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成文
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河北省 石家庄市 050200
摘要:新建宝鸡至兰州客运专线为我国“一带一路”战略钢铁丝绸之路最后一段,在我国西北丝路沿线出现了大量黄土浅埋隧道,针对其工程特点,本文分析了造成隧道变形的主要因素,介绍了有效控制变形的具体措施,并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了些许借鉴经验,使相关工程质量问题得以更好的预控。
关键词:浅埋;变形;控制;技术措施
1.工程概况
宝兰客专杨家庄隧道位于甘肃省秦安县境内,渭河支流葫芦河左岸,隧道全长8091m,V级黄土围岩1020m,洞口段埋深10~20m,第四系全新黏质黄土。隧道位于黄土粱峁沟壑区,地表切割强烈,沟谷发育,易发生滑坡灾害。黄土地区修建隧道面对新黄土大孔隙、湿陷性、节理发育等特点,增加了变形控制难度和施工风险。
2.变形主要原因
(1)地质条件差
洞口地层为新黏质黄土、细圆砾土和老黄土夹卵砾石砂层,具有虫孔和大孔隙,垂直节理发育,土质松散,岩体稳定性差。
(2)埋深浅
拱部黄土层最小埋深厚度仅为10m,属于真正意义浅埋隧道。
(3)开挖断面大
隧道开挖宽度14.5m,开挖高度13m,断面约160m2。依据相关研究,黄土浅埋隧道埋深H≤20m,开挖宽度B≤8m时,拱部上方土体方能保持自稳性。本隧道开挖宽度过大,形成大临空面。
(4)步距超标
因黄土浅埋隧道岩体结构差,自稳能力弱,易发生坍塌,衬砌未能及时跟进(距掌子面红线要求:仰拱L≤35m;二衬L≤70m),形成大临空面,支护不能及时成环,造成沉降变形量急剧增大。
(5)施工质量影响
施工质量会产生较大影响:锁脚长度不足、角度随意、焊接质量差;连接板缝隙大、螺栓紧固不足;初支脱空不密实;初喷砼强度不足等,都会直接影响整体支护结构刚度,产生较大沉降变形。
3.预防变形技术措施
为确保隧道施工安全进洞,开挖前先施做大管棚超前支护,以稳定拱部围岩减小沉降。开挖时再以超前小导管加强支护,采用三台阶七步开挖法,并加强钢架、锁脚、锚喷砼并拱脚支垫槽钢,设置临时支撑增强初支刚度,使整体结构受力匀称、变形减小,同时衬砌快速封闭成环,预防变形。
3.1超前管棚加强支护
开挖进洞大管棚采用直径Φ108,厚度6mm,长30m无缝钢管,在拱部140°范围均匀布设,外插角3°,共50根,注浆饱满。管棚间增设Φ42超前导管,提高整体支护能力。严控管棚外插角,既不能侵入开挖线,亦不能角度过大,充分发挥支护体系作用,避免初支结构变形过大失稳坍塌。
3.2三台阶七步法开挖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特点是缩小了开挖断面,遵循“短进尺、快掘进、早封闭”的原则,快速成环,最大限度减少临空时间,在台阶法基础上预留核心土分七步施做。当围岩变形较大或突变时,在保证安全和满足净空前提下,可灵活调整初支闭合时间,成环周期短,利于控制早期沉降变形。核心土对掌子面起到支撑作用,消除了掌子面应力松弛现象,长度≥3m。上导控制在5m,采用人工+机械辅助开挖,每循环≤1榀。拱脚不得超挖,预留30cm人工开挖,避免扰动原状土。中下导开挖紧跟上导,左右侧错开,严禁对称开挖,长度控制5m左右,每循环≤2榀,可用小型挖机作业,尽量避免扰动核心土和上台阶以及机械对成品初支的碰撞,以减小变形。
黄土浅埋隧道仰拱开挖是初支极易发生沉降变形的时期,即初支拱脚脱空、临空面增大、横向侧压力急剧增加及其它扰动因素影响。故开挖必须“短尺分段”施作。每次开挖≤3m,湿陷性黄土宜控制在1.5m。根据围岩节理发育、分层夹砂及土石混合的特点,开挖时须在仰拱附近、拱部和掌子面观测,防止初支及围岩突变造成险性事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初期支护加强
(1)大钢架及临时支护
黄土浅埋段围岩初支采用I25或H175型钢加强支护,拱脚处增设槽钢,以防整体下沉。仰拱初支与边墙钢架连接牢固,形成闭环,缝隙处及时焊接牢固,预防变形增大。围岩极差地段,应安装临时横竖撑,预防沉降收敛过快。即在上、中导处采用I20型钢横向支撑,减小水平压力;竖向采用Φ150钢管支撑,减小垂直压力,后续及时跟进衬砌确保整体安全,临时支撑在衬砌跟进后方可逐步拆除。通过此应急措施可有效抑制隧道沉降变形。
