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采用中医治疗的疗效探讨论文_谢波

谢波

盐边县人民医院 四川攀枝花 617100

[摘要]目的: 观察慢性胃炎患者采用中医进行治疗后的效果。方法:将100例临床上诊断为幽门螺杆菌相关慢性胃炎的患者,对照组50例均采取西药治疗,观察组50例均采取中医治疗,分别进行一个月治疗后对比两者之间的临床诊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经西医治疗后其生活质量满意率达73%,观察组采用中医治疗后其生活质量满意率达78%,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取中医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患者其疗效要高于使用西医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关键词: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中医;效果

[Abstract ]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treating chronic gastritis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thods:There are 100 cases of clinical diagnosis for patients with Helicobacter pylori associated gastritis, 50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aken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50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aken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after a month of treatment, respectively, contrast between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Results:The quality of life satisfaction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73% after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78%, two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The efficacy of TCM in treating Helicobacter pylori associated gastriti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Western medicine,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 Key words ] Chronic gastritis;Helicobacter pylori;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reatment effect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常见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主要是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后所导致,占慢性胃炎的90%以上[1]。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Marshall和Warren从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窦粘液层及上皮细胞中首次分离出幽门螺杆菌,自此,幽门螺杆菌便与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密切相关。因为幽门螺杆菌主要寄生在粘液层下面,胃上皮细胞表面。注射途径用药,对它无作用,经口局部又因为胃酸环境.粘液层的屏障及胃的不断排空作用,使药效也大大地受到了限制[2]。再加上有些药长期应用易产生严重的副作用或耐药菌株等问题,所以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易形成迁延不愈的慢性胃炎。本文主要分析探讨采用中医进行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具体见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某医院2014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经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患者100例,根据患者医院将其分为50例观察组和50例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为53.4岁,平均住院时间11.2天。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为51.4岁,住院平均时间为12.3d。两组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年龄等一般资料没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药物治疗,主要有使用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等减少胃酸分泌,以达到保护胃黏膜促进损伤胃黏膜修复的作用,事后每晚服用硫糖铝类药物覆盖保护胃黏膜,减轻胃酸侵蚀[3]。并为其采取相关的护理工作,护士在医生指导下对患者进行用药;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治疗,在中医指导下进行相关医疗处置。具体内容见下:

(1)中药治疗:现代药理学以及医学研究显示, 活血化淤类药物具有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胃粘膜血液供应,促进营养物质吸收,且能增加机体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促进患者机体局部炎症的吸收, 促进损伤腺体粘膜再生,还可以抑制患者的体液免疫, 增强患者的细胞免疫力,提高患者前列腺素的分泌,最终达到促进患者胃粘膜的修复的效果。具体参考方剂:丹参30克檀香10克砂仁10克三七粉12克香附12克延胡索12克川楝子12克陈皮10克,若挟郁热加白花蛇舌草20克,蒲公英30克,若兼气虚加白术12克,党参20克,胃酸多者加乌贼骨15克。

(2)穴位埋线法治疗胃炎:穴位选择:胃俞、中脘、脾俞、肝俞、足三里,在穴位进行中医埋线治疗,可以促进胃功能,达到养胃健脾、补气活血的作用。诸穴共用可还以达到虚则补之, 实则泻之的作用,从而实现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有研究表明使用穴位埋线法能够达到很好的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

(3)饮食管理: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饮食管理,避免各种刺激性食物如烈性酒、浓缩咖啡、生蒜芥末等对胃粘膜有损伤的食物,同时避免吃过硬、过酸、过辣、过冷、过热和过分粗糙的食物。可选用易于消化食品并注意少用油炸、油煎等烹调方法。食物宜清淡软烂。增加营养、注意选择营养价值高的蛋白质食品和维生素丰富的软食,如牛奶、豆腐、胡萝卜和一些发酵的食品,食物要细嚼慢咽。饮食要有规律,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减轻胃部负担。三次正餐食量较少可于餐间定时加餐。[4]注意食物搭配,最好有干有稀,有蛋白质食品也有少量主食。重要的是一定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1.3评价方法 通过客观的医疗检查、临床症状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三个方面进行对比。

1.4数据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11.0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表一:观察组与对照组病情变化情况对比:

 

统计学中P值小于0.05才有意义

通过上述表格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从客观检查情况来看,中医治疗效果要高于西医治疗组,其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临床症状改善上来说,两组之间对比结果不具备显著差异性(P>0.05);但是在生活质量的提高上来说,使用中医治疗的患者其生活质量较使用西医治疗的患者而言具有明显改善,其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浅表性胃炎可由多种原因引起,现在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大量饮用的咖啡、浓茶、酒等均对人们机体的胃黏膜造成很大损害,一旦感染上幽门螺杆菌,病情更会趋向于迁延发展,久治不愈的现象更加普遍。一般情况下慢性胃炎的主要表现为胃痛、胃胀等上腹部不适症状,伴有恶心、嗳气甚至偶有呕吐,患者在感到不适时一般并未给予太多重视,大多采取不管不问或者随便买些胃药进行不规则治疗,这都直接导致胃炎的进一步发展直到其相关临床症状已经影响到正常生活工作时才开始进行系统化治疗。幽门螺杆菌隐藏在胃黏膜下层,一般药物很难将其杀灭或者需要一定时间的完善治疗,中医方面结合多种中医治疗方法同步进行,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起到了非常显著的作用。通过对实行中医治疗的患者的临床检查结果可以看出,中医治疗具有杀灭幽门螺杆菌保护胃黏膜的作用,且其治疗效果甚至可以超越一般的西医治疗。中医治疗中的穴位埋线法改善患者机体的整体血液运输,具有养胃健脾、补气活血的功效,使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5]。中医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效果显著,甚至超过一般西药的单独治疗,可以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东明.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新进展[J].中医中药,2012,12(03):172-173

[2]赵华.中医治疗慢性胃炎临床分析[J].内蒙古医药,2012,12(18):49-50

[3]孔德立.中医治疗慢性胃炎7 1 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医中药,2013,2(26):612-613

[4]秦文彪.理中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脾胃虚弱(寒)证的临床疗效阶段性评价

[J].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17(03):178-179

[5]朱晓艳.中医辨证用药联合“四联疗法”对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J].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4(06):48-49

论文作者:谢波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5月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5

标签:;  ;  ;  ;  ;  ;  ;  ;  

慢性胃炎采用中医治疗的疗效探讨论文_谢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