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_世界经济论文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_世界经济论文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中国家论文,经济全球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1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420(2001)04-0014-05

融入世界经济可以获得经济利益,但同时也有可能因此而付出代价。国际经济关系的基础是参与者之间的利益。在今天的世界经济大环境中,有的国家或地区从它们的内部条件出发,只能是国际政治经济事件的接受者,有的国家和地区从其内部条件和对外联系出发,则除了具有接受者的身份外,还具有国际政治经济事件制造者的身份,因此在国际经济环境中这类国家和地区除了被动的一面之外,更具有主动的一面。发展中国家由于其所具备的各种内部条件以及基于利益的与外部的各种联系,显然总体上属于前者。因此探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以及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意义,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它伴随现代经济的出现而出现,伴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在世界经济史中,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最初是劳动力,然后是商品,既而是资本,今天则发展成为综合的要素流动,其中科技要素的流动具有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经济全球化的概念曾经被认为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的广泛流动,实现最佳配置的过程。随着经济全球化重要性的加强,世贸组织1995年度报告指出:“对全球化的定义和描述,首先应着重‘质’而不是‘量’”;1996年联合国贸发会议召开一次题为《全球化与自由化》的讨论会,会上对经济全球化定义如下:全球化是世界各国在经济上跨国界联系和相互依存日益加强的过程,运输、通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进步有利地促进了这一过程;1997年联合国贸发会议报告指出:“全球化的概念既指货物和资源日益加强的跨国界流动,也指一套管理不断扩大的国际经济活动和交易网络的组织结构的出现”,“但今天的世界经济与超国家范式相距还很远,对现状较为恰当的描述是全球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市场、生产和金融活动的跨国界联系已加强到如此地步,以至任何一国的经济都不能不受到国界以外的政策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经济全球化下的“权威”定义是:跨国商品、服务贸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观点则认为,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扩大的结果,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对于世界的支配和控制的过程。笔者在考虑经济全球化定义时,由于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宁愿将它看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强调互相依存性与竞争性,而不愿将其认定为一种结果、一种制度或体系,以便为中国未来的国际经济活动预留足够的空间。

综合上述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内涵至少可归纳为以下几点:经济全球化是各国在经济上相互依存不断加深,但是全球经济竞争也在不断深化的历史过程;其突出表现为商品和资本、技术等要素的国际多边流动日益加强;其主要因素是信息革命以及贸易和金融的自由化,即技术创新与制度变革的深刻过程。

由于对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因此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也必然存在着不同的见解。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发达国家的学者大多认为,这一进程带给它们的主要是经济的负面影响,将国内出现的失业、收入下降、产业外流等归咎于经济全球化,并认为在这一进程中,由于发展中国家廉价产品可以自由进入发达国家,因此只是对发展中国家有利,这样的观点从美国、欧洲学者发表的论文、专著,甚至政府研究报告中均有反映。发展中国家正好持相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利益为发达国家所获得,发展中国家在有一定利益的情况下,“边缘化”的趋势被加强,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在不断拉大,从经济不发达向经济发达的转化似乎比过去更为虚无缥缈。

国际政治关系的基础是强权,国际经济关系的基础则是利益。以强权为导向(power oriented)的世界,尽管平静,却永远充满纷争,而以利益为导向(benefit oriented)的世界,尽管竞争是常态,却有可能存在着因此而产生的理性。由于利益的驱动,各国在经济结盟与残酷竞争之间往往仅有一步之遥,竞争促进人类进步,而结盟却也可以收到规模与互补的巨大利益,表现出事物的相辅相成和相反相成的辩证关系。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存在着需要探讨的方方面面。

今天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大行其道,已经将经济中的积极参与者区分成为体力意义上的人和脑力意义上的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古训,在世界经济的新格局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中心-外围的定位在科技革命中又一次被凝固化。宇航技术、信息科技、生命科学、核子利用这些人类20世纪的科学技术伟业,或宏观到与天地合一,或微观到见微见细。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利益的创建、分配过程中,“造物者”横下一条心,就是要偏向地球村的某些成员而冷落另一些,形成了人们常说的20世纪科学技术的“好处”在中心的局面,而这一中心-外围结合中,利益似乎总是从外围流向中心,其结果往往表现为:富裕在世界的一端积累,而贫困在另一端积累,这一情况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创出了新的记录:1995年,世界最富的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最贫困国家的515倍,1995-1996年,世界上最富有的358个人的财产之和等于最贫困的23亿人的财产。而美国美林公司发表的《2001年财富报告》指出,2000年世界上有720万人人均拥有金融资产百万美元以上,而世界这一最富有的人群占有的财富高达27万亿美元。正是出于对发达国家富裕羡慕的情结,发展中国家在确定自己的经济目标时,自觉不自觉地总是把“发达国家的今天作为自己的明天”来奋斗,事实上,发达国家那种以人本为中心,以资源大规模耗费为基础,以破坏自然为代价的生活方式,实在不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所应该、所能够仿效的,即358个人的生活方式,23亿人绝不能步其后尘,否则地球村将不复存在。发展中国家,或者说人类在21世纪来临之时,应该对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我们梦寐以求的生活方式进行反思,尝试着为自己、为子孙、为地球村摸索出新的可持续的经济发展目标和战略来。

