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增长论文,西部地区论文,外商论文,直接投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关于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作用问题,长期来存在很大的争论,尤其在发展中国家。近年来,由于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大多数国家都把FDI(外商直接投资)作为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使FDI在世界经济中作用日显突出。再加上内生经济理论和计量经济学的发展,促使经济学家们重新对FDI与经济增长关系作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Borensztein等人(1998)对20年来69个发展中国家吸收发达国家投资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示:FDI是技术传播的重要途径,在欠发达国家FDI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技术转移。Sun and Parik(2001)运用中国1985-1995年间29个省的聚合数据,基于Feder的模型,进行分析,认为一国出口占GDP比重的提高及国内投资和国外投资的增加会促进经济的增长,此外还得出在我国不同地区出口和FDI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同。
关于FDI与我国经济增长的问题,国内许多学者也作了有益的探讨。萧政、沈艳(2002)从中国和其他23个发展中国家总量时间序列资料分析得出:除经济因素外,稳定可靠的组织机构和城市化的发展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方面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魏后凯(2002)利用1985-1999年时间序列和横断面数据,对外商投资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落后地区之间GDP增长率的差异,大约有90%是由外商投资引起的。
本文主要分析FDI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作用的差异,并在此差异的基础上,建立适合西部地区FDI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模型,进一步研究在我国加入WTO后,西部地区如何更好的利用FDI发展开放型经济。
二、理论分析
在80年代中期,以罗默(Romer)、卢卡斯(Lucas)等人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在对新古典增长理论重新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组以“内生技术变化”为核心的论文即“新增长理论”的开始。内生经济增长模型认为长期经济增长是技术进步的函数,在此基础上FDI可以通过技术扩散和外溢效应使东道国的经济保持长期的增长。那么FDI是如何通过技术扩散和外溢效应来提高东道国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效率?
(一)FDI的技术扩散效应
技术的扩散对经济发展起到核心的作用。近代的增长理论阐明了经济增长与本国技术及世界各国技术之间的相关性。因此,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过程被解释为在技术水平上不断“追赶”的过程。在典型的技术扩散模型中,落后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那些已在先进国家使用的新技术的吸收和运用水平。
(二)FDI的外溢效应
溢出效应是指外商直接投资所带来的外部性。FDI可以加强东道国企业与国外的联系和交流,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管理方法、营销手段和市场经验。同时,具备高新技术的外国公司的出现,迫使国内公司不得不增加知识的投资以与之相竞争,从而提高东道国企业人力资本水平。
此外东道国的市场化程度,法律制度建设,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程度,政策制定和执行,FDI的鼓励措施等制度环境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FDI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三、计量模型与检验
我国FDI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在东、中、西三个地区分布不平均。从90年代开始FDI开始逐渐进入内陆地区,但是FDI的地区分布几乎没有什么改变。尽管从80年代到90年代中部地区FDI所占比重从4%上升到9%,增长接近了一倍,但是西部地区比重却呈现下降趋势(Sun2001)。
我国FDI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政策原因。1979我国开放政策首先定位于东部地区,随后政府又在东部沿海地区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并给予他们与经济特区相同的权利。此后虽我国政府进一步扩大了“开放地区”,大力支持内陆地区引进外资,但FDI的重点仍在沿海地区。第二,东部地区在经济发展条件和投资环境方面均优于内陆地区,地区特殊因素会影响国外投资的分布,这些特殊因素包括: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和通讯设施,工业化水平,工业结构,经济政策及法律。改革开放后,政府资金大量投向沿海地区,加剧了各地区间经济增长条件和投资环境的不平衡,因此使FDI对不同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也不相同。
根据上述分析,按传统的口径将全国分为东、中、西三个地区,为了比较流入中国FDI的资本积累效应与技术外溢效应,我们建立了如下计量模型:GDP[,it]=α[,i]+β[,1]FDI[,it]+β[,2]GDI[,it]+β[3]H[,it]+β[,4]L+β[,5]OPEN+ε[,it]
GDP:表示各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被解释变量,其余变量均为解释变量。
FDI:表示各地区外国直接投资年流入量与各地区当年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为了减少误差,本文在考察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总额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时考虑了每期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变化。
GDI:表示国内资本存量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用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来衡量。
L:表示劳动力。用全社会就业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衡量。
H:表示人力资本存量。我国目前尚未有权威的关于人力资本存量的计量方法,本文以高校在校生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
OPEN:表示各地区每年进出口总额占同期GDP的百分比,用来衡量一个地区的开放程度。α表示各省特有的不可观测的要素投入,ε是误差项。
本文采用国际上通常采用的Panel Data数据,包括1991-2000年东部10省市区(海南和广西两省经济规模小不包括在内),中部9省市区和西部8省市区(青海和西藏两省FDI的流入量几乎为零不包括在内)的有关数据,分别摘自《中国统计年鉴》各期。对上述计量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表1FDI与经济增长关系地区差异
变量东部中部西部
FDI0.0427 0.0315 0.0198
