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路路面施工中沥青较为常见,沥青施工时要考虑各方面因素,选择合适的切入点,提高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有鉴于此,本文选择以微表处技术为切入点,阐述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微表处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沥青路面;微表处技术;应用分析
引言
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将路面使用年限与侵蚀速度全面考虑在内。因此公路沥青路面养护作业中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提高公路运行质量与效率。本文主要探讨微表处技术在公路沥青路面养护作业中的应用。
1、微表处技术概述
微表处技术作为常见的道路预防性养护技术,在实际中有着广泛应用。通过专业设备将各类材料搅拌成稀浆混合料,利用专业设备将稀浆混合料均匀铺设在沥青路面上,在路面表层上形成保护性封层。实际应用表明,微表处技术可以满足不同摊铺厚度及截面的要求,选择不同比例的原材料组成可以满足不同车辆荷载的要求,同时抱有良好的抗滑性能。
1.1 技术优点
薄层抗滑性耐久性强,高等级公路路面预防性养护中普遍应用该技术。抗磨性好、防水性能强,可以一定程度延长道路使用寿命并降低养护成本,不会长期影响交通,施工条件简单不会产生污染。
1.2 技术缺点
微表处技术使用后,车辆行驶在上面会产生较大噪音,同时养护作业时噪声不同于普通沥青混凝土路面,一定程度影响到行车的舒适度。通过现场噪音测试发现,新铺筑的微表处公路车内噪声比常规沥混凝土路面高出1-3dB;微表处技术受到施工人员水平影响较大,如果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不当,非常容易出现外观质量方面的缺陷,对路面美观产生不利影响。
2、沥青路面养护作业中微表处技术要点分析
2.1 制定合适养护施工方案
沥青路面养护作业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养护方案,确保路面养护作业的质量。制定养护施工方案时,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包括人员、技术、成本、要求等,联系实际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方案。同时,制定养护方案时,要多次比较优化,提高方案的有效性与可行性,奠定路面养护施工质量的基础。
沥青路面病害确定后,依据路面病害情况通过局部处理恢复路面功能。处理沥青路面病害时,根据合适的方法确定路面损坏度与修补面积,划分路面病害部位,并对破损路面进行铣刨处理,清除干净沥青路面的废渣、尘土,接着进行基本灌缝处理,并根据规定要求洒布透层油,确保满足设计要求与规定。通过分层填缝处理的方式处理铣刨过的路面,选择分层压实工艺,碾压施工时选择合适的天气,避免在大风大雨、低温等天气中施工,经过至少三遍碾压并等路面冷却后,撤去隔离装置放开交通。
2.2 沥青路面病害的处理
依据路面病害要求确定摊铺箱的宽度,具体施工是依据病害要求调整摊铺箱的宽度。如果宽度过窄会造成局部质量缺陷,要求施工人员进行找平处理。
2.2.1 处理路面横纵裂缝。沥青路面裂缝宽度≤0.5㎝时,施工人员提前清理干净缝隙内的杂物、尘土等,随后在裂缝内灌入乳化沥青,一般灌缝深度为缝隙深度的⅔,虽然将提前准备好的干净石屑缝隙填入其中并捣实,最后将缝隙外边的沥青与石屑清除干净;沥青路面缝隙宽度>5㎝,将裂缝边缘松动的部分清除干净,随后用热沥青混合料填缝并捣实,如果缝隙内湿度较大应该选择乳化沥青进行处理。
2.2.2 其他路面裂缝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首先在破损的沥青路面面层画出矩形轮廓线,画轮廓线时保证与路中心平行或垂直,挖槽槽壁垂直且顺直,直到挖到稳定部分后停止,随后将槽内的杂物清除干净;如果沟槽深度≤4㎝,可以直接铺筑AC-13C细粒式沥青混凝土进行,直到铺筑至与槽顶面铺齐,如果沟槽深度>4㎝,需要AC-16C沥青混凝土提前铺筑至上面层底,接着铺筑AC-13C细粒式沥青混凝土。这些步骤完成后进行微表处技术应用。
2.2.3 处理沥青路面沉降。基层大面积破损处理分析。将已经破损的基层清除干净,对基层进行修补与找平,需要设置18㎝厚度的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随后将透层油洒布上面并铺筑5㎝的沥青混凝土上面层底,接着铺筑AC-13C细粒式沥青混凝土。这些步骤完成后进行微表处技术应用;基层小面积损坏处理。同样依照矩形将原基层损坏的部分画出轮廓线,接着行挖槽处理,确保纵边与路中心线平行或垂直,挖槽槽壁垂直且顺直,直到挖到稳定部分后停止,随后将槽内的杂物清除干净。首先铺筑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或铺装沥青混合料,铺筑5cm厚AC-16C沥青混凝土至上面层底,再铺筑4cm厚AC-13C沥青混凝土至槽顶面,最后进行微表处罩面。
