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交易收益与成本_产权理论论文

市场交易收益与成本_产权理论论文

市场交易效益与成本,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效益论文,成本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市场作为资源配置和人与人之间互换劳动的经济联系方式,既有其优点,也有其弱点;既可以带来巨大的效益,也会产生相当的成本。探索市场交易效益充分发挥的条件和市场交易成本节约的有效途径,努力提高市场交易的效率,是经济理论特别是市场理论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市场交易的特点

存在分工的前提下,人与人的经济活动就可分为两种:平等自愿的交易活动和命令服从的交易活动,前者为市场交易,后者为管理交易。与这两种交易相对应的组织安排是市场组织和等级组织,后者又可分为企业组织和政府组织。

与管理交易相比,市场交易具有以下特点:

1.交易参与者经济利益的独立性。市场交易,无论是消费品和生产资料,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都是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进行的,他们各自都从自身利益出发,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动机进行交易活动。交易收益为交易者享有,损失也由交易者独自承担。也就是说,在市场交易中,交易活动的参与者是自负盈亏的,财产和预算约束是“硬”的,收益和成本的“外漏”都很小。

2.交易双方地位的平等性。市场呈现为一种开放性的平行结构,市场交易的参与者在人格上是独立的,具有平等的社会地位,相互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无身份等级之利。自然人之间不因职位高低而区分贵贱,法人之间不因经营规模或所有制而决定高低。交易双方在平等的基础上自愿进行交易,在决定是否参与交易、以何种方式交易以及同何人交易等方面享有充分的自主权,不存在来自外部的强制。

3.交易决策的分散性。在市场制度下,不仅交易活动,而且生产活动的决策都是由各个利益主体分散做出的,信息的传递也以横向交流为主,而不象管理交易那样,以集中决策和纵向信息勾通为特征。

4.交易活动的互利性。由交易双方地位的平等性和经济利益的独立性所决定,市场交易必须贯彻等价交换、有偿让渡的原则。交易双方都要通过互利的交易活动实现自己的经济利益,一方不能无偿占有、剥夺、侵犯对方的财产和利益,如果因违约给对方造成损害,要予以赔偿。

5.交易活动的契约性。交易活动是在买卖双方之间进行的,只有在买卖双方意志一致的基础上才能达成交易。在交易过程中,交易双方必须就交易的对象及数量、质量、价格、交货期限、交货地点、结算方式、费用负担等达成一致,并有一定的制约、保障机制,保证契约的充分履行。因此,市场交易具有明显的契约性质。虽然这种契约可能是书面的、成文的,也可能是口头约定的;可能是法律明确规定的,也可能是约定束成的。正是从这一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市场交易是建立在契约基础上的交易,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

6.交易参与者之间存在着合作、竞争的双重关系。市场交易是交易者之间的互动过程。一方面,交易双方为达成交易,实现各自的利益,必须相互协作,相互承担责任和义务,以确保交易契约的如期全部履行;另一方面,交易参与者的独立身位和个别利益又决定了不同交易者的利益差别和由此引出的矛盾冲突。出于追求自身利益的内在动机,交易双方之间、每一方不同的交易者之间必然会展开激烈的竞争。“协作”、“配合”和“谋略”、“博弈”、“角逐”相反相成,既矛盾又统一,构成了交易活动参与者在市场交易中的主要行为特征。

7.市场交易以价格机制的运行为基础。价格是反映供求状况和资源余缺的显示器,影响供求变化和资源配置的调节器。价格水平及其上下波动直接关系着交易参与者的经济利益,交易者主要根据价格信号进行经济决策,决定生产和交易的方向、品种及数量。

8.市场交易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交易活动及其后果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是由马克思所揭示的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内在矛盾所引起的。一是交易者行为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是由交易者利益的对立、冲突引起的。因此,在价值观念上更易于强化个人利益动机,也更容易滋生歪曲和隐瞒信息、诈骗、不守信用等机会主义行为,使交易行为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不确定性的广泛存在,又导致了市场交易风险的普遍性。

