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育质量的思考与建议_公民权利论文

提高教育质量的思考与建议_公民权利论文

关于提高教育质量的思考与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育质量论文,建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高屋建瓴,紧跟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

教育与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存在互动的相辅相成的关系。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现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加速推进了全球化的进程,整个世界进入了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全球化与以前时代的不同点在于它缩小了整个世界,并使得人们可以实现全球合作。人们把这种使个人和小团体在全球范围内亲密无间合作的现象称为平坦的世界。平坦的世界是个人电脑(允许每一个人以电子的方式书写他自己的东西)、光缆(允许大家能够接触到世界上越来越多的电子内容)、工作流程软件(使得全世界所有人无论处于何地,无论距离有多远都能共同编写同样的电子内容)的综合产物。我们正生活在一个日益信息化、网络化的环境中。世界现在已有20多亿电脑用户。目前中国电话用户已达9.79亿户,其中移动用户6.5亿户,有5亿多台电脑。我国固定电话用户数、移动电话用户数、网民人数、宽带网民数全部位列世界第一。网民(包括手机用户)已达5亿多人。信息化生存、网络化生存已经成为人们重要生活方式。由此,当代教育发展呈现新的趋势。

1.教育投入大幅度提升

全世界197个国家教育投入的平均水平是占GDP的比重的5.1%,发展中国家也平均达到了4.1%,不少发达国家为8%。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世界各国均定期修改教育发展计划,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做事——在全球化中共同学习与工作的价值观》(2006)等官方文献中,倡导的价值观念被具体化为富有操作性的价值观教育课程模块,并以特定的方式呈现出来。2005年日本在《创新时代的义务教育》的报告中,特别明确未来的义务教育有三条目标:扎实的学力、丰富的心灵、强健的体魄,并认为这三者是“生存能力”不可或缺的部分。其中“丰富的心灵”主要是指自我约束,与他人和谐相处,具有同情之心和感恩之心等丰富的人性。2002年6月19日,布什在白宫专门召开了题为“品格与社会”的研讨会,强调应培养儿童的友爱、正派、同情心、责任感和自我控制等品质。俄罗斯相继出台《2001-2005年俄罗斯联邦公民爱国主义教育》国家纲领和《2006-2010年俄罗斯联邦公民爱国主义教育》国家纲领,致力于发展公民的爱国主义教育系统;同时,《俄罗斯青年(2001-2005)》联邦目标计划高度关注公民教育的现实问题,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的社会主动精神。英国2000年修订国家课程后,进一步明确公民民主教育的目的,即“向学生传授有关个人价值、健康、道德、民主、法制、经济方面的广泛知识,使其具备参与民主活动的本领与态度,成为有政治觉悟、民主意识、遵纪守法、善于参与公共生活的健康公民”。

3.教育的研究成果大量涌现,不断提出有价值的教育新理念

(1)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当今世界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是注重人的基本技能的培养,把它作为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内容。美国甚至提出要重新界定基本技能的定义,以拓展其更丰富的内涵。美国提出重视培养学生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管理信息的能力、团队工作的能力以及创造新知识的能力。在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提出要注重非公式化问题的解决。

(2)强调价值观教育。突出价值观教育在学校教育的地位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在道德价值观教育中,各国均把促进“人”的发展作为着眼点,而在教育内容中各国又很重视和平、尊重、自由、责任心等有时代特点的价值观。

提高我国的教育教学质量,应认真检视当代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并采取得力的措施跟上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

二、吸取教训,狠抓教育的关键环节,提升教育内容的科学性、价值性、有效性

在当今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知识以几何级数成倍增长,知识的过时和更新的趋势并存。学科发展呈分工化、细密化的态势,学科数量与日俱增。当今美国哈佛大学开设的课程多达6000门,由此可见,整个世界大学开设的课程,应是超万的巨大数量。在海量信息面前,每个认识个体的浅薄和无知几乎都是无限的。不论是谁,永远都存在初次学习的问题。这正是联合国倡导终身学习的缘由和价值所在。

