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维军[1]2006年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国际比较与借鉴》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旨在通过对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比较研究,来探讨借鉴他们的经验如何在中国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早在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夏普和米勒就曾提出:“不动产证券化将是未来金融发展的重点。”提前预见了不动产证券化在金融发展中的作用。从国外来看,美国已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体系,其他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也纷纷借鉴美国的经验在本国或地区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此举对于改善和提高本国居民的居住水平、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提高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等方面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而在我国,抵押贷款证券化在我国还处于试验阶段,真正实施起来困难重重。那么,到底是什么阻碍了证券化前进的脚步?原因是多方面的。核心部分在于不完善的法律体系、缺乏诚信的信用现状和尚欠规范的资本市场运作。本文对部分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成因、发展现状等进行比较研究,目的在于寻求适合我国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模式和相关的配套制度建设。除导论外,全文分五个部分展开。第一章主要介绍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相关理论,研究分析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内涵、意义和运行机制等基本原理,探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主要风险;第二章通过对美国、加拿大、西欧以及中国香港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发展过程比较分析,总结其对我国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启示;第叁章对当前在我国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有效分析;第四章重点论述了当前我国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模式选择和运行构想;第五章分析了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面临的主要制度障碍,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吴彩梅[2]2008年在《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实践及研究》文中提出不动产抵押证券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已得到广泛应用,它创造的资产支持证券占据了巨大的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从我国资本市场发育的条件和发展的资本需求看,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开展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基础。2005年12月15日,中国建设银行首次发行“建元2005-1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的成功,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投资渠道。“建元2007-1”的发行是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又一次成功实践。本文综合分析国外的成功经验,寻找出国外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不同模式下的规律及其值得借鉴的方面;介绍了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运作机理及其分类,为查寻我国发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我国发行的两单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对比,挖掘出我国在发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产品的过程中取得的进步、存在的问题、需要改进的地方;最终提出完善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建议。本文就如何完善产品设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产品对比分析方面进行了创新。
李志锋[3]2003年在《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探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住房抵押贷款的需求量将快速增长,这必将会使我国金融机构“短存长贷”的矛盾和资金短缺问题很快凸现,而且目前我国一些地区这种状况已经出现,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作为一条较好的解决途径非常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通过借鉴典型国家和地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经验,结合我国的现实状况,提出了我国当前实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策略。文章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首先对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内涵、涉及的参与者、具体运作程序以及使用的金融工具等与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相关的理论进行了介绍,其中着重对抵押贷款传递证券、抵押贷款支持债券、抵押贷款转付债券、抵押担保证券等目前国外规模较大的四种住房抵押贷款证券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然后指出我国目前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无论是从商业银行和投资者等微观主体的角度还是从住房产业和资本市场的发展等宏观角度来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部分:首先对全球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与分析,然后选择对我国有借鉴意义的美国、加拿大和香港等典型国家和地区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实践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并从中得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住房抵押贷款一级市场巨大发展的必然结果:政府的支持非常重要;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发展需要一定的基础条件以及需要因地制宜等一些关键性的启示。 