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形到神,读写相促论文_陈胜全

由形到神,读写相促论文_陈胜全

陈胜全(海南省万宁市 北京师范大学万宁附属中学 海南省 万宁市 571500)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9)07-157-01

一、设计意图

从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入手,通过分析文章外在的“形”,把握其内在的“神”,并由读到写,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本设计以散文的写作技巧为突破口,从教师引导活动的角度,设置启发学生有效解读的导学板块,从解读写作的“形”到领会文章的“神”。学生通过学习,不光明确文章写了什么,还进一步明确怎样写,使阅读与写作相互促进得以实现。

二、设计提要

本设计主要扣住以下四个专题进行:

A、巧妙的过渡照应 B、恰当的欲扬先抑

C、深邃的联想象征 D、由读到写的训练

三、设计实施

(导入。)

(学生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巧妙的过渡照应

[引导]思想是文章的灵魂,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白杨礼赞》是我国现代文学园中一篇脍炙人口的美文,它通过巧妙的过渡照应,将材料恰当地组合在一起。全文结构严谨,具有不同凡响的艺术魅力。同学们阅读全文,找出文中过渡照应的句子。

(学生再读课文,勾划相关词句。)

(学生前后讨论、交流;学生代表发言。)

[明确]这些句子是:①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②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③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绝不是平凡的树。④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⑤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其中篇首的①和篇尾的⑤前后照应。中间的②③④是过渡句。这五个句(段)提纲挈领,着力于“不平凡”三个字,形成了文章的主体支架。这些句子使作者赞美白杨树不平凡的感情表现得十分鲜明,它们(关键词:“不平凡”)是全文的红线,是文章中心的鲜明表达。

[板书] 过渡照应:不平凡——赞美(红线?中心)

(学生齐读过渡照应的句子。)

B、恰当的欲扬先抑

[引导]欲扬先抑是散文创作的常用技法。《白杨礼赞》第二段写高原所见所感,经历了“雄壮”、“伟大”→“单调” →“惊奇”(激动)的变化;第七段进一步评价白杨树也经历了“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伟丈夫”的变化。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表达呢?

(学生默读课文,自主探究。)

(学生同桌讨论、交流;学生代表发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明确]第二段由“雄壮”、“伟大”引起热烈的感叹,然后转向倦怠低沉的“单调”,构成波澜,这是为白杨树的出现作铺垫;在白杨树出现时,我的情绪由“恹恹欲睡”到“惊奇的叫”,又转向高潮,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第七段,指出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不是否定白杨树的内在美,而是为下文作铺垫;肯定“伟丈夫”,是赞美它的“伟岸、正直、朴质、严肃”的内在美。欲扬先抑,抑扬对比,能更加突出白扬树的不平凡,使文章中心逐层鲜明地展现出来。

C、深邃的联想象征

[引导]象征是《白杨礼赞》最突出的写作手法。象征意义不是所描写事物本身就固有的,而是作者在联想的基础上,根据事物的内在品质,借以寄托对人的精神的挖掘和揭示。有感情地朗读第七段“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精神和意志”这一段话,细心体会这组反问句的联想层次和深刻的象征内涵。

(学生朗读课文,自主探究。)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学生代表发言。)

[明确]文章成功地塑造了白杨树这个艺术形象,使人从白杨树的形象联想到当时中国抗日军民的形象,联想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和团结向上的顽强精神。具体看,第一个反问句引起读者深思人和白杨树的联系;第二个反问句肯定白杨树不平凡的品质,明确白杨树和北方农民之间的联系;第三个反问句进一步明确指出白杨树象征着坚强战斗的抗日军民;第四个反问句突出白杨树的精神面貌正是敌后抗日群众的精神和意志,作者真正歌颂的便是“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的历史的精神和意志。”通过联想,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凸现在我们眼前,激起我们内心强烈的共鸣。

[板书]联想象征:不只是树→北方农民→守卫家乡的哨兵→用血写出新中国的历史的精神和意志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它没有婆娑的姿态……那种精神和意志。”)

(学生自由诵读自己最喜欢的文段,就课文的语言特点自主发言。)

(以第七段为例,引导学生感悟排比、反问句的表达作用。)

D、由读到写的训练

[引导]有时候,我们目睹身边的阳光、流水、草木、花叶……不经意间,我们就会想起那些令我们感动的人和精神,心里便会涌起千言万语,请运用象征手法,将你心里的千言万语写成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

(或作仿句训练:仿照第七段中的排比句式写一段话。)

(学生写作;交流。)

[明确]要根据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在生活中选取与之有相似点的寓情之物,作为表情达意的艺术形象。所托之物要与所言之志或所抒之情有内在的一致性,能恰当地象征某一特定的人或精神。写作时,要把深刻的思想和内在的情感寄寓在对具体的描写中,把抽象的志理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应先从所托之物的“形”写起,借助联想,由外及内,由此及彼,揭示其内在精神,以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学生写作;交流)

[总评]本设计引导学生在理解文章写作技巧的过程中由表及里把握文章的“神”,读写有机结合。从阅读理解看,前三个板块形成一个逐层深入的感知思维链:A板块使学生感知白杨树有不平凡的特点;B板块使学生明确白杨树不平凡的具体表现;C板块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白杨树不平凡的实质所在。从写作探究看,前三个板块让学生直观理解过渡照应、欲扬先抑、联想象征等写作技巧,第四个板块在运用中巩固这些写作技巧。这样,由读到写,学生的读写能力能得到有效提高。

论文作者:陈胜全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9

标签:;  ;  ;  ;  ;  ;  ;  ;  

由形到神,读写相促论文_陈胜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