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负线损台区的原因和解决策略论文_单大明

产生负线损台区的原因和解决策略论文_单大明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同化供电公司 吉林同化 134001)

摘要:负线损台区的成因复杂,解决处理难度大,需要线损管理、用电检查及计量管理、用电信息采集运维管理等各方面专业技术人员齐心协力,相互配合,共同分析查找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鉴于此,本文对产生负线损台区的原因和解决策略进行了分析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负线损台区;原因;策略

一、造成负线损台区的常见原因

1、台区内计量装置失准

由于计量装置运行环境恶劣,长期过负荷运行,或在运输途中受外力震动等都会造成计量装置产生误差。当台区计量装置产生负误差时就可能会少计台区的供电能量,造成台区的线损为负值。

2、台区内计量装置故障

电子式电能表内部集成电路损坏或是电子元件故障引起电子计数器不计数,会造成在用户正常用电的情况下,台区表示数停走。如果台区计量用电流互感器因故障烧损不计量,计量用电压线接触不良或脱落,计量用电流线断线或接触不良也会造成台区供电能量的少计。

3、台区计量装置配置不合理

台区表及互感器准确度等级、互感器变比及二次负荷容量等方面应严格按照《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DL/T448—2000)》进行选择,合理配置。电流互感器额定一次电流的确定,应保证其在正常运行中的实际负荷电流达到额定值的60%左右,至少不应小于30%;互感器实际二次负荷应在25%—100%额定二次负荷范围内。若电流互感器的变流比选择过小,当实际负荷电流超过额定电流的120%以上时,由于内部铁心饱和,励磁电流较大,会产生严重的负误差,从而少计电能量;电流互感器的变流比选择过大,当实际负荷电流低于额定电流的5%以下时,其准确度会降低,同样也会产生较大的负误差。

4、台区计量装置接线错误

台区计量装置的正确接线是保证电能准确计量的前提条件,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装表接电工作人员专业水平较低或者粗心大意等原因,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错误接线,影响电能的准确计量,从而导致负线损台区的产生。常见的错误接线有电流互感器相序、极性错误,计量用电压线相序错误等。

5、高损台区的产生原因

(1)外部环境的影响。某省电网的线路供电半径普遍过大,供电半径超过 25 km 的线路达到 164 条,末端电压质量偏低;低压线路绝缘化程度仅为 15%,而且绝缘导线绝缘层脱落较多,这就导致了青海电网中电能在电力线路的传输中损耗较大。(2)计量误差。 电流互感器极性接反、电压相序错误、三相负荷不平衡、现场互感器变比与系统不一致、接线故障引起的计量误差等。(3)用户信息错误。系统中数据关联错误及低压用户资料不健全。如用户串台区、新装用户不及时关联到采集系统等,这样就导致这部分用户的售电能量统计不上,从而造成了高线损。(4)采集监控不到位。 采集终端故障、抄读失败用户运维严重滞后。 每天未对集抄台区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对于长期抄读失败用户未进行消缺处理,导致系统统计售电能量不全,台区线损率升高。

