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体系变革的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郭红梅**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际体系的发展方向将向何处去?是延续传统的霸权国家主导世界秩序,还是真正朝着人类共同发展进步的方向前进?这是时代提出的问卷,关心人类发展的人们必须回答这个问题。作为新兴发展中大国,作为国际社会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国际体系变革的中国方案。
一、国际体系演化与结构性特点
国际体系是由国际社会各行为主体之间相互关系而构成的整体。近代以来的国际体系是一个均势—霸权不断变动的体系。
旧有国际体系基本都是在战争之后确立的,① 约翰·米尔斯海默认为国际体系变动的主要原因是大规模战争导致权力转移,国际关系和结构被主导国家重塑。参见约翰·米尔斯海默著,王义桅、唐小松译:《大国政治的悲剧》,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它体现了胜利者的意志,保障的是霸权国家的利益,必然存在不公平不合理的地方,因而也很难是一个稳定的体系,总是避免不了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命运。
近代国际体系的形成是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开始的。欧洲三十年战争结束后,1648 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标志着近代以来第一个国际体系形成。② 林恩·米勒认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奠定了欧洲政治秩序的基础,事实上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体系。See Lynn H. Miller,Global Order:Values and Power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Boulder:Westview Press,1998.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形成的国际体系是一个均势体系,欧洲主要国家法国、瑞典、奥地利、普鲁士、西班牙、英国、俄罗斯和意大利是这一体系中主要行为体。这一体系一直维持到18 世纪末普鲁士和俄罗斯强势崛起打破均衡结构才日渐衰微。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奠定了现代社会国际关系的几个原则: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是国际关系中基本准则;国际条约是有约束力的,缔约各方应遵守,对于违反条约的行为体要进行制裁;国家之间的交往是平等的,不受教权的约束和限制。特别是明确了主权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为现代国际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③ 马丁·怀特认为,正是由于每个国家在宣称自身主权独立的同时,也承认其他所有国家享有同样的权利,才能够组成由主权国家构成的国际社会。See Martin Wright, System of States, edited by Hedley Bull,Leicester,England:Leicester University Press,1977,p.135.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确定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第一个重要的国际体系,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相比较,它的覆盖面更大、影响更广泛。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个多极体系,由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五大强国组成。但五强之间实力不均,在体系中地位也不同,这种不平等的地位既导致了内部矛盾,也埋下了日后解体的种子。
髓母细胞瘤:10例为实性肿块,2例为囊实性肿块,圆形或类圆形,边界较清,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信号不均匀,瘤周水肿较轻。增强后实性肿块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囊实性肿块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囊变区无明显强化(图1),均出现不同程度脑积水。
第二次大战结束后,雅尔塔体系建立。以美国和苏联为中心形成的两大力量集团成为雅尔塔体系的主宰力量,但是从这一体系运行的核心机制来看,美国力量占优。例如在联合国安理会中,美国及其盟友占多数,国际经济体系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处于支配地位。随着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特别是第三次产业革命的兴起所造成的国际力量的新变化,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以及美苏争霸对各自力量的削弱等因素,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苏联解体为标志,持续40多年的雅尔塔体系解体。
在雅尔塔体系解体后的后冷战时代形成了由美国主导一超独霸的体系,也有观点认为是“一超”与“多极”并列。但是我们要看到,在后冷战时代的前10 年,美国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处于绝对霸权地位,其他力量都没有办法和美国相匹敌。在21 世纪初期的近20 年时间里,欧盟由盛转衰,甚至有解体的危险。中国的经济力量突飞猛进,GDP总量接近美国的70%,但是政治力量、科技力量和军事力量还是与美国有很大差距,在当前和相当长的时间内,美国仍然是国际秩序的塑造者和国际体系的主宰力量。
