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竞争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启示_国际竞争力论文

国际竞争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启示_国际竞争力论文

国际竞争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际竞争论文,经济体制改革论文,启示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二、三十年来,随着电子、生物工程、新材料、通讯、信息产业 的兴起,加速了资本的流动,扩大了国际市场,促进了生产力的国际化 。与此同时,经济区域化的趋势也在加强,当前世界上已出现由一百二 十多个国家分别组成的各种区域集团二十多个。国际经济全球化与国际 经济区域化这两个不同的趋势相互矛盾,相互推动,促使各国经济之间 的相互合作、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程度大大提高,这似乎成了国际经 济发展前景见好的预兆。然而,与这种现象相应的另一种趋势,却表现 为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更激烈、更广泛、更深刻、更精细。尤其是冷战 结束,国际经济新的多极格局正在逐步形成的状况下,以经济和科技发 展实力为主体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与竞争已成为时代的趋势,经济已成为 各国竞争与人们关注的焦点,一场新的无硝烟的全球经济战争已悄然开 始,哪一个国家能主动把握竞争的态势并善于运用竞争的各种手段,哪 一个国家就能有力地提高自己民族的生活质量,也就能在未来新的世界 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获得影响全球经济的能力,并为民族经济的发展 创造一个良好的未来。

当前国际经济所发生的种种变化,如正在酝酿中的科技进步新高潮 以及西方国家的产业结构、外贸结构和国际分工与合作的调整与发展, 客观上将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种种机遇,使它们有更多的可能利用西 方国家的资金、技术促进自身经济的发展,并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 距,以至迎头赶上。但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 的落后和与发达国家的实力差距,西方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占有很大的优 势与有利地位,西方国家日益将按自身标准制定的一些规则强加给发展 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很难彻底拒绝发达国家的国际市场化定下的规则和 组织方式,很难拒绝发达国家为自己安排的发展模式和道路。在这种态 势下,倘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增长迟缓甚至停滞、衰败或出 现社会动荡,就将再次错过机会,扩大与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国的差距 ,这不仅是数量上的差距,而且质的差距即发展阶段与技术的差距也可 能进一步扩大。若干年来,人们经常乐观地谈论21世纪是“亚洲太平洋 世纪”、“中国人的世纪”、“世界看好东亚”、“东亚看好中国”这 一类话题,也许确实存在这种可能与趋势,但我们切勿陶醉对自身地位 与作用的夸大,当前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仍然是比较微弱的,国际 竞争力也不强,无论在外贸比重、高技术产业、人均国民收入等方面都 是如此。

当今的国际经济竞争,已由原来对原料和市场的竞争发展为纷繁复 杂、愈演愈烈的产品质量竞争,产品标准和差异竞争、价格竞争、市场 营销策略竞争、服务竞争、投资机会竞争、科技竞争等。决定一个国家 在国际竞争中胜败优劣的基础是该国的国际竞争力。世界经济论坛和瑞 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的经济学家们认为,国际竞争力是指一国的企 业或企业家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及劳务的能力,其价格和非价格特性 比竞争对手更具有市场吸引力。在他们看来,国际竞争力是一种受多种 因素影响,与许多经济参数相关的复杂经济现象,一般说一个国家国际 竞争力的高低取决于五种要素:变革要素、变革过程、环境、企业自信 心和工业序位结构。如果一个企业不能对国内、国际和部门环境做出灵 活反应,那就无所谓竞争力。反过来,如果一国的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 不能为企业提供或创造有利的环境,那么一国的竞争力也无从谈起。从 本质上说,一国国际竞争力的高低取决于经济体制的设计、改革和经济 政策的选择。因为经济体制比经济活动包含的内容更多,它涉及理论、 政策、经济关系、经济利益、组织程序、机构设置、法律依据到具体的 职能、方法和措施,其竞争所表现的综合程度高于一般经济活动的竞争, 而且必须经历更为复杂、更为长远的过程。

