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研究
“访惠聚”驻村工作对南疆民生改善作用研究
李 婷*
摘 要 “访惠聚”驻村工作是新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疆方略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重大举措。“访惠聚”驻村工作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着力点,把民生工程建设与“访惠聚”和脱贫攻坚相结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使“访惠聚”成为促进民生改善、推进精准扶贫、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动力和保证。要持续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推动贫困人口转移就业;加强产业扶贫力度;进一步强化宣传教育,引导贫困群众转变观念;推进依法治理,以制度建设为核心规范农村事务管理。
关键词 “访惠聚”驻村工作新疆南疆 民生改善
当前,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社会结构快速转型,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新疆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都很突出。新疆仍然是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从国际上看,新疆地区是西方敌对势力实施渗透和分化战略的重点,是“三股势力”的重要策源地和实施地,从区情看,新疆特别是南疆地区是欠发达发展落后地区,社会转型诸如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带来的诸多矛盾集中反映在基层。在新疆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形势下,深入开展 “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以下简称“访惠聚”)是推进基层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治本之策,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加强民族团结、保障改善民生、夯实基层基础、做好群众工作最具新疆特色的生动实践,是凝聚人心、顺应广大人民群众期盼的迫切需要。
我国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新的时代,民生问题依旧是政府、公众和媒体关注的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特别强调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新疆特别是南疆地区作为反恐维稳的重点地区,既是改善民生的难点地区,更是新疆全面小康“短板”中的“短板”,要实现共享理念指引下的全面小康,就必须做好南疆民生建设领域各项工作。
“访惠聚”驻村工作是新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疆方略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重大举措。 “访惠聚”驻村工作始于2014年,到现在已经五年多的时间,“访惠聚”驻村工作的“1+2+5”八项任务之一就是落实民生建设任务、增加农牧民收入。“访惠聚”驻村工作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着力点,把民生工程建设与“访惠聚”和脱贫攻坚相结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使“访惠聚”驻村工作成为促进民生改善、推进精准扶贫、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动力和保证。"访惠聚”活动中呈现的民生建设项目一定程度上凝聚了几万名住村干部的创新工作思路和经验,并且“访惠聚”中呈现的民生建设项目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新疆农村当前“自下而上”的民生建设工作的真实现状,立足 “访惠聚"驻村工作具体实践,总结归纳工作队在改善民生工作方面具体做法及成效,分析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今后依托“访惠聚”促进新疆农村民生改善的对策建议,促进农牧民脱贫致取得实效,这对于我们认识新疆的重大战略位置、增强建设新疆维护稳定的信心、筑牢新疆基层基础、提高政府及各族人民加快解决民生问题的动力,更好地团结带领新疆各族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南疆农村民生建设面临问题
(一)南疆贫困程度深,脱贫任务艰巨
2019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新疆面临的脱贫任务异常艰巨——要确保实现60.61万人脱贫、976个村退出、12个深度贫困县摘帽。截至2018年底,全区1537个未退出的贫困村、22个未摘帽贫困县,全部集中在南疆四地州,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二)南疆农村劳动力转移困难