第叁部分:分析了我国当前实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所面临的一些具体障碍,其中包括有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规模不够大、保险与担保机制不健全、个人信用体系不完善、利率体系非市场化、机构投资者的发展还不成熟、中介服务机构发展不完善、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以及相关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的欠缺和空白等一系列的问题。 第四部分:通过第二、叁部分的分析,提出我国当前实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整体思路为先在条件相对较好的城市如上海、深圳等地进行住房抵押贷内容提要款证券化的试点,并同时逐步改善证券化所需的基础条件,待条件相对成熟时,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地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同时对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过程中涉及的一些关键性问题如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专门机构的构造、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品种的设计以及住房抵押贷款证券信用增级方式的选择等在具体操作上进行了较深入的阐述。
朱玉林[4]2003年在《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障碍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作为一项重要的金融创新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金融创新的一个新亮点。它不仅深刻地改变了美国等世界许多国家的社会与经济生活,而且引发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市场创新和技术创新。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高档商品特别是住房的需求越来越大,房地产业已成为我国一段时期的支柱产业,与此相配合金融领域内住房金融应运而产生和发展,根据国际经验,当住房金融发展到一定程度,商业银行便因住房抵押贷款发放量的增长会出现资金的长短期限不匹配的矛盾,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正是解决这一矛盾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它对于提高商业银行的资产流动性,降低银行风险,推动房地产业的发展,增加有效需求,推动经济增长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可以预言,随着住房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在我国不远的将来有一个长足的发展。本文以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作为参照,分析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在我国目前仍存在的障碍因素,并提高了相应的措施与构想。 本文第一部分是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基础理论研究,在这一部分,着重分析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基本含义、交易结构和经济效应,并从微观主体角度对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进行了基本的成本收益分析。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在美国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并总结了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成功经验。 第叁部分主要分析了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现实必要性,并从价格(利率)、市场角度分析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初步可行性。 第四部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供给、需求、制度和市场中介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现阶段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主要障碍因素和原因。指出一级市场规模过少是证券化供给的主要障碍;缺乏成熟的机构投资者是证券化需求的主要障碍;在法律、税收、会计等方面缺乏相应的规范是证券化的制度性障碍;资信评估业的不规范是证券化的市场中介障碍。 第五部在第四部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与构想。 第六部分对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方案作了一个较为简单的设计。
国淼发[5]2009年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风险问题研究》文中提出资产证券化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创新的重要成果之一,但美国次贷危机事件表明资产证券化的潜在风险是巨大的。次贷危机的爆发绝不是偶然的,在此之前,许多资产证券化项目都失败了,本文的分析表明,多家机构利用了资产证券化的一些制度漏洞来达到他们恶意的目的,这些行为为危机的最终爆发埋下了隐患。由于各个国家的制度不同,各国资产证券化的运作呈现出许多的差异。因此,透过国外具体制度的表象,从一般意义上深层次探讨资产证券化的风险防范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就是运用经济学、统计学和计算机仿真等方法,剖析美国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管理机制和有关机构所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进展状况,从增级评级制度、违约行为和交易者心理状态等方面研究资产证券化的风险问题。虽然发生了次贷危机事件,但不能否认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积极意义和正面作用。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对证券化风险的研究为为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具体的,本文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对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市场在增级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剖析,得到了目前增级操作在制度方面的缺陷,分析不同增级方式对证券化发起方金融绩效的影响,建立了增级决策模型可用于证券化过程的增级决策,提出了增级方式的政策建议从源头抑制风险的产生和扩散。(2)从制度层面分析了此次次级贷过程中,标准普尔等国外着名评级机构在评级结果方面暴露的严重错误的原因,结合美国、欧洲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我国评级制度的建设意见;以天津地区住房抵押贷款数据为样本,对违约风险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到了因子分析结果,提出了基础数据匮乏的情况下,住房抵押贷款资金池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预测的方法。