经济的繁荣、国力的强大是地球村中每一位成员梦寐以求的目标,百年的世界经济史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在后军事征服、后殖民统治时代,如果一个国家能够真正地控制住全球资源的流向(如20世纪最重要的是石油资源的流向,在21世纪的今天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资源是决定未来生产力趋势的高智力人才和资金的流向),以及控制住全球经济产出的流向(如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产品、对未来有重要主导作用的高科技产品的市场流向),这样的国家才可以用“真正的强大”来形容。回顾百年世界经济历程,只有为数不多的国家具有或具有过这样的地位。在资源、产出双流向控制的基础上,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游戏规则的制定中、经济产品标准规格的确定中,如果能够具有纵横捭阖、游刃有余的导向力量,通过游戏规则的制定和贯彻,在经济竞争中“不战而屈人之兵”,那将是世界经济中真正的强者,其利益也可以得到根本保障。今天的世界经济,能够控制资源与产出流动方向的国家,显然是发达国家而非发展中国家,因此,经济全球化尽管能够使得参与者获利,但利益的天平绝对不是平衡的。

研究表明,经济结构的差异决定着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位置,高一个层次的产业结构几乎可以完全控制低一个层次的产业结构。在现实的经济运行中,低一个层次结构中的设备,在高一个层次的产业结构的眼中,大抵只能属于废铁和原料。人们一直都在讲,美国发明了半导体的生产,但却在规模生产上败给了日本人甚至韩国人,市场也让给了日本人或者韩国人,并认定这是美国在产业上的失败与悲剧。但却很少有人换一个角度来分析:在高技术时代,半导体仅仅是一种原料和中间产品,完全受到高技术发展趋势的左右,美国人有什么理由不去让日本人、韩国人生产这种投资大、产品率低的“原料”,而自己集中全力去发展IT产业,以向芯片中凝结智力产品为武器,同时可以居高临下地控制后者的产成品在市场中的实现呢?另外,由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产品的无形损耗日益加大,加工出来的产品很可能在短时间内就已经成为过时的压库负担了,计算机从386、486、586到奔3、奔4的发展非常有力地说明了这一进程,由东亚生产这些硬件产品,无形损耗由东亚承担,美国则脱身去从事其他的更有“意义”的生产。人们知道,头脑的思维远快于生产过程的改进,东亚进行大量“硬产品”的生产,必然面临承担已有产品被迅速淘汰的风险(当中国取代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产品的生产中心时,上述风险便会实际地呈现在中国的面前)。今天,美国是以创新来增提附加值的,价值的载体是无形产品,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又可以很好地适应快速更新换代的要求,不怕已有库存的贬值,微软的生产经营过程已经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然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却很难享有上述利益。从历史和逻辑统一的分析中,人们认识到,惟有把握住了科技进步和产业革命的脉搏、实施灵活的企业发展模式,以市场为导向构建经济运行制度,以积极的对外开放来促进变革,一国的经济才能后来居上;稍有失误,就会贻误战机,被他国超过。正是近年来科技革命使得产业从有形向无形的发展,从体力主导向智力主导的变化,造成了经济运行制度结构的若干转折。在转折时,一些国家脱颖而出,另一些国家被从世界经济的快车中甩出去是很自然的过程,但对于被甩出去的国家而言,如果不奋起直追,结果将是一种没有希望的痛苦。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将使发展中国家更加难以改变边缘地位的状况,但也给了发展中国家新的发展机遇。在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劳动与资金有着相互替代的某些可能,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优势尚有发挥巨大作用的余地,但随着资金与技术高度结合的经济发展时代的来临,经济规律显示出,劳动与资金的替代程度极大降低,其结果便是发展中国家固有优势的丧失,身处边缘地位的状况难以很快改变,南北差距将不仅体现在数量上,更重要地将体现在质量和结构上。然而,发展中国家如果能抓住机遇,利用后发优势,充分吸收发达国家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本国国情,量力而行,适当部署,经济全球化也将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机遇,在发展与发达之间建立起“金桥”。