二、市场交易的效益

市场交易的特征决定了市场交易的效益,这些效益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市场交易活动中,由于经济决策的分散性和信息传递的横向性,使得交易者只需掌握与己有关的很少信息便能及时正确地采取行动。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分工不断深化、需求结构日益复杂、信息总量空前膨胀的现代社会,市场组织这种经济、快速的信息传递方式和分散、灵活的决策方式,在解决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总量、结构、时空矛盾,实现不同地区、部门和不同生产者之间经济的有效结合方面,是集权式的计划体制所不能比拟和无法替代的。

其次,由于交易主体利益的独立性和交易活动的等价互利性,从根本上讲,每一个交易者只有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社会创造有用的财富才能实现自我利益,而不能靠巧取豪夺、不平等交易而致富;另一方面,市场竞争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外部压力,也迫使交易者努力提高投入产出水平、使其产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以便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并获得超额收益。它具有天然的激励效能,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内在动力和优胜劣汰的外部竞争压力,从两方面激励、鞭策着生产者增进效率、积极创新。可以说,在激励、创新,增进效率方面,市场组织具有其独有的优势。

再次,同管理交易不同,市场交易不是以行政指令、而是以价格机制配置资源,作为信息载体和利益调节机制的价格体系是由千千万万个交易活动的主体在公平竞争的市场中决定的,各种商品的价格高低反映了它们各自的相对稀缺程度,各个独立的利益主体根据价格升降自主作出决策,使资源得以合理流动,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最后,市场具有促进劳动分工的重要功能。市场交易以劳动分工为基础,劳动分工又受市场范围的限制。当市场很小时,分工就不能发展。市场规模越大,交易的品种、数量越多,就越可能允许人们专门从事一种职业,从而也就越可能刺激和促进劳动分工的发展。而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又有利于增加劳动者的熟练程度和业务技能,促进技术发明和技术革新,从而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然而,市场交易效益的充分发挥不是无条件的,它有赖于两个基本前提:

第一,产权的清晰界定和保护。市场交易是在不同的所有者之间进行的,是所有权的有偿让渡,没有清晰的产权界定和有效的产权保护,你的也是我的,我的也是你的,市场交易就无法正常进行。作为一种社会工具,产权的主要功能就在于它能帮助一个人形成他与其他人进行交易时的预期。产权是使用权、收益权、转让权的集合,它具有激励、约束、交易等功能。清晰的产权明确界定了产权主体的利益、风险和责任,使产权主体活动的外在性内在化,使个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相接近,从而产生强大的激励和约束作用;稳定的产权可以形成稳定的预期,有利于使产权主体更多地追求长远利益,克服短期行为,积极进行创新;产权的有效保护排除了无偿占有他人财富的可能,为等价交换的市场交易提供了制度保证。

第二,完全、充分的竞争。按照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定义,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应具备以下条件:为数众多的买者和卖者,完备对称的信息,产品的同质性和无差别性,生产要素的完全流动性。在这样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价格机制将自动有效地诱导、调节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和技术创新,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但是,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产权的界定和保护是要耗费成本的,而纯粹的完全竞争的市场也是不存在的。市场交易活动不可避免的资源消耗构成了市场交易成本,市场交易成本的现实存在限制着人们从市场交易中可能获取的潜在效益,从而必然会对市场交易效率的提高构成障碍。因此,要充分、透彻、全面地了解和认识市场及其内在运行机制,就必须对市场交易成本进行分析。

三、市场交易的成本

市场交易成本首先是交易活动的参与者为达成交易、实现所有权让渡而发生的成本。它包括信息收寻成本,交易谈判成本,合同履行成本,交易风险成本。

市场交易成本还包括界定和维护产权的成本以及制定交易规则、保证交易秩序的成本。在现代社会中,国家在界定产权、维护交易秩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是产权界定和交易规则的制定者、监督者和仲裁者。为了履行这一职能,国家要通过立法形式制定有关法规,为交易活动提供一套具有权威的、富有约束力的公共规则;通过工商登记、商标注册、合同公证、卫生检疫、审计监督等,打击“腐败”行为,促进公平交易;通过调解、仲裁、审判等,处理交易纠纷。国家通过上述职能的发挥大大节省了交易者的交易费用,但同时又增加了政府的行政支出,这部分支出是由市场交易活动引起的,属于基础性交易成本。