2.3 沥青路面养护检测分析
微表处养护施工时,整个施工过程确保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完成养护施工后,需要检查路面养护施工质量,保证路面施工满足安全性、平整性等要求。完成微表处施工后,施工质量检测时间通常在路面放开交通30d后,则期间车辆会对修补好的部位反复碾压,持续提高路面压实度,促进基础材料稳定性提升,这时路面的各项指标质量具有说服力,例如路面的渗水性能、抗光滑性能等。
3、路面养护作业微表处技术质量控制
3.1 做好施工人财物管理
3.1.1 强化施工人员现场管理。养护单位选择承包队伍时,选择高素质、高水平的的施工团队,在考虑施工成本的同时,也要考虑技术因素,定期完成培训工作。培训过程中可以结合具体案例,通过这种案例的方法给施工人员直观的刺激,借助活生生的案例开展安全教育工作,进行自我检讨,制定合理的现场管理措施。建立设备台帐。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测和保养,能够及时发现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对其维修和养护,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对于未经验收的施工设备不得使用。
3.1.2 做好施工设备管理工作。任何工具在使用一段时间内都需要进行正常的保养,如果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没有对施工仪器进行保养,可能会导致其精密度降低,保养时应注意保养方式,用纱布后棉布进行擦拭,操作时要避免对仪器造成碰撞,使用后及时用防锈漆进行擦拭防治锈蚀。施工仪器的使用和保养工作应由专业的人员进行,避免对仪器造成损伤。
3.1.3 强化施工材料质量控制。交通施工施工材料的选择情况与采购工作人员的能力、经验以及专业性息息相关。因此需要不断提高采购部门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同时还要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在整个施工材料的采购、管理等工作中通过加强制度建设,程度专门的采购部门,确保整个采购流程的公平、公正,通过有效监督,避免各种渎职行为。
3.3 做好施工场地管理工作
具体施工中安排专人定期检查现场设施与人员,将工作内容落实到人,加强工作人员责任意识;动火作业管理建立动火审批制度。经过批准后并抄送监理单位备案,作业人员带好特殊工操作证、动用明火审批许可证、灭火器,全面落实监护人与监护措施;做好新进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节前节后学习、定期组织安全教育、记录安全活动;做好安全资料的记录;强化施工现场安全用电。临时用电必须采用三相五线制,配电箱设置总开关,完成一机一闸一漏电保护器。严禁混用照明与动力用电,并将设备使用名称标注在插座上。
4、结语
总之,公路路面养护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选择合适的质量管理方法,确保公路施工质量。具体施工管理管理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案,严格控制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奠定公路施工质量,推动行业技术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长影.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和维护对策[J].居业,2018(10):98-99.
[2]王志雄.沥青路面常见病害与防治措施研究[J].山西建筑,2018,44(30):137-138.
[3]满长波.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J].华东公路,2018(05):54-55.
论文作者:王飞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7
标签:路面论文; 沥青论文; 沥青路面论文; 作业论文; 技术论文; 病害论文; 公路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