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各个领域得到应用、发展与传承,建筑设计中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在一定的地域特色空间里便营造着另一番的景象和意境,绽放着艺术之花的同时使历史景象再现与重演,令人感觉历历在目、意味深长。本文以芜湖、巢湖北站高铁站设计为例,将“神鸠起舞,振翅高飞”的设计理念, 通过“神鸠”造型、内部空间、交通流线以及立面文化意境营造,展现皖南风光的无限美好与地域空间的蒸蒸日上繁荣景象图。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地域空间;意境营造
0引言:
芜湖中心城区规划了“江南城区、龙湖新城和江北新城”三大主城区,实现了跨江的联动机制,依靠水系发展,从而实现区域内的共荣。芜湖北站位于江北新城大龙湾片区,距芜湖市老城区约20 公里,属于芜湖市江北新城启动引擎。巢湖位于皖南区域。靠近长江,拥抱巢湖。巢湖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古称“居巢”、“南巢”,“成汤放夏桀于南巢”即出于此,文字记载的历史有3000 余年。
1.项目背景分析
商丘经合肥到杭州的高铁近800km,有24座高铁停靠站,其中新建的有商丘新区、太和东站芜湖北站以及巢湖北站等,其建设对实现华东二通道客货分线运输,提高运输质量和满足运输需求,为发挥长三角地区经济辐射和带动作用,推动了长三角产业的融合,并实现长三角区域内的经济协调发展与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加快了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发展。
2.中国传统文化在地域空间里的意境营造
芜湖,处于长江南岸,我们将“神鸠起舞,振翅高飞”作为芜湖北站设计理念,预示着芜湖经济与文化腾飞的现状与未来。巢湖,三面群山一面湖,是典型的山水城市。与北方山水的巍峨壮丽不同,巢湖山水更加舒缓开阔、灵动秀美。巢湖北站采用“湖光叠岭,山水入画”的设计理念。凸显悠久的古镇文化,更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2.1 芜湖北站设计理念与技术融合
芜湖地区湖沼丛生,鸠兹云集如此。诗经中的《关雎》关关雎鸠就是指鸠兹鸟,因湖中的芜草而得名芜湖。对芜湖的文字记载追溯到2000年前,有“勾慈”、 “鸠江”等“江东名邑”美誉。
2.1.1交通流线设计
芜湖北站有商合杭高铁、地铁1号线、2号线和4号线衔接如此,那么做好轨道交通的交通流向的人性化设计是本站设计的侧重点。
根据区域内的条件,依据功能布局进行结构规划。那么高铁站的人流流线与广场是整个车站的核心,并对整个规划有着统领意义。我们根据现场的条件与功能对站区进行规划设计,对交通设施、换乘车站的便捷性要贯彻人文理念。站房南侧为城市轨道交通,东南地下为地铁,设南北两个广场并在东西两侧设综合开发设施,综合开发设施为内街式布置,结合换乘设计综合旅客进出站。内街与地铁城市轨道通过楼扶梯连接,乘客通过内街可达站房售票厅与主入口,出站乘客也通过内街前往轨道交通,内街同时连接各大公交枢纽站点、出租车专用场和长途客运汽车站以及社会私家车停车场,并实施乘客换乘的便捷性原则。
到达人流流线:旅客经过扶梯可以到达基本站台和中间站台,在负1层出站,出站的人群非常方便而就近选择公交出租或者地铁。
芜湖北站房为线正下式,旅客通过站台两侧楼扶梯实现进出站。车站设置无障碍设施,以满足特殊人群的使用需求,墙身设计主要采用金属骨架与玻璃幕墙,以体现科技感与时尚感,与“铁到芜湖自成钢”一脉相承。
2.1.2内部空间设计
为在最大程度上能够满足列车快速通过本站,以体现客运站的高效率,那么内部空间设计时主张简约而不简单的理念。根据功能合理而科学地分区,并配置明了的视觉导向,增强进出站的便捷性。
车站轨顶标高为 22.182M,站房场坪标高为 7.02M。根据地理方位的现实情况,我们设计了线正下站型由大厅候车两侧通道进出站的模式。充分考虑旅客集散广场进出以及购票进站方式,保证旅客与工作人员内外流线不交叉。站房一层平面主要分为三区,中部为进站大厅,东西两侧分别为售票大厅和出站大厅,中间站台进出站采用进出站通道连接扶梯,二层中间为候车大厅上空,南北两侧为站台。
2.1.3立面造型设计
“神鸠”文化由来已久,从 “神鸠起舞,振翅高飞”可以略见一斑。本高铁站设计采用金属骨架造型,把车站主立面东西方向划分成三段,中轴对称形成大写W的造型象征神鸠振翅欲飞。立面虚实结合,用金属板与三个层次的金属杆件将双翼细分成更小的区域,中间用不同方向细巧的格栅象征羽毛的纹理。背衬蓝灰色透明玻璃增加透明度与空气感。为了尽量减小实体的厚重感,不但细细推敲金属构件几个尺寸比例的搭配,细节上更是增加了折面来丰富主体金属骨架的层次。主立面充满科技感与未来感,同时契合“铁到芜湖自成钢”的历史并于与展翅飞翔的形态契合,高铁凌空飞驰的景象,与鸠鸟展翅略地飞翔的姿态相似,暗示雎鸠的传说。图1“神鸠”造型设计理念图。
