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美关系与中国视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视角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印美关系明显升温,两国之间高层互访不断,军事合作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先例。印美接近的势头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印美关系将向何处发展,中国应该如何看待印美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值得进行深思的重要问题。
一、印美接近的主要动作
自2000年克林顿访问印度之后,印美关系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此次访问是美国总统相隔22年后对印度进行的首次出访,对于加强印美关系具有历史性的意义。访问期间,两国签署了指导21世纪印美关系的框架性文件,双方一致同意建立“持久的、政治上有建设性、经济上有成果的”新型伙伴关系。
布什上任之后,印美关系又有新的发展。2001年4月,印度外长贾斯万特·辛格访问美国时受到隆重欢迎,还鲜有先例地检阅三军仪仗队。他在与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会谈时,布什总统“不同寻常地闯入”,并邀辛格到他的办公室会谈。而当时,布什正在忙于处理中美撞机事件,他在百忙之中刻意做出如此安排,显然与美国对印度的整个战略考虑密切相关。2003年5月,印度总理安全顾问米什拉在华盛顿与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赖斯举行会谈时,又临时被“引领”到布什总统的椭圆型办公室。这种精心而刻意的安排使印度方面受宠若惊,感激不尽。米什拉重提对布什总统的访印邀请,布什则积极回应,称“渴望”早日访印。他还表示,美国对继续深化“美印友谊”抱有浓厚兴趣。美国负责南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罗卡公开称印度是“正在崛起的全球大国”,以取悦于印。在过去的两年中,共有100多名美国高级官员访问印度。其中绝大多数都受到了高规格的接待。例如,副国务卿阿米蒂奇访印时受到印度总理、副总理的超规格会见。
印美接近的重要方面是军事领域的合作。近两年来印美之间的军事合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情况。首先,美国正式恢复了对印武器出口。2002年4月17日,印美签署一项军售协议,美国将向印度出口8套“寻火者”反雷达系统。这是自1998年印度进行核试验以来首笔军火交易,也是自1965年印巴战争37年后美国首次向印度大规模出售武器。印美还成立一个专门的安全合作小组来处理印美防务关系。美国已批准印度提出的7项防务采购计划,其中包括雷达、轻型战斗机部件、多功能海上飞机、高性能喷气发动机以及传感器、无人机、夜视仪、潜艇救援船等军事装备。美国还默许以色列向印度转让空中预警机、箭式导弹防御系统。印美导弹防御磋商已经开始启动。其次,两国开展全面防务合作,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加强联合训练和人员交流。到目前为止,双方已陆续在印度本土、美国本土和印度洋上举行7次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演习。两国国防政策小组制订的训练交流计划进展顺利,两国签订的《军事信息总体安全协定》为彼此的情报交流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另外,印美间的军事高官互访频繁。2001年2月以来,美国太平洋空军司令贝格特、前参联会主席谢尔顿、太平洋总部司令布莱尔、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新任参联会主席迈尔斯等人先后访问印度。印度国防部长和其他军事首领也多次访问美国。双方就军事合作的诸多问题交换看法,达成了多项共识和协议。
二、印美接近的时代背景
冷战期间,由于大国争霸的作用,尽管印美双方都希望发展同对方的关系,但是由于结构性的原因,二者关系并不和谐。总体上来说,印美由于在战略判断、安全战略和外交政策上相互抵触,两国关系呈现“起伏不定”和“相互疏远”的状况。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尼赫鲁坚持不结盟政策,拒绝接受美国的战略判断,即共产主义的苏联是世界的最大威胁,使得持坚决反共立场的美国极为恼火。杜勒斯就公开谴责印度的不结盟政策,称其是“不道德的和短视的概念”。70年代,英迪拉·甘地执政时期,印度同苏联签订了涵盖军事安全领域的《印苏和平友好条约》,印苏关系十分密切,印美关系更见疏远。苏联入侵阿富汗以后,美国将印度的宿敌巴基斯坦视为对付苏联的前线国家,向其提供大量军事和经济援助,印度则更加偏向苏联,印美关系进一步紧张。