(3)在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的繁荣阶段(或者说泡沫阶段),众多投资者,甚至着名的大型投资机构均表现出了非理性的,投资冲动,并最终造成的目前的危机局面,经典的均衡模型难以对其进行合理的解释。本文依据行为金融学的思想,结合信息技术中的Agent建模方式,对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市场的发展和变化规律进行仿真研究。虚拟仿真平台利用了行为金融学中的投资者心态模型,仿真结果的趋势和次贷危机演化结果较为一致。因此本文建立的虚拟金融平台和仿真结果对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赵一村[6]2012年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法律制度探析》文中研究说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资产证券化尤其是住房贷款抵押证券化便被认为是市场诟病的焦点,如何进一步规范住房贷款抵押证券化的操作,降低住房贷款抵押证券化的风险成为学者研究的重点。住房贷款抵押证券化,是指把流动性较低的、非证券形态的房地产的投资转化为资本市场上证券资产的金融交易的过程,从而使投资人与房地产投资标的物之间的物权关系转化为有价证券形式的股权或债权。地产证券化可以分为住房按抵押贷款证券化和房屋抵押权证券化两种,我国作为一个房地产市场高速发展的国家,住房贷款抵押证券化的脚步却相对比较落后,目前我国只在几个城市进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试点工作,住房抵押权证券化还没有在实践。之所以我国的住房贷款抵押证券化举步维艰,法律制度的缺陷是主要因素,我国还未形成调整住房贷款抵押证券化的完整的法律体系。鉴于此,本文意图通过研究,为建立我国住房贷款抵押证券化的法律体系提出建议。文章首先从立法层面指出我国住房贷款抵押证券化过程我面临的法律障碍,主要包括可证券化的标准不明确,缺少风险隔离机制的相关法律规定,资产信用增级的法律障碍重重,住房贷款抵押证券化过程缺乏足够的监管四个方面。然后分别列举了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典型国家住房贷款抵押证券化的立法规定,通过对国外发达国家的相关立法的进行比较分析,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理论层面研究如何解决我国住房贷款抵押证券化存在法律障碍:明确我国可证券化的资产的标准,通过法律确立住房抵押贷款和房屋抵押权都可以进行证券化;明确SPV(Special Purpose Vehicle,特殊目的机构)的组织形式,确立资产真实出售的标准;扩宽资产信用增级的渠道;完善住房贷款抵押证券化过程中的法律监管。最后,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实践层面为我国住房贷款抵押证券化立法提供建议。
甘强[7]2007年在《中国工商银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方案研究》文中认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以下简称MBS)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美国,是近40年来国际金融领域极为重要的金融创新和金融工具之一。2005年,中国建设银行发起的“建元2005-1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在银行间市场公开发行,意味着中国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试点进入了实质阶段。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从理论和实务相结合的角度,分析了MBS在我国运用的基本情况,对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证券化方案做出选择,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方案。本文首先系统介绍了MBS基本理论,包括基本概念、主要模式、运作程序、主要特征和功能等。其次,简单介绍了我国MBS发展现状及其探索过程,并对中国建设银行推出的MBS模式进行了简要分析和评价。接着,结合实际情况,针对面临的问题和障碍,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亟待完成的主要工作给出了具体建议。最后,本文在对最新理论分析和资料整理、充分考虑我国现有制度环境、技术条件、经验积累等因素可能产生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工商银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方案在参与主体、交易结构、交易流程、资产池构建等方面的架构,并提出合理建议。
刘春兰[8]2003年在《中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探析》文中提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美国,当时主要是为了解决商业银行、储蓄机构的资产流动性不足问题,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在20世纪80、90年代,该金融创新又扩展到了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它也成了我国学术界关注的问题。 房地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房地产业的发展需要金融的支持,在现代,金融支持的适宜方式逐渐由传统信贷转向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本文运用经济学原理首先分析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起源与发展历程,通过研究,本文发现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实现传统商业银行、市场中介机构、投资者叁重激励兼容的金融创新,这一金融创新得以成功的必要条件是政府的积极参与和扶持。论文结合我国国情,分析了住房抵押贷款规模的不断扩大与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积聚的关系,论证了要化解这些风险,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明智的选择。最后本文针对目前影响我国实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主要障碍,在借鉴美国相关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对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这一金融创新应在制度安排上提供特殊的扶持政策,即通过产业政策实施的“精细化”,来促进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顺利实现。
