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方法论文_李新刚

浅析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方法论文_李新刚

(山东金城建设有限公司,山东 淄博 255000)

摘要:现代化建筑施工的发展,特别是在建筑行业整体施工水平有所提高的情况下,高层建筑的作用已经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由于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土地的征用变得紧张,为了使土地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与可持续性的发展,建筑行业已经逐步发展成为高层建筑模式。而高层建筑的工程施工要点主要就是主体结构,主体结构的施工工序繁琐,致使很多潜在的因素对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会有所影响。

关键词: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方法

引言

在高层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工程的主体结构直接关系到整个项目的质量和安全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围绕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方法,对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根据我国目前高层建筑工程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主要影响工程施工的因素,并详细分析了工程施工的技术要点,希望可以进一步提升我国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1高层建筑的含义与特点

高层建筑的高度一般都在30m以上,其自身具备较大的复杂性特点,整体施工时间也相对较长,但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遭受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大部分施工环节都是在高空环境下完成,这个过程的危险性较高,并且施工中使用的设备较多,对其自身的要求和标准也较高。因此,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自身具备全面性和系统性以及复杂性的特点,对于施工技术和工作人员自身专业水平的要求也较多,从而突出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质量的重要性。

2当前采取的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方法的分析

2.1筒体结构

在开展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如果采取简体结构,经常是将钢筋混凝土作为建筑的主体称重结构,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大部分施工单位也经常采取现浇技术,这样就可以进一步确保高层建筑内部结构的完整性。而对于现浇技术来说,主要分为大模板和组合模板以及滑动木板。在正常的情况下,高层筒体结构还可以被分为内筒和外筒两个部分,但需要将两个部分之间的误差控制在2m,跨度控制为10m,从而保证建筑质量。另外,在开展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的过程中,需要确保施工方案的合理性,符合现浇叠合楼板和压型钢板以及混凝土薄板的需求。因此,为了能够满足施工中的需求,就可以采取预制助梁现浇叠合楼板的方法。

2.2钢筋工程的内容

钢筋的主要作用是承重,好的高层建筑对于钢筋工程的技术要求特别高。建筑单位应该在施工前对于施工要用的钢筋进行全面的筛查和选择,如果发现材料不合格的话就要立即退还,确保对于施工现场的材料进行严格的管理。检查的方面有很多,首先要检查钢筋表面是否完整洁净,合格之后才能进行绑扎堆放,等待施工的开始。在施工之时,应该注重钢筋的施工工艺。合理分配建筑结构中的钢筋摆放数量和方式,确保建筑的施工水平。施工结束后要对于剩余的钢筋进行捆扎和保管工作,方便以后在使用。

3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的方法概述

3.1高层建筑大模板工程的施工方法

模板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起着有效的保护和支撑作用,其中的技术要点是模板的支设和拆除。在支设过程中要保证模板的低端平齐,要在模板搭建时对装修的厚度进行精准测量,确保支设的安全准确,以防止混凝土流失。拆除模板过程要和混凝土的浇筑工序保持一致,要先浇筑的位置就要先拆除掉模板,后浇筑的位置可以先延后。为保证模板施工的质量,模板的选用也要注意材质的选择使用,一般采用强度较高的支持力度较大的钢质材料,以避免因模板的质量问题而使建筑出现变形对施工的结构稳定造成影响,对施工人员的安全问题造成威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测量技术

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到,一定要对施工之前主体结构工程的测量工作加以重视,主要是有标高线、轴线和垂直角度等等,一定要谨慎再谨慎最终才能确定,千万不能因为马虎而出任何问题。标高线的控制也必须要严格,可以在每一层楼标好多于四个的预留孔位,测量好水平标高线之后再定位,做引测工作,然后与其他楼层标高线的位置进行整合,用高精度水准仪器对标高线复核测量,保证准确测量,确保万无一失。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也必须要有很标准的垂直度,培训工程涉及的施工要求,确认好施工位置,对边角柱的设置一定要准确,在施工之前的测量工作中,加重锤和激光仪的合理利用能对标高线的测量起到双重作用。另外,轴线的控制也应多加注意,相关工作人员要严格的复核数据的准确度,保证预留钢板的点位是正确的,然后贴合实际将点位标记清楚,使后续的工程施工工作能进行的更加便利。同时,为了使后面的引测工作顺利进行,应该适当使用激光经纬仪来帮助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工作。

3.3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方法

混凝土在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建造中必不可少,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建筑本身的强度和结构的稳定。因此在进行施工时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并结合实际情况,综合多方面来对混凝土的种类和质量进行选择。在调配混凝土的过程中,应该结合高层建筑的具体设计要求和实际施工时的要求来控制混凝土各种配料的比例。混凝土的配料结果无论是过稀还是过稠,都会直接影响到混凝土浇筑成功之后的强度,从而影响建筑施工的强度情况和整体质量。为确保配置的混凝土符合实际需求,在混凝土工程开始施工时,应该预先制备一些混凝土进行一次性浇筑,确定质量后才应该正式进行施工。为确保混凝土快速定型,混凝土浇筑完成以后应用高振频的振捣器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施工。

3.4开挖基坑技术

通常状况下,对建筑工程实施开挖放线深基坑,应以设计中的基础平面图纸计算的放坡尺寸来直接定位现场,也可以结合CAD软件制作出的施工设计图进行。若是运用第一种方法,就会牵涉到非常复杂的计算方法,进而可能会出现很多漏洞。使用第二种方法,就会加大绘制图纸的工作难度,容易遗漏很多尺寸的标注。若是开挖基坑面积体量太大,布置基坑集群过于复杂,利用这两种中任何一种方法都会暴露缺陷。常常会因为开挖基坑施工放线不准确进而出现了漏挖或者错挖的状况,从而影响施工进度。在进行这项工程过程中,若是运用BIM技术,就能够缩短施工工期,在有效指导开挖基坑的情况下,根据模型来开展放样工作,为顺利进行施工奠定坚实基础,提高定位基坑精准性。

3.5 支模阶段的施工技术

(1)在弹出模版就位安装线及相关控制区域的抽线位移偏差在3mm的范围内进行控制。为了实现混凝土墙高度的一致,需要保障平层施工的质量,即将墙体的标高偏差控制在5mm的偏差范围内。同时,为了减少墙体出现墙根损坏状况的发生,需要有关人员在相关模版的根部的安装过程中进行水泥浆的地垫抹,将它的厚度基本控制在10~15mm之间。一旦出现紧急的露筋、蜂窝麻面的情况,需要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及时补浆工作。(2)在模板支护的工作中,需要对阴角膜的放置情况进行明确,在明确之后进行模版支护工作。对于不同模板的施工工艺需要按照相关的施工工艺流程进行,从而保障模版的合拢。当穿墙螺栓工作和模板的施工同时进行,可以将墙体宽度的偏差控制在3mm的范围内。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些年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也突飞猛进,各种各样先进的建筑施工技术也随之而来。在对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要点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找到能够控制施工质量的有效并科学的措施,不但能够提高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的质量,也可以很大程度上的节约资源,能够合理支配人力物力的使用,使建筑行业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学刚,王凤明.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及质量控制[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4(5):119.

[2]张仰福,刘晓玲,刘镇坭.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钢筋连接方法的研究[J].中国建材科技,2017(5):71-73.

论文作者:李新刚

论文发表刊物:《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2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2

标签:;  ;  ;  ;  ;  ;  ;  ;  

浅析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方法论文_李新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