近代以来国际竞争的历史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动态过程,从中可以发 现经济体制的竞争对国际经济竞争起着深层背景的制约作用。 18 世纪 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英国发生了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 一次技术革命与产业革命,在这次产业革命中建立起来的英国企业大部 分属独资或合资企业,规模不大,组织形式也不复杂,但这种组织形式 是符合蒸汽时代的技术要求及当时经济发展要求的,它结合英国的经济 技术优势,控制了落后农业国的自然资源,使英国长期在世界工业生产 中居领先地位。1820年, 英国工业生产和贸易占世界总量的一半及1/5 ,一直到19世纪70年代,英国在世界工业生产和世界贸易中仍居第二位 。19世纪70年代开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第二次产业革命,陆续 出现了电力、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等新兴的工业部门。这些新技术产 业极为复杂,所需资本数额巨大,并非早期的简单经济组织形式所能承 担,这就要求企业组织形式发生根本性的变革。美国的托拉斯、德国的 康采恩等股份制与垄断企业制应运而生。股份公司形式的私人垄断组织 既能在短期内筹集大量资金,又能采用新技术进行大规模经营,有利于 新兴产业的建立与发展。而英国向垄断过渡进程缓慢,生产资料占有规 模与形式不适合新兴产业形成。这是导致美国、德国经济地位上升,英 国相对衰落的重要原因。1929—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深 刻的经济危机,它宣告了“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原则”的失败,预示了资 本主义经济若要继续生存与发展, 就必须突破原有的经济管理模式。 1933年就任美国总统的罗斯福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国家干预经济的做法, 开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全面管理社会经济的新路,创造了当代西方国 家政府参与社会经济管理的新方式,使美国经济较快地从经济危机中恢 复过来。美国在二次大战后一度成为独统世界的金元帝国,1948年美国 工业生产和黄金储备占资本主义世界总数的56.4%和71.3%,美国成为 世界最大的债权国、资本输出国和国际金融中心。除了众所周知的其它 原因外,美国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与膨胀,也得益于它较早建立了适应 经济和技术发展的体制。日本在二战后从美国引进了各种类型的企业体 制,如现代质量管理理论指导下的质量管理体制,以董事会为核心的领 导体制等,结合日本独特的社会文化氛围,创建了以“人和”与“效率 ”为支柱,以“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等为特征的人事管理与 分配制度,以质量管理小组,“无缺点运动”为特征的质量管理体制, 以企业的“无库存控制”等为特征的生产管理体制,以“顾客至上”观 念为特征的市场营销体系,以多品种、高性能、强个性、灵活、注意更 新换代为特征的生产体制。与美国强调等级、重视物而轻视人的管理的 美国企业体制相比,日本企业体制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从而促进了日 本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并在 许多方面超过美国。自1980年有关国际经济组织开展国际竞争力的研究 以来,地域狭小、资源贫乏的日本在国际竞争力评估中屡屡夺冠,经久 不衰,并且前景乐观,令世界为之侧目。80年代以来,美国感到本国经 济衰落了,一方面指责日本的经济体制不人道、有碍于自由竞争规则等 ,另一方面则在悄悄地学习或仿效日本的做法,例如发动“按日本概念 改造美国企业的运动”,加强行业之间及行业内部的联合管理。据认为 ,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企业生产率的回升,与此明显有关。日、美之间 所展开的新一轮企业体制竞争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日美经济竞争的 态势。

世界经济越是发展,国际竞争的规模就越大,激烈程度就更高,竞 争的层次与手段就越多样化、复杂化。体制改革作为国际竞争的手段就 越重要。及时、适当地进行国内经济体制的改革,就意味着该国国际竞 争力的增强。对于我国来说,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还在于更强有力地 参加世界经济竞争。

任何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要想一劳永逸地建立某种理想的经济体制 是不可能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经济体制不在于它一开始就如何合理与 完善,而在于它具有较强的体制创新、转换、吸收的内在机制,能够响 应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不断调整自身,以提高未来竞争力来谋求经济的 长期稳定增长。就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而言,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 题。