2.2巢湖北站设计理念
巢湖北站位于柘皋古镇境内,柘皋镇地处皖中,巢湖市西北部,东接板桥乡,柘皋镇是合宁、合巢芜在区域发展轴线上的重要节点,并成为合肥联通长三角的要塞之地,对外加强联系,更利于产业的综合对接与融合。
2.2.1交通流线设计:
基地西侧是至合肥方向的过境道路,东侧是至巢湖方向的过境道路。基地东北侧有规划城市主干道站前路。基地四至交通路网发达,未来高铁站将成为重要交通枢纽。车站规模为 2 台夹四线, 8m 进入站旅客通道 1 座。车站最高聚集人数为800 人。车站轨顶标高为 23.737M,站房场坪标高为 20.3M。选择线侧平式站型。
站房位于轨道北侧,与东西两大综合开发商业围合成站前广场,广场与城市交通衔接,承担进出站旅客集散需求。广场北临城市道路,东北西北设置两处社会车辆停车,靠近站房的东西两侧商业向中心集中,形成喇叭口,并且给场地东西两侧的公交车站场及出租车停靠点留出空间,以便进出站人流及时通过公共交通疏散。社会车辆停车场与通段所分别并列位于站房东西两侧,便于通段所与站房连接。
2.2.2内部空间设计
巢湖北站总的长度为109.4米,用线侧平站型,中间为通高的候车大厅,平面尺寸为60×33.91,候车厅东西两侧为出站厅和售票大厅,西南侧及东南侧为站务办公用房与设备用房,转向边长为24.7米共两层。根据建筑设计方案的功能要求,车站大厅无柱空间跨度稍大采用钢网架结构。站房通过楼扶梯到达基本站台,通过旅客地下通道到达第二站台。两个站台均设置电梯,以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
车站内部旅客流线:出发人流流线:旅客经由站前广场进入进站大厅,经检票口检票后上扶梯进入基本站台,或通过进出站地下通道进入中间站台。到达人流流线:基本站台与中间站台旅客经自动扶梯或楼梯下至进出站通道,通过出站大厅检票出站。出站人流可方便地选择乘公交车、出租车或社会车辆离站。
2.1.3立面造型设计
柘皋古镇是江淮名镇之一。柘皋是吴越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分界点,又是南北文化碰撞融汇贯通的丰碑。柘皋经历了数千年的文化洗礼,逐渐形成了皖中徽派文化的典型,其建筑结构错落有致,立面青砖马头墙色彩古典淡雅,加之街路面铺就的石板,便构成了街道层次的丰富感与沧桑感。金属板细节处理,与传统窗棱与砖雕的变形屋身设计,从柘皋古镇传统建筑中获得灵感。
从巢湖的地理特征出发,提出 “湖光叠岭,山水入画”的设计理念。舒展的曲线,仿效国画线描技法,勾勒出山峦叠嶂的意向。屋顶与柱子使用石材,且由模仿透视井深关系,近到远由低到高颜色递浅,
屋身立面使用金属与玻璃两种材料。金属板细节处理,是传统窗棱与砖雕的变形。印刷玻璃细节造型处理则受到《巢湖图》的启发,有着丰富的光影,恰似湖面波光。玻璃与石材的大面积铺设与色泽变化,取自国画的晕染技法。独特的挑檐造型,取义巢湖五大名山。并注重生态节能设计,进站大厅减少玻璃幕墙面积从而减少阳光直射。雨棚采用钢筋混凝土单柱两侧,悬挑式雨棚,悬挑梁采用变截面设计符合结构受力,造型也更为生动。
立面文化意境营造如诗如画。柱头与檐口设计,是对传统建筑飞檐与山墙的现代演绎。细节处理则受到《巢湖图》的启发,以现代材料为纸,以现代工艺为笔,描绘了一幅立体的巢湖图。如图2。
3.结语
中国幅员辽阔,地域文化博大深远,在中国经济繁荣和文化复兴的社会背景下各行各业均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吸收与应用。建筑设计在建筑的造型形态、地域特色的立面装饰、建筑文法小品上结合建筑功能,做到人性化、科技化和可持续化,在点点滴滴中以解决中国目前的社会矛盾,以满足当今人们精神层面的更高追求。
参考文献
[1]传统山水画“三远”空间意境在当代文人建筑中的表达[D]. 南昌大学, 2015.
[2]邬海青, 邬旭. 意象融合与空间设计表达[J]. 包装工程, 2015(16):41-44.
[3]刘璐. 山水画“经营”之法在风景区空间意境营造中的应用——以杨家沟风景区为例[D]. 长安大学, 2016.
[4]融合城市地域文化的地铁站空间设计研究[D]. 吉林建筑大学, 2016.
[5]曹亚欢. 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空间意境营造[J]. 现代装饰(理论), 2016(1).
论文作者:罗葆滢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第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3
标签:巢湖论文; 芜湖论文; 北站论文; 站台论文; 旅客论文; 大厅论文; 文化论文; 《城镇建设》2019年第0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