南疆是一个以农业人口为主的地方,最突出的问题是南疆的耕地比较少,水资源相对比较缺乏,更多的农民需要转移就业,在南疆,通过就业增加收入是农村脱贫的主渠道。一方面受语言障碍制约突出,跨区域转移就业难度大。南疆四地州是少数民族人口高度聚居区,由于接受文化教育程度低,少数民族普遍掌握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水平低,加之受传统习惯、就业观念、社会心理、宗教意识等各种因素影响,一些农民不愿意离土离乡、外出务工就业,劳动力跨区域转移就业难度大。另一方面,劳动技能匮乏,转移就业能力弱。南疆农村贫困人口受教育程度还要低。目前南疆四地州普遍存在就业难和招工难矛盾并存,突出表现为人力资源开发不足,人才匮乏,结构性矛盾突出,人才流失严重与引进困难矛盾并存,劳动力就地就近转向非农产业稳定就业难度大,这实际上反映了南疆农村人力资源素质与现代社会需求之间存在很大差距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新疆工作,进一步明确了新疆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战略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⑥,新疆是我国反恐维稳斗争的主战场,新疆稳定事关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党的两个“百年目标”的实现、事关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新疆工作总目标,这是自治区党委做好新疆工作的总遵循。围绕总目标,自治区党委把稳定作为最大的民生,把维护社会稳定,打牢长治久安基础作为新疆各级党组织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着力点,动员和组织一切力量从每一个群众身边的问题抓起,排除一切不稳定因素。“访惠聚”驻村工作作为新疆践行中央治疆方略、凝聚民心民力、加强基层基础的一次大胆尝试和有益探索,已然不仅仅是机关干部社会实践的政治工作,而是成为对新疆影响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治理路径,在事实上推动了新疆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改革,初步构建了农村基层组织、农村思想文化、农村公共服务、农民矛盾调处等现代治理体系,有效地密切了基层党群、干群关系,有效地巩固了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基层基础。
(三)产业发展滞后,产业带动脱贫能力不强
南疆自然资源条件限制,农业基础比较薄弱,传统种植业比重高、效益低,特色优势农业规模小,缺乏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有效带动,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不高,农业增产增收空间有限。而且受农民贫困和传统粗放管理观念的影响,标准化生产推广难度较大,大部分县市基地建设“低投入、低产出、低效益”,严重影响产业提质增效和助农增收进程。
试验在成都用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规范试验猪场进行,时间为2017年4月16日至2017年7月3日,试验期为72 d。所有仔猪在封闭式猪舍中饲养,水泥地面,自由采食和饮水,驱虫、消毒及免疫均按猪场常规饲养管理程序进行。预饲期结束试验期开始,根据随机分组饲喂添加相应添加剂的饲料,自由采食[7],每天投料2次,喂前称重,记录每组的用量,自由饮水。每日记录猪只非正常状况。饲喂至162日龄后,猪只送到屠宰场屠宰,记录猪只的胴体质量、背膘厚度、眼肌面积,计算屠宰率、瘦肉率和脂肪率。
(四) 农民内生动力不足
在南疆广大偏远的农村地区,长期以来延续并积累而形成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在劳动力心里根深蒂固,对新理念、新事物、新技术的接受认知慢,思想上缺少改善生活的动力,内心里缺乏创业致富的激情,还有的把发展脱贫增收希望寄托在政策扶持上,“等靠要”思想仍很普遍,甚至还存在“小进则满、小富即安”的落后观念,自我发展意识还没有树立,农民中存在的狭隘思想意识,发展观念落后,种养殖技术落后,投入抗风险能力低,市场交易观念淡薄等是影响着南疆农民自我发展能力提升。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增加就业就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始终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作为群众增收的关键举措。工作队通过入户走访,全面摸清所驻村子的未就业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等就业情况,然后加强群众实用技术和劳动技能培训,全面提高了群众的就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引导群众增强发展意识、市场观念,克服“等、靠、要”思想。驻村工作队还加强对农民就业的引导与服务,加强信息搜集和发布工作,搭建用工信息共享平台,避免农民在没有就业意向的情况下盲目进城,通过组织劳动力培训和劳务输出,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例如:有些“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建造村级市场领航致富脱贫路,通过修建村级市场包含小超市、小菜店、餐厅、修理、理发等店铺解决贫困人口就业,既方便了村民生活,增加了收入,为全村提供了就业创业平台,又有效推动了城乡一体融合发展。有的通过创办卫星工厂或合作社,解决群众就业问题,还有的鼓励有能力的群众离家务工经商、自主创业,努力实现家家户户有门路。
(五)社会治理能力有待提升
近年来,随着自治区党委民生政策落实,南疆各族群众充分享受了这些惠民政策带来的种种实惠,但是在政策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一些享受惠民政策的社会成员没有很好地履行公民义务,甚至不知感恩、不愿回报,这些现象引起了一些干部群众的不满。
二、“访惠聚”驻村工作促进南疆民生建设主要做法及实效
(一)坚决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最大民生工程
二是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访惠聚”驻村工作队持续在转变农民思想观念、拓宽增收渠道上下功夫,通过专家讲学、农民群众现身说法等多种形式,普及脱贫攻坚常识、农业实用技术、国语、法律法规等知识,积极开展感恩教育、艰苦奋斗教育、脱贫攻坚主题教育和就业创业援助活动,激发农民群众转变思想,增强发展生产和勤劳致富的信心,促进形成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争先脱贫的良好精神风貌。。
(二)扎实开展就业扶贫,有效解决贫困难题
采用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进行病虫害防治,确保高产、高质、高环保效应。对印度紫檀和金花茶病害主要用波尔多液及其他铜制剂等低毒无残留无公害的药液喷洒防治,并做好田间清洁,消除病原菌;对虫害防治主要用Bt、杀虫双等低毒无残留无公害农药,兼顾使用杀虫灯、黄板进行诱杀害虫。尽量减少农药使用量和次数。
