠道,本章根据邓宁的叁优势理论对美国服务业FDI具备的优势进行了分析。第七章企业因素对美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分析。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企业因素被认为是构成国家竞争力的重要要素条件之一。本文从企业的发展战略、组织结构和同业竞争状态叁个角度,分析企业因素对竞争力形成的重要作用。第八章机遇与政府因素对美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分析。本章从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美国服务产业的竞争与重组,并促进了美国的离岸服务外包、调整了利益分配这两个角度,分析了美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历史机遇,并从提高要素优势、维护市场秩序和促进出口战略等方面探讨了政府在培育服务业及服务贸易竞争力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第九章美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培育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本章首先归纳了美国服务贸易培育竞争力的六个方面经验,然后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总结了服务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结合美国的启示和经验,对我国服务业及服务贸易的发展提出了九点建议。

穆艳秋[6]2008年在《中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服务业的迅猛发展,使服务贸易成为继商品贸易和FDI之外的一种重要的国际经济活动,并且还将成为未来国际市场竞争的焦点。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对一国贸易及经济发展前景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国是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现阶段在国际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主要集中在劳动力密集型服务产品,而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是人力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我国在服务贸易、特别是现代服务贸易部门不具有比较优势,所以有必要探索一条改变其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现状的途径,以促进服务贸易和经济的发展。本文认为,国际服务贸易发生的基础仍然是各国的比较优势,而比较优势主要来源于技术(劳动生产率)和要素禀赋状况。近年来,比较优势理论有了很大发展,可以分为静态比较优势理论和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如果能够找到影响服务贸易比较优势动态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我们也就找到了能够推动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比较优势改变的根本力量和途径。因此,本文将分别探讨技术进步和要素禀赋的动态变化对我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动态变化的影响,并从中筛选出能够推动发展我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动态变化的有效途径,最后运用计量模型对有效途径的现实性进行实证检验。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为引言,在对相关概念进行严谨界定的基础上,对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意义做出初步说明,简要回顾比较优势理论的演进过程,探讨比较优势理论对服务贸易的适用性,将比较优势产生的原因分为内生因素和外生因素两大类,并对中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相关研究作了回顾。第二章主要分析了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并从整体和行业两个角度对我国的服务贸易比较优势进行了分析。第叁章对技术进步、要素积累与服务贸易比较优势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考虑了技术模仿和技术外溢两种情形对我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影响,提出人力资本对我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转换具有关键的作用。第四章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来探讨增强我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政策建议。第五章对本文进行了回顾总结并指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王影[7]2013年在《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和网络信息技术的更新升级,生产性服务贸易已上升为服务贸易的主体内容,成为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在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日益显着。世界服务贸易格局在不断变化发展中,正确判断和把握世界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并结合中国的现状作出积极的政策调整,提升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将有利于我国经济稳定快速增长与贸易结构的优化,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经济学角度加强对生产服务业的研究,不仅是进一步完善服务经济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时代的发展需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在第一章对生产性服务贸易的相关概念和研究的发展脉络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确定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并对本文的创新之处和研究不足进行了总结。第二章首先探讨了生产性服务贸易的理论基础,说明了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竞争优势理论对生产性服务贸易的适用性;然后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归纳出现有的对该问题的研究集中在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贸易结构、贸易竞争力、理论模型、生产性服务贸易与制造业和货物贸易关系几个方面。第叁章描述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的现状和出口竞争力分析。首先从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的整体水平、增长速度、进出口结构四个方面描述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然后通过对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Michaely竞争优势指数四个指标,分析了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的现状。第四章对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采用了VAR分析,得到影响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以及现阶段各影响因素对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影响程度。第五章以美国、日本、印度作为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比较的研究对象,从整体和部门两个视角分析同一时期四个国家在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的竞争力,并且比较了我国与其他叁国在生产性服务贸易结构和竞争力的差距,总结了各国在发展生产性服务贸易的经验和启示。第六章根据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和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模型,通过借鉴美国、日本、印度叁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的经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从长期看,提升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需要完善我国的政策体系和法律体系,应加快生产性服务贸易产业结构升级,合理的开发生产性服务贸易自由度;从短期看,应增加专门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挥FDI对生产性服务贸易的提升效应,发挥货物贸易的协同效益,并且实施企业品牌战略。