焦健[9]2006年在《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发展问题研究》文中指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Mortgage-Backed Securitization,MBS)是资产证券化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将能在当前和未来产生收入现金流的住房抵押贷款转变为在资本市场上可以销售和流通的证券的过程。MBS被称为近30年来世界金融领域最重大和发展最快的金融创新之一。 本论文在继承国内外学者对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有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结合我国国情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发展现状,探索出我国全面推行MBS所需注意的问题和对策,以期为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在我国的全面推行提供理论参考。 本文首先对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进行论述。在分析住房抵押贷款资产证券化特性的基础上,对美国MBS发展的经验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的发展历程,提出我国现阶段要全面发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必须加强MBS运作过程的管理、加强MBS的风险管理和加强MBS发展环境的完善。 结合上述对我国MBS发展问题的提出和论述,本文第3章将研究MBS运作过程的管理,在提出我国MBS运作流程的基础上,对运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环节:资产池的组建、SPV的选择、信用增级和证券的设计进行重点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第4章主要研究MBS的风险管理,对MBS可能存在的信用风险、提前还款风险、操作风险(真实出售风险、证券设计、发行和流通风险、经营管理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法律政策风险)等各种风险进行正确的识别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手段,以求设计出完善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风险管理方案。第5章从宏观层次上着重论述如何完善我国MBS的发展环境,提出当前制约我国MBS发展的各种市场内外环境问题,如:住房抵押贷款一级市场、住房抵押贷款二级市场和市场的中介服务水平等市场内部环境问题,以及法律制度、政府作用等市场外部环境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完善措
王燕[10]2006年在《我国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以其精巧独特的功能成为金融创新中的重要工具,是世界上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金融创新产品。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融资工具的创新,具有完善金融市场、拓宽融资渠道、缓解资金供需矛盾、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和资本收益率、控制金融风险等巨大作用,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的实施和应用。同时,也引起了中国国内学者广泛而热切的关注,希望借助这一金融工具解决中国经济现实运行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本文借鉴国外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成熟经验,综合运用类比、比较,规范和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中国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理论模式和证券定价模型,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顺利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全文共分七章。第一章论述本文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并阐述了全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和论文可能创新之处。第二章阐述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概念、基本原理、特点、运作程序以及运作机理,为后续章节的撰写奠定理论基础。第叁章分析中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实施环境,分析表明中国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条件已初步具备。第四章论述中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理论模式。文章就开展证券化应遵循的原则、特殊目的公司SPV的设立模式、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品种设计、信用增级方式以及资信评估机构建设等方面做了具体的探讨与设计。第五章论述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本章主要讨论的是,之中最为重要的叁大风险,即提前偿付风险,信用风险,利率风险以及它们的形成原因、基本种类、度量方法和规避手段等。第六章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筛选出影响提前偿付率的叁个关键因子:抵押贷款市场利率、资产池前期提前偿付比例、季节性因素,确定出各因子与提前偿付之间的函数关系,并借鉴Schwartz和Torous(1989)提出的提前偿付模型函数,构建出住房抵押贷款提前偿付率测度的灰色经济计量模型,然后用极大似然估计方法,得出模型中未知参数的估计值;最后以提前偿付率测度模型为基础,运用现金流折现法构建出了资产支持证券的定价模型。第七章分析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在我国实施存在的制度障碍,如抵押贷款一级市场发展不成熟,个人信用制度不完善,资信评估机构发展滞后、法律制度不
参考文献:
[1].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国际比较与借鉴[D]. 尹维军. 苏州大学. 2006
[2]. 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实践及研究[D]. 吴彩梅. 华中师范大学. 2008
[3].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探析[D]. 李志锋. 东北财经大学. 2003
[4].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障碍与对策研究[D]. 朱玉林. 中南林学院. 2003
[5].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风险问题研究[D]. 国淼发. 天津大学. 2009
[6].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法律制度探析[D]. 赵一村. 长安大学. 2012
[7]. 中国工商银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方案研究[D]. 甘强. 南京理工大学. 2007
[8]. 中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探析[D]. 刘春兰. 浙江大学. 2003
[9].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发展问题研究[D]. 焦健. 郑州大学. 2006
[10]. 我国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研究[D]. 王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
标签:金融论文; 证券论文; 投资论文; 住房抵押贷款论文; 房地产证券化论文; 房地产抵押贷款论文; 资产证券化论文; 证券论文; 金融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