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论文_巩朝霞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论文_巩朝霞

巩朝霞 陕西省丹凤县龙驹中学 726200

【摘要】初中生物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生互动、训练反馈。思维得以飞越,灵感得到激发,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课堂变得更加春光灿烂。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04-060-01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目前,中学生物教学中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教师依照教学大纲和教材照本宣科的教,学生死记硬背地学,以分数和升学率为唯一的依据。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这无疑与课程改革的精神是背道而驰。作为中学生物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一线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通常的生物课堂总会出现“少数尖子撑场面,多数学生作陪客”的情况。要改变这种状况,发动学生是学生参与生物教学的切入点。教师的责任是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而不是替学生学习。教师要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在教学中,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这种自主学习绝不是无指导原则的自由学习,教师要注重启发引导,让教的过程变成导的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被动式接受为主动式探求,最终达到理想的境界。只有能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我们教师应朝着这个方向而努力。

创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传统的应试教育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而且造成了师生关系的紧张。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面向新时代,努力创造和谐民主、平等、温馨和促进个性发展的师生伦理关系,教育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使自己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课堂上老师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简单的动作,也许就会让学生感到老师对他的承认,使一个自卑的心灵鼓起不怕任何困难的勇气。在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相互尊重的、和谐民主与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学生的创造欲望得到激活。“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用自己的个人魅力赢得学生的爱戴,相信有真情的投入,必定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

从学生生活实际导入解决问题。教材以学生自身的、身边的或比较关心的生物学问题为切入口,导入解决问题的活动,并以此为主要载体,使学生逐步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有利于学生亲自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产生热爱科学、自觉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新课程提倡“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由此可见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例如日常生活方面,酒和果醋的制作、腐乳的制作等,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鼓励学生试一试自己的动手能力,必要时露一手炫耀一下自己的手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制作过程又需要一定的微生物知识背景,可以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一些微生物的相关知识,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运用多媒体、教具。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人类的教育教学活动越来越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现代教育技术涌入到教育教学领域。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使各种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更加自然和方便,使学生很方便的走进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的特殊环境,体验和经历那些平时无法实现或难以实现的事物变化过程,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如在《植物的生殖》一节,教师以动画配合学生回顾绿色开花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提出问题: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还有其他的繁殖方式吗?让学生温故知新,再用熟悉的诗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并思考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再展示用嫁接的方式培育的仙人掌,提出问题,引出嫁接的话题。探究之后,再演示扦插的动画操作过程,学生一目了然,让学生对照、比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然,我们如果在实际教学中把挂图、模型等教具结合起来辅助生物课堂教学,既直观又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如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植物的呼吸作用、人体的结构等等。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以提高课堂效率。利用身边的事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例如,在学习“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时,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请学生思考:盐咸菜、白糖拌西红柿时盘子里会出现很多水,这些水从哪里来的呢?如果盆里的花卉有点蔫了,该怎么办呢?有的学生还补充说市场上卖菜的商贩不时地给菜洒点水,就是为了保持菜的水分。这几个例子说明植物细胞既能吸水,也能失水。还可以通过演示实验,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而富有刺激性,可以使学生感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开发设计学生活动,激发学生潜能。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好表现自己,在课堂中应充分利用他们的个性特点,巧妙设计学生活动,调动其积极的学习情感。正如教育学博士肖川所说“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投入,学习过程就有内在动力支持,就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丰富多彩的自然界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直观有趣材料,精心设计,就会使生物学习的内容趣味无穷。我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增加学生动手的探究小实验及实践活动,并发动学生撰写科普文章。如上文种子的萌发条件的探究实验和生态瓶的制作。再如在学习碳氧平衡相关章节后,有位同学撰写了一篇很有特色的科普小品,文中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因为二氧化碳致人死亡,自然界召开审判大会,动物、植物们围绕二氧化碳的功过展开辩论,将二氧化碳及氧气循环过程生动鲜明地揭示出来。小品在班中交流,引起了同学们极大的兴趣,大家争相扮演文中角色,排演了一个课堂短剧。学生在心情愉悦中巩固了知识,培养了能力,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是尽量让学生看到实物,不“纸上谈兵”,避免把“生物课”讲成“死”物课。有些内容增加了插图的数量,以图代文,形象鲜明,通过看图就可以了解清楚,省去了过多的文字叙述。既减轻了初中学生阅读文字的负担,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论文作者:巩朝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6

标签:;  ;  ;  ;  ;  ;  ;  ;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论文_巩朝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