陈朝霞[8]2009年在《中美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文中指出综观当代经济,以服务业和服务贸易为主要内容的服务经济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显着特征:服务贸易日益发展,成为沟通全球经济贸易活动和企业跨国生产经营的联系纽带,在全球产业与市场整合的进程中,具有特殊功能和重要的地位。服务业在一国经济贸易活动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服务贸易已经成为当代国际竞争中的重要内容,是否拥有富有竞争力的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已成为一国能否在国际竞争中成为优胜者的关键之一;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诸多服务的不可贸易性得到突破,进而使得服务业的全球化生产性质不断加强,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国整体国际化程度加深的基础,从而使得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状况对于改善国家整体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研究服务贸易的背景与意义,并对国内外对服务贸易竞争力有关方面进行了综述;包括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现状、评价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指标、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来源等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视角是通过比较中美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差距,特别是部门结构上的差距,从而得出对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升的一些思考性建议。在文章的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服务贸易的一些基本概念,并提出了评价服务贸易部门结构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并确定了本文所使用的评价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标。第叁部分是根据第二部分给出了竞争力评价指标,运用大量的数据来比较分析中美服务贸易,传统服务贸易中运输、旅游,以及现代服务贸易中的通讯、金融、保险、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利权和特许费用等方面的竞争力,指出中美在竞争力上的差距,特别是在现代服务贸易中的差距,而在现代服务贸易中又以金融、专利权和特许费用的差距尤甚。第四部分主要是建立回归模型分析服务贸易以及部门(交通运输仓储、金融)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以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国内服务业发展水平以及货物贸易发展水平等四个方面的影响因素来分析影响其竞争力的程度,指出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受服务业发展水平和货物贸易的影响更为显着一些,而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对其影响稍小一点,而美国正好相反,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对其服务贸易的影响程度更显着,而国内服务贸易发展水平和货物贸易的影响稍小。表明中国服务贸易出口还是以粗放型的传统型服务贸易出口为主,而美国则是以集约型的现代服务贸易出口为主。第五部分是根据第叁章与第四章的分析结果,基于部门结构的视角提出了对提升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四个方面的思考: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培养高级人才,构建服务贸易竞争优势;促进技术进步与创新,提高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提高国内服务业发展水平,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为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特别是现代服务贸易竞争力提供坚实的基础;发挥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协同作用,优化货物贸易的结构,从而带动服务贸易结构的优化,提高服务贸易竞争力。

段丽娜[9]2012年在《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的耦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贸易对一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的影响。近叁十年来,服务贸易在继货物贸易发展的基础上,无论在贸易的规模、贸易结构方面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货物贸易,成为新的贸易增长点。在其中传统的消费性服务贸易比重下降,而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为特征的生产性服务贸易比重迅速上升。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影响彰显,在经济发展中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体现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上,其与产业结构的关联性也逐渐增强。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的叁十年以来,按照比较优势原理发展劳动密集型商品的生产,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同时产业结构也得到了逐步的优化升级。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经济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结构调整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需要利用国外资源,也需要国外市场。因此生产性服务贸易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值得去探讨。同时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程度如何也是一国产业结构在面对国际市场的一种反应,也受到产业结构的影响。论文正是基于上述考虑,在中国改革开放继续深化推进和入世十年的关键时期,在中央提出增长方式转变的大背景下,探讨生产性服务贸易和产业结构优化的相互关系。论文首先探寻了产业结构演进和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的理论依据,在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的现实分析基础上,从理论上构架了生产性服务贸易和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机制,通过对比找出二者耦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实证分析部分,运用了向量自回归模型,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度量二者的关系。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二者是相互影响的,生产性服务贸易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是“立竿见影”的,也就是说在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生产性服务贸易在某种程度上更多的是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但其影响程度相对不大;另一方面,生产性服务出口比重也会受到产业结构变化的正的影响,这种影响反映相对缓慢,随后随着时间推移这种作用逐渐增加,其影响程度是比较大的。论文共分为七章,结构如下。第一章是论文的绪论。此部分论述了生产性服务贸易与产业结构优化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对国内外关于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综述;归纳了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思路、特色以及不足与缺陷。第二章首先对研究内容作了界定,其次从理论的视角,探寻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的理论基础和逻辑结构,总结出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内在动因。第叁章重点论述了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的相互作用机制。通过分析发现,生产性服务贸易对产业结构的作用机制包括如下方面,他们是供求变化效应、资源再配置效应、外部规模和竞争效应、技术外溢效应、就业结构转换效应、现代要素积累效应等。同时也从外生的静态比较优势角度和内生的动态比较优势角度分析了产业结构如何决定生产性服务贸易结构和如何通过对外服务贸易展现自身的优势。第四章主要分析了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的现实发展情况。运用大量数据资料从生产性服务贸易的总量规模指标、进出口结构指标、贸易差额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接下来分析了我国产业结构的现实发展情况,运用大量数据资料从叁次产业间的比重视角分析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和现状,其次按照轻重工业划分的视角分析了第二产业工业内部结构,从高技术产业的角度分析了第二产业内部制造业的产业结构。最后,从就业结构视角分析了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过程。第五章进行了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耦合定性分析。通过生产性服务贸易的贸易竞争优势MI指数和贸易竞争力指数TC指标对生产性服务贸易的情况进行了国际比较。通过不同国家叁次产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率以及部分国家按产业类型划分的就业构成等方面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情况进行了的国际比较。通过比较找出目前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耦合发展存在的问题。第六章是实证分析部分,模型分析中通过运用了时间序列数据的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变量因果关系检验等分析方法、建立变量之间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脉冲响应方法进行方差分解等综合方法来考察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发展和产业结构之间的动态关系。结论是所选取的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他们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并且能从不同的程度上影响彼此的变化。第七章是针对上述分析所采取的对策建议。在综合考虑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的理论和现实情况的基础上,认为应该从多方面促进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发展,从而更好地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

