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方位词“under”与“下”隐喻意义对比分析-基于意象图式的视角论文

英汉方位词 “under ”与 “下 ”隐喻意义对比分析
——基于意象图式的视角

刘晓晨, 胡 健

(安徽大学 外语学院, 合肥 230601 )

摘 要 :基于意象图式理论,以BNC和ToRCH2014现代汉语平衡语料库中收集到的语料为依据,旨在探析under与“下”隐喻意义间的相似与不同,结果发现,它们的隐喻意义之间密切相关,存在共性,如抽象域的隐喻延伸,人际距离是物理空间距离的隐喻延伸等;又存在差异,如数量上,“下”的覆盖关系明显多于under。

关键词 :under;下;意象图式;静态意义;动态意义

0 引 言

Lakoff和Johnson认为,隐喻无处不在,不仅语言中有隐喻现象,人们的思维和行为中也存在隐喻。人们思维和行为的概念系统,根本上来讲便是隐喻性的。[1]4英语语法依语法功能和语汇意义,将单词分为实意词和功能词两大类。介词属于后者,一般而言,它们在语法功能上不做句子成分,主要起到连接实词的作用;并且词汇意义不强。介词的数量有限,但日常的使用频率颇高。汉语里,也有类似英语介词的空间方位词,它们通常被用来表达空间关系,如上、下、左、右等。其中,上、下是表达空间概念最主要的方位词。因此,方位词成为语言研究的焦点。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特别关注了介词及汉语方位词,打破了人们的固定思维。基于以上两方面,本文基于英汉语料库收集到的方位词under和“下”的语料,试以意象图式为理论基础,探索它们隐喻意义之间的共性与个性。

1 文献综述

纵观国外三十年来基于意象图式理论对于介词的研究,大致有3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国外学者主要以意象图式为工具,针对介词over意义的研究。如Brugman[2]和Lakoff[3]272-275等。第二个阶段以文献综述和图式创新为主。比如Ungerer和Schmid[4]160-167,Díez[5],Hampe和Grady[5]等。第三个阶段,学者们将研究对象转向英语之外的其他语言,进行双语对比研究,验证了意象图式理论应用于其他语言的可操作性。譬如,Silva Bratož[7]和Almuoseb Anwar[8]等。

纵观国内二十多年的研究成果,大致有三类研究。有些学者引进了国外先进理论,为国内的研究注入了新鲜血液,如,沈家煊先生择其精要地介绍了对当时国内学者来说较生疏的理论——Langacker的“认知语法”[9],填补了国内在认知语言学理论上的空缺;蓝纯以汉语和英语的空间词及诗歌为例,对概念隐喻进行了详细阐释[10]131-179,为国内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材料;李福印指出了意象图式理论研究的三大不平衡性[11],拓宽了国内的研究思路。针对国外学者第一个阶段的研究,有些学者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上进行了拓展,如王红莉[12],刘艳和李金屏[13],明宏[14]。还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或理论阐释验证了意象图式理论应用于汉语的可行性。比如,范素琴[15],高原和吴长安[16]等。

综合以上国内外近几十年的研究成果发现,学者们呈现出探究over以外的其他介词意义,英语以外的其他语言,以及实证研究的趋势。但是,结合语料库中的自然语料,对比英汉方位词under与“下”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

2 研究方法

2 .1 研究问题

Langacker认为,意象图式可以表征TR与LM间的动态关系和静态关系。表征静态关系时,PATH便为零[17]231。基于此观点,本文从静态关系与动态关系两方面来讨论under与“下”隐喻意义间的相似与不同,旨在回答以下3个问题:

(1)英汉方位词under与“下”的哪些隐喻意义使用频率较高?

(2)英汉方位词under与“下”的概念意义分别是如何延伸至隐喻意义的?

