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人民医院 810700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固定义齿与活动义齿在修复牙列缺损时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4例牙列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37例)与对照组(37例),实验组中,对象采用固定义齿进行修复,对照组对象采用活动义齿进行牙列缺损修复。分析与研究试验对象的临床医疗情况,并且进行综合效果评定。结果:通过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6%,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性为81.1%,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定义齿在修复牙列缺损的过程中应用效果显著,明显优于活动义齿,在我国今后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值得广泛的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固定义齿;活动义齿;牙列缺损
牙列缺损是我国临床医学领域常见的一种口腔疾病,主要的致病原因为牙周病及牙龈外伤等,这种疾病不会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但是却会对患者的外貌造成很大的影响,导致患者的脸部出现明显的肿胀与变形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1]-[3]。本文主要对固定义齿与活动义齿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为我国今后的牙列缺损修复治疗提供可行性方案,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5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4例牙列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分布:45-72岁,患者平均年龄(51.2±4.0)岁;74例牙列缺损患者当中,上颚牙列缺损的患者有31例,下颚牙列缺损的患者有43例;将74例牙列缺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7例)与对照组(37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牙列缺损的临床诊断标准;两组对象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都较为类似,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37例牙列缺损患者采用活动义齿进行牙列缺损的修复治疗,首先对该组37例患者进行牙周、剩余牙齿与基牙牙体等情况的检查,在X线片的分析过程中检查患者的牙周、炎症、残根与惨冠情况,在确定不同患者的疾病症状后,制作常规活动义齿,通过专业处理对义齿进行消毒等一系列完善,然后再制作可拆卸的内冠组织,在其中灌注树脂材料,安插固定钉,以此完成活动义齿的制作工序,针对该组患者的不同疾病特征,采取相应的处理手段,确保患者使用活动义齿的有效性与舒适性。
实验组37例牙列缺损患者采用固定义齿进行牙列缺损的修复治疗,在治疗前对该组37例牙列缺损患者进行基牙牙体、剩余牙齿与牙周等情况的检查,在X线片的分析过程中检查患者的牙周、炎症、残根与惨冠情况。根据不同牙列缺损患者的牙齿松动及牙槽骨吸收情况,正确判断患者义齿内聚的角度,在此基础上进行固定义齿的制作。在选择修复体的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病症特征,在患者压根或者天然牙齿上制作固定体,然后再连接制作成的人工牙,通过一系列的修复与完善,确保天然牙齿与人工牙齿连成一体,最后通过粘接剂,使挤压固定体位,避免出现松动与脱落的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观察指标
治愈:症状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有效:症状体征有所减轻,疗效指数≥60%;无效:症状体征无减轻,疗效指数<30;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加上治愈率。
1.4统计学分析
对数据库的录入及统计分析均通过SPSS19.O软件实现。数据间的构成比较用卡方检验,临床疗效比较用等级资料的规范检验分析。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6%,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性为81.1%,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我国临床医疗领域,牙列缺损这类的口腔疾病属于多发性常见病的一种,这种疾病不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危害性,但却极大的影响患者的美观形象,对患者的口腔、全身健康以及咀嚼功能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长此以往,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致使患者长期饱受病症的困扰[4]。在我国临床治疗过程中,传统治疗牙列缺损病症的方式主要包括固定义齿修复术和活动义齿修复术等。活动义齿修复需要患者摘戴义齿,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往往会给患者带来诸多的不便,因此,患者临床反应普遍较差。而固定义齿修复技术,则能大大提高患者的咀嚼能力,使患者不需要摘戴义齿就可以正常进食,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脸部的美观问题,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5]-[6]。
本研究结果显示,固定义齿在修复牙列缺损病症的过程中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极大地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笔者通过观察固定义齿修复法在临床实践应用环节的治疗效果,有效掌握了这种修复方式在使用过程中的应用优势与特点,通过将固定义齿修复与活动义齿修复进行分析与比较,充分说明了固定义齿修复技术在实践应用过程中的优越性,为我国今后的牙列缺损临床治疗提供了正确参考。在本次临床探究过程中,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6%,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性为81.1%,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结果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充分说明了固定义齿在牙列缺损修复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固定义齿在修复牙列缺损的过程中应用效果显著,明显优于活动义齿,在我国今后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值得广泛的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郭莉,李文芸,孟惠萍,等.三种活动义齿基牙及其支持组织表面的应力分析[J].临床口腔医学杂质,2013,14(2):269 -270.
[2]雷霆,杨新强,林兆全.固定种植义齿的传统义齿患者满意度的对照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4,28(10):832.
[3]张志生,刘伟才,孙建胜,等.排龈膏在老年人口腔固定修复中的应用[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4,10(03):11-13
[4]赵海,刘瑶,张志霞,等.牙齿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与固定冠桥咬合重建修复牙列缺损重度磨损18例疗效评价[J].中国美容医学,2012,14(2):269 -270.
[5]叶琳,李晓雯,王芳.磁性附着体和球帽附着体在下颚覆盖全日义齿修复中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1,28(10):832.
[6]王建荣,皮红英,马燕兰,等.磁性附着体和卡环固体对基牙牙周健康的影响[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2,10(03):11-13
论文作者:王姬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9
标签:义齿论文; 患者论文; 实验组论文; 过程中论文; 对照组论文; 牙齿论文; 情况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