李丹[10]2010年在《服务贸易结构优化》文中指出伴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世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世界经济重心已由制造业不断向服务业倾斜。自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服务贸易蓬勃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全球经济竞争的焦点也开始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国际服务贸易日益成为新一轮全球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引擎。作为发展中国家,虽然我国的服务贸易起步较晚、水平较低,但近年来服务贸易发展势头强劲。在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应注意到,服务贸易的发展不仅要表现在量上,更要注重质的提高,服务贸易结构优化,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贸易质量。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经验,特别是服务业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一国服务贸易结构是否合理是影响服务贸易发展水平和质量的重要体现之一。从目前服务贸易结构现状来看,我国服务贸易结构仍处于较低的层次和水平。因此,研究服务贸易结构优化的相关理论和影响因素对提高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质量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在研究服务贸易结构优化相关问题时采用了纵向梳理与横向比较相结合的方法。纵向梳理了服务贸易结构决定和优化的相关理论;横向比较了美国、日本、韩国与中国服务贸易结构优化的演化历程和影响因素。本文采用微观经济学理论作为工具分析了影响服务贸易结构优化的因素。在实证分析中采用了计量经济学中的协整分析、ADF检验、Engel—Granger检验法、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现代数理分析方法研究了影响美日韩叁国服务贸易结构优化的因素,并分析了各国政府在服务贸易结构优化中的作用。论文的研究工作分为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包括文章的第1章绪论和第2章,绪论部分给出了本文的选题背景与意义,并从比较优势理论对服务贸易的适用性分析、服务贸易结构优化的相关研究以及服务贸易结构优化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同时作出了相应的文献评述。第2章介绍了服务贸易结构优化的理论基础。从静态比较优势理论和动态比较优势理论两方面入手,对服务贸易结构的形成和优化的理论进行全面的总结和梳理。第二部分为论文的第3章,本章从服务贸易结构优化的相关问题(包括服务贸易和服务贸易结构的含义、服务贸易结构优化的一般趋势、服务贸易结构优化的测度)入手,分析了一国服务贸易结构形成的要素依赖,并指出按照一国固有的要素禀赋安排服务贸易结构极易掉进“比较优势陷阱”,最后从动态比较优势理论为依据分析了服务贸易结构的不断优化的决定性因素: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和物质资本积累。第叁部分为论文的第4、5、6、7四章,其中第4、5、6叁章分别选取服务贸易发达国家的代表——美国,赶超型经济体——日本,新兴工业化经济体——韩国作为分析对象,研究了美日韩叁国服务贸易结构优化的演进历程和阶段性划分、叁国服务贸易结构优化的影响因素和叁国政府在促进服务贸易结构优化中的政策措施。第7章对4、5、6叁章的内容加以总结和分析,指出叁国在服务贸易结构发展阶段、影响因素和政府促进政策方面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总结经验为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提供借鉴。第四部分为文章的第8章,对我国服务贸易和服务贸易结构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对服务贸易结构的演化进行阶段性划分,指出我国在服务贸易结构上存在的问题。最后分析美日韩叁国的发展历程和经验对我国的启示,并指出优化服务贸易结构的路径。这一路经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从要素上着手,即通过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和服务业物质资本积累来优化贸易结构;第二部分对我国政府应采取的促进措施进行分析,提出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 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与对策研究——兼论保险服务贸易[D]. 龚丽. 华中农业大学. 2001

[2]. OECD广义基础设施对服务贸易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D]. 刘洁. 江西财经大学. 2014

[3]. 人力资本与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相关性研究[D]. 张燕. 复旦大学. 2005

[4]. 服务贸易结构优化的路径与对策研究[D]. 吴智编. 福州大学. 2015

[5]. 美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研究[D]. 杨红. 吉林大学. 2015

[6]. 中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分析及对策研究[D]. 穆艳秋. 复旦大学. 2008

[7]. 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D]. 王影. 东北师范大学. 2013

[8]. 中美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D]. 陈朝霞. 浙江工商大学. 2009

[9]. 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的耦合研究[D]. 段丽娜. 辽宁大学. 2012

[10]. 服务贸易结构优化[D]. 李丹. 辽宁大学. 2010

标签:;  ;  ;  ;  ;  ;  ;  ;  ;  

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与对策研究——兼论保险服务贸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