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火炬下的吴文化少年科学院
无锡市堰桥实验小学副校长 华萍
摘 要: 我校毗邻吴文化博览苑,从1990年起,学校少先队就开展以吴文化为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20年来,吴文化少科院始终以“知我吴文化,爱我吴文化,扬我吴文化,做吴地小主人”为活动宗旨,依托丰厚的吴地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实践活动,队员们的实践研究从单一走向多元,从浅显走向纵深,不断为少科院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一批又一批少先队员在吴文化这个阵地上经受锻炼,自主发展,健康成长。
关键词: 吴文化;少年科学院;实践活动
我校毗邻吴文化博览苑,从1990年起,学校少先队就开展以吴文化为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1998年,在各级领导关心和辅导员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模仿成人科学院的建制,建立了“吴文化少年科学院”,下设吴地360行研究所、吴地稻作研究所等17个研究所。大队部组织队员层层竞选,选出了院长、所长,通过招聘,让有兴趣的队员担任小研究员,还制定了活动章程、各种制度。团中央领导和无锡市团、教两家领导出席了我们隆重的授牌仪式。时任锡山市教育局长黄宪辉在授牌仪式上说:“我希望吴文化少年科学院的创新实践能成为全国少工委的试验田,堰桥中心小学的责任田,无锡市少工委素质教育的丰产田。”全国少先队工作专家张先翱教授评价:“吴文化少年科学院的成立,开创了少先队研究社会科学、区域传统文化为内容的少年科学院实践先河。”从此,堰小的辅导员和少先队员真正开始了“今天做小事业,明天做大事业”的全新意义的少先队教育实践研究活动,也正式拉开了我校少先队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活动。
20年来,我们的吴文化少科院始终以“知我吴文化,爱我吴文化,扬我吴文化,做吴地小主人”为活动宗旨,依托丰厚的吴地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实践活动,队员们的实践研究从单一走向多元,从浅显走向纵深,不断为少科院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文化传承异彩纷呈。少科院成立初期,在完善各项活动制度的基础上,我们着力探索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依托吴文化公园各馆藏内容开展精彩纷呈的多样化活动:继续深化导游团活动,为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热心服务;利用吴地传统体育游戏特色,开展吴地游戏节活动;依托“360行廊”,创意了“吴地小状元节”系列实践活动;利用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开展节日研究……这些源于生活的传统文化实践活动,让堰小少先队生活深深根植在中华文化的精神家园,极大丰富了堰小孩子的精神文化生活。2000年吴地文化年活动,少科院根据少年儿童喜欢过节的心理特点,确定了贯穿全年的吴地“名人节、小状元节、音乐戏曲节、稻作文化节”等十二个节,每月一节,这些节日活动始终吸引着队员们,引领着他们的快乐成长。
芬兰北部拉普兰地区,白雪晶莹,树木挺秀,这里每年3月15日是独特的赛鹿节。拉普人身着绚丽的民族服装,扶老携幼来到伊利那大湖周围比赛场地,场上帐篷处处,旗帜飘扬。比赛在冰冻的湖面上进行,每头赛鹿由一名手执缰绳的驯鹿者驾驭。驯鹿者身穿滑雪衣,头戴护目镜,脚上系着滑雪板。号令一响,许多赛鹿便在冰上跑了起来。驯鹿者要驱使赛鹿跑完2公里的路程,还要顺利地通过一个特设的急转弯,然后抵达终点。
在城市发展中成长。2003年11月开始,吴文化少科院的研究内容与时俱进地从近、现代的吴文化转向当代吴文化,活动的阵地也从公园更加开放地走向队员生活的更大空间。我们利用当代吴文化资源,结合“做了不起的无锡人”活动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寻找无锡发展的100个亮点”活动。队员们活跃在无锡的大街小巷,参观考察明星企业,拍摄现代化的公路、桥梁、文化景观,以小课题研究的方式探索当代吴文化的丰富内涵。
2007年起,无锡作为争创“和谐江苏、富裕江苏”两个率先的先导区和示范区,着力打造独特的城市品牌。吴文化少科院又适时调整研究的内容,开展了“当代吴地创业名人寻访活动”。各研究所通过走访、通信等形式了解身边各行各业名人的业绩。如现代企业家周海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吴仁宝;立志文化治愚的高燮初老人;自学成才的民间剪纸艺术家陈静怡……队员们在名人精神的感染激励下纷纷树立奋发向上的人生志向。