1. Tenuta San Guido Bolgheri-Sassicaia Sassicaia 2015

2 .2 包含under的语料收集与数据统计

在BNC网页输入检索词under,抽取经随机排序后的1 000条句子,创建一个名为1 000条under语句的Word文档。经过人工筛选,剩下了765条语句。筛选的同时,以汉语数字编号(以区分句子序号)逐句做好标记,如 “一”表示物理空间关系,“二”表示人际距离关系,以此类推,“八”则表示水平移动关系。全部标记完之后,以标记的汉字为查找依据,通过Word的查找功能分别统计出各类关系的频次,最后计算出各项比例。统计结果如表1。

首先,借助医院信息化系统,专责小组调取2014年10月以后的就诊、抽血、取药等环节的各个步骤节点数据,分析等候时间较长的原因。

表1 765个介词under的语义分布

2 .3 包含 “下 ”的语料收集与数据统计

利用语料库软件BFSU Power Conc1.0 beta21c中的concordance索引功能,从ToRCH2014语料库中检索出包含“下”的1 608个句子,然后随机抽取其中的1 000条句子,创建一个名为1 000条含“下”的语句的Word文档。经过人工逐句筛选剩余780条语句,统计方法与第一步相同,统计结果如表2。

表2 780个方位词 “下 ”的语义分布

3 结果与讨论

根据表1与表2,分别做出如下under的语义分布图1和“下”的语义分布图2。

图1 under的语义分布 图2 “下 ”的语义分布

比对表1与表2及图1与图2,可清晰看出,under与“下”的隐喻意义关系间在种类和数量上既相似又不同。种类上,显著的相似性在于二者都包含静态意义和动态意义,且静态意义中都包含距离关系、覆盖关系和数量关系这三种,并且距离关系中都包含物理空间和人际关系两类子关系,而动态意义的相似在于都包含时间关系;不同之处在于under的静态关系中多包含了接触关系,覆盖关系也略有差异,under的覆盖关系里又细分出了具体和抽象两类,此外动态关系里也存在差异,二者分别包含不同的水平移动关系和垂直移动关系。数量上,二者的共性在于静态意义的数量是动态意义的数倍之多,对比图1和图2,覆盖关系和距离关系在二者中均占比最大; 差异之处颇多,但较明显的是“下”的覆盖关系所占比例比under的大得多,数量关系也略有差异。

3 .1 静态隐喻意义

意象图式表征TR与LM的静态关系时,PATH为零,故不讨论PATH,只讨论TR与LM。根据上文的对比分析,under和“下”的静态意义在距离关系、覆盖关系和数量关系这三种关系上存在相似,而覆盖关系上略有差异,under的覆盖关系里又细分出了具体和抽象两类,并且under的静态关系中多包含了接触关系。

3.1.1 距离关系

物理空间距离关系是距离关系的第一种子类,它符合上-下结构的意向图式,此处讨论的上-下图示即LM在TR的上方,TR与LM之间有一定的空间距离。如下两个例子:

(1)In restaurants, their legs entwined under the table.

图1为加入纳米粒子前后,酯化淀粉基膜材放大3000倍后的断面形貌。由图可知,未加纳米粒子时,膜材断面存在褶皱,但膜材的断面较均匀;加入纳米粒子后,膜材断面的粗糙度增加,形成更多褶皱,同时出现部分凸起结构。有研究表明,若复合材料呈现均相断面,则表明纳米粒子在材料基体中分散程度较高,纳米粒子与淀粉基体间形成了相互作用[14];在膜材中加入纳米粒子后,形成淀粉-增塑剂、增塑剂-纳米填料和淀粉-纳米填料相互作用的竞争体系[15],因此,纳米粒子与增塑剂的相互作用减弱了增塑剂与淀粉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导致酯化淀粉分子链间聚集程度增大,因而在膜材脆断后更容易观察到颗粒状凸起或褶皱形貌。

(2)她端坐灯下,远处的人们在影影绰绰中揣测她昔日的荣光。

图3 物理空间关系

3.1.2 数量关系

(14)高考的目的让每一位高中生知道自己将要进入下一个学习阶段。

第二小类是人际关系距离,它表征的是一种抽象的非物理空间距离。如下两个例子:

(3)At Oxford he studied under Adam Smith.