(2)加强锁脚
锁脚对预防隧道沉降有至关重要作用。常规采用直径Φ42,厚度3.5mm,长4m无缝钢管,每处打设2根,角度下倾30°,端头采用“L”型钢筋与钢架焊接牢固,形成整体。对围岩极差地段,可增设2根或多根加强并注浆,形成反力,减少沉降抑制变形。
(3)喷锚加强
拱墙增设Φ22系统锚杆、铺挂双层Φ8网片,采用C25钢纤维砼喷锚支护后与钢架岩体形成受力体。通过加大钢架、增设超前、补强锚杆、多层网片、加强锁脚、临时支撑和钢纤维砼有机结合,形成完整刚性支护体系,能有效抑制沉降变形,为后续施工提高了安全保障。
3.4衬砌快速成环
黄土浅埋隧道衬砌施工按仰拱先行原则,及时封闭成环利于支护稳定,采用C40钢筋砼,宜每次浇筑3m。仰拱紧跟初支与掌子面步距控制在25m,二衬控制在50m,根据当前实际尽早发挥衬砌承载效用,对有效抑制沉降变形起到举足轻重作用。
4.监控量测
监控量测为判断围岩和支护稳定性、验证支护结构效果、确定支护参数和工法准确性及二衬合理施作时间提供了依据,也是沉降信息主要来源。因此监控量测要紧跟开挖支护,及时反馈信息,分析数据,指导现场施工。现场及时安装量测点,采用全站仪观测并信息化反馈。
4.1测点布设原则
因黄土浅埋隧道施工会使沉降快速反射到地表,故地表观测点应在开挖前布设,且与洞内测点同一断面,以准确反映沉降变化情况。洞内测点间距5m,地表测点横向2~5m布设。
4.2 结果判定标准
以最大变形值为量测结果判定标准:当变形值>5mm/d时或累计沉降100mm时,为急剧变化状态,应采取加强措施或暂停掘进;当变形值处于0.5~1mm/d时,沉降基本稳定;当变形值<0.5mm/d时,沉降达到稳定状态。各项指标应持续到变形基本稳定2周后结束,若变形不能达到稳定,应延长观测时间,分析原因,及时采取措施做出相应调整。
4.3 数据分析反馈
数据分析一般采用散点图法进行处理。信息反馈以位移为主,主要根据时态曲线走势对围岩稳定性、支护结构工作状态、对周围环境影响程度进行判定,验证及优化设计参数,并及时对当期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变化规律,预测发展趋势,指导后续施工。
(1)绘制拱部下沉和水平收敛位移—时间关系曲线图,由曲线形态来判断沉降变化。
(2)当沉降—时间关系曲线趋于平缓时,表明变形稳定支护可靠,并进行数据处理,预测可能出现的最大值和变化速率;当曲线出现反弯点时,表示支护已不能满足承载要求,应及时采取措施加强支护,必要时暂停掘进保证安全。
5.结束语
在西部黄土地区进行大断面隧道施工,采用三台阶七步开挖法、超前管棚支护、加强初支和监控量测等施工技术,严格按照“管超前、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测量”原则,能有效控制隧道变形。通过一系列预控技术,可避免很多险性事故发生,对人身安全和工程质量得以更大保障,并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故对黄土浅埋隧道施工得出几点认识:1.新黄土具有易变形、大孔隙和湿陷性特点,不宜采用注浆加固地层;2.临时支撑和初支尽早封闭成环,能有效抑制初期沉降变形;3.衬砌最大限度跟进对减小变形和隧道安全至关重要;4.监控量测动态指导对黄土隧道施工具有举足轻重作用;5.沉降变形随着开挖掘进、初支封闭和衬砌成环,具有明显变化特点;6.黄土浅埋隧道施工应遵循“管超前、短进尺、强锁脚、大支撑、勤监测、早封闭、紧衬砌”的原则。
黄土浅埋隧道变形控制施工技术总结仅供参考,请各位同事给予不同意见建议。
参考文献
[1]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2]大断面黄土隧道初支作用机理及变形控制技术研究,李健,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论文作者:谢成文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7
标签:隧道论文; 黄土论文; 围岩论文; 超前论文; 钢架论文; 断面论文; 量测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