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身就是一种复杂的思维过程,是阅读者对所阅读的材料进行筛选、加工的过程。所以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掌握高效而实用的阅读技能与方法,在阅读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指导,注意阅读的目的性和恰当的阅读方法。
一、明确阅读的目的性
阅读者在每次阅读时都应带着一定的目的,目的性是阅读的前提。因此在阅读时,我们要寻找一个思维的突破口。对于一般作品而言,重点就在于内容和形式这两个方面,根据自己的阅读需求,就内容上,我们可以从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中心主旨、人物性格特征等方面来感悟作品;就形式上,我们可以从作品的文学样式、结构形式安排、语言特色等来理解作品。《陋室铭》是选入初中语文课本中古文的名篇,阅读此文我们可以从铭文的特点读出它的音乐美,也可以从它写作方面体会托物言志的技巧美,还可以从内容上领悟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思想美。总之,目的性一明确,就能使不同档次的学生都能够有所得,使同一学生在每次阅读时都有新的不同感受,不至于使阅读变成一种散漫无边的行为活动。
二、应用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1.整体感知文章。应从整体上感知文章的大概内容,即文章的观点和材料、大体的思路与布局,获得总的初步印象。例如:语文老师可以让学生在初读文章时较快地通读全文,只求大体了解而不做细致推敲,只求粗略地把握文章的大概内容而不作精确的归纳,然后以这个总的印象为出发点和依据去深入理解分析文章和各个局部、片断,直至词句关系、意义,以及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最后把各个局部、片断联接起来。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高屋建瓴地分析阅读材料,思维上由粗到细,视野上由大到小,从而快速而准确地把握住要点。先从整体去感知文章是为精读详析做准备,再进一步深入阅读,透彻理解、全面把握文章的精髓,从而使对文章的理解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2.掌握各种文体不同的阅读要素。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各有其自身的特点,在阅读时要恰当地应用一定的阅读方法。比如:记叙文是写人记事的文体,阅读时应抓住其“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还要辨明记叙的顺序、寻找文章的线索,然后明确材料是通过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来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从而抓住的文章的主旨。与记叙文相类似的散文应抓住其“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来阅读,还有小说应从其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描写这三要素来阅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应用各种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等)来塑造人物形象、凸显人物性格以及环境描写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是我们在阅读小说时不可忽视的两个重点。而说明文在于说明事物的特点和阐明事理的文体,阅读时应先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而后理清说明的顺序,重点在于分析说明的方法,最后品味说明的语言这一方法来阅读。对于议论文,它主要是论述作者的见解或主张的,因此阅读时要弄清作者所提出的主张(论点),明白作者采用了什么材料——事实或道理(论据)来证明论点,还要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这些材料来证明论点的(论证)。
3.以说带读,提高阅读水平。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器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语文老师可以借助音频、范读、齐读等形式,特别是借助一些经典古诗词或美文(如朱自清的《春》、刘禹锡的《陋室铭》等)来带动学生对朗读的兴趣。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阅读,尤其是大量的课外阅读,能够获取并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使自己的语言变得生动活泼。通过阅读,感悟作品的思路,可以有效地规范自己的逻辑思维,使语言条理清晰,发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真正感受到每一个字、每一个音节都是一个优美的音符,形成良好的语感。
4.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迁”告诉我们学习必须有良好的环境,其实良好的环境同时也是培养兴趣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学校便是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天地的一个良好的环境。培养学生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休闲活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将对学生获得各种知识、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文化素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
三、走出阅读的误区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也是鼓帆,也是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就没有风,就不能独立地在知识海洋里航行。”可见,阅读对于语文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我们对阅读往往会有一种错误的认识,以为只有自由读书才叫阅读,以为只有课外书才叫阅读,其实构成阅读的材料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可以是教材上的也可以非教材上的,课外阅读只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补充,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补充我们在阅读教学中的不足。因此,我们应该既注重对教材的阅读欣赏,同时也应该放开视野,去了解些中外名著及时文,让学生对各种文学样式均有所涉猎。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大量的阅读,向他人借鉴语言素材,对提高我们的语言感悟能力有很大作用,对于我们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学好语文必须能阅读、多阅读、善阅读!
论文作者:赵 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5月总第20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2
标签:文章论文; 语言论文; 自己的论文; 材料论文; 目的性论文; 学生论文; 方法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5月总第20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