由于合作机制在短时间内无法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和制度设计,因此需要重点突破治理困境,从热点时期开始循序渐进,积累相应的经验并优化改善合作机制以实现长效稳定的制度,将来可从电商的治理模式向外延伸至其他领域,深化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形成共治共享共建的社会治理格局。

The weight matrix is determined by the path of packet forwarding, while the congestion distribution plays a prominent role in the LNoC. Even though congestion-aware schemes produce extra LR, they are able to alleviate uneven congestion for NoC to reduce the LNoC.

图4 人际距离关系

图4表征的是例(3)与例(4)中TR与LM间的人际关系距离。与图3相比,唯一的不同是TR与LM之间的距离,此处的距离为人际间的距离(用虚线表示),即社会地位的高低,资历的深浅,年龄的长幼等,如上级与下级,师父与徒弟,前辈与后辈,长辈与晚辈等,他们在人际关系上都存在一定的距离,即前者在后者的“上方”。据此可知,(3)中的LM“Adam Smith”和他的TR“he”属于师生关系,(4)中的LM“三兰和二哥”和TR“下人”属于主仆关系,他们之间存在一定的人际距离,LM的地位比TR高,故如图4表征所示LM在TR的上方。

图3表征的是例(1)与例(2)中TR与LM间的物理空间距离关系。(1)中的TR为“their legs”,LM为“the table”;(2)中的TR为“她”,LM为“灯”。这两个例子中的LM与TR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它们之间都存在一定的物理空间距离,符合上-下结构的意向图式。

在数量关系中,under和“下”均与年龄,数量等数字搭配,表示一种抽象的空间高低关系。胡健和刘晓晨(2017)在讨论under的数量关系时,引用了数学集合间的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即LM包含TR,TR被包含于LM[18]。如下两个例子:

(5)These plastic toys are not suitable for children under three.

(6)男女纷错、老小异状,不下数千百者,观者方目给不暇。

例(5)中的under与表示年龄的数字three搭配,表达出TR与LM间的数量关系。TR为“under three”这一年龄范围,LM为所有年龄,用集合来表示:TR={x| x<3, x∈N },LM ={y |y ∈N },故得出TR ⊆LM 。例(6)中的under与表示人数的数字搭配,表达出TR与LM间的数量关系。TR为“下数千百者”,LM为自然数,用集合来表示:TR={x| x<数千百, x∈N },LM ={y |y ∈N },故得出TR ⊆LM 。

例(5)和例(6)均表示LM 包含TR ,TR 被包含于LM ,即TR ⊆LM ,故如图5所示。

图5 TR ⊆LM

3.1.3 覆盖关系

在覆盖关系中,under的隐喻意义包含两个子关系,抽象的和具体的。它与“下”最大的共性体现在抽象关系的重叠。如下两个例子:

图10可表征上面两个例子中under和“下”抽象的时间关系。例(13)中的TR“three new power factories”沿着“工期的进行”这个时间路径(PATH)向前移动,最终到达未知的终点(LM)“工期结束”。例(14)中的TR“高中生”随着“学习生涯”这个时间路径向前移动,最终到达未来的终点LM“学业结束”。

(7)Mr. Elton had been under stress.