面对当代世界知识发展的态势,教育如何设置课程、如何组织内容是一个回避不了的难题。众所周知,制度化教育的基本环节是确立目标、组织内容、实施教学、考试评价。其中,组织内容关系着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又制约着施教与评估等环节,称它为关键环节当不为过。教学内容在教育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教育中的关键环节即教学内容方面,我国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我国社会科学发展落后于社会发展的要求,影响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这缘于以往我们在对待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明成果等领域存在某些偏颇,这影响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文革”前,我国曾将六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即政治学、社会学、伦理学、法学、心理学、统计学贴上伪科学的标签,并由此将六门基础学科排除在教育内容之外,其后果有目共睹。以往鼓吹的“以阶级斗争为纲”、“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斗争哲学”、“舆论一律”等口号,造成对文化的摧残,也是众所周知的,无需多加赘言。虽然我们曾进行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情况有所扭转,但是以往这些失误是否已作过刻骨铭心的反省并认真吸取教训,恐怕尚有探讨的余地。

1.提升教育内容的科学性、价值性、有效性,是实现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的有机结合

众所周知,知识包括事实知识和道德知识,前者系人类对外在客观世界的了解,后者则主要与人类的道德实践相关。由此,教育可区分为技术教育与价值教育。其中,人类对外在客观世界的了解,揭示的是客观真理,属于科学精神;价值教育所探究的是道德知识,揭示的是道德真理,寻求的是解放和自由而非控制和强迫,包括了解自己和克服那些妨碍自我解放的因素,其最重要的内容是如何过一个“真诚而美好”的人生,活出人的尊严。道德知识属于人文精神。

由此可见,课程内容应是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的有机结合。“科学是立世之基,人文是为人之本。”没有科学的人文是残缺的人文,没有人文的科学是残缺的科学。现在的人,大多只是看到科学技术的成果,而没有看到人文体系的价值。需知,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人文文化可以陶冶情感,升华精神境界,纯洁人性;也可以活跃思维,挖掘创新潜力,启迪灵性。道德的教化和正确价值观的习得之所以重要,不仅在于道德与价值观规范引导着人们的行为和举止,更在于道德在滋养和培育着人的良善之本性,正确的价值观则能够阻扼和规训人的无限欲望和需求。因此,人文文化决定民族存亡,影响国家强弱、社会进退、人格高低、涵养深浅以及人的思维智慧。

有人说,一流国家输出文化和价值,二流国家输出技术和规则,三流国家输出产品和劳力。此判断不无道理。一个国家如果自身的文化,尤其是价值观不能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和认同,就不可能在世界成为一流国家。二十年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颇为自信地安慰西方人说:“中国不可能成为一个大国,因为中国没有可以输出的普世价值观。”此说不论人们认同与否,都是很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

价值教育浅层化和边缘化是现代社会教育中的一个普遍问题,因之而产生的个人生活问题和社会问题日益突出。面对社会高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阴暗面,要通过人文教育教会年轻人怎么做人,成为一个有人格的人。

2.提升教育内容的科学性、有效性,要精选最具有价值的知识

优化原则是教育和教学的一项基本原则。面对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知识的爆炸式增量和某些知识过时失效并存的局面,教学内容如何精选最具有价值的知识,即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教育和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学内容的建设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基础工程,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对教学内容的重要性作何种强调都不为过。

自从教育部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在基础教育中增加了不少新的知识。近期,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各科的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在各科课程标准中,均有新增的知识点。

以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为例,新增加的知识点有如下的内容。

“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思想方法与思维方式”首次列入课程标准的要求。生命教育内容增加“自爱,不做有损人格的事”,增加“认识生命形态的多样性,理解人类生命离不开大自然的哺育”的新内容。生态教育、环境教育,新增的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即面临生态环境问题,要求掌握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增加“掌握爱护环境的基本方法”的要求。生态环境教育是当代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当代中国更具现实针对性。新增“理解文明交往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的提法。新增“学习运用法律维护他人、国家和社会合法权益”的要求。增加引导学生培育媒介素养,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学会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内容,等等。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媒体信息的选择、解读、理解、质疑、评估、分类、储存、综合、应用、创造、生产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将“树立全球观念”拓展为“认识树立全球观念的重要性,增强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的意识和愿望”。

