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应处理好三种关系

青年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应处理好三种关系

摘要: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青年作为党和国家的接班人、建设者,应自觉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和研究。在具体研读的过程中着重把握和处理好“外”与“内”相统一的关系、“取”与“舍”相协调的关系以及“知”与“行”相衔接的关系,把握好这三种关系,有利于广大青年科学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青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前言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是人类文明之瑰宝。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增强广大青年政治素质、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研读经典著作时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可帮助广大青年把学问学活,避免陷入思维的死角。

一、“外”与“内”相统一的关系

广大青年在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时,一方面要有大视野,注重将经典著作放在世界背景下进行理解;另一方面还要有小视野,在研读时与所处时代背景和条件相结合,进行理论分析和研究。只有处理好“外”与“内”相统一的关系,青年在阅读经典时才能得心应手。

(一)青年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要有国际眼光和世界视野

从大视角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以及学懂、学通、学透马克思主义的必要手段。

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和地位决定的。学术研究需要在世界视野中寻找位置,并确认自己存在的合理性。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也需要从世界视野中研究和分析问题。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未来走向。所以,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研究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世界性学说。其次,是由马克思主义特征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站在世界格局考虑和分析问题的,无法用单一的点、线、面概括,它有一个相当立体的框架。同时,马克思主义是发展和开放的理论,在历史长河中,一代代优秀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把握当时的客观现实,并结合所在时代科学文化最优秀的部分,使马克思主义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再次,是由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主体决定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载体,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等多个领域,融合了不同性质、不同历史的国家背景,是结合了历史智慧与现实社会环境所诞生的伟大成果,在任何时代和背景下都具有重要价值。二战前,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将研究重点放在革命与解放的问题上。二战后,许多国家相继走向独立,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也逐渐将研究重心转向建设与发展方面。因此,在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时,如不了解其所诞生的背景,将很难真正读懂马克思主义。最后,是由当前时代背景决定的。在科技信息高度发达、交流更加紧密和方便的情况下,无论是国家或个人都不可能再局限于自己的“一方天地”,各国间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更加密切,若仍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研读世界性的经典著作,就容易受视角的局限而产生思想上的偏差。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是世界的未来,世界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因此,青年朋友们在阅读经典著作时,要有国际眼光和世界视野,要将原著放入当今世界的发展变化中去研读,以求同存异的心态去寻找最符合本国国情的智慧。

(二)青年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要有民族视野和本土化意识

基于民族视野和本土化意识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使马克思主义与民族特色和本国实际相结合,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和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的必然要求。对于原著的学习和研究也是同样的道理。

首先,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国家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有不同的矛盾和问题。即使同一个国家在不同政治文化背景下,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有所不同。为了增强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亲切感和认同感,增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际运用的价值,在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时,必然要注重将经典著作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广大青年只有从民族视野和本土化视角出发研读经典,使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才能够真正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力量服务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其次,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马克思主义在其时代化过程中,要与不同国家和民族实际相结合,因此带有不同的民族特点和风格,这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民族性[1]395。马克思主义就是在这种特殊的背景和条件下体现其真理性特征。因此,青年基于民族视野和本土化视角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内容加以分析和判断就显得非常重要。广大青年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转化器的作用,研究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征,将经典著作中的智慧转化为对青年成长有益、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有利的养分,努力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本土化。最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要义在各国文化中的侧重点和意义有所不同。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不同国家在文化交流和传播过程中既存在互补和融合,又不乏冲突和碰撞。因此青年在研读经典时不能生搬硬套,而应该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做到入乡随俗,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外延。对于符合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理论加以利用,对于暂时不适应我国现实发展的内容加以改造或割弃,与此同时也要注意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吸纳外来优秀文化,如此才能切实地寻找到指导当前中国发展的有效方法和智慧。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结晶,汇聚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我国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中国的社会发展有其特定的情形和发展道路,因此在对待马克思主义时,要坚持融会贯通、立足当下,适时作出科学判断和选择。

二、“取”与“舍”相协调的关系

纵观历史,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最科学、最严谨、最富有生命力的学说。它为我们提供进一步研究问题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因此,发挥马克思主义在广大青年成长成才中的指导作用,必须结合具体实际进行适当的取舍。

