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现阶段,随着可持续发展、节能环保等理念的不断深入,装配式建筑正在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与传统现浇式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有节约成本、缩短工期、减轻噪音、施工污染少等特点。而BIM技术在信息化时代对建筑业的发展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基于此,本文对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BIM技术;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所谓BIM技术就是一种先进的建筑模型,而预制装配式则是建筑中的构件,主要功能能对住宅的建筑进行连接与装配,当BIM技术与预制装配式相结合时,则能产生良好的建筑效果,这既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丰富人们的生活,也能为建筑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1 BIM技术与装配式建筑概述
1.1 BIM技术
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简称为BIM,其是通过数字技术对某一建筑项目的功能、物理信息进行表述,可以将BIM技术在项目各个阶段和参与方式各异的情况下完成录入、修正、输出项目信息等操作,拥有仿真性、可视性、改良性、协调化、可输出图等特征。作为项目信息协同、共享的载体-BIM技术,能够提供给项目从策划概念到维护拆掉整个生命周期决策根据。
1.2 装配式建筑
在生产车间中预制好建筑的部品、构建、原料后,向施工现场运送加以安装,最后采用后浇筑砼或浆锚法相连而产生建筑产品称之为装配式建筑。板材、砌块、盒式、升层升板、骨架板材等五种建筑类型均为装配式建筑。因为该类建筑有很多在车间加工完毕的建筑补品,因此导致原始现浇作业大大低于装配作业。采取建筑、装修相融合的设计,使功能现代化、设计多元化、生产车间化、施工装配化的模式形成,推动建筑行业转变成节省、集成、科技、环保等现代化形式,与绿色建筑的诉求相契合。
2 基于BIM技术装配式建筑管理优势
2.1 BIM技术可以实现对现场的实时控制
很多工程质量问题的出现都是由于监管控制的不到位,错误得不到纠正,质量问题无法及时发现。而BIM技术可以对现场的各个环节信息进行实时监控,这样的话一旦出现问题,管理人员便可及时准确地了解相关情况,进行记录并采取解决措施。这样一来很多的质量问题可以得到及时的规避,可以动态管控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BIM模型是众多质量信息的重要载体,给项目的质量动态监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2.2 BIM技术有利于承包单位对分包单位的质量管理
很多情况下,装配式建筑工程并不是由一家承包商承担的,经常会有分包情况,这样一来总单位对于分单位承包的工程的质量承担着连带责任。想要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一定要协调好各个分包单位的工作。借助BIM技术,总的分包单位可以在BIM提供的管理平台上进行对分包单位的协调和管理。BIM技术可以实现及时统一各个分包领域,在管理上的效率得到了有效提高。
3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3.1事前指导性质量管理
为了使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得到有效保证,在项目开始实施前,根据相应的施工承包合同、企业质量体系文件和地方法律及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方案、施工标准规范等编制项目质量计划以及质量控制准则,编制装配式建筑质量指导准则,将构配件质量控制标准,装配流程质量控制标准以及构配件的存放、安装、接头的质量准则录入BIM信息模型中,在模型中形成完备的质量管理信息库,为后期施工过程提供指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在项目实施前,项目管理者组织可视化的图纸会审,通过研究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等,对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点进行识别,特别在构配件的施工过程中宜出现问题的定位放线、封腔注浆等重要施工程序。做到提前部署,重点监控,或是制订相应的规避方案,达到事前质量控制的效果。
3.2 BIM技术在设计阶段的应用
在设计建筑模型阶段,如果设计人员采用传统的设计方式,则需要不断对图纸进行修改,找到图纸存在的问题,并将其解决,才能设计出一个合格的图纸。传统的设计方法不仅浪费时间,并且很难发现图纸存在的问题,从而导致建筑人员在进行实际的建筑设计时出现问题。而如何采用BIM技术,转变传统的设计方式,工作人员就能结合虚拟的建筑环境,研制出精心的图纸,建筑人员也能根据其3D图,分析平面图、立体图,从而有效地进行材料分析和面积统计,这对于工程造价人员而言,具有便利的作用,BIM技术能使建筑造价更加精准,其数据也会精准的形成。这种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大大的提升建筑设计的效率,也增强了其建筑质量。
3.3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生产制造阶段的应用
在装配式建筑的构件生产制作阶段,把BIM技术和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相结合,将含有构件的材料种类、几何尺寸、安装位置等信息的RFID芯片植入到各类预制构件中。又因为RFID标签编码具有唯一性原则,所以在构件的生产、存储、运输、吊装等过程中可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BIM的作用体现在不仅可以为构件的生产管理子系统提供构件的有关数据,还可以把每个预制构件的存储、质量监测、生产等信息返回给BIM数据库。这样在BIM与FRID技术的完美结合下,可以实现预制构件零缺陷、零库存的目标。
3.4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建造阶段的应用
第一,能够随预制构件的库存和现场管理进行改善。在实际的施工现场构件找不到或者构件找错等情况是时有发生的,所以只有严格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才可以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而在这个阶段利用BIM技术和RFID技术的有效结合,就可以对这些构件实时追踪控制。它们结合的优势就在于获得信息准确且传递速度快,能够减少人工引起的误差;第二,利用5D施工模?M对施工、成本计划进行优化,对工程质量的进度进行控制。基于3D-BIM模型,又引入了时间和资源维度形成5D-BIM模型,以此来对装配式建筑的各种资源投入情况和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形成一个动态的施工规划。另外在模拟的过程中,对原有的施工规划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避免工期延长和成本增加。5D-BIM模拟还可以使整个项目的施工流程和成本资源的投入更加直观的展现在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面前。
3.5事后总结性质量管理
对于装配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主要是通过物联网、RIFD及BIM等工具。在装配现场派驻质量管理员,发现现场质量问题,可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手持设备读取构配件芯片手动将现场采集到的照片、视频及质量信息并同文字描述一起上传到BIM模型中,进行分析处理同时保存处理痕迹,便于以后责任追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BIM技术的帮助下,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可以得到更加有效的管控。比传统的管理模式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装配建筑的设计、生产和施工的各个环节都可以通过BIM技术模型进行紧密的联系交流。在施工之前、施工过程、以及施工完成后的质量管理中,BIM技术都发挥着有效的促进作用。当前,我国的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融合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这需要众多从业者的共同努力,不断开拓创新,推动我国装配建筑行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常春光,吴飞飞,等.基于BIM和RFID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管理[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
[2]白庶,张艳坤,等.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建筑经济,2015(11)
[3]齐宝库,李长福.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问题研究[J].施工技术,2014(15)
论文作者:叶智坤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1
标签:建筑论文; 技术论文; 构件论文; 质量论文; 模型论文; 信息论文; 项目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