国际体系虽然经历了长期演变,但是一些结构性特点没有发生变化。首先,核心大国政治经济支配地位没变。无论是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多个力量中心还是后冷战时期的“一超独霸”,占支配地位的国家总是在国际体系的政治经济上居于主导地位,享有优先的政治经济权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英国、法国以及美国、日本获得巨大利益。英、法、日瓜分了德国全部的海外殖民地,获得了1520亿马克战争赔款,通过军备发展等方面的限制,英、法、美等获得优先发展权。冷战时期美苏也通过控制各自的联盟体系获得巨大的政治经济优势。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美元霸权,而美元霸权与军事地位相结合,使得美国可以控制其他国家的经济和政治,进而获得霸权利益。苏联通过控制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干涉这些国家内政,达到维护霸权地位的目的。
其次,核心国家提供安全产品的职能没有改变。传统的国际体系之所以能够形成,就在于这种体系能够提供国际社会所需要的和平秩序,在一段时间和一定范围内避免战争。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是欧洲在经历三十年战争后确立的,这一体系解决了各国之间的领土问题及殖民地扩张与划分问题,维持了欧洲100多年的和平。冷战时期美苏两大阵营中的美国和前苏联分别为联盟内的国家提供安全保障。正如罗伯特·吉尔平所说的,世界秩序之所以能维持在于核心主导国家能够为国际社会提供稳定、安全、秩序所需要的公共物品。① Robert Gilpin,War and Change in World Politics, Cambridge,Englan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1,p.74..
第三,核心大国意识形态支配地位没变。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在体系内不仅控制、支配联盟内各国的经济、政治、军事,还控制各国的意识形态,对于妄图脱离意识形态的国家进行惩罚。前南斯拉夫因为不赞同斯大林模式而被从共产党九国情报局中开除,匈牙利也由于反对照搬苏联模式受到苏联的强力镇压,发生了令人震惊的匈牙利事件。美国一直认为“美国价值观放诸四海而皆准”,② Henry Kissinger,Diplomacy,New York:Simon Schuster,1994,p.668. 不仅强调在联盟内共同价值观的重要性,而且通过政治、经济、军事的优势地位输出自己的意识形态,大搞“和平演变”,后冷战时期更是策动多起“颜色革命”。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现实性。当下国际体系出现大变动的原因就在于旧的国际体系无法解决当下存在的紧迫问题,如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全球治理中的难题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各方面提出自己的主张和路径,具有非常强的现实针对性。
二、当前国际体系变动的多维因素与人类共同体理念的提出
由上式可知,干扰信号的脉压输出结果可以等效为若干个信号矢量的叠加,各信号矢量的幅值和幅角与干扰信号分段数、调制相位数以及调制相位值三个参数有关。进一步分析可知,脉冲压缩后的干扰信号主瓣宽度与干扰信号分段长度成反比关系,另外,sinc函数的中心在一定范围内偏移,且偏移量与干扰信号的参数有关。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批发展中国家借助于二战后国际经济大发展和世界范围内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在致力于改变落后贫困面貌的过程中,发展的步伐大大加快。表现最为亮眼的是东亚地区的韩国、新加坡和中国的台湾和香港地区,它们从20 世纪60 年代初开始起飞,用了大约20 年时间基本上完成工业化,从落后国家和地区成为新兴工业经济体。
国际体系的变革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和要求,那么如何在新的国际体系形成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如何使得新的国际体系能够在解决人类社会长期存在问题上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关心世界发展的人们必须进行思考和提出切实的解决方案。
冷战之后崛起的新兴市场国家有一个新的特点,即此次崛起的国家不是像过去一定时期只有一两个或少数几个,而是一个群体。1993年9月,美国曾把经济增长最快、市场潜力最大的10个新兴市场作为主要贸易对象。2006 年,英国《经济学家》刊文指出,近几年快速增长的新兴市场有32 个。2007年,美国《纽约时报》称新兴市场有26个等等。① “新兴市场”,https://baike.so.com/doc/6156280-6369496.html(上网时间:2019年2月20日)
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使世界力量对比、世界格局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近几年来,这些国家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接近40%,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0%,② 习近平:《深化互利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在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上的发言》,http://www.gov.cn/xinwen/2017-09/05/content_5222820.htm(上网时间:2019年2月20日) 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也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带来的问题和挑战也是国际体系变动的原因之一。经济全球化在20 世纪90年代快速发展,生产要素全球流动加快,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进一步发展,多边贸易协定取得进展,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大幅度降低。目前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有164 个,成员的总体平均关税水平为6%,其中发展中国家为10%,发达国家为3%。全球性生产网络已经形成,各国成为国际分工体系中的一员,例如苹果手机的组装虽然在中国,似乎是“中国制造”,但是其产业供应链涉及200 多个供应商,遍布很多国家。而波音公司零部件更是来自多达16000 多家大中小企业。这种产业分工的结果使世界经济模式开始进入“融合模式”阶段,各国之间相互依存加剧。
