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属于复合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为了能够更好的开展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的防灾、抗灾能力,使其具有较好的适应性,海绵城市概念得以提出,并被应用到城市建设与规划中,这对城市生态建设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园林景观在城市建设以及生态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应当对其予以重视。文中将对当前城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究海绵城市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优势,最后提出景观园林在现代海绵城市概念中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园林景观;现代海绵城市概念;运用
城市是重要的功能系统,其功能的完整性以及建设质量将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等活动造成较为直接的影响。传统的城市建设过程中,人们将重点放在了经济建设方面,过度追求表面的奢华与风光,却忽略了城市的环境、生态功能建设,继而致使城市内部的排水防涝工程体系质量相对较差,城市内涝频繁发生,这对城市的健康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而海绵城市则是基于这一问题提出的重要建设理念,能够有效改善城市环境以及生态现状。而海面生态与园林景观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将园林景观运用到现代海绵城市概念中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
一、当前城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人们对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城市化被列为城市经济水平发展的重要依据,因而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开展了城市化建设,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也导致了一些问题。首先在设计方面,城市规划建设呈现出了单一的特点,高层建筑群越来越多,而自然形式的景观越来越少,如人们可见的自然地面、草坪等。在此情况下,一旦出现暴雨、热浪、干旱、洪流等极端恶劣的天气,城市将难以有效抗灾,甚至会成为灾难的核心。其次,城市的建设与规划并没有从整体上展开,因此重复建设问题十分严重,而地下排水系统的设计却不受重视,难以将自身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此情况下,城市极易出现内涝问题。
二、海绵城市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优势
海绵城市这一城市建设模式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它具有较强的先进性,与国际上提成出的雨洪城市管理理念有着较强的相似性,这些理念或方法包括WSUD、GSI、LID等。这些理念与海绵城市的共同之处在于将生态友好、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水污染与内涝防治、良性水循环等作为发展的主要目标,着力于将国土转化为绿色海面生态系统。在雨季,即使有暴雨发生,城市也可以将雨水转化为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将其与湿地系统、公园系统结合到一起,共同构成城市自然生态保护系统。
传统城市雨水管理工作将排水作为主要工作目标,使得雨水处理工作极为单一,且效率不高。而海绵城市模式则进行了积极的创新,将排水、用水、净水、蓄水、滞水以及渗水等技术进行综合利用,其优势在于实现了自然循环,且影响相对较低,在面对新环境与新变化时,海绵城市可以有效应对,并尽快适应新环境,即使发生洪涝灾害,海绵城市也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原状,避免危害进一步扩大。在海绵城市的作用下,城市水生态环境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修复,而总体的生态环境效益也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从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来说,首先海绵城市可以对原有生态系统予以较好的保护;其次,它可以对遭到破坏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尤其是水体系统予以及时有效的修复,使其恢复到正常状态;最后,海绵城市建设呈现出低影响状态,能够对生态环境予以有效的开发与保护。从我国的城市建设与发展来看,海绵城市模式能够对传统的只排水不用水、只排水不蓄水的状态予以改善,利用绿色屋顶、绿地广场、人工沟渠等保证雨水的有效下渗与滞留;利用生态滤池对污水、雨水进行过滤与净化,使其可以用于清洗、浇灌以及补充。城市的工程滞水项目顺利转化为生态滞水,凸显城市建设的生态效益,保证生态建设与环境建设的顺利展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园林景观在现代海绵城市概念中的运用策略
(一)山水林田湖的规划
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山水林田湖的治理与保护都可以通过园林工程项目进行,相关部门应当对此城市的水管理能力进行调整,不断扩大绿地的实际面积,并做好山体的维护工作,为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相关部门还应当将水体与港渠建设、绿地建设结合到一起,保证雨水、污水的有效排放与存储,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在对水体进行管理时,还应当做好净化工作。
(二)湖泊与湿地的保护
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工作人员应当对湖泊与湿地的作用予以重视,利用园林景观中的湖泊与湿地存储雨水,实现对水资源的自然化处理。城市建设部门应当积极开展园林工程,保证植被缓冲带以及湿地的建设,在低影响的状态下,建设出完整的河道生态开发体系,实现对水资源的有效存储与管理。国外很多国家都对湖泊与湿地的保护及建设予以了高度重视,对河道、河流等进行了改造,使其能够回归自然,如德国、日本等。我国也应当对此予以借鉴,对湖泊、湿地等进行自然改造与建设,使其生态功能可以充分发挥出来,为海绵城市的建设贡献力量。
(三)绿地承载力的计算
绿地是园林景观建设以及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相关部门应当树立正确的认识,保证绿地的承载能力在合理的范围内,保证绿地建设的科学性与有效性。相关部门应当将提供生态景观以及休闲场所作为园林绿地的主要功能,然后在此基础上使绿地可以承担渗透径流的功能,使其能够与雨水管渠体系共同发挥作用。
(四)下凹绿地的设计
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广泛展开,城市用地变得极为紧张,主干道两侧的绿带极为狭窄,这种情况下,下凹绿地的建设将变得极为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园林工程在开展以前应当对城市的相关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与了解,以雨水初期弃流的时间为依据,合理设计初雨工程,然后对雨水进行有效的净化处理,在这个过程中雨水能够进入到下凹绿地或是景观水体中,继而有效减少路面的径流量,实现对雨水的收集与利用。
(五)水系统的建设
在水系统建设中,城市园林景观建设应当利用好坑塘湿地以及河湖水系,从而对雨水予以天然净化。相关部门在低影响的情况下,积极在河道附近建设绿化带,为水系统的顺利建设提供基础性条件。同时,应当对现有的湿地予以必要的保护,避免出现填埋情况,保证湿地的生态功能正常。另外,还应当保证城市广场园林景观的充足,保证城市整体的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0%,这样才能够满足滞留雨水、净化雨水的实际需要。
四、结语
我国传统城市建设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过度追求经济建设、轻视生态建设;过于关注排水措施的使用,忽略净水、蓄水、滞水等措施等,这些问题都会对城市的健康发展造成阻碍。海绵城市模式的提出与应用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促进城市生态效益的有效提升。而园林景观与海绵城市建设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将其运用到现代海绵城市概念中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在运用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注意山水林湖田的规划建设、关注湖泊与湿地的保护、关注绿地承载力的计算、下凹绿地的设计以及水系统建设。保证园林景观设计能够为海绵城市的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傅鹏飞.浅论园林景观在现代海绵城市概念中的运用[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5(12).
[2]谢宗琦.浅论园林景观在现代海绵城市概念中的运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4).
[3]何谦熙.浅论园林景观在现代海绵城市概念中的运用[J].工业c,2016(6).
[4]吴昊.关于园林景观在现代海绵城市概念中的运用探讨[J].工程技术:全文版:00158-00158.
[5]凌晨.浅论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J].商品与质量,2016(16).
论文作者:胡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9
标签:城市论文; 海绵论文; 绿地论文; 雨水论文; 城市建设论文; 湿地论文; 园林景观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