一是注意调节经济体制改革的国内适应性与国际适应性的关系。经 济体制变革首先要依据本国的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科技进步及生产社会 化程度等状况。同时,也要适应国际经济发展的各种趋势、因素、制约 的要求,使我国的经济活动能与国际规则相容,同国际惯例相连接,有 效地利用国际经济发展中对本国经济的有利因素,避免或减轻国际经济 对本国的恶性冲击。经济体制改革的国内适应性与国际适应性是相互联 系、相互影响的同一过程中的两个方面,片面强调或忽略其中一个方面 ,都可能对本国经济发展与本国国际竞争力的强弱产生消极影响。在国 际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信息化日益趋强的今天,如果过份强调国内各 种因素的制约,放慢体制改革的步伐,也就可能延误或失去参与国际竞 争的有利机会。西方发达国家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和危机与反危机,已经 形成了比较成熟健全的微观、中观、宏观有机结合的现代市场机制,其 中在注重宏观经济管理与微观经济管理的同时,比较注重发挥中观经济 协调管理的弹性作用。日本在政府中设立对经济运转进行调查审议的审 议会,由各界的知名人士,包括产业界、金融界、学术界、新闻界、工 会、消费者团体等方面的代表兼职组成。它的任务是进行专门的调查研 究,协调各方面的经济关系与经济利益,促进政府与民间交流情报,研 究与审议恰当的经济方针和战略。另外,日本设立大量的经济团体组织 ,有半官半民性质的公共经济团体,如日本能源协会、日本质量管理协 会、中小企业事业团体等;有由财界联合设立的财界经济协调团体,如 经济团体联合会、产业经济联合会、经营者全体联合会等;有由同类产 业企业联合组成的产业协调组织,作为政府的得力助手,发挥着政府行 政管理的补充与辅助作用。如利用民间企业联合的优势,吸收海外先进 技术,保护本国市场,协助企业落实政府有关计划、政策措施,提高团 体内成员对新技术、新市场、新材料的利用率等等。这种经济团体作为 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经济管理,机动性强,不容易产生官僚主义,其 纲领、决策和各项业务是由全体成员协调产生的,贯彻执行也就比较顺 利。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中面临着既要逐渐取消政府部门对企业的直接 行政干预,又要加强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力度,但企业行为自主 化的程度又较低等矛盾。我们应吸收和借鉴日本注重中观经济管理的作 法,使我国的企业由依赖政府型向完全靠企业自主经营、独立应付市场 变化方向过渡。