1.发展中国家“阶段性”参与信息时代的可能

今天,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是资金与智力的结合,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资金缺乏,但具有一定数量高资质的人才。在信息基础设施总体结构中,有的部分并不完全基于自然资源或大规模的投资,甚至可以找出完全不依赖于自然资源的部分,但这些部分却往往与高质量人才的创造性工作分不开,例如在软件开发方面。才智面前人人平等,发展中国家的高科技人才在发达国家已有的研究成就,给我们以启示:发展中国家可以凭借自己已有的高科技人才存量,在信息高速公路的某些“路段”参与国际分工,从一定的侧面跟上经济发展的新脉络,为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事实上,中国在国外的学者的研究是卓有成效的。笔者1998年4月曾经两次访问微软总部,其中一次深入到其较为核心的研究部门,从计算机上调出来的华人专家的姓名何止几百,这些人如果短期回来讲学、工作,将对中国的信息产业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除了作为一种新产业之外,信息产业必须与其他产业紧密结合才能创造出经济的新发展。发达国家原有产业基础好,新的信息技术将从广度与深度上促使原有产业更上一层楼,产生脱胎换骨的变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将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看成是迈进发达世界门槛的桥梁,但如果信息技术不能与应有水平的产业相结合,则信息高速公路将加重已有的二元结构,并且将使发展中世界中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与其他伙伴的差距加大。

2.经济全球化与“智力”外流

由于全球网络系统的出现,今天各国科技人员完全可以进行远距离的合作,从而降低科技人员流动的机会成本,也将各国的智力库结合成为世界库。因此而产生的智力外流的形式对于流出和流入国来说,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例如,本国科技人员为合资经营企业工作,至少就有相当的成分是在为外国资本服务,而通过网络的合作则使本国科技人员完全脱离控制而为外国工作,且这种“智力”外流是无形的,后果也无法测度。当然,这种情况一方面能够使本国科技人员更好地在世界经济中发挥作用,但另一方面也使得发达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智力人才的争夺更隐蔽、成本更低,这将加重发展中国家人才匮乏的状况。21世纪的经济竞争基础是人才与教育,相对于劳动生产率而言,不少发展中国家的一般劳动成本并不低,已有人才存量的无形损失,无疑将进一步降低发展中国家的人力优势。

3.“示范效应”与“从属效应”

经济全球化运行所需要的规则、标准、协议完全由发达国家制定,发展中国家只能是这些规则、标准、协议的接受者,而非制定参与者,在高科技领域中的从属地位极其明显。信息技术的层次愈高,这种从属性就愈强,从属的持续时间就愈长,因之丧失的利益就愈多,这方面“中心-外围”结构的后果,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是非常值得研究的。另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将使全球成为“信息地球村”,绝无国界可言,从网络而来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很难避免,因噎废食又将使一国被排除于社会进步的行列。比意识形态影响更为需要注意的是,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其他生活方式的作用。我们在上面讲过,西方生活方式以“人”为中心,以资源大量占有为基础,以舒适为目标,发展中国家大众若追随此种以浪费为代价的生活方式,政府当局则完全无法引导。生活方式对于社会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深远且超过意识形态宣传的,意识形态是灌输的,而生活方式则是自发追求的,二者完全不同,生活方式本身极强的不可逆性很可能给一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带来出乎人们意料、戏剧性的影响,在谈到经济全球化的作用时,这点是需要注意的。

4.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教育的新挑战

在传统的产业下,教育的功能是教人遵循各种游戏规则行事,包括法律、条规、标准等方方面面,中国在这样的教育中颇有自己成功的经验。但在知识经济的大潮冲击下,教育的功能与作用,发生了巨大的甚至是根本性的变化,专家的概念与内涵和经院式教育的结果大相径庭,创造性思维、富于迎接挑战、积极主动、善于合作、具有经营素质成了对于教育的基本要求,国际化、数字化、数量化、应用化的教育使得传统经院式教育存在的必要性受到了挑战,或至少地位在下降,边缘性学科、交叉性学科在兴起,笔者在美国访问时发现,一些并不成熟的课程具有出乎人们预料的生命力,如电子商务、因特网经济学,教学手段的改进更是令人目不暇接,网上教学已经蔚然成风,在美国的马里兰大学,全校有500多个服务站点、45个计算机实验室,共4万多台机器,24小时开放,学校的教学介绍、师资状况、教学大纲、阅读材料、作业解答、成绩管理等均在网上进行,自从1999年的学习年度开始,美国已经有20个大学开始试点为新生配备便携式电脑,在课堂教学中安装使用便携式电脑从事教学的全套设施,并配备了无线上网的网卡。这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形成的冲击绝对不是用一个“大”字可以形容的,而这对扩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数字化鸿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发展中国家很难在短期内赶上。

21世纪的世界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经济全球化过程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将产生重大的影响:今天的国民经济要以知识为背景的高科技为基础,能够控制重要的资源和产出的流向,最终以控制(主导)世界经济的游戏规则、高技术的标准制定为目标,这才是真正的强大。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面对他国咄咄逼人的竞争气势,只能以更为深化的改革开放作为回应,发展自己,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收稿日期]2001-06-06

标签:;  ;  ;  ;  ;  ;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_世界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