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肝血管瘤的检查方式
(1)查体:除了常规身体检查外,还要加强肝脏部位检查,以确定肝血管瘤的位置和大小。
(2)实验室检查:例如凝血功能检查和血常规检查。之所以实施此检查,是因为肝血管瘤疾病会合并低纤维蛋白原血症、血小板减少症,虽然这两种症状发生率比较低,但也要实施有效手段进行排查。
(3)影像学检查:要想确定肝血管瘤,还需进行2项甚至3项的影像学检查。具体检查措施有:①超声检查:此影像学检查为首选诊断手段,使用B超能检测出直径在2厘米以上的血管瘤。若为肝血管瘤疾病,会看到边界清晰的低回声现象,且后方有较不清晰的回声增强现象。但有时肝癌病灶也会出现上述这些现象,为此需要再实施其他项目的影像学检查,以便进行准确鉴别。②磁共振成像:此诊断方式对肝血管瘤疾病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能检测出较小的病变之处,其诊断肝血管瘤的敏感性在73%至100%,特异性在83%至97%,是继超声检查之后的另一种有效诊断方式。③CT:此方式在检测肝血管瘤疾病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与敏感性。但也有缺点,就是难以区分多血供肝转移癌和较小病变。④动脉造影:此手段也能用于检查肝血管瘤,在检查此病症时,会看到滞留在体内的造影剂和营养动脉呈现棉絮状改变。但此检查不作为常规检查手段,仅用于术前了解肝脏血管和血管瘤的解剖关系。
(4)其他检查:即经皮肝穿刺,但该诊断现今还有一定的争议,就是此检查手段在经皮穿刺时有可能引起出血致死,尤其是穿刺活检膜下血管瘤或者肝表面血管瘤,出血的风险要更大。为此,对于疑似血管瘤病变的患者,不可使用此方式进行诊断。
二、肝血管瘤治疗措施
肝血管瘤属于良性疾病,大多数患者的病灶生长速度都比较缓慢,且没有恶变倾向,自发出现破裂现象的比较少。为此,对于大部分确诊肝血管瘤且没有症状的患者,可先进行随访观察,无需给予特殊治疗。对于瘤体比较小,且没有显著磷症状的患者,也要进行随访观察。对于血管瘤体积在5厘米以上者,且生长趋势比较明显,或者临床症状比较显著时,应进行积极治疗。具体治疗措施如下。
(1)急性期治疗:对于肝血管瘤出现破裂出血的患者,应积极进行紧急处理,治疗方式可选择外科手术治疗或者动脉栓塞治疗。
(2)手术治疗:对于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应首选手术切除进行治疗,但对于肝海绵状血管瘤较小的或者无临床症状的患者,则无需进行手术治疗,确诊后,可每隔6个月至12个月进行超声检查,以做动态观察,掌握病灶变化。①手术治疗的绝对指征:分别有合并Kasabach-Merritt综合征、肿瘤增大比较迅速、破裂出血。②手术治疗相对指征:A.存在临床症状;B.病人因担心病情而产生焦虑、不安、负面情绪等症状,且对于工作和生活有明显影响的患者要进行手术治疗。C.肿瘤直径在10厘米以上,尤其是病灶出现外伤性破裂的高危患者,或者病灶位于肝缘部位的患者、无法排除肿块有恶性病变的可能性时应进行手术治疗。③手术方式: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等两种,其中腹腔镜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要比开腹手术少。
(3)中医治疗:肝血管瘤疾病也可以使用中医药物或者中医治疗方式进行缓解症状,但注意使用中医进行治疗时,要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正规治疗,并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
(4)动脉栓塞疗法:此治疗方式是采用栓塞剂阻塞住供血给肝血管瘤的动脉,进而达到治愈的目的。一般使用此方式治疗时,所用的栓塞剂为明胶海绵或者平阳霉素超液态碘油合剂。实施此方式治疗后,患者有可能出现恶心、高热、腹痛等一些并发症。除此之外,栓塞剂还会损伤正常的胆小管和肝细胞,进而让患者出现肝坏死和肝脓肿等一些严重并发症。
(5)射频消融疗法:使用此方式治疗时,会在肝血管瘤病灶处刺入多根电极射频针,然后借助高温让病灶机化吸收、凝固坏死,进而治愈肝血管瘤。此治疗方式具有恢复迅速、安全可靠以及微创等优势。但也会引起并发症,例如肝脓肿、出血、小胆管损伤、周边脏器损伤、肝功能衰竭、膈肌损伤、门静脉栓塞等,要想避免这些并发症,在治疗时要严格遵守适应症。除此之外,对于肝血管瘤合并Kasabach-Merritt综合征的患者,因合并此症状会引起凝血功能障碍和血小板降低症状,所以在使用射频消融疗法治疗时,要严格监测患者的病情,必要时可给病人输注凝血因子或者血小板,以改善病人的凝血状况。
(6)靶向疗法:除了上述的疗法外,还可以使用抑制血管生成的靶向药物治疗肝血管瘤,例如贝伐单抗、索拉非尼等药物,以缩小瘤体。
上述内容即是肝血管瘤的诊断措施与治疗方式,希望对各位读者所有帮助。
论文作者:赵利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20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7
标签:肝血管瘤论文; 方式论文; 患者论文; 病灶论文; 栓塞论文; 症状论文; 手术治疗论文; 《医师在线》2020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