从课程标准出发,精选材料编写教材,组织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在推进,作为为基础教育培养师资力量的师范教育,也要紧跟课程改革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彰显师范教育的特色。

三、落实“纲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机渗透好公民教育

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加强公民教育。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论述中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报告则进一步提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对学生实施公民教育,培养公民意识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教育部加强公民教育要求的重要措施。

1.公民教育的内容,包含公民知识、公民道德、公民价值观、公民政治参与技能

公民知识包括什么是公民、公民意识、国家与政府、政党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公民权利与义务、社会公共生活、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等。

公民是相对于臣民而言。“公民”与“臣民”是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两者是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物。公民是民主政治的产物,具有人格独立、主体意识、政治参与、社会责任等特征,乃现代民主社会的标志;臣民是专制政治的产物,具有人格依附、政治陪衬、不负责任等特点。

公民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道德和法律都属于社会行为规范。法律所规定的义务是最低道德标准,道德属于法定义务以上行为规范。道德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前提条件,道德从其作用的范畴的不同亦可分为公德与私德。私德主要指的是个人的修养,公德是指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

公民价值观: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爱国、和平等。

公民政治参与技能:讨论、组织活动、维护权益、参与选举、参与公共管理、向政府提建议、反映问题等。

2.培育公民意识的主要途径

强化公民的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的教育可从法制、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个环节进行。

首先,法制即法律制度具有规范、引导和保障的功能,其实现主要是通过权利义务机制。在我国从宪法到基本法律都明确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对应而存在,公民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公民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权利的实现要求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保障权利的实现。权利的行使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只有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

其次,从道德教育入手。道德是人生的首要价值,道德水准的高低是判断人格优劣的标尺。道德品格是由每个人独立自主实现的,并通过其行为显示出来的。社会道德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前提条件,即使在今天,不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抑或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都必须以社会成员具有良好的道德风尚为基础。因此,只有通过加强公民的道德教育,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引导人们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才能培养具有强烈的国家意识、责任感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的现代公民。

再次,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入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都源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对于培育公民意识、强化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3.进行公民教育,培育公民意识是极富挑战性的任务

进行公民教育,培育公民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观念是极富挑战性的任务,其难度不容低估。这是因为完成这项任务有着诸多的制约因素。

缘于以往重视公民教育不够,公民知识普及程度不高,一些公民对民主政治缺乏了解,存在某些认识误区和盲点。

培育公民意识、民主政治观念所需的相关知识较为抽象,不易被理解和掌握。

我们面临经济社会转型期矛盾突显的严峻考验,政治教育主客体匹配程度的不足,书本上讲的“应然性”与社会现实的“实然性”有差距,导致了“教”与“示”存在一些脱节,增强了公民教育的难度。

师生面对社会各种负面影响的困惑;社会多元价值与主导价值间的交织与博弈;德育实效性欠缺困扰教育界多年,等等。

4.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应对策略和措施

在内容的组织上,认真贯彻党中央提出政治教育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受教育者的“三贴近”原则,以生活为基础,以生活逻辑整合教育内容,以相关政治知识为支撑,形成贴近生活、实际和社会的教育内容,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汲取。

在教学中,准确把握课程性质及其隐含的教育价值,遵循人的认知规律和德性的形成规律,对抽象的理论力求具体化、通俗化,要运用丰富、翔实的资料,深入浅出地阐述相关的理论观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理论观点,进行主动学习。

应用民主的教学策略,搭建师生之间互动的平台,用民主平等的方式进行交流;在民主、平等、探讨的课堂氛围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的负面现象。

引导学生从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事实、我国的发展趋势以及政府目前努力克服社会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认清我国发展的主流与支流的问题。

重视对学生政治参与技能的培养,提升公民素养。公民教育应该落实在政治实践上,公民教育不只是一种课堂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在实践中学习。

标签:;  ;  ;  ;  ;  ;  ;  

提高教育质量的思考与建议_公民权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