价格作为一种高度浓缩的信息,虽然可以大幅度节约信息费用,但不可能完全反映那些掌握信息的个体交易者的全部信息。追求自身利益的不同个体之间的相互竞争、角逐,一方面增进了经济效率,一方面又使个体行为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从而引起周期性的经济波动,导致供求比例失调,资源闲置浪费。这种由于经济波动而造成的资源损失,也是由价格机制的运行引起的,是市场这一制度所决定的,同样也应归之于交易成本的范围。

研究市场交易成本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首先,市场交易成本是决定市场规模和范围的主要变量,其高低直接决定着市场的扩张与萎缩,兴盛与衰弱。其次,市场交易成本是市场制度运行的成本,是市场有效运行的“磨擦力”。再次,市场经济有不同的模式,在各种模式中,市场交易的形成和交易成本是不同的。最后,交易成本与生产成本共同构成人类经济活动的总成本。交易成本的节约意味着社会总资源的节约,它可以使社会把有限的资源更多地投入到生产活动中,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四、交易效率与市场培育

市场交易效率的提高并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而是经济活动的参与者——个人、企业、政府共同努力的结果。提高市场交易效率的途径,从根本上讲,不外乎两方面:一是通过产权界定和竞争性市场的培育,增加市场交易的效益;一是通过交易方式和交易技术的不断创新,降低市场交易的成本。而产权的清晰界定和保护,竞争性市场的培育,又必须以一定交易成本的付出为代价。因此,交易效益与交易成本是同一交易过程中互动的、呈现反比的两个方面。从某种程度上讲,市场发育和市场规模扩展的过程,就是人类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寻求、探索增加交易效益、降低交易成本的途径以提高交易效率的过程。而市场交易效率的提高,反过来又有力地促进了市场规模的扩大和市场交换关系的发展。

然而,市场并不是万能的,市场交易效率并不总是最高的。市场交易效益的提高要受产权制度和市场竞争程度的约束,而产权形式的选择又要受财产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制约,市场交易成本的降低也不是无条件的,没有限度的。当市场交易的效益不能抵补其成本,或虽能补偿成本但交易效率低于其它非市场的交易形式时,其它交易形式就会取代市场交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内部交易和政府交易是替代市场交易的两种主要形式。企业作为基层组织,不仅具有生产功能,而且具有交易功能。在资产专用性强、自然垄断程度高从而市场交易成本大于企业内部管理交易成本时,企业通过纵向一体化使市场交易内在化将是合理的选择。与此同时,企业还可借助横向一体化,通过发挥规模经济效益节约交易成本。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在经济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交易的角度看,政府的经济作用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通过立法、司法,界定和保护产权,限制垄断,鼓励竞争,维护市场交易秩序,以提高交易效率;二是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调节市场运行,减缓周期性经济波动的震荡,以降低由此引起的社会交易成本;三是直接参与“公共物品”的经营,以政府交易取代市场交易。所谓公共物品,是指在使用上具有非排他性、在利益上具有非独享性,从而存在巨大外部经济效益的产品和服务,如江河海洋中的指航灯,电视广播信号,公路,环境绿化、公共照明和城市基础设施等。由于这些物品的产权界定和维护成本十分高昂,交易效益不能抵补交易成本,从而使市场交易无法进行,造成市场交易失败。在某些情况下,虽然产权界定并不困难,个体交易效益可以抵补交易成本,但采用市场方式交易会造成巨大的资源闲置和浪费,导致社会福利的净损失,因而不宜采用市场交易的形式,如基础教育,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等。在这些情况下,政府交易就会取代市场交易。政府交易对市场交易的替代,可以是全部替代,也可以是部分替代。

标签:;  ;  ;  ;  ;  ;  

市场交易收益与成本_产权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