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业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材料,这种材料在中国建筑历史上源远流长,然而由于这种材料简单易得,所以对混凝土技术印象是过于简陋。现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建筑工程技术的不断完善,施工技术的现代化,使得混凝土施工技术逐渐形成系统化的技术。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技术;概念;基本标准;要求;措施
引言
对于建筑工程而言,混凝土是贯穿于整个施工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材料,混凝土材料施工技术的应用水平更是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建设水平,因此,一定要严格把握技术的应用,从而为人们建设出更多高质量的建筑项目。
1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优势
混凝土施工技术是每个建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技术,这种技术能够加强建筑结构的坚固性。建筑物坚韧性是和和混凝土施工技术密不可分的。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根据建筑工程施工需求来选择混凝土施工技术,并用相应的技术来配置所需的混凝土材料。这种材料用在建筑工程中,能提高建筑结构的强度。再者,混凝土这种普通而又常见的材料,有着防水的效果,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加入这种材料,可以提高建筑的防水效果,建筑工程的防水效果的完善,促进可以解决居民担心房屋漏水的问题,还提高了房屋的居住年限。最后,混凝土施工技术是一个简单而易操作的技术,这种技术使用不仅能大大缩短工期,而且还能降低成本。
2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要点
2.1混凝土施工前的技术准备
在着手混凝土浇筑施工前一定要确保技术对接与交底工作的全面落实,将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做好标注,防止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尤其要注意对于柱与梁、梁板与剪力墙混凝土标号等方面的技术应用以及浇筑时间的严格把握。同时还要做好施工机械于设备的准备工作,在施工前对所有机械设备性能进行全面性的检查,进行试运转,聘请专业操作人员进行设备于机械的操作,一旦出现问题可以及时进行检查于维护。另一方面,注意对天气变化情况的关注,阴雨天做好材料的防雨处理,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结合施工季节的气候特点以及项目需求提前做好员工防暑以及材料防雨物资的准备工作。此外还应对模板、钢筋、保护层和预埋件等的质量、数量以及规格等加以检查,确保其满足工程施工标准。
2.2混凝土的浇筑
常用的浇注技术主要有分层连续浇注及推移连续浇注两种主要的施工形式,施工过程中确保不要留下任何缝隙,按照标准的规定进行操做。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点,表面的摊铺厚度要根据振捣器的不同作用及混凝土的特性决定。第二点,上述两种浇筑的方法在实际施工中,最好控制施工的时间,缩短不同层次间的施工过程。浇注时间过长时会大大影响施工质量。采用推移式连续浇筑法的混凝土工程是这样的:工程量大、浇筑面积大、一次连续浇筑层的厚度不大、浇筑能力不足。分层连续浇筑法在现阶段应用最广,它便于振捣,可以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可以利用混凝土的层面散热,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块的温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采取分层浇筑混凝土时,对水平施工缝进行处理应当符合下列要求:第一,对建筑表面浮浆、软弱的混凝土层和松动的石子进行清除,均匀漏出粗骨料;第二,在对上层混凝土进行浇筑前,用压力水冲洗表面污物,使湿润,但不能有积水;第三,对于非泵送和低流动度的混凝土,在对上层混凝土进行浇筑时,采取接浆的方法。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时,为保证浇筑质量,要及时清理表面泌水。由于泵送混凝土水灰比较大,泌水现象严重,如果不及时清除,会降低混凝土质量。
2.3对于混凝土振捣技术的分析
对于混凝土材料振捣处理环节,首先应结合施工方案中混凝土结构的参数信息进行振捣器的选择,通常面积厚度在20~30cm的混凝土板应选择表面振捣器,对振捣器面积尺寸较小而有一定垂直深度的构件或厚大结构的混凝土应选择插入式振捣器,通常这种器具有两种振捣方式,分别是垂直与斜向振捣方式。应用振捣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需坚持快插慢拔的原则,这里的快插目的在于避免表层混凝土材料和下层结构的材料发生离析或者分层问题。而慢拔的母的就在于促使混凝土材料及时填补器具造成的空洞。在进行结构分层浇筑处理的时候,如果振捣上层结构,需向下插入五厘米左右的长度,以此消除缝隙。并且在振捣混凝土材料的过程中还应对下层材料的状态进行观察,确保在其初凝前完成。严格把握振捣操作时间,振捣时间太短无法保证振捣效果,操作时间过长,混凝土结构可能会出现离析、分层问题,因此,通常都将每一点的振捣操作时间控制在十秒左右,直至混凝土表面为水平状态且无可见下沉现象、无气泡产生、材料表层呈现浅灰色浆液为止。振动棒的插点要均匀排列,一般常采用交错式或者是行列式的顺序进行排列和移动,但是两种排列方式不可混用,防止产生混乱问题而导致漏振。严格控制每次震动位置间的距离,将其控制在震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范围内为最佳。
2.4注重维护保养工作
从浇筑工作时就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可以很好的避免混凝土内外温度差较大的问题,不仅有利于混凝土强度和质量的提升,还可以降低后期开裂现象的出现,提高混凝土的坚实程度和建筑的使用年限。这就要求在完成浇筑工作的最后一道工序之后,要做好混凝土表面的遮盖工作。养护的温度一般保持在15度左右较为适合,养护时间控制在14~28天之内即可,确保混凝土内部水化的顺利进行。需要注意的是遮盖物的选择一般不采用吸水的材料,因为吸水材料会导致混凝土表面的干裂和收缩。
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措施
3.1加强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创新与研究
现在,我国建筑工程中使用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大多都是借鉴其他国家的技术,与我国建筑工程的实力情况并不相符。我国应该鼓励并提倡建筑工程技术的科研人员、高校的建筑工程培养人员以及国家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在原有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基础上创新和研究新的科学的施工技术。
3.2严格控制混凝土材料质量
混凝土材料质量直接影响到房屋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安全。混凝土强度受水泥强度、骨料颗粒大小等因素影响。而水泥强度由水泥等级确定,如果水泥用量较少,会显著降低混凝土的黏聚性。因此,施工单位应选用优质水泥材料。现阶段,粉煤灰、高矿炉渣等是掺合料的主要成分,水泥的生产过程受掺合料质量影响较大,因此,必须有效控制混凝土中掺合料质量。由于水泥水化时间较长,这一阶段也是混凝土强度不断提升的过程,只有控制好水泥水化过程,才能强化房屋建筑混凝土结构质量。
3.3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交流环节的作用
在建筑工程施工全面开展之前,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建筑设计人员应对改建筑的施工过程、所用的技术积极实际环境对施工的影响,进行更细致的规划并讨论出解决方案,还要安排具体人员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管。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要完全掌握建筑施工的技术要求与质量检验标准,并以实际建筑工程地的情况为准,对混凝土的用量、混凝土的质量、混凝土的使用方法以及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结语
总之,在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过程中,我们不能全部照着图纸依葫芦画瓢,必须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做到实事求是,同时还要结合既往实际工作经验及施工方法来进行施工技术的应用,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工程质量,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李猛,房超.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8).
[2]张宗强.关于土建筑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应用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1).
论文作者:张楠楠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6
标签:混凝土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材料论文; 质量论文; 技术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