(三)抓好特色产业扶贫,增强持续脱贫能力
按照我国总体发展战略部署,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时间点,2021年是我们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时间点,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实现必然包含全国各民族共同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涵,包括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历史进程,这是新疆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共同的政治担当。因此,对新疆而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仅是经济意义的概念,也包括社会稳定特别是民族团结的社会局面的转变。“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挤压和铲除宗教极端思想滋生、渗透空间,使基层群众认清敌对势力破坏团结、破坏统一的真面目,向基层群众宣讲党的惠民富民政策,开办农民夜校“双语”培训班,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更好地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进民族团结,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云天化示范田与其它品牌对照田肥料投入与产量对比,示范田冬枣增产明显,亩增产82.4kg,增产率达4.7%。这表明,使用云天化系列化肥可以显著提高该地区冬枣种植的产量。
(四)注重民生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一是加大教育投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积极响应自治区15年义务教育的号召,“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帮助困难家庭儿童购置学习、生活配套设施,确保适龄儿童有学可上,为贫困户家庭大学生提供资助,保证他们顺利完成学业,设立教育专项资金,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学水平,改变落后的面貌。
(五)解决了一批群众关注的民生热点问题
很多工作队把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推进访惠聚活动的突破口,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问题清单,并主动上报县、乡党委按规定的程序得以解决,让农民群众解开了思想疙瘩,舒畅了心情,基层社会矛盾得到有效化解,基层组织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特别是农民关心集体土地、房产、林木等资产流失问题,很多工作队乡党委的领导下开展“三资”清查工作,清理了一些长期被低价或无偿占据着的集体土地、林木、房产等资产,重新划归为集体所有,使得集体经济有资产支撑、有现金收益,打击了“村霸”的嚣张气焰,对于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壮大村党支部实力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更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普遍欢迎和热烈赞扬,为农村各项工作开展创造了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
(六)坚持智力扶贫,积极打造脱贫内生动力
结合自治区制定的“一村一品”等支持“访惠聚”驻村工作民生建设项目,各级工作队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优势、技术优势,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极大地改善了城乡居民出行、用水、用电、居住、教育、卫生、文化和农业生态环境,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建设,积极推进“移动、电信+互联网络融合”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宽带、融合、安全的信息基础设施覆盖,村村都能享受到网络信息服务,建立了农村图书室、文化室、篮球场等设施,组织开展各类活动来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丰富农牧民群众精神生活。
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脱贫攻坚工作要实打实干,一切工作都要落实到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切实防止形式主义,不能搞花拳绣腿,不能搞繁文缛节,不能做表面文章。”“访惠聚”驻村工作队最大限度将组织优势转化为脱贫动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组织基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民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坚定不移地把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头号民生工程的硬任务、铁任务,牢牢聚焦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紧盯贫困户“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贫困村“一降低五通七有”、贫困县“三率一度一接近”等退出标准和要求,统筹做好各项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幸福指数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访惠聚”驻村工作改善民生的作用分析
(一)夯实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基础