冷战结束以后,由于苏联的解体,南亚地区以巴美为一方、以印俄为另一方的战略格局不复存在。印度同传统盟友的关系出现巨大落差,印俄关系与当年的印苏关系相比简直不能同日而语。巴基斯坦也失去了前线国家的地位,巴美关系出现疏离。这种变化为印美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活动空间。1994年,印度总理一改先苏(联)后美(国)的惯例,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两国开始探讨“建立密切的工作关系”的议题。当时的印度总理纳拉辛哈·拉奥甚至说,印美关系已经进入“一个无拘无束的新时代”。而这在冷战期间是绝对不能设想的。
此后,美国不断加大拉拢印度的力度,印美关系开始升温。但是,由于两国的战略利益不同,对一些重大国际问题的看法相左,特别是在核扩散问题上,美国坚持对南亚核武器实行“封顶、削减、销毁”三步到位的目标,直接影响到印度核武器的发展。为了迫印就范,美国在90年代中期对印度从俄罗斯购买低温火箭发动机和拟行核试验强力施压。在这种情况下,双边关系发展的步伐一直不太顺畅。特别是1998年5月,上台不久的印度人民党政府不顾美国的反对,贸然进行五次核试验,严重危及美国在全球的战略利益,美国与其他西方国家一道,对印施行经济制裁,印美关系重陷低谷。
为了打破两国关系的僵局,印美双方分别采取了相应姿态,举行了十余轮高级官员间的会谈,争取对方的“谅解”。印度总理瓦杰帕伊以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充满潜力的巨大市场”、“信息产业的人才银行”和“形成亚洲均势的平衡力量”相号召,宣称印美是“天然盟友”,为印美关系升温造势。美国则从其全球安全战略的角度出发,认为中国是未来最有可能对美国战略利益构成威胁的对手。正如兰德公司的报告称,“目前除了俄罗斯之外,亚洲惟一能够威胁美国本土的国家就是中国”。因此,美国必须做出某种安排,这就是“拉印制华”。而印度由于同中国存在地缘政治利益的冲突,把中国视为其“主要的长期对手”,力图加紧靠拢美国,取得政治实惠,达到“借美抑中”的目的。正是在这样的深层考虑中,印美两国的战略利益出现较多重合,两国关系急剧升温。美国方面采取了不少不同寻常的举措,不断向印示好,极力诱使印度对美采取投桃报李的态度。
三、印美合作的战略考虑
从美国方面来看,加大美印关系发展力度完全是服务于其全球战略、亚洲战略和南亚政策的。
2001年以来,美国不断扬言将战略重点转向亚太地区,并将正在崛起的中国视为主要对手和威胁,因此费尽心机地要在中国周围建立“防御墙”,防止中国挑战其在亚太地区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地区大国的印度自然成为美国遏制中国“战略链”中的重要环节。美国的一位高级官员曾表示,布什上台前后一直对前任总统未能搞好同印度的关系大加批评,认为发展与印度的军事关系是对付中国的重要手段。美国的一些防务专家认为,印度应该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支撑点”。
美国在《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提出,印度是最为突出的潜在大国之一,美印在商品自由流通、保护印度洋海上通道、打击恐怖主义和建立战略稳定的亚洲方面具有共同利益。美国应把印度视为一个力量不断增强的、与美国具有共同战略利益的大国,与之建立强有力的伙伴关系。
2003年4月,印度雷迪夫网站公布了美国国防部绝密报告《美印军事关系:期望与认知》的部分内容。该报告表现出美国对同印度建立军事同盟的极大兴趣,认为印度地处印度洋要冲,拥有良好的军事基地和设施,印度海军可以支持美国在海上的行动,包括护航和应对地区冲突,美国空军也想在印度建立军事基地,以便于反恐行动和空中运输。另外,美国还认为,印度洋地区既是石油和其他战略资源丰富的地区,又是穆斯林聚居区。美国必须妥善处理好对印关系,以便东可抗衡中国,西可针对西亚的穆斯林国家,保证自己的战略利益。
布什政府的重量级人物鲍威尔则称,“印度拥有帮助维护广袤的印度洋及周边地区安全的能力”,“是美国对外政策越来越聚焦的国家”,“印美在密切关注北京不断扩大的军事能力和限制中国的地区野心方面享有共同利益”。他还说,“印度是美国的友好国家,两国可以发展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因此必须“更理智地处理对印关系”。由此可见,美国确实存在“拉印制华”的战略图谋。
从印度方面来看,它对密切同美国的关系也有着深刻的战略动机。
首先,印度希望尽快得到美国对其政治大国地位的承认。在当今世界上,要想成为令人瞩目的政治大国,特别是跻身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行列,没有美国的首肯是绝对不行的。近年来,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印度要成为世界大国的愿望愈发强烈。在美国已经明确承诺支持德日两国进入安理会的情况下,印度加大对美工作力度,与美进行战略沟通,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其次,印度迫切希望得到美国的资本、技术和市场。印度正在进行第二代经济改革,努力获得经济增长的强劲势头,争取实现年经济增长7%~8%的既定目标,因此对从美国 获得本国急需的高新技术(如民用核技术、空间技术和超级计算机技术)寄予厚望。
