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文,经济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0 文献标识码:A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要 求,对于推进改革和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经济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构建和 谐社会决定于经济发展的总体进程。经济是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是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构建和谐社会要以经济发展为前提。只有在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才能提出构建和 谐社会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不是凭空想象,也不是刻意求新,而是 有着坚实的经济社会基础。新中国成立55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综合国力 大大增强,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强大的物质经济基础。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20 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接近11万亿元人民币,比1952年增长了174倍,是同期世界年 均增长速度的两倍以上。2003年,按现行汇率计算,我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经过5 5年的建设与发展,我国告别了短缺经济,基本解决了世界近1/5人口的温饱问题和初步 实现小康水平。
我国经济总体规模的扩大和国民财富普遍增加,使得我们有条件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 任务。如果没有建国以来我们在建设和发展上取得的成果,没有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高 度发展,就不可能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构建和谐社会既是经济发展的内 在要求,也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从经济发展来看,随着经济总量增加,由短缺经济转 向相对过剩经济,经济发展从最大限度地增加供给,转向更大程度地满足需求,着力于 实现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和谐发展。从社会基础来看,由于个人财富的增加和私人财 产的形成,并且受到法律制度的有效保护,以财产为基础的社会诉求更倾向于经济稳定 与社会和谐。全力奔小康的我国人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期盼社会的安定与和谐,这 正是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社会基础。
经济发展的进程,也是我们对和谐社会认识不断深入的过程。从党的十二大确定的“ 翻两番”战略到“七五”计划期间提出的“三步走”战略,再到十六大提出小康战略; 从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再从经济发展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伴随改革以来我国经济 的发展,我们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直到现在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我国长 期发展战略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也标明我们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认识的更进一步。
构建和谐社会要落实在经济发展上。没有经济高度发展为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就只能 是空中楼阁。同样,没有经济发展来支撑,和谐社会就等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实现以人为本,充满活力、协调发展、稳定有序的社会。主要还是 围绕着发展来展开的,其中经济发展占主要地位。只有经济发展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 ,只有经济发展才能保持社会充满活力,只有经济发展才能与社会发展相协调,只有经 济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稳定有序。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尽管我国经济 长时期保持了较快速度增长,但是由于我国经济的起点比较低,与发达国家比较我们人 均增长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 要还不完全相适应,经济社会中的多种不和谐因素,仍然是发展不充分带来的,也要通 过发展来解决。如何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首要问题。集 中力量发展经济,使我国形成发达的生产力,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物 质基础,是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实力的物质基础,是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 长治久安的物质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构建和谐社会要通过经济发展来深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随 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深化,从较低层次发展到较高层次,从较低水平发展到较高水平。 现阶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水平基本相适应,所以,现阶段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要实现的目标只能是较低层次和水平的和谐社会。随着经济发展和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不断深化。经济发展将使创造社会 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为社会和谐发展提供更加充实的物质保证;经济发展将创造更多 公平发展的机会,使社会全体成员都能平等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各尽所能、各得其所; 经济发展将创造更加有利的社会和谐的条件,为实现更高层次的和谐提供保障。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必将是逐步走向经济愈益发展、文化愈益繁荣、民主更加健全、各方面制 度更完善的社会,必将是全面进步、更加稳定与和谐的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进一步明确了经济发展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经济发展而 言,既提升了经济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同时也明确了经济发展的目标。从社会进步的总 体进程来看,经济发展并不是目的所在,经济发展仅仅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过程,经济发 展要以阶段目标来体现。过去,我们过于追求经济发展过程,往往是为发展而发展,忽 略了经济发展的目的性。其实经济发展最终要落实到目的上。现阶段共产党人所主张的 经济发展,就是要落实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上。离开构建和谐社会大目标,经济发 展就失去了目的和意义。在经济发展意义上的和谐社会,体现为追求“和谐的发展与发 展的和谐”的境界,即在发展中寻求和谐,在和谐中实现发展。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要求的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不断得到有效协调的 社会、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社会、稳定有序的社会。这就要求经济发展必须 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不断地创造活力的基础,创造稳定有序发展的条件,以此来 推动体制和机制创新及全社会的整体和谐。
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发展是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发展。坚持数量和质量、速度和效益的 统一,是构建和谐社会对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的要求。经济发展必须保证一定的数量和速 度,这是任何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社会产品的大规模增长,不仅经 济发展谈不上,构建和谐社会也是完全不可能的。但是,经济发展不能只重数量而不顾 质量,只要速度而不讲效益。没有质量和效率的保证,再多的数量、再快的速度都是没 有意义的。我们要的是有质量的数量和有效益的速度,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是极为重要 的。和谐社会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质量型的社会,社会生活质量和生存价值是和谐社会 的重要指标。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从过去那种单纯追求速度、盲目扩大数量的发展转变 到数量和质量、速度和效益相统一的发展方式上来,要把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到提高国民 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上,在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保持经济快速发展。
只有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才能为全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产品,最大限度地 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只有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才能保证社会全体成员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社会财富的创造过程,才能走向共同富裕的 道路,使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进一步得到融洽;只有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才能为 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创造条件,建立起向上的社会风气、良好的公共秩序和健康的生 活环境。这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真谛。