我校吴文化少科院二十年的活动,始终以吴地区域文化研究为主线,坚持因地制宜的少先队活动原则,依托社区资源开展活动。有依托吴地名人文化资源的,如参观“吴地名人厅”、寻访“创业名人”、与“名校友零距离”;有依托生态自然资源开展活动的,如“阳山桃花节”的春天点粉、夏天采桃;有依托经济资源开展活动的,如开展“100个亮点”活动中的走进海澜、阳光集团等明星企业;有挖掘吴地非物质文化资源开展活动的,如非遗研究活动……盘活了本地区各种自然、人文、经济、文化等各种教育资源,丰富的社会资源使吴文化少科院的活动充满活力,光彩熠熠。 吴文化少科院不同于一般的兴趣小组活动和小队活动,它以新颖、有趣的模拟活动深深地吸引广大少年儿童。在少科院里,院长、所长竞聘上岗,专家、辅导员自己聘,研究项目自己定,活动自己设计,要参观、考察,他们自找“门路”去联系。小角色,大责任,在少科院这个组织里,他们当家作主,研究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开展自己想开展的活动,个队员都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体验参与的乐趣。在吴文化少科院里,我们的小院士茁壮成长,这里走出了江苏省“高考状元”华天韵,全国“宋庆龄奖学金”获得者杨涵涵,小院长陈逸雨从少科院走进了中科院,成为了中科院的研究生。少科院成为堰小队员人生起航的成长摇篮。
我在知网、万方等平台查询了关于《网店运营》课程的教学改革的学术研究论文,主要的教学改革有如基于校企合作的、基于课赛融合的等,也提出了许多有值得学习和探究的实践改革方法。电商平台规则、运营技术手段的发展变化日新月异,所以,在课程教学中也依然存在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
培根育魂的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2年起,吴文化少科院把研究活动的目光聚焦于吴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队员们自选项目,自愿组建,创立了“吴歌剧社”“阿福工坊”“吴韵吟诵社”“小脚丫寻寻团”“乡音小学堂”五个非遗内容的“红领巾社团”。阿福工坊开展的“寻访最美江苏人——喻湘莲”活动,拍摄的纪录片在央视2014年春节期间的《中华长歌行——我们的节日》播出。非遗社团活动,使队员们对无锡非遗有了深入了解,引导了他们的文化认同,更坚定了他们传承和弘扬家乡“非遗文化”的信念。
少科院的孩子们不仅传承非遗文化,更努力传播书香文化。无锡地铁“书香号”专列的开通,就缘于我校小院士们的考察研究。早在2009年,当队员们得知无锡地铁一号线的始发站就放在堰桥时,便将实践活动的兴奋点聚焦在无锡地铁的建设和发展上。在思考与实践中,他们把自己小主人的责任担当与城市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2016年,纪琳小院士向无锡市委李小敏书记建言倡议设立“书香号”地铁专列。李书记夸赞她“心系家乡建设,非常可贵,所提建议有意思、有意义”。2017年5月,无锡“书香号”地铁正式运营,少科院的小院士们成为了首批乘客。书香号圆了队员们参与城市建设的梦想,吴文化少科院的实践成果写在了无锡城市文明建设的历史丰碑上。
吴文化少科院的发展历程中,科研兴队的理念和课题研究的坚持是少科院发展翱翔的双翼。从“十五”到“十二五”,吴文化少科院都申报并获准承担了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少先队活动专业委员会的研究课题,每个课题又都是前一个课题的延续,并都获得了全国科研成果一等奖,科研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升学校少先队工作和少科院成长发展的过程。在多年的研究中,我们的辅导员们不断积累。以吴文化知识学习为主的《悠悠吴文化》十二册读本;并出版发行了《我们走近吴文化》《新编吴地游戏》等书籍。
雪下了一夜,早晨起来发现自己的爱车身上铺满了很难清除的冰雪,心急火燎地端来一桶热水,以为给爱车洗个热水澡就可驱掉寒气,可是不知何时,爱车的挡风玻璃忽然炸裂了。
20年来,吴文化少科院成为我们堰桥实验小学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特色办学的一张亮丽名片,我们的活动曾荣获全国少先队“十大魅力奖”,江苏省优秀少年科学院,江苏省少先队文化建设品牌项目,《辅导员》《少先队活动》等刊物多次报道吴文化少科院和我校少先队的教育实践活动。“孕吴韵之风,育时代天骄”,吴地教育的绚丽乐章谱写在堰小百年的风雨春秋之中。在这片教育的热土上,堰小的教育工作者痴情追求成功,发扬求实奋进的精神,铺设了一条富有堰小特色的教育之路,为孩子的终生发展建立起坚实、丰厚的生长点!
标签:吴文化论文; 少年科学院论文; 实践活动论文; 江苏省无锡市堰桥实验小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