但是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在近年来愈加凸显。首先就是各国经济发展不均衡,国与国之间、国家内部贫富差距拉大。由于各国资源禀赋各不相同,经济发展起点有先有后,各国自身诸如教育水平、国民素质、政府能力及发展战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全球化激烈的竞争必然导致一些国家胜出,而另一些国家失败。而且这种差距短期内难以缩短。同时,各国内部贫富差异也有扩大趋势。在经济发展到今天的水平后,资本获利要远远高于劳动所得,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这种趋势愈加强化,而且阶层提升的渠道越来越窄,普通民众生活改善跟不上时代发展。同时,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受到制约。全球化的早期是区域经济的一体化,例如比较早的欧洲煤钢联盟是欧洲6个国家在煤炭和钢铁等一些领域取消关税壁垒,后来其成员不断扩大、合作领域日益广泛,发展到欧洲经济共同体直至欧洲联盟。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欧盟自身的发展在近些年来遇到很大障碍,英国脱欧事件就是最好的例证。其他的区域组织也陷入停滞状态,例如北美自由贸易区,在特朗普担任美国总统后重新进行双边谈判。再次,全球经济冲突加剧,保护主义抬头。国际体系中的行为主体仍然是主权国家,主权国家首要的任务是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因此当国家间利益冲突发生时,各国都会以民族利益为出发点,采取有利于自身的政策,哪怕这种政策是不利于全球化的,甚至是损害其他国家利益的。
一系列全球治理难题也对旧的国际体系带来挑战。经济低迷、发展鸿沟、地区冲突、恐怖主义、难民问题带来一系列全球治理难题。
华觉明:在国内,有一种将工艺美术代替传统工艺的倾向。其实,工艺美术只是传统工艺的一部分,在传统工艺的十五个部类中,有八类是工艺美术。在陶瓷行业中,生产得更多的是日用品,土布生产出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这些都不是艺术品。一直以来,由工艺美术行业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手工艺理事会,这种情况应当有所改变。工艺美术行业制作的是带有艺术性的产品,但不是手工艺产品的全部。
全球治理问题之所以难解首先是现有国际体系缺乏人类共同体的理念,以邻为壑、零和博弈的理念占主导地位。前面我们提到过以往和现有的国际体系主要是为维护体系内核心国家利益而建立的,因此对于与主导国家利益无关的地区问题,例如非洲某些地区出现的战乱、某些国家内部的冲突,长期被漠视,或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导致战争和冲突的源头问题。而与核心大国有关的问题,由于一些国家奉行自身利益至上的理念,往往也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是转嫁矛盾和危机。例如2008 年美国金融危机蔓延到其他国家,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美国作为掌握着全球治理主导权的国家,没有通过改善国际规则、改善利益分配机制来修正全球化的缺陷,而是通过资本链与货物链向下游国家转嫁危机。
现有国际体系中的治理机制僵化保守,不能适应新治理形势的需要。全球范围内有数以百计的政府间组织,这些组织从不同领域、不同层次推进国际治理。但是这些组织架构复杂和程序僵化,改革进展缓慢。例如联合国、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治理机制均需要适应全球治理新形势来进行改革。二十国集团虽已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主要平台,但是其监管机制、政策执行机制、治理主体结构等尚待建立和完善。
各国利益协调困难,难以一致行动。世界各国面临问题不同,因而需要通过国际制度或非制度安排,协调统一行动才能有效解决。但是各国对各类问题的关切度不同、利益不同,因而围绕全球治理的议题设定展开激烈的博弈,围绕治理规则展开较量。如气候问题,虽然经过努力达成《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但是由于美国拒不签署或退出已经签署的协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于责任和义务分摊难以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等原因,达成的协定很难真正发挥作用。
(2)超级奥氏体不锈钢UNS N08367焊接接头的抗腐蚀性能是焊接工艺控制的重点。选择超合金化的焊接材料,遵循“高匹配”的原则,选择Mo含量达到9%的NiCrMo合金,在保证焊接接头强度的同时,提高焊接接头的抗腐蚀性能。
冷战的结束使原来隔绝的市场结合成统一的大市场,世界真正迈进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新时期。商品、资本、服务、人员及科技信息在全球范围的流动规模逐步扩大,各国间经济的依存关系不断加强。科技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技术条件,互联网日益普及,为世界各国间更加紧密的交往提供了空前有利的手段,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来说更是如此。原有新兴市场国家进一步发展,具备一定资源优势、市场潜力、物质基础等条件的国家获得了更大发展的可能。中国正是抓住这个历史机遇,特别是加入WTO 之后,借助于国内强大的生产能力和国际庞大的市场,趁势而上,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成为新兴市场国家的火车头。