(一)青年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要有所取

学习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广大青年才能在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发挥强大作用,社会主义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我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知之少到众所皆知的发展过程,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休戚相关。马克思主义就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无产者前行的道路。在《共产党宣言》面世前,全世界无产者在黑暗中摸索。自《共产党宣言》面世后,全世界无产者找到了思想指南和行动纲领。当前,我国青年朋友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必要性是被中国百年血与泪的历史证明了的,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就没有当今社会主义中国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立党立国之本,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理论指导。因此,广大青年要认真研读经典著作,努力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思想上的武器和行动上的指南。

李白的诗有了新的发展,表达了进步的爱情理念:爱情的道路不全是铺满鲜花,一路阳光,也有荆棘密布,充满曲折、泥泞、忧伤和悲哀。真正的爱情必须是男女双方情投意合,否则即使对方唱出多少动人的歌曲也不屑一听,不为所动。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勉励广大青年要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地学习文化知识。总书记勉励青年朋友们多读书。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因此广大青年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阅读中有所收获,在实践中有所作为。

青年朋友在阅读经典著作时,一方面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系统学习和思考,另一方面也要在把握好现有文本的基础上把握潜在文本,要了解原著撰写时的思想演变、中心内容以及整体逻辑结构,要用心体会它的思想,领悟它的价值。

3、eNodeB 通过 GUMMEI(Globally Unique MME Identifier)和Selected Network找到MME,并向MME转发 Tracking Area Update Request消息。

(二)青年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要有所舍弃

在日常工作中,人们固有的定性思维是:工作不能出错,尽力追求完美。这种思维方式本质上没错,但如果这种思维方式不能很好地结合实际情况,可能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即过分苛求完美从而忽视了必要试错可能带来的意外收获。

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导致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术后伤口感染显著性相关的因素有体重指数、合并糖尿病、术前化疗、手术时间、术前低蛋白、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等(P<0.05),见表3。

(2)生活无规律.吃饭有一顿没一顿,尤其是不吃早餐的现象在大学生中很普遍.无规律的饮食,无规律的生活,无规律的睡眠,让这些原本应该充满活力与朝气的年轻人陷入了亚健康的怪圈,许多心理及生理疾病开始滋生蔓延[9-10].

一味地接受马克思主义或完全否定马克思主义,对于青年的人格构建和价值塑形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青年朋友在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时,要充分运用取舍方法,掌握取舍力度。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经过历史的锤炼,其结论是经过科学论证和合理推算得出的,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此加以认真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最完整的文字再现,学习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感悟马克思主义思想最直接、最生动,也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青年在对待这样的权威巨著时,一定要沉下心去研读,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注重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同时,应着重把握原著中的理论原理、基本观点和根本方法,掌握其中的核心思想与实质内容,理解其内在精神和价值,并最终化为己用。

三、“知”与“行”相衔接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能够帮助青年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培养逻辑思考能力。当前许多青年朋友缺乏社会经验,看待问题时容易沉湎于想象。青年通过学习和研究经典著作,能够有效培养高瞻远瞩的战略洞察力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需要学习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如主次矛盾法、整体与局部法、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分析方法等。只有掌握并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这些科学方法,才能提升认知高度,才能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作为“望远镜”和“显微镜”去解决眼力不够的问题。

农村经济正处于不断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我国政府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农业经济管理可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充分的理论基础、有效的解决方案、良好的经济利益及切实的技术支持,希望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与支持。

所谓“舍”并不是指丢弃不用,而是要与实际相结合,有目的地对一些内容加以利用或改造。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解放和发展真理[2]。因此,青年在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时,也应该用同样的态度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青年要认真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理论知识

恩格斯劝告青年要努力钻研马克思主义的原著,掌握理论研究的武器。青年人在生活、学习或工作中要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思想。

