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为教育现代化奠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布局论文,学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使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县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了学校布局调整工作。近年来,用于学校调整布局、改善办学条件、实现规模办学总投资达14800万元。 调整后全县有小学448所、初中50所、高中10所、完中3所。调整学校布局的工作为巩固“普九”成果,提高“普九”水平,进而加快武清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一、高度重视,齐抓共管
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是一项复杂而意义深远的工作,它必须有政府行为作为保证。基于这一认识,我县始终重视抓好学校调整布局规划、决策与管理,并坚持做到四“导”:一是在规划上指导。县委、县政府定期组织教育、财政、计划、基建部门和各乡镇领导共同研究教育发展规划,并与城乡建设宏观发展规划相结合,确定学校的规模与布局,一步规划到位,使学校布局调整具有长远的适应性。二是在管理上领导。按照“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原则,我县积极推行“三长负责制”,即“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同时还制定了相应的激励机制和奖惩制度,从而促进了各级党委、政府把调整学校布局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明确责任,确保了层层落实。三是在投入上主导。在投入上,我县努力强化主渠道的投入机制并做到:财政宽裕时优先增加教育投入,财政紧缩时首先保证教育投入,削减预算时不减教育投入。由于始终保持稳定可靠的教育投入来源,使得学校布局调整工作顺利实施,达到了预期的要求。四是在实施上督导。县委、县政府领导经常深入各乡镇校检查指导,对学校布局调整中出现的问题,如土地划拨、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等问题,现场办公,帮助解决。
二、积极探索,典型引路
如何把学校布局调整工作高质量地做好?我们统一了以下的共识:尽管没有可借鉴的经验,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去探索;采取科学的典型引路的办法去逐步实施。我县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将当时经济条件一般的大良镇和经济状况较为落后的泗村店镇确定为全县调整学校布局的试点单位。我们与镇领导一起通过广泛深入的思想动员、认真细致的调研论证、因地制宜的规划设计、积极稳妥的组织实施,使大良镇和泗村店镇多处初中点各合并为一处,实现了规模办学,提高了办学效益,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大良镇和泗村店镇的成功范例有力地说明了农村地区进行学校布局调整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不仅在我县发挥了典型引路的作用,而且为全市调整学校布局工作全面铺开提供了经验。
三、注重效益,扎实推进
调整学校布局的目的是提高办学效益,适应现代化的需要,因此我们在工作中以效益为原则坚持“四高”(高起点、高投入、高标准、高要求),并采取点面结合、分层推进的办法,以扎扎实实地高标准地推进调整学校布局工作。
一是实现超前规划与滚动发展的有机结合。各级各类学校的发展时间、空间、规模、速度、顺序、软件与硬件等各方面有相对的差异性。对此,我们充分认识并积极研究对策,即整体把握区别对待。对于大部分学校,我们普遍以“普九”为基点滚动发展,分层次推进,而有些学校则需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比如,汊沽港镇经济实力较强,因而在调整学校布局的规划与建设上如初中改制和九年制义务教育办学均考虑到乡镇规划的建设。超前规划的汊沽港镇中教学楼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能够为顺利实现“六三”学制向“五四”学制的过渡提供足够的校舍,汊沽港镇也因此成为我县首批办学规范乡镇之一。
二是积极实施“名牌战略”。我们对于重点工程采取集中投资的方式进行建设。截止到现在,我县已投入2200多万元迁建了杨村一中重点校,建起了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宿舍、图书馆,并相继完成了走廊、食堂、校门等配套设施建设。我们还将继续投资,完成健身房、游泳池、阶梯教室、风雨操场等建设工程,使杨村一中成为我县一所真正具有现代化水平的龙头校和对外窗口校,成为全市的名牌学校。
三是努力实现资源共享。调整学校布局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为此,我们一方面,按级按类进行学校布局调整,实行集中办学;另一方面,努力探索出最大限度地发挥办学效益的新途径——兴建教育园区,实现园区内各学校的资源共享。从1995年开始,我县就规划并投资建设了河西务教育园区,现在集初中、小学、幼儿园、成校于一体的教育园区雏形已基本形成。按照设计规划,该园区还将建成游泳池、图书馆和体操房。这一综合性教育园区的落成将为我县实现规模办学提供一个成功范例。
四是校舍建设与设备配备统筹兼顾。为了加快高质量规模办学速度,在调整学校布局中,我们坚持校舍建设与设备配套兼顾,争取一步到位,以免走弯路。为此,一方面结合学校布局工作,加快推进了校舍标准化建设,另一方面集中力量提高学校装备标准。仅从1992年到1995年的三年时间里,我们共投资500多万元装备电教设备。截止1995年底, 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电教设备均达到《中小学校及中等师范学校电化教育设备配备标准》,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有效地改善了办学条件,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显著提高。1998年,全县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合格率分别达到99.5%、98.02%和92.8%,比1990年分别提高2、1和3个百分点。教育的发展与进步也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经济运行质量和全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1994年底,江泽民总书记到我县大黄堡乡泗蒲棒村视察工作时,特意视察泗蒲棒小学,对泗蒲棒小学的办学条件与教学质量给予充分肯定。
今后,我们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扎实工作,为使我县教育事业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历史进程中迈出更快、更加坚实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