2012 年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①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37页。 2015 年3 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5 年年会时提出了“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2015年9月,习近平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②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 年,第522页。 2017 年在1 月,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演讲提出,在人类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在人类正处于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各国应共同努力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要做到这些,“中国的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③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538—539页。
《摩西五经》严令禁止人祭:“凡把自家子实献祭耻王者(禁迦南童子祭),子民客籍克不论,一律处死:由当地民众扔石头砸死。”“耶和华最恨的恶行,他们一样不缺,都给众神干过;为了祭神,他们连亲生儿女都敢放火里烧了!”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共通性。人类文明开始的时候,先贤们就在思考怎样结束人类社会的混乱局面,实现永久和平和安定。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希腊城邦建立共同体来实现和平共存。儒家提出“大同”、“协和万邦”等理念,体现了古人对超越国家之间隔阂的设想。宗教的创立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人类希望在同一信仰下建立一个“上帝之城”。近代以来启蒙运动阐述的自由、民主等理念包含了实现人类平等、建设共同家园的愿望。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是站在时代高度,融汇了古今中外对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清晰阐释了中国的外交理念,明确中国作为国际社会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和使命。
审计人员在进行农村财务审计的过程之中,需要对各类会计资料进行审查,对农村提供的财务账簿的数量以及相关财务凭证进行分析,评估农村集体财务支出情况,确定财务支出的合理性,经办人、村干部的各项操作是否符合规定,村内重大事项开支是否经过村民大会讨论。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包容性。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并不反对现存的国际体系的规则和机制,相反,它主张改进这些规则和机制,更好地发挥这些规则和机制的作用。强调国际体系中的成员一律平等,各个成员的关切都应得到同等尊重和重视,在国际政治经济治理中要遵循平等的原则,特别要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切实解决国际体系制度设计中存在的固有缺陷,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权益。
2.1 96例患儿AKI发生情况分析 在96例窒息新生儿中,有54例未发生AKI,占56.25%,42例发生AKI,占43.75%。在发生AKI的新生儿中,有32例(33.33%)发生于窒息后24 h内,10例(10.42%)发生于窒息后24~48 h内。
当前国际体系发生变动的根本因素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政治上的全面崛起。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可行性。以“一带一路”建设为依托,中国提出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径。习近平指出,“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开展跨国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合作水平,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本质上是通过提高有效供给来催生新的需求,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有利于稳定当前世界经济形势”。①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504页。 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近年来,随基夫赛特炉日处理量不断提升,导致烟化炉处理量增加,进而引发锅炉热负荷增加,其中锅炉入口烟气温度设计值为1200±100℃、最大产气量为40.8t/h,但是实际生产过程中锅炉入口烟气温度达到了1375℃、最大产气量达到了50t/h,温度高会导致以下问题。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国际体系发展的塑造
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化本质上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后为满足资本谋取更高更大利益的需要,因此随着这种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愈加凸显,逆全球化浪潮开始出现,民粹主义泛起。但是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全球化是潮流所向,关键是要引导全球化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朝着使大多数人受益的方向发展,这就需要用新理念塑造国际体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摒弃零和博弈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致力于构建包容开放的体系,它不再是传统的经济、军事联合体系,而是开放式的互利共赢的合作体系。
Second,more countermeasures from other countries will be taken if the EU strengthens economic protectionism.