首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完成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创作于19世纪,当时的社会环境与当前有明显的不同。青年在阅读时,会发现部分书目中的一些理论可能尚未完全成熟,此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多以西方世界为背景,与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不符。以我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例,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已经取代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青年应认识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再完美的理论经过时间洗礼,或多或少会出现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青年应该采取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绝不能生搬硬套、盲目认同,也不能不加审视地一概否定,要根据现实需要理性吸取马克思主义著作中与时代发展相符合的内容。其次,应当以发展的观点看待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广大青年要清醒地认识到社会处于发展运动中,任何真理都要适应社会发展,因此,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那些经过时间洗礼、历史考验依然适用于当前我国发展实际的内容,当取;对于与当今时代发展不适应的理论,当舍;对于暂时无法明确鉴别的理论,当暂时保留,绝不能照搬照抄、完全嫁接原著中的某些原理。青年朋友要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本土化和具体化,避免空洞。最后,针对性地学习马克思主义,重点学习其世界观和方法论。青年要根据自身实际能力取舍结合,合理安排学习板块。这既遵循了客观实际,又能将科学理论灵活地运用到具体实践中,有利于提高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能力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要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为将来走上社会,投身国家建设做好思想品德、学识修养、能力才干等多方面的储备[3]。青年在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时也是如此,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将“知”与“行”相衔接,才能深刻领悟其奥秘。

大家现在经济独立了吗?没有。大家的经济来源是父母。父母省吃俭用,把我们送到学校来读书、学习,为走向社会奠定基础。我们能不能拿着父母的血汗钱,为我们还在高一的所谓爱情买单?那么,同学们,请问:现在的你们适合恋爱吗?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内容抽象、思想深刻,只有在不断学习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才能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就必须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以独特的方式触及、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其深度和广度为后世难以超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历经沧桑而不衰、依然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精神支柱。青年在研读的过程中要避免畏难心理,不要因为知识的生疏和理论的抽象而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要静下心来系统学习,深入挖掘,慢慢研究,才能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并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讲的那样:“要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4]

(二)青年要善于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实践活动

阅读经典能够训练思维、增强认识。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不仅能够提升思想境界,还能够用来解决现实问题,指导实践。

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实践,并最终用于指导实践。理论并不是悬浮在空中的,研究理论不是为了大谈、空谈,也不是为了故弄玄虚,卖弄功底,而是要用于指导实践,让它实实在在地发挥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他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问题的方法[5],所以,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根本目的在于运用。如果仅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不仅容易使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变为“书斋”学问,而且缺乏最起码的人文关怀。因此,在学习中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善于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去解释和研究实际问题,而不是熟练地背诵经典著作中的个别论断和现有结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永葆活力,就是因为它永远和实践保持密切联系,总是能够适应于新的历史条件,对出现的新问题做出新的回答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2]。因此,广大青年朋友在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时,不能仅仅停留在了解其理论上,还应该注重实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我们要通过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使其理论不断与时俱进。同时,在学习原著时,我们并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通过学习找到现实问题的解决之策,最终达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毛泽东同志善于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并将其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而且创造性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等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最终为革命的胜利铺平了道路。此后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无不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只有在实践活动中践行了马克思主义,才能够保持头脑清醒,不畏挑战,并在探索与前进中丰富马克思主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不能把“知与行”这个完整过程拆分开来。如果“知而不行”,不能把理论用于实践,便不能真正感受与体悟到马克思主义的真谛,失去了学习的意义;如果“行而不知”,则是盲目的。因此,青年要学习和研究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必然要处理好“知”与“行”的关系,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为立党之本,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而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当代青年应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将自己塑造成为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大小格局中,在取舍选择中,在理论与实践中,践行马克思主义,丰富马克思主义。

参考文献:

[1]李昆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报告(2010-2012)[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395.

[2]汝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强大思想武器[N].光明日报,2010-02-13(3).

[3]宋煦冬.这里是爱国爱澳的新园地[N].人民日报,2014-12-21(1).

[4]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2).

[5]马健.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社会生态研究[J].科学社会主义,2011(2):62-65.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254(2019)01-041-05

收稿日期:2018-07-10

作者简介:毛宽海(1990~),男,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中共党史党建。

(责任编辑:刘景平)

标签:;  ;  ;  

青年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应处理好三种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