坐在沙发上的周泽赡无聊地换着电视频道。换到播《动物世界》的频道时,周泽赡停下了按键的手指,抱肩看起电视来,眼神却没有聚焦到屏幕上。周泽赡坐到靠近桌子的座机前,熟练地拨着号码。

(8)在我妈这样长期的压迫下,我也找到了发泄途径。

图6 抽象的覆盖关系

图6表征的是例(7)与例(8)中TR与LM间抽象的覆盖关系。从图6来看,TR完全被LM覆盖,LM并非具体的事物,而是为抽象的概念。(7)中的TR“Mr. Elton”被LM“stress”包围,生活犹如被重重压力包裹着。(8)中的TR为“我”,LM为“来自妈妈的长期的压迫”,“我”的生活环境仿佛被“压迫”笼罩着。

这种抽象的覆盖关系是under和“下”的相似处,不同之处在于under还包含另一种具体的覆盖关系。如下两个例子:

研发“Lumen”表盘时的技术难题,在于以光能为隐藏于表盘中的夜光物料“充能”。朗格专家的解决方案,便是在蓝宝石水晶玻璃表盘,覆上有半透明物料,容许紫外线穿过。可见光的光波传输,因高对比度且清晰显眼的表盘而减弱。相反,紫外线光波则可穿过。Zeitwerk “Luminous”、Grand Lange 1 “Lumen”、 Grand Lange 1 Moon Phase的表盘因而可在黑暗中发光数小时。

(9)She lay under a quilt.

(10)The man wears a football kit under his suit.

(4)三兰问:“二哥,找下人了吗?”

图7 具体的覆盖关系

图7表征的是例(9)与例(10)中TR与LM之间具体的覆盖关系。从图示来看,图7与图6有些类似,但不同的是图6中的LM是抽象的概念,而此处的LM则是具体的事物。(9)中的TR“She”躺在LM“a quilt”下,身体被覆盖着。(10)中的TR“a football kit”在LM“his suit”的里面,被覆盖隐藏起来。

3.1.4 接触关系

“下”的静态隐喻关系中不存在接触关系,这是它与under的另外一个不同之处。在接触关系中,LM充当背景,可当作一个平面,TR为图形,因背景的存在而被突显出来,与LM直接接触。如下两个例子:

(11)Peter leaves his credentials and photos under the screen wipers.

图8 接触关系 (一个接触面)

图8表征的是例(11)中TR与LM之间的一种接触关系。“his credentials and photos”是TR,被突显出来,“the screen wipers”是LM,起到TR的背景的作用,前者与后者的表面有一部分接触,二者相对静止。

黄金粟成白玉花。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期,市面上有一种名曰“孛娄”的风味小吃,这便是中国最早的膨化食品——爆米花!

(3)英汉方位词under与“下”的隐喻意义之间存在哪些共性与个性?

(12)Under his arm, he carried a large dictionary.

图9 接触关系 (两个接触面)

图9表征的是例(12)中TR与LM之间的另一种接触关系。在(12)中,“a large dictionary”是TR,被突显出来,但LM并不像(11)那样显而易见,这个例子中的“under his arm”包含了TR的两个接触面,即“his arm”和未出现在句子中的“his body”。这里将“his body”看作是LM,充当TR的背景,起到参照物的作用,以此确定TR的空间位置。

以上两个例子表示了接触关系的两种类型,二者的主要区别是TR与LM接触面数量的不同。例(11)中TR与LM只有一个接触面,而例(12)中的TR“a large dictionary”与“his body”和“his body”均有接触,所以有两个面被接触。

3 .2 动态隐喻意义

Langacker认为意象图式表征TR与LM之间的静态关系时,PATH是零[19]231,但当二者的关系为动态时,则存在移动路径。根据上文比对表1与表2及图1与图2的分析,under与“下”的动态隐喻意义间在时间关系上存在共性,在移动关系上又各自存在个性,即水平移动与垂直移动的差异。根据Lakoff的起点—路径—终点框架,结合相关语料,从under与“下”在动态意义上的共性与个性进行分析。

3.2.1 时间关系

(4)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按处方比例称取除黄芪以外的药材90 g,煎煮2次,每次加10倍量水,煎煮1 h,滤过,浓缩至约200 mL,按上述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制备黄芪甲苷阴性对照溶液。

时间关系符合前—后图式,是有关时间进程的动态图式。此处将事件正在进行和即将发生看作是“前”(即图中的右,下同),已经发生的看作是“后”(即图中的左,下同)。TR移动的方向就是“时间流逝的方向”,PATH就是“时间”,LM是“事件结束的时刻”。如下两个例子:

(13)Three new power factories are currently under construction.

