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北区统景初级中学校 江礼玲
摘 要:初中物理实验课程是实现物理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教师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通过怎样的方式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都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为对象,讨论新课标下教师应该如何组织教学。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物理 实验课程 教学策略
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物理教学更离不开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把概念、规律通过实验转化为物理形象,便于学生记忆。如果没有实验,学生就难以想象、理解物理现象的本质联系。
一、通过实验设疑,激发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是按照教师的思路去观察实验问题, 教师做学生看,这种传统的演示实验法学生比较被动,这不利于提高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认识和理解,学生的观察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展.新课程下,我们需要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变被动为主动.其实很多的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完全可以让学生参与进行,教师课前有目的地安排一些实验让学生事先去完成,演示实验时让学生配合教师一同进行,这既能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能使学生的的动手能力得到加强,演示实验结果是否真实,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提高演示实验的可信度,使学生印象深刻,兴趣大增,另外改课本部分演示实验为随堂学生实验,对于课本中器材要求不高取材容易的演示实验,经过适当的改进,可以改为随堂实验.
例如,在“浮力的应用”一节的学习中,我在水槽中同时放入了一个小钢球和一个大塑料片,让学生观察小钢球沉底和大塑料片浮在水面上,从而引发学生思考:物体在液体中的上浮和下沉仅取决于它自身的受力情况.
再如,在进行马德堡半球演示时,通过介绍马德堡半球实验、吸盘、用吸管吸饮料、吸墨水、注射器吸药水等,引导学生思考,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是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空气也能流动,我们周围是否存在大气的压强?进行实验时,先打开活塞,让空气进入半球中,让两个力气最小的学生来拉,很轻松地将两个半球分开了.当活塞里面没有空气时,再让两个力气较大的学生上来拉,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他们无论如何也不能将两个半球拉开,对比说明了大气压强不仅存在,而且还不小,这样给全体学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将教师展演与学生设计相结合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够激发学生探索、创新、存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根据心理学调查发现,学生的创造能力总是在兴趣进入到最佳状态时被激发,因此,作为教师应该通过展演的方式,创造情境,让学生对其感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讲到关于折射的时候,教师可以将玻璃棒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让学生观察玻璃棒变弯;讲到空气可以利用原理通过魔术方式让学生看到“空气吸盘”现象等等。在课堂上设计生活小实验,学生会增加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也能够自行的去探究发现。
三、加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翻开物理学发展史,可以看到,任何一条物理规律的建立,科学学说的出现,都有一段艰辛而漫长的探索过程,规律的确立与形成,离不开正确的研究方法和推理方式。探索性的实验,展示前人的思路,揭示蕴含的思想,将负载着的优秀的思维方式剖析出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例如,1942年人类利用核反应堆第一次实现了可控制的铀核裂变。当时的核反应堆的功率非常小,大约需要260座这样的反应堆才能点亮一只四十瓦的灯泡。然而,这是人类利用核能的关键一步。今天,全世界已经建成了几百座核电站;它们的发电量接近全球发电量的五分之一 。
在学习电磁感应时,可以讲解法拉第日夜辛勤工作的事例,他经过无数次实验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为人类进入电气化时代铺平道路。如何在实验中展示这一伟大的思维和研究方法呢?教师先介绍,法拉第确信自然界的各种力是互相紧密地联系着的,他认为,既然电可以产生磁,反过来磁也应该能产生电。因此实验中应该先引导学生猜想:(1)电和磁有什么关系?(2)实验:发现通电导线周围有磁场。(3)猜想:利用磁场可否获得电流?(4)再实验: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并总结规律。然后引导学生利用手中器材,探索获得感应电流的操作方式。
探究性实验,对培养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以及终生学习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唤起学生希望的火花和自信,感受到学习的无限乐趣。
四、布置课外实验,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家庭小实验不同于课堂实验,是因为有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学生不用受到时间的制约性,在家里可以反复的做,反复的观察,能够极大的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每次布置的家庭实验,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做相关的实验记录,并将其在下一次的课堂讨论中大家相互交流,这样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交流探究能力。例如,在学到电路章节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为一个工厂设计进开门电铃响动装置;在学习电度表章节后,可以让学生在家对自己家里的电器实际使用功率进行测量。
总之,初中物理实验课程是实现物理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和关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通过怎样的方式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都有着重要作用。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充分的发挥物理实验的形象、直观的优势,让学生能够在实验课程中对物理实验产生兴趣,最终形成良好的实践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罗仕.新课标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基本方式及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2).
[2]王静.新课标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基本方式及策略[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刊).2011(4).
论文作者:江礼玲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3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演示论文; 物理论文; 方式论文; 初中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