以平等互助构建国际体系的政治基础。国际体系是由国际社会不同国家组成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国际体系的稳定与安全。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平等的国与国关系导致战乱频仍、生灵涂炭,造成国际体系的剧烈变动,教训惨痛而深刻。在处理国际关系上,大国的作用至关重要。大国之间如果不能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管控矛盾分歧,就会导致地区乃至世界范围的冲突,甚至爆发世界大战。大国如果不能对小国平等相待,搞唯我独尊、恃强凌弱的话,就会使得小国受到致命的影响。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政治关系上,提倡相互尊重、平等协商,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以这样的理念塑造国际体系才能实现世界持久和平、长期稳定。
以共赢共享实现国际体系内各国的共同发展。经济全球化使得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各国可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在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其他国家带来发展的机会。因此,关门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无助于经济发展,只有在开放的基础上才能激发活力,增强动力,实现真正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各国要根据自身禀赋特点,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战略。国与国之间要平等互利、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追求的是共同发展,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使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为世界经济全面可持续增长提供新动力。
以交流互鉴构筑国际体系的文化合作的平台和网络。文化是各国人民交流的媒介,文明之间越了解,人民之间的友谊越牢固。摒弃文明优越论,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基础。人类的发展进步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也只有在交流互鉴中才能促进人类共同发展。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以协商合作构筑国际体系的安全机制。传统国际体系之所以无法长期维持,就在于其安全机制的缺陷。对于传统安全问题,通过战争解决,对于非传统安全问题,通过制裁施压解决,都是一种以暴易暴的方式。当前,国际安全形势动荡复杂,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安全问题的内涵和外延都在进一步拓展,同时人类越来越利益交融、安危与共。这种情况下,离开国与国之间的对话、协商难以化解分歧、解决争端。因此,各国应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各国之间应相互尊重,照顾彼此合理诉求和关切;重视发挥国际组织的作用,尊重国际规则,特别要恪守尊重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等国际关系基本准则,采取对话协商、互利合作的方式解决安全难题。
以绿色发展构筑全球生态体系。人类只有一个共同的家园——地球,几百年来的工业化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造成了很大的损害,引起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而这些问题仅仅靠某些国家、某些民族是无法解决的。人类必须真正认识到所有人是处在一个共同体中,所有人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要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一系列问题。必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全球生态体系。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塑造国际体系和旧的国际体系的不同在于,新的国际体系不仅是安全和政治体系,还将是一个全方位应对人类发展中一系列变化和挑战,以新的治理模式为统领的国际体系,这一体系必将为人类的共同发展和进步提供保障和助力。◎
* 本文系中央财经大学2017年通识核心课程立项建设项目——《全球通史》(校发[2017]89号)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法学博士)。
(责任编辑:黄丽梅)
标签:人类命运共同体论文; 中国方案论文; 国际体系论文; 变革论文; 世界秩序论文; 发展中大国论文; 国家主导论文; 人类发展论文; 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