(2.548)***(2.039)** (2.191)**
CDI0.0049 0.0027 0.0054
(0.862)
(1.981)** (3.058)***
H 0.673
1.441
0.846
(4.304)***(4.726)***(3.284)***
L 0.358
0.247
0.264
(15.36)***(10.55)***(20.071)***
OPEN
0.011
0.023
0.014
(0.923)
(3.452)***(2.459)***
样本数 100 90 80
R[2]
0.311
0.651
0.449
ADR[2] 0.529
0.674
0.697
说明:表中的数字表示相关系数,括号内的数字表示系数的t检验值;***,**,*分别表示置信区间为99%、95%、90%。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1-2000年。
计量结果显示:
(一)无论是东部中部还是西部地区,FDI均推动了经济的增长,但有地区差。FDI与中国经济增长成正相关关系,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不同地区FDI对经济增长的推动程度不同。在我国东部地区FDI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FDI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以带动GDP增长0.0427个百分点。而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若仅从经济角度考虑,FDI产生的效益要比东部地区低。
(二)三个地区以高校在校生占各地区总人口比例衡量的人力资本存量水平均达到很高的显著性水平。近年来,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知识存量经高等教育系统转化为市场化技术的效率不断提高,高校的科技转化能力不断的加强。另一方面,随着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等非国有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企业间的竞争加剧,企业为了使人才充分发挥利用自身的技能提高企业效率,对人才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使得各地区高校的人力资本存量能够转化为真正的生产力。
(三)市场化程度。东部地区市场化程度指标系数为正,但不显著;而中西部地区市场化程度指标对经济增长作用则显著。说明我国东部地区市场化程度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而西部地区市场化程度还比较落后有待进一步改善。
四、西部地区实证分析及政策建议
由以上的对比可以看出,FDI的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三个地区存在差异,尤其是东部与西部地区之间。故建立西部地区计量经济模型如下:GDP[,it]=α[,i]+β[,1]FDI[,it]+β[,2]GDI[,it]+β[,3]H[,it]+β[,4]L+β[,5]OPEN[,it]+β[,6]FDIH[,it]+β[,7]FDIOP[,it]+β[,8]GDIOP[,it]+ε[,it]
模型中分别引入变量FDI*H和FDI*OPEN、GDI*OPEN来分析西部地区是否存在“最低人力资本”门槛限制,及开放程度对FDI作用的影响。
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FDI与国内投资之间不存在“挤出效应”
由回归2.1和2.2可以看出西部地区国内投资与FDI不存在“挤出效应”。从长期看国内投资与FDI都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处理好国内投资与FDI的关系是保证各地区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因此,在发展西部地区经济时,我们不能一味的吸引FDI而忽略利用国内资金;也不能只依靠内资而排斥FDI。对进入西部地区的内资和外资应该采取平等的优惠政策,创造平等的市场竞争环境,通过各种渠道吸引资金参与西部地区的开发建设。
(二)不存在“最低人力资本存量”门槛
Borensztein等人(1998)的研究说明了单纯的FDI流入并不直接导致技术溢出效应,FDI是否能促进东道国经济和技术进步归根结底还得取决于东道国吸收能力如何。由表2可以看出,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水平变量H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明显的正显著相关性,加大对西部地区人才的投入会对经济增长有很好的推动作用。为了进一步考察FDI对经济增长有贡献是否取决于人力资本水平的问题,本文引入了交叉影响变量FDIH(即FDI与人力资本的乘积)来测定是否只有在人力资本水平达到一定时,FDI才对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回归2.3中,FDI与人力资本的交叉变量系数在统计上不显著,而FDI本身仍然显著的与经济增长正相关。因此,西部地区并不存在“最低人力资本存量”门槛。
(三)西部地区开放程度不够
由表2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回归2.4中FDI*OPEN项系数为正且显著,支持了对外开放的程度与FDI的技术外溢效应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在回归2.4中引入GDI*OPEN变量,该变量的系数也为正显著。
表2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
2.1 2.2 2.3 2.4 2.5
FDI 0.0198 0.0955 0.1600.0362
(2.191)** (2.19)** (3.217)*** (2.103)**
GDI0.0041
0.0054 0.00738 0.00763 0.00580
(2.908)** (3.058)***(3.058)***(3.386)*** (0.880)
H 0.6160.846
0.567
0.4710.540
(4.571)*** (3.284)***(3.280)***(3.495)*** (3.871)***
L 0.2970.264
0.307
0.2890.327
(2.587)*** (8.071)***(6.885)***(8.256)*** (5.996)
OPEN0.014
0.01302 0.0016
0.0368
(2.459)***(2.459)***(0.234)(1.713)
FDI*H
0.264
(1.522)
FDI*OPEN1.101
(2.671)***
GDI*OPEN 0.0766
(3.447)***
样本数80 80 80 8080
R[2] 0.427
0.403
0.449
0.4210.429
AD.R[2] 0.587
0.662
0.601
0.5810.579
说明:表中的数字表示相关系数,括号内的数字表示系数的t检验值;***,**,*分别表示置信区间为99%、95%、90%。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1-2000年。
以上结果说明我国西部地区开放程度还比较低,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一直采取以国内市场为导向的政策,没有重视发展开放型经济,阻碍了西部地区市场化的进程及对外贸易的开放程度。这些都不利于吸引FDI,同时也使FDI的技术扩散效应及溢出效应的发挥受到很大限制,不利于西部经济的增长。因此,在我国加入WTO后,西部地区应该积极的借鉴东部地区成功经验,加大发展开放型经济,使FDI的技术扩散效应及溢出效应得到充分的发挥,加快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标签:人力资本论文; 中国统计年鉴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济论文; 外商直接投资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国内经济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投资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