选购新鲜的蔬菜水果,优先选用当地、当季的蔬菜水果。尽可能选择多个品种蔬菜(叶类、茎类、花类、瓜类、根类等)、菌藻(蘑菇、木耳、海带等)类。

图10 时间关系

无论是PBL教学法、TBL教学法、虚拟现实教学法还是标准化病人教学法,都有着优势与不足。但是即使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变化,它的根本目的也不会改变,就是让学生在最少的时间里最大程度的掌握医学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为了达到这种目的,教师在课堂上也可以尝试将几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

3.2.2 水平移动关系

水平移动关系是under的动态意义中特有的,是与“下”的不同之处之一。under通常与移动性动词搭配,形成前—后图式。TR从某个不确定的起点出发,由under确定TR移动的方向,经过一段PATH,此时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TR停止运动到达终点LM;另外一种情况是TR可能继续移动,经过LM,最终到达某个未知的终点。如下两个例子:

2017年韩国化妆品对中国大陆出口同比增长23.1%,达129亿元。而经过一年的调整,以爱茉莉太平洋及LG生活健康为代表的韩妆企业迎来了新的曙光。2018年第二季度,二者化妆品业务销售额及营业利润均达到双位数增长,高端品牌表现亮眼。

第一种情况如例(13),可用图11表征。TR“the basketball ”从某个未知的起点出发,沿着如图11所示的水平方向向前(即向右)运动,经过一段PATH之后,在没有外力推动的情况下可能停止运动,从而到达终点LM“the desk”。

(13)The basketball rolled under the desk.

图11 水平移动关系 (终点LM)

第二种情况如例(14),可用图12表征。TR为隐含的“the ship ”从某个未知的起点出发,沿着图12所示的水平方向向前(即向右)航行,经过一段PATH之后,可能继续沿着某一路径前进,经过LM“the London Bridge”,最终到达某个未知的终点。

(14)We sailed under the London Bridge.

图12 水平移动关系 (终点未知)

3.2.3 垂直移动关系

垂直移动关系是“下”在动态意义区别于under的另一大特点。在垂直移动关系中,通常由移动性动词与下同现,产生类似上—下的图式。TR从某个起点出发,由“下”确定TR移动的方向,经过一段路径,到达某个终点即LM。如下例子:

1.3.7 腹腔引流管的使用 传统组病人均常规使用腹腔引流管,并在术后腹腔引流管<50 ml/d时,予拔出腹腔引流管。ERAS组病人选择性使用腹腔引流管,并且在术后根据病人情况,尽早拔除。