二、负线损台区的解决措施

(1)负线损台区这一异常现象,首先要引起线损管理高层的足够重视,改变传统线损管理只注重高线损台区的观念,要将负线损台区个数纳入线损考核指标体系,加大考核力度。(2)纵观出现的各种计量装置接线问题,大都是因为基层人员不熟悉计量装置接线造成的,故要加强各级装表接电、用电检查人员的培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些工作人员不仅要学会如何选择各种计量装置,还要学会正确接线及排查错误接线。(3)加大用电检查力度,结合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台区日线损统计功能,对连续数日线损率异常的台区开展用电检查工作。积极检查台区内计量装置运行是否正常,接线有无差错,档案信息是否错误,有无过负荷运行等现象。(4)严格抄表例日,积极开展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全面实施关口及用户的自动化抄表,杜绝估抄、漏抄、错抄现象,逐步实现低压台区线损的精细化管理。(5)严格规范营销基础应用管理,对于新增用户及时录入营销系统,及时分配抄表段,严格禁止业扩报装的体外流转。(6)充分意识到降低区负线损率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降低区负线损率,首先就必须意识到降低区负线损率的重要性:一是降低区负线损率,有助于整个台区负荷的均衡,确保整个区安全高效的运行;二是降低区负线损率,能有效的降低企业的运行维护成本,促进企业各项运维工作的开展,从而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高效性;三是降低区负线损率,是整个降损工作的重点所在,通过降低负线损率,将线损严格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的同时促进整个降损工作的高效开展。所以,针对区负线损率居高不下的现状,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7)切实加强计量装置的管理。 一是尽可能地改善计量装置的运行环境,确保其始终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当计量装置运输到现场后,应及时的对其进行校核,预防由于运输导致的误差,同时对计量装置自身是否存在故障进行检查,同时还应结合区的实际,对计量装置的电流互感器的电流比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尤其是应在接线时做到规范有序、正确完整,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区出现负线损率的情况。二是在日常工作中,切实加强对计量装置的维护,掌握区计量装置所处的运行环境,并对其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检查,确保各种安全隐患得到及时的排除,才能预防由于安全隐患导致区出现负线损的情况。(8)切实加强电力人员的培训。为了确保区负线损率得到有效的降低,电力人员作为工作的主体,在日常工作中,只有切实加强对其的培训,才能确保其整个计量装置安装、运维等工作的高效性,从而在促进其专业技术水平得到提升 的同时强化其责任心,确保整个区的计量装置安全高效的运行。(9)切实注重信息档案的录入。针对信息录入经常出现错误的情况,在现场勘查时必须做到规范仔细,所有信息的录入必须严格规范,严禁出现漏抄、估抄和错抄的情况,在信息录入时必须分清用户所在的台区,新增的用户必须将其录入企业电力营销系统之中,并对抄表段进行及时的分配,尤其是对于经常出现线损异常的台区,应及时的加强对其用电检查工作的开展,确保所有计量装置高效运行,并及时的将异常信息录入档案,从而为下次预防出现此类情况和处理这一情况提供相应的档案数据,促进整个台区负线损率的有效降低。(10)提高台区下用户电表配置合格率。针对于台区下电表配置不合规格的情况,电力部门相关管理人员采取将线损异常情况发生的原因及数据信息利用表格的形式统计出具体的台区下不合规用户的电表数,并将不合规用户的所属台区具体编号及相应的信息填写清楚,以便于在进行台区线损统计时,不合规用户的电表可以在编码清单中查找出来。另外,对一些台区下不合规的用户电表要进行折除重装处理,以保证用户电表的合规性。从而提高线损管理的水平,将线损率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11)定期开展台区清理与普查工作。定期组织相关人员以用电检查的方式对所辖台区进行清理与普查,台区清理与普查内容主要包括台区总表计量装置的接线、倍率及计量是否准确,用户现场与系统划分是否相一致,台区中是否有无表计量的用电装置(如闭路电视放大器、路灯、摄像头等)以及用户窃电情况。台区用户普查面必须达到 100%,对疑难台区采用 24 h 抄表模式,来核对供售电能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导致区负线损率产生的原因较多,而负线损率的出现,会影响整个区安全高效的运行,所以作为电力企业必须认真分析和总结导致区出现负线损率的原因,并针对出现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区的负线损率得到有效的降低,才能确保整个区安全高效的运行。

参考文献:

[1]求真,许解,周洁.提升台区线损正确可算率的措施与实践[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4,06:50-52.

[2]郑成.精益化管理在台区线损管理中的应用[J].硅谷,2014,24:240+242.

[3]黄文健.粤R供电局线损管理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

[4]袁志聪.低压台区线损精细化管理[J].科技视界,2014,19:256.

论文作者:单大明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9

标签:;  ;  ;  ;  ;  ;  ;  ;  

产生负线损台区的原因和解决策略论文_单大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