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统筹协调的发展。统筹协调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方面,经济 发展要实现统筹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 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统筹协调发展既包括经济发展与其他方面发展的协 调,也包括经济发展自身的协调。也就是要协调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主要关系,防止 经济出现较大的波动,促进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从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看,经济发展要 正确处理的关系包括:一是在制度层面,要正确处理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促进非公有制 经济发展的关系。这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保证。公有制 是国家引导、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 重要保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很多 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促进两者相互作用、共同发展 。
二是在运行层面,要正确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重 要的关系。处理得好,经济发展就会沿着正确的方向,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健康运行 ;处理得不好,经济发展就会出现大的波动,经济运行秩序就会遭到严重破坏,从而影 响到经济的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一方面要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 础作用,这是活力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宏观调控,这样才能保证宏观经济有 秩序地发展,才能把经济目标与公共目标有机结合,既坚持市场取向,又不失社会公正 。
三是在分配层面,要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一方面要 进一步推动各类生产要素的作用竞相发挥,并按贡献进行分配;另一方面,要合理调整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调整不同阶层的利益结构,调节好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使发 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四是在社会层面,要处理好发展与就业的关系。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安国之策,我 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把扩大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这是社会安定之根本,更是和谐社会的要义所在。
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发展是健康有序的发展。持续快速稳定而不是大起大落;结构优 化、次序均衡而不是畸轻畸重,这样的发展才是健康有序的发展。当前,要保证经济健 康有序的发展,首先要优化结构,只有结构优化才能实现良性发展。其次要保证经济发 展的协调,实现和谐运转。既保护发达地区、优势产业和先富群体的发展活力,又要高 度重视和关心欠发达地区、比较困难的行业和群众。再次是要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 系,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把发展建立在效率与公平统一的基础上,不以牺牲公平来实现 效率,也不能以牺牲效率来保证公平。
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 和谐,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 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一代地永续发展。当前,特别要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 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符合可 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目前存在的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增长模式的根 本否定。我们要按照“开发与节约并重,利用与保护结合”的方针,积极促进循环经济 的发展。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面临的经济发展问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一个非常关键的发展时期的要求。去 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正在向人均3000美元的新目标跨越。许多国 家的发展进程表明,在这个关键发展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 ,既存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如果政策把握得当,就能推动经 济社会协调发展顺利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反之,就会出现经济社会发展脱节,导致各 种社会差距扩大,社会矛盾加剧,经济社会发展徘徊不前,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和倒退。 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就是针对我国改革仍处在攻坚阶段、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的特点 ,针对现阶段各方面利益关系非常复杂,引发经济波动、社会动荡的因素较多的难点, 从战略的高度和长远发展的角度进行的科学谋划。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并不是否定当前 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多种不和谐,相反,是要通过解决这些不和谐而逐步走向社会的和谐 。
当前,构建和谐社会仍然面临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生产力和科技 、教育的整体水平还不高,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还很大,农村贫困人口、城镇下岗失 业人员和贫困居民还为数不少。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向 非农领域转移;经济市场化程度迅速提高,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深化改革进 一步触及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公平与效率问题突显,地区之间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 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 世界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逐步加深;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并更趋多样化 ,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加大。这些矛盾和问题将不同程 度地影响和制约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
值得注意的是,经济社会中的这些矛盾和问题,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发展的加速,正在 发生一些趋势性的变化。
第一,经济发展的不协调加剧了社会不和谐。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重复建设、盲目投资 、片面追求速度的现象,已经不是单纯的经济现象,蔓延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这一方面 是因为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社会投资明显增加,投资主体越来越趋向社会化,投资成为 一种普遍的公众行为;另一方面,随着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调动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 的积极性,过分的投资热情往往形成一种冲动,并演变成区域性的投资增长,扩大了经 济发展不协调的社会性影响。所以,经济发展中的这些不协调的问题,进一步加剧了社 会发展的不和谐,由此引发的土地问题、拆迁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其他方面的社会问题 比较集中,并呈现出群体性特点。
第二,经济结构的矛盾扩大为社会矛盾。我国经济结构同时存在两类矛盾,一类直接 表现为社会矛盾,如城乡经济二元结构、产业发展不协调等。另一类是经济结构中的矛 盾并可能扩大为社会矛盾。从构建和谐社会角度看,这类矛盾主要有:一是过剩与短缺 的矛盾。我国经济长期快速增长的结果,形成了以加工能力为代表的总量过剩,社会生 产的主要领域同时存在生产能力过剩的问题。与此同时,在个别领域和少数产业又存在 严重短缺,如我国虽然已经成为世界第一钢铁生产大国,但是特殊钢材还要大量进口。 这些结构性矛盾累积下去,就有可能导致社会矛盾。因为建立在总量过剩基础上的通货 紧缩,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中潜伏的主要危险。它不仅会对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也会对社会构成严重威胁。
二是需求结构升级与经济结构调整滞后的矛盾。随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千美元,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需求结构整体升级并呈多样性变化。但由于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相对滞后,结构性不适应的矛盾凸显,并有进一步扩大成社会性矛盾 的趋势。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多种不和谐因素,几乎都与此相联系。