本文存在不足之处和有待完善之处:①碍于我国实施股票期权激励起步较晚、对授予日、禁售期等都有严格的年限规定等因素限制,导致本文样本量不足。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企业实施股票期权激励,进而需要将所得结论置于大样本中进行验证。②仅关注了股票期权激励,未来研究可分析高管短期薪酬激励对现金冗余与研发投入关系存在的影响。
(二)党在新疆执政之基得到了巩固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办好新疆农村的事情关键也在党。通过“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的真心付出,真心帮扶,从教育、就业到乡村道路环境的改变,从广大贫困群众的帮扶脱贫到低保医保条件的改善,增进了广大村民群众对各级党委的信任,进一步提升了广大村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干部与群众的距离也近了,干部的作风也转变了,群众也有了依靠,在为农民群众服务中增进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感情,真正凝聚了人心,使得党在新疆执政之基得到了巩固。看到了“访惠聚”驻村工作的真实效果,也更加坚定了继续开展好“访惠聚”驻村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Effects of metals in cosmetics on human health 2 10
(三)消除了民族隔阂、加强了民族团结
“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充分调动贫困人口依靠自身努力实现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促进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和贫困地区产业持续发展。一是工作队深入实施贫困地区特色产业提升工程,因地制宜加快发展对贫困户增收带动作用明显的特色产业,制定产业规划、有效整合产业资金,以建设示范区来增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激发脱贫的内在动力。积极推动产业化扶贫项目,有些将产业模式探索升级为“龙头企业+基地+村委会+农户”运营模式,由村委会代表全体村民持股、龙头企业以现金出资发起成立公司负责运营,收益分红资金直接到村;二是“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对庭院经济此给予大力支持,每年都给予一定的资金投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进行庭院整治,扶持贫困户种菜,种果树,搭葡萄架、养鸽子、养鸡等等,落实好国家发放的扶贫牛、扶贫驴、扶贫鸡、扶贫鸭养殖等工作,使庭院经济成为农户脱贫致富的有力补充;三是开展消费扶贫,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在乌什县扶贫点,中粮工作队人员协助中粮我买网开办了电子商务平台,使得群众不出村子就可以定做衣服和网上购物。网上销售农副产品,增加了农户就业和创收渠道,一举双得。直属单位机关号召广大干部职工和各级工会组织,在同等的条件下,优先购买扶贫点的农产品。
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是一种油花两用的经济作物。红花籽含油量为40%左右,其中亚油酸含量为74%~86%,富含维生素A、E和类胡萝卜素等,是一种优质食用油。红花花瓣可作药用,也可提取天然黄、红色素,用于食品着色及配色。同时,红花耐旱、耐寒、耐盐碱、抗病,喜欢阳光充足、气候干燥的条件[7],河套灌区特别适宜红花的种植。红花生育期一般在120 d左右,一生中采花需要4~5次,费工费力,因此,发展红花产业必须加强基地建设,规模化、机械化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回到病房,老婆坦诚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我气得歇斯底里地大叫:你是我原配,还给我生了孩子,你怕什么?除了气管镜,我什么也不做。
(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面对这种递进的需求,各级住村工作队结合农村实际,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帮助农村干部转变发展观念、拓宽发展思路、提升发展能力,关键是帮农民群众想路子、教方法,带领农民通过劳动致富,引导干部群众转变发展观念,依靠科技、面向市场寻找增收的路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基础。
四、依托“访惠聚”驻村工作促进新疆农村民生改善的对策建议
(一)持续推动脱贫攻坚工作
“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使农村发生了很大变化,也对基层情况有了规律性的认识,掌握了规范性的做法。今后,工作队在充分利用本村发展优势的基础上,制定发展目标、细化发展思路,既要有“规定动作”的具体内容,也要有“自主创新”的发展模式。一是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既重视为贫困乡村“输血”,更重视强化“造血”功能,解决好贫困乡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问题;既重视在物质上扶贫,更重视扶志、扶智,解决贫困乡村、贫困人口脱贫信心和能力不足的问题;既重视发展贫困乡村经济和解决贫困户实际问题,也重视基础设施和社会环境建设,解决贫困乡村、贫困人口发展基础不牢固的问题。二是坚持突出重点与兼顾全面相结合。既重视贫困村的脱贫,也不忽视非贫困村的贫困户、贫困人口的脱贫。三是把握阶段性扶贫重点。在全面推动脱贫攻坚的基础上,按照扶贫工作总体规划,对当年需要完成脱贫任务的贫困户给予重点倾斜,确保脱贫目标任务的完成。四是用足用活各级政策。充分利用各级关于支持贫困乡村产业发展和民生保障的各项政策,最大限度争取上级在项目和资金方面的支持,今后民生投资导向重点应逐步调整至农村公共产品建设的投入上,依托工作队为农民修路修桥修渠修垃圾站,让农民生活在干净卫生便利的生活环境里,这对农民的生活方式也会产生现代的导向,让群众实实在在得实惠,为凝聚人心打好基础。
(二) 推动贫困人口转移就业
