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再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论文,规律论文,过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基本内容,也是目前争议颇多的一个问题,受到研究者们的普遍重视。十多年来,有关规律的提法很多,主要提法有:(1)教育、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实现所体现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动性、能动性对立统一的双向性规律;自觉组织教育与协调自发影响统一实现的过程所体现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开放性和可控性规律[1](p130-133)。(2)将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概括为:依据人们思想、行为变化的基本规律和党的事业的需要来确定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目的任务、教育内容、方针原则、方针艺术、改进创新、队伍建设和组织领导,以保证无产阶级事业胜利进行[2](p17-18)。(3)社会适应规律、要素协同规律、过程充足规律、人格分析规律、自我同一规律等[3](p152-178)。(4)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是:“教育者的教育活动一定要适合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发展的规律。”[4](p98-101)(5)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概括为: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目的,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以社会思想品德规范去影响受教育者,使社会的思想品德规范要求与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基础这一基本矛盾不断产生,不断解决,从而使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不断形成和发展,逐步提高到新的水平,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5](p124)。(6)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分为基本规律和具体规律,基本规律是“适应超越律”,具体规律为:双向互动律、内化外化律、协调控制律[6](p114-120)。
以上观点表明,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认识,如某一论断是否属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是否有基本规律和具体规律之分,究竟有哪些规律等,意见都很不一致。这表明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认识还很不成熟,同时也表明人们对规律的探索正在不断深化。
实事求是地讲,上述观点有些确有不尽完善之处,如第二种观点所讲的很难说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即使说是规律,那也只是特有规律,不具有普遍性和抽象性;“内化外化律”实际上反映的是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能否将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还需斟酌,等等。尽管如此,这些观点仍然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条件。根据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不确切到比较确切,从不深刻到比较深刻。因此,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经过研究者的共同努力,辛勤探索,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认识一定会更成熟。
2
列宁指出:“规律就是关系。……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7](p161)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盾论》中认为,事物的本质是事物的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这种联系是由于事物本身所包含的特殊矛盾所构成的。这些论述告诉我们,规律就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及其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如存在于教育过程中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联系及其互动趋势,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规范和受教育者个体品德的联系及其相互作用的方向,教育影响因素和环境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协调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就是要探求这一过程中各要素之间是如何联系的,其相互作用的趋势如何。根据这一理解,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至少可作如下表述。
1.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之间保持适度张力的规律。张力本是物理学的一个概念,是指“物体受到拉力作用时,存在于其内部而垂直于两相邻部分接触面上的相互牵引力。”[8](p3076)后来,这一概念被引用到社会科学的其他学科,意指事物内部相关部分之间的牵制力和制衡力。我们这里所讲的张力有其特定的含义,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所提出的教育要求要适当超越受教育者目前的思想品德基础,有提升其思想政治素质水平的可能,同时这一超越又不能高到受教育者经过努力也难以达到的高度。虽然不同时期以及同一时期不同层次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基础不同,外界环境也有异,因而不同时期以及对不同对象的教育要求是有区别的,但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在任何时期任何条件下都是必要的。这是由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人的根本性质所决定的。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理论研究中,多数人都认为,教育者所掌握的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规范要求与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张力”规律正是对这一基本矛盾的反映。一般来讲,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与社会要求之间往往存在一定距离,总是处在“它现在怎么样”与“社会希望它怎么样”的矛盾运动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要解决这一矛盾,推动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为此,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就应根据这一矛盾的具体情况,对受教育者提出适当的思想品德方面的要求,并通过多方面的教育活动,促使这一矛盾的解决,以提升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水平。在某一具体矛盾解决以后,又会产生新的矛盾,需要根据新的矛盾的具体情况,提出新的教育要求,开展新的教育活动,以解决新的矛盾。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不断解决这一矛盾,推动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不断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要求要始终高于受教育者现有的思想品德水平,同时又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最近发展区”相联系,以引导受教育者精神世界的正向发展。由此可见,“张力”规律揭示了教育过程中教育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之间的本质联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矛盾运动的基本趋势,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重要规律。
在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研究中,有人提出“教育者的教育活动一定要适合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状况的规律”,并将其内容表述为: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状况,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层次、手段和方法,而教育内容、手段和方法付诸实施,对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具有反作用[4](p98)。有的教材据此将其概括为“适应超越律”。这些观点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我们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过程中,强调注意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状况是对的,今后仍然要强调这一点;但因此而简单地说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状况决定教育内容、手段和方法,则是不对的。因为教育内容、手段、方法绝不仅仅是由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状况所决定的,它还受到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文化状况等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教育活动的目的也不是使教育活动简单地适应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现状,而是要提升其思想品德水平。同时,“适合”、“适应”一类的提法,从表述上所强调的是教育要求去适应或适合受教育者,给人以消极的感觉。而“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之间保持适度张力的规律”这一提法,对两者之间的关系作出了更积极更全面的概括,理论涵盖面更宽,因而我们认为这一表述更恰当。
2.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两个基本要素,两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的规律就是揭示两者之间的联系及其互动趋势的一个规律。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是一定社会要求的表达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而受教育者是有着主观能动性的发展着的人,他们在教育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影响,而是在教育影响下不断地进行着自我教育,教育和自我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同时并存且辩证地统一在一起。没有教育者的教育引导作用,就谈不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就是自发的甚至是盲目的,就难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而教育作用的实现,又离不开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没有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作用的发挥,教育者所传授的教育内容就不可能为受教育者所真正认识和接受,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就失去了它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由此可见,在一个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与自我教育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有机统一在一起的。这是人们对教育过程中教育和自我教育两种作用的规律性认识。根据这一规律,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既要注意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又要注意发挥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作用,更要注意协调这两方面的作用使其统一起来,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受教育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就越能得到充分发挥;而受教育者越能发挥主动性,就越能体现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只强调某一方面作用的做法,是违反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
3.协调与控制各种影响因素使之同向发挥作用的规律。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两大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教育者所施加的自觉影响,包括学校教师、家长、其他社会群体的教育者所施加的影响。在正常情况下,不同教育主体施加的教育影响是一致的,有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但是由于不同教育主体的思想水平和认识能力的差异,他们所施加的教育影响也可能出现不协调音;而在社会发生巨大变革时期,不同教育主体施加的教育影响就更容易出现差异,甚至对立和冲突。这就要求我们对不同教育主体的影响进行自觉地协调和整合,使之同向发挥作用,形成正合力。二是社会环境因素的自发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个封闭孤立的过程,而是处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各种环境因素对人的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都在自发地产生影响,这些影响既有积极的正面的,也有消极的负面的。环境因素影响的复杂性,要求教育者在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抑制和消除社会环境因素中的消极影响,利用并强化其中的积极影响,使之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自觉影响协调统一起来,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促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朝着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上述两大方面的各种因素都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某一因素对人的思想品德的作用,必然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同时,积极因素的影响和消极因素的影响也是掺合在一起的,很难截然分开。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重要责任就是要及时而有效地对影响教育过程的所有这些因素加以认真分析,对各种因素加以协调和整合,使之形成合力,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挥作用。这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相互联系及其发展趋势的规律性的要求,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顺利发展并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
标签:教育论文; 思想品德论文; 政治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社会因素论文; 社会发展规律论文; 社会教育论文; 张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