三是经济增长与资源紧缺的矛盾。我国经济增长主要是靠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来实现 的,20世纪后20年,我国用能源消费翻一番支持了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经济增长中的 95%的能源和85%原材料来自于矿物资源,除煤炭及少数小宗矿产资源外,绝大多数资源 的人均拥有量,都明显低于主要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从而需要大量进口。去年以 来,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和资源紧缺的矛盾十分突出,给社会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带来 一定的影响,引发了一定的社会矛盾。
四是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矛盾。改革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举世瞩目,25年间,经济 保持9.4%的速度增长。但是,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就业增长比较缓慢,其中国有单位 就业非但没有增长,反而逐年减少,使得经济发展中的就业矛盾日渐突出,并已经成为 社会性问题。
第三,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转化为社会差别。改革以来,由于我们在经济发展中采取的 是差异性政策,使得一部分地区和企业率先发展,形成了较为明显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 。由于政策调整没有及时到位,经济发展的水平差距硬化为一种格局,并形成明显的社 会差距。一部分地区、企业和群体处在发展的优势地位,而使另一部分地区、企业和群 体处在明显的弱势地位。经济增长的成果不能惠及到社会所有方面,不同的阶层在经济增长中所获得的收益明显不同,往往是条件越优越获益就越大,从而进一步拉开了已有的差距。
第四,企业改革的成本转化为社会成本。我国最初的改革是由政府推动的,因此初始 改革是要由国家全部买单的。改革的进一步推进,由国家推动转向由企业自主改革、自 担成本。现阶段的改革已经深化到社会各个层面,所有社会成员不同程度地参与到改革 中来,既要从改革中获益,也要为改革支付必要的成本,改革进入了“共担成本”的阶 段。这样就把大量的企业改革成本转化成为社会成本,由社会全体成员来共同分担。
四、加快经济发展,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
第一,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发展是解决一切问 题的关键,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发展是硬道理,必须抓住一切机遇加快发展 。始终不要偏离发展这个主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必 须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 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同时,要正确把握发展这个主题,更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 ,丰富发展内涵。我们要的发展是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不是大起大落的发展,不是单 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不协调发展,不是以过度消耗资源和能源为代价的发展,不是以 牺牲公平为代价的发展。当前,我们既要保护好各方面发展的积极性,又要切实解决发 展中的问题,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时机和力度,保持国民经济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向前发 展。
第二,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是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一条主线,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中之重的任务。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首先要协调产业发展的关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加强农业 基础,重视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提高传统服务业 ,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其次,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 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 产业,发挥它们对经济整体发展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加快用高新技术与先进适用技术改 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着力提高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开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再次,要通过资产重组,着力培育和发展一批竞争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著名品 牌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增强关键行业和领域的控制力,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
第三,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转变经济增 长方式,就是要推动整个社会真正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由过去主要靠增加投入、扩大投资规模,生产要素利用效率低,资源和环境的代价太 大,经济整体素质不高,竞争力不强的粗放式增长,转变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 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低代价增长。只有从根本上转 变经济增长方式,才能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 展,从而真正建立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我们必须按 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 和科技进步为动力,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首先,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要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 心,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推动技术创新,建立节约机制,形成 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其次,要着力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真正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坚持走以信息化带动 工业化的道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全面提升产业发展的水平。坚持把提高经济增长的 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
第四,坚持公平与效率的统一,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就是效率与公平问题,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社会生产不能满 足这种需要之间的矛盾,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样就必须保证有效率的增长; 另一方面,由于长期效率优先的结果,造成发展中的诸多不协调问题,加剧了结构性矛 盾。所以,构建和谐社会要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 重公平。在经济生活中把效率放在第一位,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领域,把公平放在第 一位。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地区之间和 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问题,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既有利于生产力 特别是先进生产力发展,又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分配体制和机制。
第五,要提高对宏观经济的驾驭能力,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 展对于构建和谐社会至关重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有利于社会财富稳步增加,有利于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有利于增强人们对经济发 展前景的信心。否则,经济大起大落不仅会扰乱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而且会造成社会 资源的严重浪费和损失。为了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必须增强预见性,及时、全面、 深入地分析经济形势,准确把握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适时提出和有效贯彻应 对方针和政策措施,加强宏观调控,尽快消除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防止 经济大起大落。为此,要加强对宏观经济发展的研究,建立起多渠道的信息反馈系统, 准确掌握经济变动趋势并及时做出反映。同时,要建立宏观经济的预警体系和风险应对 机制。
第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基本国策 ,构建和谐社会和经济发展要坚持对外开放的方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 资源、两类人才,进一步拓展经济发展的空间,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注重发挥我 国的市场规模、人力资源和综合环境等优势,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从多方面同时展开,但经济发展是重中之重,只有经济发展才能推 动社会发展,只有经济和谐才能实现社会和谐。只要我们把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很 好地结合起来,就会顺利到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光辉彼岸。
收稿日期:2004-11-30
标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文; 经济论文; 社会公平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扩大基础论文; 社会资源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