再次,印度希望得到美国的先进武器,特别是那些军民两用技术。印度军队的武器装备多系苏制或俄制,质量和性能较美制武器装备相差很大。如能获得美制武器装备,既可大大提升军队的战斗力,也可显示印美关系的密切,还可增加与其他国家打交道的筹码。因此,印度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努力,力争促使美国放松对印武器的出口限制。
还有,印度希望牵制美国同其宿敌巴基斯坦的关系。“9·11”事件以后,美国在阿富汗发动了针对塔利班和基地组织的战争,美巴关系重新热络起来。美国解除了自1998年5月实施的各种制裁,不仅免除了巴所欠的部分债务,还向巴提供了大量援助。美国在处理南亚地区性问题时还充分照顾到巴基斯坦的利益。这些无不使印度感到不满甚至愤怒。而深化对美关系,将使美相对平衡地对待印度和巴基斯坦。
最后,印度内心深处确实存在借重美国,以便赢得较多对华战略筹码的意图。长期以来,印中关系虽然有了明显改善,但印度对中国疑虑很重。其对华强硬派主张密切对美关系,建立所谓“民主联盟”,甚至要建立所谓“亚洲版的北约”,以便在大国关系的互动中谋取好处。
四、印美结盟仍有制约
印美关系不断升温,但由于双方在全球战略格局、地区安全形势、国家安全战略、与其他大国的关系等问题上存在深刻分歧,两国关系的发展仍面临重大障碍。
首先,在世界格局多极化问题上,印度一贯反对美国一家独霸的态势。冷战以后,随着苏联的解体,美国试图扮演惟一的世界领袖的角色。印度和其他许多国家一道,反对美国在全球范围内颐指气使,恣意妄为。对于这一点,连美国人自己也十分清楚。例如,美国前驻印大使特雷西塔·谢弗最近与人合作撰文指出,“印度不喜欢一个两极的世界,也不喜欢一个单极的世界,它喜欢一个多极的世界”。另外,印度的崛起是世人皆知的客观趋势,它不会甘当美国的外交棋子,今后可能会在一些问题上与美国发生利益冲突和摩擦。再则,它也不可能轻易放弃独立自主和不结盟的政策,两国关系的发展仍有一定限度。美国尽管有利用印度遏制中国的打算,但对印度仍保留防范的一手。据报道,美国中央情报局2000年12月发表的报告《全球趋势2015》,在把中、俄、印列为可能带来麻烦的国家的同时,将印度定性为“任性的国家”,对印度外交的独立性深表担心。兰德公司的报告则认为,印美关系“仍然处于冷战后解冻期的早期阶段,尚未克服过去遗留下来的分歧疑虑”。
其次,在南亚地区安全问题上,尽管美国已经大幅度调整了对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政策,对二者采取相对平衡的态度,美国出于防范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和恐怖主义的需要,不可能完全放弃其传统盟友巴基斯坦,以免引起印巴力量的严重失衡,导致南亚局势的失控,造成不可设想的后果,损害它在该地区的总体利益。
再次,在印度洋问题上,印度内心深处一直将其视为“内湖”或“印度的印度洋”。其奉行的“印度洋控制战略”,旨在反对其他大国染指这一地区。而这和美国在该地区的战略意图大异其趣。因此,印美双方在印度洋的合作是有限的。
另外,在对其他大国的关系上,印度必须做出通盘考虑,认真对待有关大国的反应。印美接近,已经引起俄罗斯、中国的高度警觉,印度不能不考虑它所依重的印俄战略伙伴关系和它必须谨慎处理的印中关系。印度虽然有某种“挟美抑华”的意图,但在严峻的地缘政治面前,必将权衡利弊得失,不会与中国走上直接对抗之路。从美国方面来看,它确实存在“拉印制华”的战略考虑。著名印度学者谭中教授曾在新加坡《联合早报》上撰文说,从美国的战略角度看,印度和中国在军事交往与合作上都是向俄罗斯倾斜的,美国很难一下子改变这一态势,因此印美不可能结成反对中国的军事同盟。
最后,在内政问题上,印度政府还必须考虑国内的政治压力问题。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印度民众对美国并无好感。瓦杰帕伊政府做出一些向美靠拢的表示后,立即遭到反对党的坚决抵制。它们提醒印度政府不要落入美国的圈套,发展对美关系不应以中印交恶、走向对抗为代价。在如何看待美国对伊拉克战争的问题上,据《印度斯坦时报》进行的民意调查,87%的民众认为美国没有对伊开战的理由,75%的民众认为美国对伊动武是为了那里的石油资源,并非像它自己所说的那么正义。在联合政府内居主导地位的印度人民党还通过了质疑美国对伊战争正当性和合法性的决议。至于近来所传美国要求印度提供军事基地问题,印度国内普遍持坚决反对态度,因此可能性不大。在海湾战争期间,美国曾向印度提出要求,允许美国飞机在孟买过境加油,但遭到了坚决的拒绝。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府惧怕国内民众强烈的反美情绪。
从目前形势看,印美不可能结成针对中国的战略联盟。印度十分清楚,美国更看重中国,印度若充当遏制中国的急先锋,受损的将是印度自身。印度外长多次申明,印美关系不是联盟关系,印度发展与美国的关系是从印度的国家利益出发,并非针对中国。而在中印美三角关系中,中印关系正在加强,中美关系面临新的机遇。从战略上看,中美关系重于印美关系,美国在中国有更大的政治经济利益。因此,中国应该警惕三角关系中可能出现的针对中国的负面因素,同时应该以自信的态度看待印美关系,以务实的态度促进中美关系,以积极的努力加强中印关系。