“访惠聚”驻村工作队要帮助贫困劳动力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通过稳定就业,实现脱贫致富。一是拓宽转移就业渠道。加大劳务输出支持力度,鼓励贫困人口到发达地区和城市务工;依托当地产业园区、农牧业产业化合作组织,安排贫困人口就近就业;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在当地为贫困人口安排绿化、保洁等公益性岗位。二是强化就业信息服务。进一步加强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及时向社会特别是贫困人口提供就业信息,解决好贫困人口就业信息渠道不畅通、找工作岗位难的问题。三是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实施“政府+企业+贫困户”、“劳务品牌+培训基地”、“就业+培训”等行动,依托实用技能培训,提高转移就业的能力。
(三)加强产业扶贫力度
“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应该积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一村一品”“一户一业”“联户多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逐步做大规模、做响品牌,使分散的扶贫转变为有组织、有规模、有带动的产业化扶贫,以此不但能提升项目扶贫质量和效果,也能提高贫困化自身发展积极性,促使其转变发展观念、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产业。支持有意愿的贫困户和带动贫困户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开办网店,整合线上信息资源和线下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种养殖大户等实体资源,引导电子商务平台企业重点面向建档立卡贫困户收购产品或提供就业机会。建议自治区政府创建一个以政府公信力为担保的新疆特色产品交易平台,有了政府担保和工作组的监督把关,会提升消费者对产品品质的信任。同时,通过这个平台也能够更多的了解新疆特色资源,也可依托工作队来招商引资,吸引更多内地的商家来疆开展合作,对推进新疆资源开发和内地省区社会资本合作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进一步强化宣传教育,引导贫困群众转变观念
一是强化贫困群众教育引导。加强政策宣传,搞好解惑释疑,注重典型引路,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依赖思想,把脱贫信心树立起来,把积极性调动起来,真正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二是引导贫困群众自谋出路。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引导贫困群众联系实际自定脱贫计划、自谋发展出路,自主脱贫致富。三是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组织贫困群众到外面参观学习、接受培训,帮助他们更新观念、开阔视野、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四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加大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力度,开展文明家庭评比活动,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破除陈规陋习,树立健康向上的文明风尚。建议建立脱贫奖励机制,对已经达到标准脱贫的农户要给予奖励支持,引导大家向勤劳致富方向发展,以积极的政策调动人的致富积极性,而不是以消极贫困等待政府的扶贫。要大张旗鼓的宣传脱贫后可享受到的脱贫奖励。要让脱贫的人主动脱贫,主动退出。
(五)推进依法治理,以制度建设为核心规范农村事务管理
“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应将相关经验制定成村规民约,规范农村事务的管理,只有制度、办事流程规范了,并建立起监督、被监督机制,实现公平、公正环境,才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一是遵循现代社会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基本权益的大的框架下,协助村“两委”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务实管用、操作性强、便于执行、群众认可的村规民约,发挥乡土管理的优势,确保整个农村管理有序。二是帮助基层总结一些合理、科学、管用的经验方法,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形成长效工作机制。
参考文献:
[1] 李洪兴. 坚持不懈保障和改善民生[N]. 人民日报, 2019-05-31.
[2] 杨清清.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解析“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的价值内涵[J]. 实事求是, 2016第5期,第27-29页.
[3〗 苏荟. 要素稀缺和市场需求约束下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新疆南疆四地州11县的调查[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第42-47页.
[4〗 习近平. 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M]. 北京市: 人民出版社, 2017.
[5〗 朱宪臣. 习近平新时代治疆方略的四重维度[J]. 实事求是, 2018第4期,第27~31页.
中国图书分类号 D669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作者简介] 李婷,新疆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石梦华〕
标签:“访惠聚”驻村工作论文; 新疆南疆论文; 民生改善论文; 研究论文; 新疆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