(15)终于画成了,放下手上的笔,将宣纸提将起来。

图13 垂直移动关系

图13表征的是例(15)中TR与LM的垂直移动关系。起点是“手”,TR“笔”沿着如图所示垂直路径向下移动,到达终点LM“桌子”。

4 结 论

本文从意象图式的角度探讨了英汉方位词under和“下”的隐喻意义之间的异同。结果发现,under与“下”的静态意义的占比均非常高,原因可能是,方位词的隐喻意义与其静态的本质和搭配动词有密切联系。方位词under和“下”的隐喻意义之间联系密切,存在抽象域的隐喻延伸,如人际关系距离是物理空间距离的隐喻延伸,数量关系表示一种空间上抽象的高低关系,抽象的覆盖关系是具体的覆盖关系的隐喻延伸,时间关系是空间关系前—后的一种隐喻延伸。它们相似图式如人际关系距离图式,LM处在TR的上方,表征前者地位高于后者,这源于摔跤或拳击等比赛,胜者总是把败者压在身下,或者胜者昂首挺胸,败者败倒在地,这给人“上”为地位高,“下”为地位低的经验。这表明不论英语文化还是汉语文化,人们生活在同一个客观环境里,所以有着相似的身体体验。under与“下”的差异是静态关系中under包含了接触关系,而“下”没有,覆盖关系也略有差异。动态关系里也存在差异,二者分别包含不同的水平移动关系和垂直移动关系,原因可能与它们搭配的动词有关,与under搭配的动词多表示水平方向的移动,与“下”搭配的动词多表达垂直方向的移动。由于本文收集到的语料数量有限,仍有问题亟待解决,今后将加大数据的收集力度,以期在此领域取得较满意的成果。

参考文献 :

[1] Lakoff G,Johnson M. Metaphor We Live By [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4.

[2] Brugman Claudia. The Story of over [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1981.

[3] Lakoff G. 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M].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272-275.

[4] Ungerer F,Schmid H J.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 London: Addison Wesley Longman Limitied, 1996: 160-167.

[5] Díez O R V. Metaphor, metonymy and image-schemas: an analysis of conceptual interaction patterns [J]. Journal of English Studies, 2001 (03): 47-63.

[6] Hampe B,Grady J E. From Perception to Meaning Image Schemas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 [C].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2005.

[7] Silva Bratož. Teaching English Locative Prepositions: A Cognitive Perspective[J]. Linguistica, 2014(01): 325-337.

[8] Almuoseb Anwar. A Lexical-Semantic Analysis of the English Prepositions at, on and in and their Conceptual Mapping onto Arabic[J]. Yearbook of the German Cognitive Linguistics Association, 2016(04): 211-234.

[9] 沈家煊.R.W.Langacker的“认知语法”[J].国外语言学,1994(1):12-20.

[10] 蓝纯.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11] 李福印.意象图式理论[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1):80-85.

[12] 王红莉.从介词over的翻译看其意象图式的跨语言映射——基于语料库的个案分析[J]. 外语电化教学,2009(128):12-16.

[13] 刘艳, 李金屏. 在介词教学中运用概念隐喻的可行性研究——以in为例[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3):61-64, 119.

[14] 明宏.方位介词on意义拓展的理据性研究[J]. 外语学刊,2015(4):87-91.

[15] 范素琴.方位词“上”表征的空间图式及空间意义[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5):12-17,127.

[16] 高原,吴长安.汉语方位词“下”的空间关系构式认知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1):141-145.

[17] Langacker, R.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VolumeⅠ: 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M].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 231.

[18] 胡健,刘晓晨.从意象图式的角度分析介词under的隐喻意义[J].滁州学院学报,2017(6):47-51.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n Metaphorical Meanings of UNDER and XIA —Based on Image Schema

LIU Xiao-chen, HU Jian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Anhui University, Hefei 230601,China)

Abstract : Based on the image schema theory and the materials collected from the BNC and ToRCH2014,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bout metaphorical meanings of UNDER and XIA. The results found that metaphorical meanings of UNDER and XIA are interconnected, for example, there exist metaphorical extensions from spatial domain to abstract one, and Social distance is a metaphorical extension of the Spatial distance, etc.; there are also differences, such as the number of Covering relation in XIA is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UNDER.

Key words : under; XIA; image schema; static meaning; dynamic meaning

中图分类号 :H3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2371(2019)01-0064-06

收稿日期 :2018-08-30

修回日期: 2018-09-21

作者简介 : 刘晓晨(1993— ),女,山东临沂人,安徽大学外语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胡 健(1973— ),女,安徽安庆人,安徽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应用语言学。

[责任编辑 :刘跃平 ]

标签:;  ;  ;  ;  ;  ;  

英汉方位词“under”与“下”隐喻意义对比分析-基于意象图式的视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