二是应当尽快确立公平合理的国内市场竞争秩序,以锻造和提高我 国企业竞争力。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生命。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 国家的竞争机制可以刺激经济活力,带来资源配置效率,推动经济增长 和增强经济实力,从而提高这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可以说,企业竞争 力是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基础。企业竞争力也可分为国内竞争力与国 际竞争力,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企业置身于一个强大而开放的国内经济 竞争之中,实际上是为增强国际竞争力作准备。日本企业到国际竞争冒 险之前总是谋求在国内市场上构筑强有力的地位。近些年我国一些出口 增长较快的机电产品,如家用电器产业,也是通过国内市场的竞争,使 产品质量、技术档次和生产效率得到明显提高后才进入国际市场的。因 此,确立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秩序,提高我国单个企业的竞争力,是我 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首先,要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创建,使国 有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名符其实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 、自我约束”的法人实行和市场竞争主体。十几年来,我国国有企业改 革采取了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改革经营方式等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为企业进入市场奠定了初步的基础。但长期以来困扰企业的政企职责 不分,自主权难落实,约束机制不健全,经营观念落后,历史包袱沉重 ,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严重削弱了企业活力,使 国有企业与其它经济类型的企业处在不平等的经济竞争之中。而上述这 些问题又主要是由于企业产权不明晰,组织制度不合理和管理制度不科 学造成的,因此,必须深化企业改革,建立起产权明晰,权力分明,政 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真正形成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使 之能从各自的经济目标出发,自主决定投资、生产、销售的决策,成为 自担竞争风险的经济主体,这是建立平等、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的基础 。其次,增强企业竞争力必须加强企业的研究与开发工作。激烈的市场 竞争要求企业能够从技术资源中有效和迅速地获取更多的成果,有效和 迅速地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并通过创新将其投入市场,企业的技术发 展战略与企业经营战略应随时保持一致。同时,未来国际经济发展中的 所有问题将越来越相互依赖,特别是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产生,经济政治 问题的国际化,投资及市场的相互渗透,文化交融等。这就要求企业领 导人必须具备观察分析全貌的能力,具有政治、经济、哲学和历史等多 方面的文化背景知识,这也是增强企业竞争力不可缺少的条件。近几年 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的结论表明,当今世界发达国家中最有竞争力的企 业来自日本、美国、德国、瑞士和丹麦,以日本为首。在新兴工业化国 家和地区中,新加坡、韩国、台湾和香港的企业最有竞争力,其中新加 坡名列前茅。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企业之所以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虽 然各有各的做法,但企业具有适应国内、国际经营与竞争环境变化,加 强新科技的研究与开发的能力,使自身活力得到不断增强则是它们的共 同特点。因此,我国应围绕这些方面加强人事体制、教育体制的改革, 使科技的研究开发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以对技术开发和技术资源 的有效利用为手段去提高和稳固企业的竞争能力。再次,法治是公平竞 争最有力的保证。在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过程中 ,因种种原因不断衍生出各种错综复杂的对市场竞争秩序的干扰因素。 为此,我国应制定和实施系统、完整、健全的经济竞争的法令和政策, 堵塞所有不正当竞争的漏洞,消除来自各个方面的对正常竞争秩序的破 坏,把单个经济主体追逐利润的“自利”的行为转化成向社会需求者提 供最佳商品和服务的举措上。

三是应当处理好经济体制改革的统一性与灵活性之间的关系。我国 是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人口众多,区域资源与经济发展极不 平衡,各地区生产社会化的程度也相差甚远。所以,在进行经济体制的 变革时,可以考虑在建立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下,根据 不同地区、不同产业采取不同的市场调节方式,管理战略与经济政策, 以适应各地区各产业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当今世界的绝大多数国家,已 经建立或正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它们根据各自的国情所选择和推行的 市场经济体制模式也各不相同,同一国家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宏观 调控的目标、方法、手段、力度及其它各种经济政策也会随实际情况的 变化而变化。如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各国在经济初期,由于市场机制不 健全以及新兴产业弱小,政府在此时往往担负重大责任,对资源在产业 间的分配进行积极的干预。而当市场发育充分和主导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大大增强后,政府干预的力度和方式就可以相应收缩并比较灵活,以至 逐渐退居二线。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对那些重要的产业尤其是专营出 口的产业,国家给予集中的重点保护,给予财政、金融、税收等各方面 的优惠政策,从而在这些产业中形成实力雄厚、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企业 ,为日后建立跨国公司并在世界范围内与美国跨国公司抗争打下的基础 。美国号称是“自由主义”的国家,但美国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也是一个 动态的过程,当经济不景气时,政府加强干预,当经济繁荣时,则采取 自由主义,强调市场调节。在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 ,应对各种市场经济模式、各种调控手段及经济政策加以分析比较,分 析它们形成的机理与经济背景,分析它们运行的轨迹,比较它们的功能 与利弊,借鉴或吸收它们各自的优势与反映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和管理 经验,避免或减轻各种市场经济模式建立与运转过程中产生的阵痛与麻 烦。为此,应加强对区域经济与产业政策的研究,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 同的调控手段与经济政策,以保证前景好的地区与产业得以高速发展并 打入国际市场,同时也使各地区各产业获得客观条件所允许的发展速度 。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现有体制不适应当今的国际分工与国际 竞争,如果我们在经济改革中能够建立起开放的、面向世界、面向21世 纪的经济体制,我们就可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时间及竞争的战略优势。

标签:;  ;  ;  ;  

国际竞争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启示_国际竞争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